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前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的心理、行为互动关系的一门学科。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是指对人们对不同环境的态度、认知、行为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与分析,以期能够从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
本文旨在通过几项调查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一些案例研究。
【第一章:城市空间与社交交往的关系调查】城市,作为一个现代人类聚集的地方,一直受到了许多关注。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旨在探究城市空间与社交交往的关系。
我们首先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看法、对城市人际交往的态度等。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的人对城市空间和社交交往有所差异。
除了性别和职业之间的区别不大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
例如,在城市空间的认知方面,年龄越大的人往往更喜欢更加规范化和有序的城市布局,而青年人则更喜欢创新和差异化的城市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评价中,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更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而在收入较低的人群中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在城市人际交往方面,职业相对更高的人群更注重以利益为导向的人际关系,而在职业相对较低的人群中,更注重以感情为导向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绿色建筑的认知与行为调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而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旨在了解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行为。
我们首先对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人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及对绿色建筑的使用情况等。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持支持态度,但是对绿色建筑的具体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中,大部分人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形式,并且表示愿意购买或租赁绿色建筑。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313fb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e.png)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篇1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
“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
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红木为例。
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
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
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
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
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
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
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
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
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
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
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
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环境心理学 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引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文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来促进人的幸福感和健康。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时间越长,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观赏花草树木等活动能够缓解压力,提高人的情绪状态。
此外,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的创造力和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室内环境的影响室内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环境之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室内环境的整洁度和舒适度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一个干净整洁、布置合理的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室内环境的光线、温度和噪音等因素也会对人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节和管理。
三、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是现代人居住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环境的嘈杂和拥挤会导致人的压力水平升高,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城市环境中缺乏绿地和公共休闲设施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因此,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色空间,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四、工作环境的影响工作环境是人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的地方,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工作环境的压力和紧张程度与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外,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创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福利,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员工的幸福感。
结论: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接触、室内环境的整洁舒适、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以及工作环境的良好都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撰写了下面这份报告。
调研目的是了解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城市公园,这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环境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公园游客。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在公园环境下,个体的放松程度明显高于在其他环境下,例如工作环境或商场。
这表明公园这种自然环境可以增强个体的放松感。
其次,个体在公园中的心情较为愉悦,情绪更加积极。
这与公园的绿色植被、清新空气以及愉悦氛围有关。
此外,在公园中活动的个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满足感,感觉更加幸福。
公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使个体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时光。
此外,我们还发现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公园环境下,个体更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社交活动。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使个体更加愿意与他人接触,减少情感障碍,并增进人际关系。
此外,公园中的户外活动也能够促进个体的运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这次调研得出了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结论。
公园这种自然环境能够提供放松、愉悦和满足感,使个体的心理状态更好。
此外,公园还能够促进社交交流和锻炼身体。
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环境与个体心理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提醒我们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环境心理学公园人为习惯的调查实验报告

环境心理学公园人为习惯的调查实验报告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公园中人为习惯对环境行为的影响。
实验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相结合,选择某个公园的不同区域进行观察。
观察期间,主要记录行人的行为和特定位置的使用情况,如垃圾桶的使用情况、许愿池是否被乱扔垃圾等。
同时,针对特定行为设置问卷,了解行人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人为习惯对公园环境使用有重要影响。
在公园中路径较广的区域,人们往往容易在地上走出新的小径,尽管公园标识中没有该小径。
同样的道理,行人也更愿意在设有垃圾桶的区域内丢垃圾,而在垃圾桶较少的区域,人们会更多地将垃圾放在地上。
此外,当许愿池被乱扔垃圾后,其他人会模仿,进而导致更多垃圾被丢弃。
针对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公园环境设计应更加符合人们的自然行为习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破坏。
二是公园管理者应检查并维护垃圾桶等设施的数量和位置,让人们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分类丢垃圾。
三是公园管理者应加强公园环境卫生的维护,避免垃圾成为人们不良行为的诱因。
总之,本次实验为公园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对于改善城市公园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于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认知和态度,分析人们在环境心理学方面的认知水平和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问卷设计中,引入了环境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对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和环境意识进行了深度探讨。
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89.6%。
三、调研结果1. 环境认知情况在调研中,有81.5%的受访者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只有61.9%的受访者能够理解所处环境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
2. 环境需求情况在调研中,有74.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相关机构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3. 心理认知情况在调研中,有89.3%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但只有38.2%的受访者有意愿去了解和学习心理问题。
4. 心理需求情况在调研中,有68.2%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一方面,人们在环境问题方面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对于心理问题的学习和了解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同时,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比较强烈,相关部门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提供服务。
五、建议1. 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环境认知水平。
2. 拓宽心理服务领域,增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覆盖面。
3. 引导公众了解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教育宣传。
4. 提升相关环保、心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回应公众需求。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样本•调查结果和分析目录•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目的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旨在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进行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010203研究背景探讨环境心理学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价值。
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02研究方法和样本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受访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情况、感受和态度。
问卷包括对公园的设施、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评价。
观察法观察公园内游客的行为和活动,记录他们在不同空间和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深度访谈与游客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公园的感受、需求和期望,以及影响他们活动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问卷调查样本观察法样本深度访谈样本从城市公园周边的居民和游客中随机抽取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80份。
在公园内不同区域进行观察,记录游客的行为和活动。
观察时间为周末和周中的不同时间段,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选取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共进行30场深度访谈。
03调查结果和分析01 02 03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有一些了解,但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非常熟悉或深入了解。
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看法受访者普遍认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有价值的,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部分理论脱离实际。
调查结果分析环境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调查结果来看,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一个中学生群体,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2份。
调查结果分析:1. 生活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生活环境的质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交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家庭环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程度以及父母的情感陪伴和教养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57%的学生表示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
- 学校环境:学校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班级人际关系等因素与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43%的学生称学校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 社交环境:社交环境的支持与交往质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68%的受访学生认为积极的社交环境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健康环境与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压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中,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家庭压力是常见的心理压力因素。
同时,健康的生活环境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 学业压力:高强度的学业压力是导致中学生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84%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 社交压力:社交关系的不稳定和同伴压力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62%的学生认为社交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 家庭压力:家庭纠纷、家庭成员冲突等因素会对中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49%的学生表示家庭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3. 心理健康的保护和提升:了解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心理支持是保护和提升心理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家庭成员加强沟通,增强亲子关系。
- 学校支持:学校应该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沟通,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积极的社交环境和相应的心理支持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一调研内容1.调查对象:太原市龙潭公园2.调查方法:现场记录3.调查内容:游人在公园特定环境下的行为4.调查目的:人们喜欢怎样的公园环境,进而从人们的喜好,提出改进公园的设计和设施5.调查时间:2009.8.20和2009.8.22二公园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1、公园地理位置及简介龙潭公园地处太原市城坊街28号,位于新建路与旱西关交叉口处,属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是集园林自然风光,市民休闲旅游,社会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整个公园包括黑龙潭南北湖及周边地区,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520米,占地约40公顷, 18.74公顷的宽阔水面,更是增添了这一园林的灵秀之气。
龙潭公园的前身是太原动物园,现在的龙潭公园是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到东山卧虎山公园,在其旧址上新建的。
为免费开放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
图1 太原龙潭公园总图2、公园的基本设施作为龙潭公园最主要景观的龙潭广场,中心放置着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铸造的标志性建筑春秋大鼎。
这尊大鼎,体现的不仅在三晋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的特有气质,更是为这一大型园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时期第一大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为原形,按比例扩为鼎口直径6.25米,高5.497米,重20.03吨的大鼎。
其在形象及体量上充分反映着龙城太原2500年的历史文化及地位,表达了太原在新世纪开拓发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龙潭广场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组成。
鼎台总高2.5米,象征太原古城2500年的历史,采用外方内圆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内圆由年轮记事的方式构成,24条轮辐镶嵌24块铜板,分别记载着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来发生的24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
鼎台分三层,分别上三、六、九步台阶,取步步升高之意,蕴含着太原未来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则灵。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这大片的黑龙潭湖水映照下,使龙潭公园的气质更显得浑然鼎立,刚柔有加。
黑龙潭湖分北湖和南湖两个部分。
这一水域不仅是整个龙潭公园的“心脏”,同时还是太原市城西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龙潭公园主要景点无论是龙潭广场、绿洲植物主题景观区、儿童活动区,还是西门广场、龙吟岛、戏水廊、亲水平台等,无不与这一片水域息息相关,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
绿洲植物主题景观区位于公园北部,占地三万平方米,是龙潭北湖区域最大的陆地区域。
这一区域三面环水,以植物及地形为造景要素,潺潺小溪为重要景观特征,区内假山、花架、瀑布、喷泉、景桥、景亭等点缀其间,标准网球场可供比赛、可供健身。
举目远眺,太原最富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尽收眼底,湖光绿树让人心旷神怡,从而塑造出一片龙潭生态绿洲。
龙潭公园的园林特色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植被。
公园种植规划东部景区以大片风景林为主,草坪景观只在林缘部分点缀应用,景区植被规划表现为背景林在外围环境,林荫带、色叶林、草坪相互穿插、有机结合的特点。
西部景区以体现景点要求为主,多运用高大的国槐、合欢、柳树和繁花似锦的花灌木如海棠、牡丹、丁香等寓意咏诗题材植物,既可使景观富于变化,又可使游人体会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通过植被这一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创造本区幽闭与开敞强烈对比的空间特色。
图2龙潭公园春秋大鼎 图3 黑龙潭湖经过几年的发展,龙潭公园园林绿化已经初具规模,绿地面积由改建前的24717.36平方米,扩建到如今的185092.5平方米,植物品种由扩建前的61种增加到120种,植物数量由扩建前的52491株增加到498586株。
园区内硬化面积达到了54989平方米,铺设道路16911平方米。
龙潭公园的规划建设以“龙·水·生态”为主题,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结合,突出地域文化内涵同溪水景观特色的全面融合,形成了龙潭公园独特而富有变化的“一湖水、一片绿”的生态造园景观。
三 调查内容及记录由于龙潭公园较大,笔者挑选了公园几处有特色的景点进行调研,除此之外,为了能较准确地反映公园的游客使用状况,笔者在两天的相同时间段进行的调研,记录如下表:1、日期:2009年8月20日 天气:晴 气温: 27—34摄氏度 项目时间调查行为内容 人数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6:00—7:00 清晨在公园锻炼的人很多,在东门的健身区和龙潭广场最为集中,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都有,但主要以中老年为主。
景观喷泉处则是流动人员较多。
东门草坪区有一些晨读的学生。
戏水廊主 200 男 93 女 107 老人 120 中青年 68 儿童 12 图5 龙潭公园景观喷泉图4 龙潭广场锻炼的人们2、日期:2009年8月22日天气:阴转多云气温:26—33摄氏度四调查总结笔者通过周四(8月20日)和周六(8月22日)两天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的调研,对太原龙潭公园的使用情况作如下总结:龙潭公园的使用率很高,公园动静分区很明确,建筑小品的形态、体量都与公园的整体环境,文化氛围结合得非常融洽。
具有较强的空间感,与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将远处的自然、人文景观渗透到场地空间中,不仅不同程度的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基本使用要求,更加美化了市容,成为太原市区一个旅游驻足点。
年龄结构的使用以老人和中青年人为主。
在夏季的使用时间段上,以清晨和晚间为使用的高峰段。
但具笔者两天观察,龙潭公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龙潭公园虽然较太原其他几个公园来说,有春秋大鼎等文化设施,但笔者认为公园既然定位为文化公园,那么龙潭公园的文化设施还是大大不足的,文化设施小品的文字性的说明很少,难以让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更全面地了解太原的历史和传统。
(2)龙潭公园的动静分区较好,但在静区种植的树木普遍较小,缺少林荫深幽的文化气氛,其设置的林间小路也太少,且形式简单并不能让游人感到曲径通幽的感觉。
(3)儿童活动区设施单一,仅有一片沙土供儿童玩耍,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夜间儿童活动区无灯光。
(4)龙潭广场设计单调,直线型道路过长显得非常生硬,广场空间无收放感,除此之外,广场周边无座椅,为体现以人为本观念。
(5)戏水廊无遮阳设施,设计单调无亲和力,且使用率较低,夜间灯光不足,常有人绊脚。
(6)龙潭公园卫生间标示有六处(实际为五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全为收费卫生间,龙潭广场附近的卫生间不知是何原因已被拆除,在人流量大如此之大的广场附近,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7)西门到东门为一直线道路,非常单调,不符合公园道路特征。
(8)东门健身区活动设施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游人需要。
图7龙潭公园儿童区戏沙图6 远眺戏水廊五 解决方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思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的人类的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笔者认为公园等公共场所,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我们需要创造具有场所精神、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公园。
1、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公园这个大型的公共场所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
比如,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等。
使公园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游憩场所。
2、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有内涵的作品能使其所在的公共开放空间成为吸引人的好去处。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灿烂,任何带有人文主题的公共开放空间总是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是沉思冥想的好场所。
能够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意象中,是评判公园成败的关键。
在公园应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9龙潭公园林间石板小路图8 龙潭公园东门健身区六 公园环境改造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龙潭公园有如此之大的游人量,足以看出大家对它的喜爱;从游客快乐的神情中也不难发现,大家对它的满意。
笔者认为,如对龙潭公园做一些小的调整应该会有更不错的效果:1、 在龙潭广场和其它较大的公共空间,设置更多的反应三晋文化、太原特色的展廊或建筑小品,用以丰富游客的知识。
2、 在公园的半私密区、私密区种植较大的树木,对该区的小路给与重新设计,体现曲径通幽的效果,并铺设卵石,起到按摩的游客脚的作用。
3、 儿童区增设其它游乐设施,从不同方面培养孩子,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4、 龙潭广场道路两旁增设座椅,并用空间收放等设计手法,改善直线型道路过长生硬感。
5、 用绿化手段增加戏水廊遮阳效果,在夜间使用高峰,增加照明,改善夜间灯光不足问题。
变台阶为坡道,防止崴脚。
6、 在龙潭广场附近新建一处卫生间,公园争取至少有一半卫生间不要收费。
7、 改变东门或西门的位置,使其不在空间上产生轴线感;或者改西门和东门间的直线道路区路,并增加其间的节点设施。
8、 在公园东门健身区及其它使用量高的健身区,增加运动的器材。
并结合使用者年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锻炼器材。
在健身区光秃秃的地面上适当种植草坪等,创造更宜人的环境条件。
七 龙潭公园未来的发展如今,龙潭公园已经成为省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每年都有300多万人来到这里观光、图5龙潭公园晨练一景图4 吹拉弹唱的人们娱乐,笔者希望龙潭公园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心理需求,向世人展示出一张亮丽的“三晋园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