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前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的心理、行为互动关系的一门学科。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是指对人们对不同环境的态度、认知、行为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与分析,以期能够从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
本文旨在通过几项调查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一些案例研究。
【第一章:城市空间与社交交往的关系调查】城市,作为一个现代人类聚集的地方,一直受到了许多关注。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旨在探究城市空间与社交交往的关系。
我们首先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看法、对城市人际交往的态度等。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的人对城市空间和社交交往有所差异。
除了性别和职业之间的区别不大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
例如,在城市空间的认知方面,年龄越大的人往往更喜欢更加规范化和有序的城市布局,而青年人则更喜欢创新和差异化的城市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评价中,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更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而在收入较低的人群中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在城市人际交往方面,职业相对更高的人群更注重以利益为导向的人际关系,而在职业相对较低的人群中,更注重以感情为导向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绿色建筑的认知与行为调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而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旨在了解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行为。
我们首先对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人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及对绿色建筑的使用情况等。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持支持态度,但是对绿色建筑的具体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中,大部分人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形式,并且表示愿意购买或租赁绿色建筑。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313fb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e.png)
[环境调研报告总结3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篇1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
“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
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红木为例。
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
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
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
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
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
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
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
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
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
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
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
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环境心理学 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引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文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来促进人的幸福感和健康。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时间越长,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观赏花草树木等活动能够缓解压力,提高人的情绪状态。
此外,自然环境还能够促进人的创造力和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室内环境的影响室内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环境之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室内环境的整洁度和舒适度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一个干净整洁、布置合理的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室内环境的光线、温度和噪音等因素也会对人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节和管理。
三、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是现代人居住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环境的嘈杂和拥挤会导致人的压力水平升高,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城市环境中缺乏绿地和公共休闲设施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因此,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色空间,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四、工作环境的影响工作环境是人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的地方,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工作环境的压力和紧张程度与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外,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创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福利,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员工的幸福感。
结论: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接触、室内环境的整洁舒适、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以及工作环境的良好都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撰写了下面这份报告。
调研目的是了解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城市公园,这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环境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公园游客。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在公园环境下,个体的放松程度明显高于在其他环境下,例如工作环境或商场。
这表明公园这种自然环境可以增强个体的放松感。
其次,个体在公园中的心情较为愉悦,情绪更加积极。
这与公园的绿色植被、清新空气以及愉悦氛围有关。
此外,在公园中活动的个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满足感,感觉更加幸福。
公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使个体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时光。
此外,我们还发现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公园环境下,个体更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社交活动。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使个体更加愿意与他人接触,减少情感障碍,并增进人际关系。
此外,公园中的户外活动也能够促进个体的运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这次调研得出了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结论。
公园这种自然环境能够提供放松、愉悦和满足感,使个体的心理状态更好。
此外,公园还能够促进社交交流和锻炼身体。
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环境与个体心理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提醒我们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于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认知和态度,分析人们在环境心理学方面的认知水平和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问卷设计中,引入了环境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对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和环境意识进行了深度探讨。
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89.6%。
三、调研结果1. 环境认知情况在调研中,有81.5%的受访者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只有61.9%的受访者能够理解所处环境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
2. 环境需求情况在调研中,有74.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相关机构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3. 心理认知情况在调研中,有89.3%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但只有38.2%的受访者有意愿去了解和学习心理问题。
4. 心理需求情况在调研中,有68.2%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一方面,人们在环境问题方面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对于心理问题的学习和了解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同时,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比较强烈,相关部门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提供服务。
五、建议1. 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环境认知水平。
2. 拓宽心理服务领域,增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覆盖面。
3. 引导公众了解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教育宣传。
4. 提升相关环保、心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回应公众需求。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样本•调查结果和分析目录•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目的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旨在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进行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010203研究背景探讨环境心理学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价值。
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02研究方法和样本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受访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情况、感受和态度。
问卷包括对公园的设施、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评价。
观察法观察公园内游客的行为和活动,记录他们在不同空间和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深度访谈与游客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公园的感受、需求和期望,以及影响他们活动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问卷调查样本观察法样本深度访谈样本从城市公园周边的居民和游客中随机抽取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80份。
在公园内不同区域进行观察,记录游客的行为和活动。
观察时间为周末和周中的不同时间段,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选取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共进行30场深度访谈。
03调查结果和分析01 02 03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有一些了解,但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非常熟悉或深入了解。
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受访者对环境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看法受访者普遍认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有价值的,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部分理论脱离实际。
调查结果分析环境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调查结果来看,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一个中学生群体,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2份。
调查结果分析:1. 生活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生活环境的质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交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家庭环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程度以及父母的情感陪伴和教养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57%的学生表示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
- 学校环境:学校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班级人际关系等因素与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43%的学生称学校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 社交环境:社交环境的支持与交往质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68%的受访学生认为积极的社交环境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健康环境与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压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中,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家庭压力是常见的心理压力因素。
同时,健康的生活环境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 学业压力:高强度的学业压力是导致中学生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84%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 社交压力:社交关系的不稳定和同伴压力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62%的学生认为社交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 家庭压力:家庭纠纷、家庭成员冲突等因素会对中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49%的学生表示家庭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3. 心理健康的保护和提升:了解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心理支持是保护和提升心理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家庭成员加强沟通,增强亲子关系。
- 学校支持:学校应该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沟通,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积极的社交环境和相应的心理支持机制。
环境心理学报告

人的行为特征
左转弯性:人有趋向于左转的习性,在公园散步, 游览的人群轨迹可以显示这一习性。
人的行为特征
从众习性:出现紧急情况时,一部分人会首先 采取避难行动,周围人往往跟随这些人朝一个 方向行动,因此,室内避难疏散口的设计、引 导十分重要。
人的行为特征
群聚效应: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 人群滞留现象,称为聚集效应。设计室内通道时, 要合理,防止滞留现象发生。
人的行为特征
人的距离保持:
1.个体之间距离太近,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破坏了个体对空间感觉的需要。 2.人口高密度区,人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自由, 总是选择用冷漠来排斥他人。
人的行为特征
3.专家证实:人口密度越高, 人类患心理障碍 和身体疾病的几率越高。 因此,设计合理的,适合人与 人之间安全距离的建筑空间尤 为重要。
3.风水学
顺乘生气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 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 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 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 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风水学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
3.风水学
观形察势原则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 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 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起伏的群峰, 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 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 积聚、藏气。
不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 天气对人的影响
1、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家发现, 让自闭症患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其自闭行为 会减少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期中作业调研报告金陵“九鼎”——记一座不慕浮华的大学之城南京,是个经历太多创伤的老人,隐忍而带着慈悲,苍茫却不失矍铄。
它的树木,它的道路,它的河流,它的建筑,无一不彰显着历史的存在感。
南京,是个拥有太多意象的城市,说不清,道不明,更有斑驳的树影下学子们一路洒下的欢声笑语,百年老校里一座座静默的建筑,折射出老城的往事,映照出现今的繁华。
为了诠释南京现今的城市意象,我们选择了从九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入手,铺展出一座名城的画卷。
2002年的某一天,南京城里突然有九所大学同时张灯结彩,庆祝100年华诞。
为此,江苏省政府铸了九座青铜鼎,分送给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以示“一脉同源,百年九鼎”。
此事一出,南京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南京那么多的大学,其实均源自同一所老祖宗——1902年由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这九座铜鼎打开了南京高校史上一条隐秘的时间通道。
经由它,上可以溯至国子监,去到夫子庙——早在600多年前,南京就曾经是一个大学城;下则一脉相承,陆续经过江南水师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再到如今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它们以厚朴和励学的姿态,低调地辐射着南京城,提升着它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高度。
我们小组成员在10月16号首先走入了南大的鼓楼校区。
一进校区,扑面而来的是绿色的气息,众多的花草树木让人倍感亲切。
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愈发的庄严和沉淀,它就是南大的地标——北大楼。
北大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A.G.Small)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
由于诞生于中西文明激烈冲撞和融合的年代,至今我们依然能从它的外观和风格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大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这些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墙砖以及盘绕其上的爬山虎,让整幢建筑显得格外宁静、古朴和厚重,一如它所在的大学和城市。
历经百年风雨的北大楼如今是南大人心中的圣地。
南大的新校区却体现着当代的思想。
用混凝土为城市写诗作画,把南大设计成航空母舰----记我国最新锐的建筑设计师张雷。
在对南大新校区的规划中,张雷想强调的是一种秩序感。
现在南大新校区,已经完成了二十五六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他说南大的校训就是“诚朴雄伟”,这种风格和校训相吻合,和老校区的色调也有延续性,但其实一期工程只占整个规划面积的1/4,二期以后的建筑是以浅灰色为主。
这一排深色建筑,从外形上看就像一艘航空母舰。
“南大不同于别的高校,在南京,乃至全国,南大都称得上是一艘航空母舰。
鼓楼校区延续着历史的沉淀,新的校区也带来了现代的张扬。
南大的老校区更是坐落在繁华的鼓楼区,周围的第三产业也很发达,浓厚的学术氛围由这点发散开去,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心。
南大,是南京人民的骄傲。
第二站是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坐落于南京市区,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珍珠河纵贯其间,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环境优美。
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千百年来,书声不断,学泽绵延。
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的确,一所大学的历史愈是悠久绵长,其沉积于校园中的物化意味愈是浓厚,东南大学样园里弥散着古朴、宁静的整体之美、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其四牌楼校园是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主要建筑大多为民国时期所建,以南大门至大礼堂为中轴,大致成对称布局,以西方古典建筑式样的建筑外壳包装具有现代特点的使用空间为主要特点,是民国建筑的代表。
站在街道上,面前是东大稳重的校门。
粗重的石柱上镌刻着南京的历史。
往里走去,两旁的树木葱葱翠翠,和平整的绿地融合在了一起。
远处的大礼堂位于校园的中央,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主立面为西方古典柱式构图,底层三门南向并立;正立面采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顶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铜质大穹窿顶;堂内三层,可容纳2700余人。
1965年杨廷宝设计添建两翼建筑。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
梅庵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西北角。
始建于1914年南高时期,初时为三间茅草平顶的平房,以李瑞清之号命名,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上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1932年拆除茅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
平面布局采用内廊式,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正面有柳詒徵题写的“梅庵”匾额。
老图书馆是齐燮元为纪念其父齐孟芳捐款建造,帕斯卡尔设计,1923年落成。
1933年,经过关颂声、朱彬、杨廷宝设计扩建。
老图书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取横三、纵三式,门廊立爱奥尼柱,门额“图书馆”三字为张謇所书,檐下、窗框、门头以浮雕装饰。
原馆东西两侧扩建阅览室,背后扩建书库,平面从原来的品字形变为凸字形。
现为东南大学办公楼。
中大院,1929年落成,李宗侃设计,原为生物馆。
大门南向,无门廊,立有四根爱奥尼柱,山花线刻恐龙图案,门楣浮雕图案,轴线对称。
1957年杨廷宝设计加建两翼教室。
中大院与老图书馆东西相呼应,现为建筑学院系馆。
这些始建于20世纪初的建筑,在师生看来就是一部凝固而生动的校史,见证着百年东南大学的变迁和辉煌……如果说到对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印象,那应该是低调的奢华了吧。
有几次去汽车站东站时,经过南师大,就那么随便一瞥,也会被它的学术气息所吸引,树木掩映下的大门,引得人不禁想进去一探究竟。
而实际上,它也是百年学府之一,它的建筑,处处透露出它的与众不同,透露出它所经历过的世事的沉浮。
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改为两江师范学堂,这里历史遗留下的老校舍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
1922年开工建设,一年后建成六幢宫殿式的建筑。
分别是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及三幢学生宿舍。
1924年,又建成了一幢学生宿舍。
1934年,又建成图书馆和大礼堂。
今天的科学馆原为自然科学楼,建筑面积154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图书馆楼为两层,屋顶一层,建筑面积1 39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檐口简化不做斗拱,底层外墙用水泥粉刷,并用大型组合钢窗,室内装饰为中国传统形式,现在是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兼院办公室。
文学馆原为教室兼行政楼,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
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正门入口处,建有一座宽大的门廊。
会议楼原为接待厅和室内运动场,又名“中大楼”,由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捐款建造,坐西朝东,单檐歇山顶,小瓦屋面,中部屋顶略高,立面左右对称;主体二层,地下室一层,屋顶一层。
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
这些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而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了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曾经的国民政府在南京留下了他们深刻的烙印,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庄严的中山陵以及处处的民国建筑都强烈的提醒着人们那段峥嵘的岁月。
原来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便是今日的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
它的大门面朝西南,朝向与中山北路垂直。
大门为单开间的门楼,砖木结构,顶覆绿色琉璃瓦,门楼左右两个立柱内各设有一个警卫室。
大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警卫亭,警卫亭为砖木结构,庑殿顶,顶覆绿色琉璃瓦,梁枋均施以彩绘。
如今只有西北侧的警卫亭尚存。
资源委员会的办公楼建于1947年,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
大楼面朝东南,高二层,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混合结构,红砖墙,坡屋顶,上覆灰色水泥板瓦;室内木地板,木楼梯,造价极为低廉,其余的建筑物也都是这种风格。
现如今,江浦的新校区也显示出了它的欣欣向荣。
优美的校园环境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较高的工作环境。
与时俱进的建筑,为学生们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场所。
比如江浦校区的图书馆,依山傍水,与已建教学用房风格协调,不只是机械套用,也不是简单延续和扩大已建建筑的造型形式,而是完全个性,于之交相辉映的新馆,给人的印象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五个基本要素:升起的基座和台阶,巨大的抽象坡屋面(玻璃中庭等),围合的院落庭院,强烈的虚实对比,淡雅的建筑色彩。
既彰显了个性,又在空间形态布局、体量构成等方面与已建建筑发生着对话与共联。
而丁家桥校区的高层双子楼,为当代的校园建设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园,它的内部功能齐全,建筑形象高大,令人印象深刻。
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
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中,一栋新建的综合教学楼赫然显现在眼前。
楼前风景秀丽:大片刚刚修整过的草坪;一棵近百年的大树;加之布满路边的园艺盆景,整个综合教学楼区域在未完工以前已经显现出了它的气质,大有欧美老牌院校的风格。
蓝天、白云、草坪、绿荫……这一切都给人以安逸祥和的感官体验。
南京农业大学主楼位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北面,为民国时期建筑。
平视宛如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俯视恰如一架翱翔蓝天的飞机。
主楼北门直通南京农业大学钟山路,沿钟山路向北,与南京农业大学北大门相对。
主楼由我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曾是航天大学的飞机楼,在“文革”后航大迁址,南农便从扬州迁回了这里。
五十多年历史沧桑的主楼一直屹立到现在,已经成为南农标志性建筑之一。
迪了多少飞扬的思绪,凝结了多少睿智的思考,放飞了多少纯洁的梦想。
现在,主楼周围几座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了,多媒体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板书,主楼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但是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着代代南农学子古朴的学风求知的热情。
主楼前面一片宽阔平整的草坪,是历届毕业生拍毕业照的地方。
他们总会把主楼作为主背景留在记忆里。
因为这里是他们上大学报道第一天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们无数次自习埋头苦读的背影,因为这里是代代南农学子共同的记忆。
每逢节庆,主楼都要被火一样热烈的红色霓虹装扮,用它古老而年轻的蓬勃气息感染着学校的建筑和人群。
独特的建筑特色装饰着这些大学校园,与他们呢一脉相承的还有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和信息工程大学。
南林大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
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