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大学北洋广场调研
建筑外墙的实与虚以天津大学美术馆为例谈建筑意境之营造

在文学、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意境的表达经常被作为衡量艺术作品达到了很高层次的标准。
到底什么是意境,不同行业的理解是人言人殊。
但就共识而言,它是一种超脱于物质之外的东西,是艺术作品最高层面的精神和灵魂,它蕴藏在物质形态的内核,只有通过心灵的体察和感悟才能体味到,它或是一种声与形的律动,亦或是一种情与意的流露。
郑板桥先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十茹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形,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形象地阐述了所谓的意境,在直接为感官所感知的基础上,又对事物外在表象与内在规律加以联想和超越,产生客观的“声与形”并进而升华出主观的“情与意”,是景(实)与情(虚)的交融。
简而言之,就是既要秀外更要慧中。
对于建筑而言亦是如此。
一座真正值得欣赏的建筑,除了造型语言外,更要有其延伸思想和独特的意境。
有人这样比喻:轮廓是建筑的形体,材料是建筑的生命,细节是建筑的品味,光影是建筑的表情,意境是建筑的思想、建筑的灵魂。
意境给本来凝固的建筑注入生气,使建筑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思想和初衷,甚至进一步映射出本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灵魂。
建筑艺术中的意境创造首先是从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出发的,创作者通过建筑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迎合建筑使用功能的氛围、气场,再结合进入空间中的人的主观感受,在为人们提供使用空间、展示艺术形象的同时,又能展现出更高层次的艺术情趣和艺术氛围。
所以建筑意境既是创作者和鉴赏者能动的主观思维活动,又是建筑的外在形象、空间序列和它表现出的艺术氛围,正如所云“境”是“意”的外化,“意”是“境”的内涵。
建筑意境是具体境物与深遂情怀的统一,它不仅仅是对客观景物的提炼,更是感情在这一氛围中的升华。
通过其自身形象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与融合,带给人们或大气或雅致、或喧闹或宁静、或凝重或隽永的情绪气场,并让人在其中产生共鸣,莫名感动,甚至随着这一氛围遐想联翩,享受自己体味到的独特情境,陶醉其间。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1

学号10130115实习报告建筑认知实习报告起止日期:2011 年04 月25 日至2011 年04 月29 日学生姓名于海班级10级园林一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规划与建筑系2011年04月29日一.城市认知天津是一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性租界城市,它的发展与建设必然和西方建筑思潮有密切关系。
1860年以后,天津租界地开始形成,最早出现的是英、法、美租界,在紫竹林一带。
1894年以后德、日、俄、奥、意、比也先后得到租界,英、法租界又进一步扩大,1902年美租界并入英租界。
日本租界位于城南的南市到鞍山道一带,沿袭日本式传统井字街区布局,体形规整,尺度较小,方格形街区。
建筑为“和风”与“洋风”的混合体,一般室内是“和风”式,室外是“洋风”式。
旭街——今日的和平路是日租界的商业区,百货大楼是日本租界的中心。
法租界位于沈阳道至营口道一带,街区规划反映了欧洲传统古典主义手法,轴线和街心公园控制着重要地点。
笔直的街道尽端都有高大的建筑作背景,注重街区的豪华、宏伟气氛。
劝业场是法国租界的中心,惠中饭店、交通旅馆、东莱银行成为当时天津的高层密集区,西开教堂则是这个地区的收尾。
布置景观焦点建筑是法租界的特色,中心公园是由原来的垃圾场改建的,圆形的花园像一个轮轴,自然地把许多街道转了一个角度,其规划布局效果非常出色。
英租界经历了三次发展,大体分为解放路银行街、小白楼商业区、五大道住宅区。
英租界街道比较自由,略带弯曲,建筑置于绿化之中,这可能与当时英国人的乡村城市思潮有关。
意租界位于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带,设有意式的街心广场,中心是一个雕塑,附近有回力球场和小花园。
当时要求建筑设计不可互相抄袭,所以建筑面貌千姿百态,但其基本风格是意大利式的,共用同一种建筑细部而使区内有较强的统一感。
其他各国租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真正形成,如俄国租界只有一个“宏伟”的规划,依照俄国彼得堡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斜路和街心花园的布局。
在里弄和居住区的建设方面,直接引进了当时西欧时髦的各式各样的布局方式,至今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建筑总体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建筑总体环境调研分析报告建筑总体环境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建筑总体环境调研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个建筑的周边环境情况,包括交通设施、绿化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品质的要求。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调研内容包括交通设施、周边绿化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现场观察和访谈等。
1. 交通设施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商业综合体周边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和主干道等主要道路。
使得该地区的交通方便快捷。
此外,商业综合体还有专门的停车场,为前来消费的顾客提供了充足的停车位。
2. 绿化环境该商业综合体周边的绿化环境较好,有大量的绿化带和公园。
绿化覆盖率较高,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此外,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景观设计也十分精美,布局合理,为顾客打造了舒适、宜人的环境。
3. 气候条件调研显示,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这种气候特点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做出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交通便利:周边交通设施完善,方便顾客的出行,有利于商业综合体的客流量。
2. 绿化环境良好:周边绿化环境优美,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也吸引了不少顾客。
3. 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做好季节性的调整。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优化交通组织:加强对周边交通设施的管理和优化,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加强绿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周边绿化环境的管理力度,保持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绿化覆盖率,为顾客创造更好的环境体验。
3. 考虑气候变化: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合理调整商业综合体的运营策略和服务内容,以更好地迎合顾客需求。
建筑设计心理学调研报告

建筑设计心理学调研报告引言建筑设计不仅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功能,更关乎用户的舒适感和内心体验。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创造出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建筑作品。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并探索建筑设计与用户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我们在大学校园内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共收到180份有效回收。
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建筑外观的感知:通过选择与自己情绪状态最相符的建筑外观图像来了解不同外观特征对情绪的影响;2. 对空间布局的偏好:通过评价不同空间布局图像的舒适度来探究空间布局对用户心理状态的影响;3. 对照明设计的认知:通过对照明要素的评价来研究光照强度和色温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结果与分析建筑外观的感知与情绪状态在问卷中,我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外观图像,并要求参与者选择与自己情绪状态最相符的图像。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更偏好具有清新、明亮的颜色和线条的建筑外观,这种外观给人一种愉悦、放松的感觉。
同时,参与者还倾向于选择建筑外观中存在大量自然元素的图像,如绿色植物、水景等。
这表明自然元素的存在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状态,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空间布局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对空间布局的偏好调查中,我们提供了不同布局的图像,并要求参与者评价每种布局的舒适度。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更喜欢开放、通透的空间布局,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一种广阔、自由的感觉;相反,封闭、拥挤的空间布局则会让人感到压抑和不适。
此外,我们还发现,参与者对于充满自然光的空间布局更为青睐。
充足的自然光线能够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情绪状态,使人们更加愉悦和积极。
照明设计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在照明设计的认知调查中,我们要求参与者评价不同光照强度和色温的照明效果对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偏好适中的光照强度和色温。
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大学北洋广场调研

“学府欢乐谷"-—北洋广场活动人群特征分布和行为分布初探调研报告University's Pleasantville -— A First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andAction of Acting Crowds in the Beiyang Square【引言】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巍巍学府之中,有这么一处地方,既凝重肃穆,又欢乐活泼. 这里,马寅初的目光在静静地守望.这里,张太雷的誓言在永恒地回荡。
这里,读书少女的求知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努力。
这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记忆铭刻在每一个天大人的心上……这里,跳跃的喷泉奏出欢乐的音符,潺潺的流水流出不息的欢歌。
这里,苍翠的白杨洒下一片绿荫,娇艳的花朵绽放满地春色。
这里, 清晨的露也带着清新的味道,老人们愉快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这里,夜晚的风也带着音乐的律动,轮滑少年们肆意挥洒着灿烂青春…… 这里,就是天津大学校园中轴线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洋广北洋大学堂 马寅初塑像 张太雷塑像场。
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承载历史的厚重,而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然成为了北洋学子甚至校外人士的活动场所,成为了一处独一无二的“学府欢乐谷".【摘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洋广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除了是校园空间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外,也是学生以及学校周围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
那么,北洋广场的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有什么变化?人们对北洋广场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评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As a main part of city public space, a squ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景观广场调研报告(共7篇)

景观广场调研报告(共7篇)景观广场调研报告(共7篇)第1篇:北洋广场景观调研报告北洋广场景观调研报告项目概况:北洋广场是天津大学内的一个小型广场,天津大学北洋广场是一项综合性园林建筑工程,包括广场、喷水池、建筑小品、雕塑、绿地、亭子与泵房。
工程从1984年2月开始设计工作,4月开始土建工程,1985年春全面完成绿化工程,1985年5月最后一个单项工程张太雷烈士青铜雕象落成剪彩,工程全部竣工。
1984年国庆前夕投入使用,定名为北洋广场一、文化历史天津大学是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北洋广场地面由大理石铺造,其内有大小喷泉若干,广场内还有有天津大学地标性建筑的北洋大学堂雕刻等等。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它诞生于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航程。
二、景观分析广场的规划以校园大环境为依据,与带状人工湖及环湖一周的绿地为依据统一规划、统一考虑的。
在教学中心区内形成以人工湖为中心、教学楼楼群为外圈、环湖绿得为内圈的大格局,北洋广场则是环湖绿地的主体,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总体功能分析,设计之初的构想是提供给天大学子一个读书的环境,随时代变化,已演变成学生及周围居民的娱乐休闲参观的重要场所。
据调研观察及问询,会有集会、街舞、轮滑、健身操等各种活动。
交通路线分析:广场成轴线形式,交通人群主要是步行为主学生及周围居民及游人,高峰人流是学生上下课,但一般不会停留,进入广场的人沿着轴线便可以浏览广场的主要景观、了解大学的历史文化。
两边是结合环形水带做的步行道,也另有一番风味,也是硬质广场与绿地及建筑的过渡,兼有美学与功能的效果。
建筑环境心理学

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津湾广场调研【调研时间】:2010年12月18日【调研地点】:天津津湾广场【调研目的】:通过对广场的调研,了解广场建筑外部空间特征、空间运用、空间层次、空间序列等设计对人心理影响,最终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调研内容】:津湾广场空间大小,周边环境,广场周围建筑风格,重点考察广场的环境对人心理影响(一)外部空间的尺度广场面积的大小与形状的确定,取决于功能要求、观赏要求及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现在的许多广场一味追求气派,想以“大”取胜。
拿我们学校的广场来说,它号称是天津的大学中第一大广场,但除了这一称谓以外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优点,它尺度过大造成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暂且不说,它过于空旷,欠缺绿化,地面铺设也无趣味性,根本就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上行走感觉很枯燥,很累。
夏天来的时候,广场就像是一个大烤炉,人走在上面就像是爬在热锅上的蚂蚁,只想低着头快点走过去,多一分钟都不想停留,甚至于让人望而却步,产生逃避心理。
而津湾广场在设计过程中就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人的视觉生理特点为起点,注意空间尺度与视线、视角的关系。
广场与亲水平台通过两条廊下空间相连,将津湾广场各建筑之间,建筑群与城市空间之间紧密连接,形成从开敞到半封闭再到开敞的有规律的不同空间,各个空间的尺度适中,在其中恰好可以看清认得表情和发型,主广场尺度与周围建筑的高度之间适当的比例,使广场不仅具有较强的围合感而且视野开敞。
(二)建筑质感和色彩公共建筑群的外部空间界面如果过于僵硬和连续而毫无层次,就很容易让人感觉空间非常压抑、死板,像是被关在了一个铜钱铁壁之间,这也是都市人的普遍感受,而如果在建筑的材质等细节上下功夫辅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并将建筑有层次有规律地规划,便能使整个空间变得生动而活泼。
津湾广场的建筑高低错落,在建筑高度上分了三个层次,水平上富于疏密变化。
在建筑细节上加入了很多现代处理手法,一方面,建筑细部的简化处理,虽然第一层次是欧式古典风格建筑,但将其常有的大量繁琐的线脚和装饰花纹转化为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以求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建筑中大量运用钢、玻璃以及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材料,与石材等古典材料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现代技术水平和材料性能,也显示出这种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并最终达到丰富空间的目的。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

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中心景观调研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调研背景及意义 (4)1.1.1调研背景 (4)1.1.2调研意义 (4)1.1.3调研目的 (4)1.2广场概况 (5)1.2.1调研范围 (5)1.2.2广场简介 (5)1.3调研思路与方法 (6)1.3.1调研思路 (6)1.3.2调研方法 (6)第二章调研与分析2.1服务对象 (6)2.2空间形态 (6)2.2.1路网布置 (6)2.2.2绿地及其周边空间结构分析 (7)2.2.3景观小品节点 (7)2.2.4植物植被 (9)2.2.5设施方面 (10)2.3调研问卷总结分析——绿地功能空间存在的问题2.3.1 绿地的重要性 (11)2.3.2社交功能方面 (11)2.3.2景观搭配方面 (11)2.3.2使用功能方面 (11)2.3.2设计艺术方面 (12)2.3.2绿地的维护 (13)第三章解决建议3.1 设计建议 (13)附录参考文献调查问卷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调研背景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还能使大学生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 也会在闲暇时给大学生带来自然享受。
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环境风华绝代,校园占地面积约147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春天海棠飘香,金秋荷花绽放,四大湖掩映其间,环境优雅。
1.1.2调研意义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本次调研希望从引导师生选择积极、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入手,强化环境管理, 使生态绿色文明理念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用良好的环境感化人、陶冶人,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1.3调研目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学校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就取决于校园这个花圃的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府欢乐谷”——北洋广场活动人群特征分布和行为分布初探调研报告U niversity’s Pleasantville ——A First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and Action of Acting Crowds in the Beiyang Square【引言】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巍巍学府之中,有这么一处地方,既凝重肃穆,又欢乐活泼。
这里,马寅初的目光在静静地守望。
这里,张太雷的誓言在永恒地回荡。
这里,读书少女的求知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努力。
这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记忆铭刻在每一个天大人的心上……这里,跳跃的喷泉奏出欢乐的音符,潺潺的流水流出不息的欢歌。
这里,苍翠的白杨洒下一片绿荫,娇艳的花朵绽放满地春色。
这里, 清晨的露也带着清新的味道,老人们愉快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这里,夜晚的风也带着音乐的律动,轮滑少年们肆意挥洒着灿烂青春……这里,就是天津大学校园中轴线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洋广场。
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承载历史的厚重,而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然成为了北洋学子甚至校外人士的活动场所,成为了一处独一无二北洋大学堂 马寅初塑像 张太雷塑像的“学府欢乐谷”。
【摘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洋广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除了是校园空间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外,也是学生以及学校周围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
那么,北洋广场的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有什么变化?人们对北洋广场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评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
As a main part of city public space, a squ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Beiyang Square, being a square in university campus, is also a main relaxation site for students and inhabitants nearby besides an important nodal point on the axile wire of the campus space. Then, what is service condition of the Beiyang Square like ? How do the use subject and the action content change ? As to the Beiyang Square, what do people expect and how do people appraise ? We begin the investigation with these questions.【关键词】北洋广场、建筑环境心理、行为特征、时空分布Keywords: the Beiyang Square, psychology of buildingenvironment, action feature, space-time distribution目录1 调研目的和意义 (1)2调研地的选定 (7)2.1北洋广场概况 (7)2.1.1环境与构思 (7)2.1.2功能与格调 (7)2.2区域细分 (8)2.3北洋广场视觉焦点 (10)2.4北洋广场交通分析 (11)2.4.1外部交通分析 (11)2.4.2内部交通分析 (11)3调查研究方法 (12)3.1调查研究对象和时间 (12)3. 2调研方法 (12)2.2.1行为观察法 (12)2.2.2问卷调查法 (12)2.2.1访谈调查法 (12)3.3调查数据的处理 (12)4 结果与分析 (13)4.1活动人群组成特征 (13)4.1.1性别构成分析 (14)4.1.2年龄构成分析 (14)4.1.3职业构成分析 (14)4.1.4出行方式分析 (14)4.2活动人群分布时空特征 (15)4.2.1活动人群分布时间特征 (15)4.2.2活动人群空间分布特征 (16)4.3活动人群行为特征 (20)4.3.1A区活动人群行为特征分析 (20)4.3.2B区活动人群行为特征分析 (25)4.3.3C区活动人群行为特征分析 (26)5结论及建议 (27)5.1环境与活动人群行为的关系 (27)5.1.1活动人群喜爱停留的环境特征 (27)5.1.2交流聊天与周边环境 (28)5.1.3休憩与周边环境 (28)5.1.4体育活动与周边环境 (28)5.1.5文娱活动与周边环境 (28)5.1.6拍照与周边环境............................................................5.2北洋广场环境现存问题、改进建议 (29)5.2.1A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29)5.2.2B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0)5.2.3C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1)附录 (34)参考文献 (38)重新设计图纸1调研目的与意义我们调查北洋广场的使用情况,分析北洋广场人群活动,观察了解建造意图和使用成效之间的反差,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对北洋广场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建筑环境对于使用者环境感知及其行为的影响,加深自我对环境心理学的认识。
同时,我们着力于了解活动人群对北洋广场的态度和期望,从而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北洋广场的重新设计方案,期待创造出符合大众需要的公共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2调研地的选定2.1北洋广场概况天津大学北洋广场位于天津大学东门到西门的中轴向上,是中轴线上重要的空间节点。
它是一项综合性园林建筑工程,包括广场、喷水池、建筑小品、雕塑、绿地、亭子与泵房。
2.1.1环境与构思天津大学校园的特点是水面多,北洋广场就坐落在人工湖东侧。
第九与第十六教学楼之间,原是60年代运土填湖形成的一片黄土荒地。
广场的规划就是以这样的校园大环境为依据,与带状人工湖及环湖一周的绿地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的。
总的设想是在教学中心区内形成一个以人工湖为中心,教学楼群为外圈,环湖绿地为内圈的大格局。
北洋广场则是环湖绿地的主体,它的规划与设计原则是:胡服从于整体环境,协调于整体环境,融合在整体环境之中,成为建筑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1.2功能与格调地处重要地段的北洋广场,最重要的前提是确定它的性质,根据其性质决定其应有的气氛、格调,然后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体现这种气氛,形成这种格调。
北洋广场是什么性质的广场呢?这还得从它的功能谈起。
北洋广场功能演变示意图以下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的考量:广场建成后,与人工湖连成一体,环湖一周自然形成一个小小的带状公园——这是它的功能之一——游览;广场位于教学区中,也应该成为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这是它的功能之二——读书;此外,这里还是可以举行数千人聚会的场所,这便是它的第三个功能——集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师生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现代的使用功能之中,读书的功能已经大大减少,而娱乐和休闲参观的比重则不断增加。
2.2区域细分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对活动人群的主要分布区域进行了了解,发现活动人群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进行活动。
结合北洋广场上一些标志构筑物和景观设施,我们选择了北洋广场上3个最有代表性的空间进行分析。
A空间是以北洋大学堂为核心,南北各至花坛边缘,东至太雷路西侧边缘,西至喷水池边缘的一块矩形区域。
主要空间开阔平坦,有路灯等构筑物。
B空间包括喷水池及喷水池东侧草坪。
主要有喷水池、草坪绿地、白杨等。
C空间包括北洋大学堂南北两侧花坛。
2.3北洋广场视觉焦点北洋广场人流来向与焦视点关系(焦视点包括北洋大学堂、读书少女和马寅初像)读书少女及其视线辐射范围2.4北洋广场交通分析2.4.1北洋广场外部交通分析北洋广场南邻天津大学的东门,北邻敬业湖,四周的道路人车混行,总体交通情况较好。
途径广场外部的人流主要是来自教学楼、宿舍的学生、老师及住在附近的居民。
2.4.1北洋广场内部交通分析 动态交通A.穿越交通流线:多数学生选择步行从宿舍穿越广场到达教学楼上课,主要是考虑路途比较近,这样就造成了在每天的上课和下课时间段内都会有大量的人流穿越北洋广场,这些人多数不会在北洋广场上长时间停留。
B.游览交通流线:节假日期间大量的人流汇集到到北洋广场,此时的北洋广场成为了人群集会、休闲、游憩的场所。
根据观察人群的主要游览交通流线是从天津大学东门开始,沿着树荫下和水池旁的小路步行至喷泉和读书少女,最后到北洋大学堂及马寅初塑像旁。
静态交通北洋广场空间序列上的几个节点及两侧的草坪、花池是广场上图为在行走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北洋广场概貌 人流性质分析图人群流线分析图停留点区分析图人群的主要停留区域,在这里人们往往会自发的进行一些活动,如交谈、聊天、读书、休憩、游戏等,其中尤以北洋学堂及周边的人群活动最为丰富。
发挥了广场作为一个大型的室外公共空间的聚集人流的作用。
3调查研究方法 3.1调查研究对象和事件研究对象主要为北洋广场上的活动人群,调研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周一)、5月1日(节假日)、5月2日(节假日)、5月3日(节假日)、5月6日(周日)、5月8日(周二)、5月11日(周五)、5月20日(周日)。
以上时间包含节假日、周末和平时工作日。
并且分为早中晚三时段进行调查。
综合季节、节假日以及人们的主要作息规律,我们在一天当中选择了以下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综合:9:00-11:00、13:00-15:00、19:00-21:00。
3.2调研方法本调研主要采用4种调查方法,它们分别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记录法和行为地图法。
3.2.1问卷调查法我们通过几次预调研掌握了北洋广场人群活动情况的一些基础信息,并据此进行了问卷设计。
小组成员分别在不同时段内前往调研地点随机选取活动人群进行问卷发放。
总计发放问卷70份,回收份数68份,有效回收率97%。
停车位置分析图3.2.2访谈法我们随机抽取了在北洋广场上活动的人群,进行访谈。
访谈记录将在下文中展示。
3.2.3观察记录法我们多次前往北洋广场进行实地观察和拍照记录;为了获得整体范围的观察记录,我们还登上北洋广场南面的25楼的10层,透过玻璃楼梯间以“鸟瞰”北洋广场的方式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北洋广场上的人群活动情况。
3.2.4行为地图法我们运用行为地图法,分别以人群或个体、地点为观察单位。
以人群或个体为观察单位,观察人群或个体的行为、行动路线等。
3.3调查数据的处理借助Excel2007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以调查表、平面图的形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