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一
郑 州 人 民公 园游 客来 园 的交 通 方式 如 图 2所
不 。
致, 并 按 照调 查 结果 对 调查 内容 分 组进 行 讨 论 和
由 图 2可 以看 出 , 公 交 车成 为 大 多数 少 年儿 童 和 青年 人来 园的 主要 交通 方 式 , 几 乎没有 人选 择 乘 坐 出租 车 和私 家 车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选 择 使用 自行
O引 言
郑 州 人 民公 园位 于 市 区 中心 北 二 七 路 西 侧 。 1 9 5 1年辟 为公 园 , 1 9 5 2年 8月 1日正式 开 放 。 郑 州 人 民公 园总 面积 3 O . 1 4公 顷。 其 中水 面 3 . 3 7公 顷 . 绿 化 面积 2 5 . 4 l 公顷。 郑 州市人 均 密度 比较 大 , 郑 州 市
1 。 2调 查 方 法
图 1
从 使 用者 的角 度 出发 , 运用 P O E法 , 对 郑 州 人 民公 园设 施 进行 系统 的评 价 。 根 据调 查需 求并 参 考
组 别 的界 定 : 少年儿童组( 1 4岁 以 下 ) ; 青 年组
( 1 5 — 3 5岁 ) ; 中年组 ( 3 6 ~ 6 0岁 ) ; 老年 组 ( 6 1岁 以
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Βιβλιοθήκη 问卷 2 0 0 份, 回收 2 0 0份 ,
基 本 与乘 坐 公 交车 的 回收率为 1 0 0 %。 在 回收的调查问卷中, 部分游客对 车 的 中老 年人 数量 也 很 可观 ,
1 6 7
在公 园 门 口和 园区广 场 、 运 动 区 中老 年人 主 要活 动 区域, 划 出专 门的地方 停放 自行 车 。再者 , 有 游 客反 映, 公 园 缺少避 雨设 施 。因为 郑州 市气 候 的原 因, 夏 天经 常会 无征 兆 的下 起瓢 泼 大 雨 。 游客 便 会浑 身 湿 透, 特 别 是老 年人 最 经不 起 雨 淋 。所 以 人 民公 园需 要修建 一 批避 雨 设施 , 这 些 避雨 建筑 可 以设在 公 园
郑州市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郑州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规划与开发题目:郑州市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本项目背景介绍一.项目目的:为了解郑州市人民公园资源赋存与市场情况,本项目组采用分工合作方式对此进行调查分析。
二.项目调查方法:分工合作(一)本项目分工基于每位项目成员的专业背景与能力等各方面的考虑,本项目由韩艳艳任组长,主要负责资料的整合与编辑。
小组分工表:1(二)调查实施本项目自3月20日开始,直至4月5日一期项目结束,再此期间小组成员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加工,实地调查等手段最终形成此成果。
三.项目结论郑州市人民公园资源赋存丰富,一定范围内竞争力较大,但要想拥有更大的市场,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2目录一.人民公园简介及环境析 (6)(一)简介 (6)(二)环境分析 (6)1.自然环境 (6)(1)概况 (6)(2)气候 (6)(3)景观环境 (6)2.人文环境 (7)3.区位环境(注:地图) (7)二.郑州市人民公园的产业现状调查 (7)(一)产业发展环境现状(PST)调查 (7)1.政策环境 (7)2.社会环境 (7)3.技术环境 (8)(二)产业规模现状调查 (8)1.经济指标 (9)2.从业人口数量与结构 (9)3.接待游客数量 (9)(三)从产业结构来讲 (10)1.部门结构 (10)2.产品结构 (11)3.所有制结构 (11)4.区域结构 (12)(四)产业效益调查 (12)1.经济效益 (12)2.社会效益 (12)3.环境效益 (13)三.人民公园游资源赋存状况调`(一)旅游资源类型调查(附:人民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表) (13)(二)资源规模调查 (14)(三)旅游资源组合结构 (14)(四)开发护现状调查 (15)四.郑州人民公园市场态势分析 (17)(一)人民公园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17)1.经济因素 (17)2.社会因素 (17)3文化因素 (17)4.环境因素 (17)(二)市场接待现状 (18)1.旅游者特征及行为特点 (18)2.旅游者消费结构和模式 (18)3.旅游者对该地旅游接待的满意程度 (19)3(三)市场竞争者分析 (19)1.主要竞争着者 (19)2.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19)3.客源市场预测 (20)附:人民公园游客抽样调查问卷 (21)4人民公园简介以及环境分析一、简介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中心北二七路西侧。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一、简介郑州人民公园是郑州市最大的公园,位于二七区,占地面积2800亩,建于1952年,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公园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的现状和民众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郑州人民公园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在调研前,我们明确了调研的目的:了解公园建设、管理和服务情况,探讨公园未来发展方向。
调研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分别对普通游客和公园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进而得出调研结果。
三、调研结果(一)公园巡视和安保问卷结果显示,81%的游客认为公园巡视和安保工作良好,95%的受访者认为公园安保人员的工作态度友好且尽职尽责。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时刻关注公园的安全,安排警力进行巡视,并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以保证公园的安全。
(二)公园环境和设施问卷结果显示,82%的游客对公园环境和设施的卫生和整洁感到满意,但有一些游客反映公园卫生情况不够理想。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及时清理公园内的垃圾,但游人也需要配合,爱护公共环境,并保持公园的整洁和舒适。
(三)公园活动和服务问卷结果显示,88%的游客对公园的各类活动和服务表示满意,并希望公园能增加更多的活动和服务。
实地访谈中,公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如义演、环保宣传等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氛围。
四、分析与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公园管理人员和游客都很注重公园的安全、环境和服务。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园卫生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努力,增加公园工作人员巡逻频率;同时,也需要游客们的配合,共同爱护公共环境。
此外,公园也需要加强文化活动和服务,根据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更多的文化活动、丰富公园的服务内容,提高公园的参与度和观赏性,让人民公园成为更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以及体现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性公园之一。
郑州环境调研报告

郑州环境调研报告郑州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其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郑州市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研,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我们选择了郑州市的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并与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认知和满意度。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一些相关数据和统计信息,以便更全面地评估郑州市的环境状况。
三、环境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郑州市的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空气质量问题:郑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大量的工业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在我们的调研中,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郑州的空气质量不满意。
2. 垃圾处理问题:郑州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垃圾填埋场已经饱和,垃圾处理难题亟待解决。
大量的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受损:郑州市的城市化进程过快,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大量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 污水处理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影响水体的水质。
四、建议和对策针对郑州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力度,推进企业的环境治理,提高空气质量。
2. 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环境教育,提高垃圾分类和减量意识。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限制建设用地扩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污水排放的监管,提高水体水质。
五、结论郑州市的环境问题存在一定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只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对策,是可以改善和解决的。
人民公园的调研报告

人民公园的调研报告人民公园的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郑州市人民公园的调研,了解城市公园的组织形式以及环境配置,熟悉城市公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从而达到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做准备。
一、公园概况郑州市人民公园坐落于郑州市中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
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开放。
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水面积3.37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
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功能分析在人民公园的规划工作中,分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游憩和娱乐要求,合理、有序的组织游人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
同时,根据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状况、水体、原有植物、已存在并要保留的建筑物或历史古迹、文物情况,尽可能的“因地、因时、因物”而“制宜”,结合各功能分区本身的特殊要求,以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区规划。
根据公园规划中所要开展活动项目的服务对象,即游人的不同年龄特征,儿童、老人、年轻人等各自游园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游人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游园活动规律来进行规划。
必须指出,分区规划绝不是机械的区划,尤其大型综合性公园中,地形多样复杂。
所以,分区规划不能绝对化,应因地制宜,有分有合,全面考虑。
人民公园功能区域分安静休闲区(西部、南部、东部)、娱乐活动区(北部)和办公管理区(东北角)。
其中安静休闲区包括专类园区(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综合园区(玉棠园、怡情园、欧风园)及纪念园区(胡公祠、彭公祠);动区包括东西两个游乐场、莲花池广场、游船区。
关于公园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公园的实践调查报告调研目的:本文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公园组织形式和环境配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城市公园自然要素进行了熟悉以及人工要素等,以实现对城市公园设计要素的把握,做好城市公园设计的铺垫。
一、园区总体情况郑州市人民公园位于郑州市的中心位置,东至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到西太康路、北临金水河。
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全园占地面积30.1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7公顷,绿化面积25.41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让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是以休闲娱为主要目的公共场所,主要娱乐设施包括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和水上乐园。
全园树高林密、绿茵如茵、湖水碧波万顷,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二,功能分析对人民公园进行规划时,以满足为目标进行分区规划不同年龄组,不同嗜好的游客对游憩与娱乐的需求,合理有序地安排游客到园区进行各种游乐活动。
同时根据公园所处地区的地形,土壤状况,水体,原有植物等自然条件和已经存在和需要保存的建筑物或者历史古迹,文物等状况,尽量做到“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每个功能分区自身的特殊要求和各分区间的相互联系,公园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对公园进行分区规划和建设。
按照公园规划中需要开展的活动项目所服务的对象——游客的不同年龄特点,幼儿,老人,青年等自己的游园目的与要求;(2)不同游客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其他游园活动的规律制定计划。
应该看到,分区规划决不是一个机械的分区,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公园内,地形更是千姿百态,错综复杂。
因此,分区规划不应该绝对化,要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统筹兼顾。
人民公园功能区分为安静休闲区(西部、南部、东部),娱乐活动区(北部),办公管理区(东北角)。
其中安静休闲区由专类公园(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等)、综合公园(玉棠园、怡情园、欧风园)和纪念公园(胡公祠、彭公祠)组成;动区由东,西两处游乐场,莲花池广场和游船区组成。
环境心理学公园人为习惯的调查实验报告

环境心理学公园人为习惯的调查实验报告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公园中人为习惯对环境行为的影响。
实验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相结合,选择某个公园的不同区域进行观察。
观察期间,主要记录行人的行为和特定位置的使用情况,如垃圾桶的使用情况、许愿池是否被乱扔垃圾等。
同时,针对特定行为设置问卷,了解行人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人为习惯对公园环境使用有重要影响。
在公园中路径较广的区域,人们往往容易在地上走出新的小径,尽管公园标识中没有该小径。
同样的道理,行人也更愿意在设有垃圾桶的区域内丢垃圾,而在垃圾桶较少的区域,人们会更多地将垃圾放在地上。
此外,当许愿池被乱扔垃圾后,其他人会模仿,进而导致更多垃圾被丢弃。
针对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公园环境设计应更加符合人们的自然行为习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破坏。
二是公园管理者应检查并维护垃圾桶等设施的数量和位置,让人们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分类丢垃圾。
三是公园管理者应加强公园环境卫生的维护,避免垃圾成为人们不良行为的诱因。
总之,本次实验为公园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对于改善城市公园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人民公园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是我们城市的一处重要公共空间,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民公园的功能、服务质量和改进空间,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就人民公园的功能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公园主要提供了散步、跑步、健身、儿童游乐等功能。
其中,散步和跑步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受访者表示这些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健身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建议在公园内增加适合老年人锻炼的设施。
其次,我们对人民公园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估。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人民公园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公园内垃圾桶设置合理,保洁工作做得较好。
然而,一些市民提到公园内的厕所设施不足,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部分市民也反映在公园内的餐饮选择较为单一,建议增加更多健康、方便的餐饮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
最后,我们还调查了市民对人民公园改进空间的建议。
其中,一些市民提到希望增加一些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小剧场等,丰富公园内的文化娱乐氛围。
另外,一些市民认为公园内的路灯亮度不够,建议加大照明设施的投入,提升公园夜间的安全感。
此外,一些建议还涉及到公园环境的改善,如加大绿化力度、提升植物种植质量等。
综上所述,人民公园在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功能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
然而,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增加老年人健身设施、改善厕所设施和餐饮选择等。
此外,公园还可以通过增加文化设施和改善环境来提升人民的满意度。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公园将会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成为城市的绿色氧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与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外拓展。
然而在一个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美梦中人们对精神与心灵上的需求就显得更为之重要。
为此,我们对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小组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
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
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
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
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
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
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
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
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
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
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密性要求。
草坪,铺地,小品,花坛,喷泉水景和景观灯,常常被视为现代广场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行为上的引导,会使得行人,游客感觉理所当然的去走近欣赏,去探索,去休憩。
郑州人民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
其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
郑州市人民公园总的来说比
较重视自然资源,显山露水,公园
内的树木虽年久却不失其魅力。
集
树成林,不仅使环境充满活力,同
样为百鸟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也为
郑州市绿地引来了天然卫士。
这些
树木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宝贵的风景资源。
该公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在人多时,这些景观有利于不同人
群的分散活动,使人在不同的空间各得其所,减少了拥挤感,而在人少时,这些景观则显得自然、幽静、迷人,为公园增添了不少姿色和内涵。
我们都知道,接触自然是人的基本生物要素之一,所以,园内,绿化、水景等自然和生物元素对公园内空间的生气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较为私密的环境。
作为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内的道路是以几条主干道为主,中间又分出了许多小路。
主干道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这些小干道则根据行人的目的,起到了一个捷径和欣赏景观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目标明确时,只要不存在障碍,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行进,只有在伴有其他目的,如闲逛,散步,观景时,才会信步任其所至。
郑州市人民公园基于人们的这一心理,建造了许多小路,在供行人行走的同时,还供行人欣赏周围景色。
公园内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而小道则是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的视觉享受。
三、活动观察
1、围观现象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人民公园作为一个较大的公共开放场所,内有丰富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既有自发的游人之间的小型活动,如体育锻炼,棋牌类活动,参加各类娱乐设施的项目,也有具有一定组织的的民间表演,这些活动不仅使参与者的娱乐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也引起了其他游客的围观行为。
围观现象对于围观者而言,看似被动的接受信息却为他们提供了有共同兴趣的人的主动交流机会,尤其是棋牌类、竞技类活动的围观行为,很容易使围观者通过认真观察活动的进行情况而产生旁观式参与的愉悦感。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有围观现象的地方往往是这一区域人气最旺盛的地方,例如公园人工湖处的蹦极项目吸引了大批游人围观,观看这一活动满足的大众对惊险刺激的偏爱。
通过观察我们看出这些活动大多比较粗糙,表演者也多是非专业人员,却依然吸引着众多观众,就在于围观所具有独特优势:这类行为具有退出和加入的自由,不具有强制性。
毕竟,人们对于免费的娱乐项目总是愿意尝试一下,同时因抱有较低期望值而易满足。
2、个人空间
人民公园内部有各式座
椅,在公园中心喷泉处围绕
喷泉设有一圈长椅,而我们
看到,尽管座椅间并未设有
扶手隔离座位,但就坐的陌
生游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是彼此动作,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空间时总是下意识的划出一定的个人空间。
3、领域偏爱
人民公园作为一个受到游客欢迎
的公共场所有良好的绿化基础,有着
各种灌木、乔木及大面积绿地满足游
人观赏或休息的需要。
通过观察我们
看到,除了座椅,公园的绿地是游客休息停留的主要地点,同时有一定依靠性的地点也会吸引游人停留,一些活动也会选在有高大树木依靠的地方进行,两旁绿树成荫、景观优美的道路也是散步的好去处。
由于我调研时间是冬天,人们对于有阳光照射的温暖的地方也显出极大偏爱,同样的座椅,游人宁愿多走一段路,也不愿在背阳处休息而选择向阳处。
四、郑州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研总结
此次调研于2010年11月11日中午13:00----16:00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其主体是针对在此地游玩休憩的游客的行为习性以及
公园本身建设规划的现状的调查。
此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访问、问卷调查、拍照取样、整理分析等方面进行开展。
现以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总结:
1、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
问卷共17题,涉及到性别比例、年龄层次、行为习性分析、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
2、问卷结果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活动时间是休息日,所以公园游客以学生与离退休人员为主。
半数以上的人来得较为频繁,每次停留时间亦较长。
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了游客对人民公园的喜爱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主要得益于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娱乐设施,然而人民公园也有其不足之处。
以下两点为例。
(1)、您认为公园能满足遮风避雨遮阳的要求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设施完备,完全能满足要求 5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一定设施但数量不足 20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或许有但找不到 3人
由以上问题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七成以上游客认为公园内遮风避雨设施数量不足,近一成游客甚至找不到其设施布置,只有不足两成游客认为其完全能满足自身要求。
所以,公园应增加遮风避雨设施,例如修建一些亭子以及连廊等等,并将其至于合理且位置明显的地方,既为游客提供了休息、遮风避雨遮阳的场所,也丰富了公园内部
的建设,使公园本身元素更加丰富。
(2)、
公园作为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其也需要一定的私密空间。
人民公园则采用小灌木丛、假山、土山等作障景处理,不仅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更使空间有了私密和安静。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园内部应加强对私密空间的建设。
3、调研的意义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担负着人们进行交往、娱乐、休憩、集会等活动的载体功能。
广场、公园等场所总是被当成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或者城市的“脸面”、“名片”,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精神面貌和文化艺术内涵。
那么,对“城市文化”以及赋予公共空间意义的社会生活的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整个城市文化建设和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所需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