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9.1《认识浮力》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认识浮力学案1

9.1认识浮力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1. 认识浮力,掌握测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浮力以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示数怎样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三、学习过程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投入其中的物体四周都有压强,但由于液体的压强要比它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F上大。
总的效果就出现一个作用于这个物体向上的力,即浮力。
下2.分析课本,请你完成下列内容: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分别在水中1一2 一3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____在位置3 一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怎样变化?___ __。
(2)比较实验的整个过程,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___ ___猜想是正确的。
(3)把水换成盐水再做3位置实验,能证明___ ___猜想是正确的。
四、堂堂清检测: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 B8 C28 D122、一切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1.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阿基米德原理是如何解释浮力现象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四)课堂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作业量要适当,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既要涵盖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应用。
5.知识拓展: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 - 教案设计

9.1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引入: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2、感受浮力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
)3、浮力的方向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
强调:竖直向上4、我们发现漂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浸在水中向上运动的物体受浮力吗?(演示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上浮)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学生讨论)能否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
(提示:证明是否受浮力其实就是看看物体是否受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浮力,理解浮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以及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一种液体。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有关浮力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实验:将浮力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 实践操作: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讨论交流: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游泳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沪科版-物理沪科八年级教案9.1认识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边学边准备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
把乒乓球浸没水中后放手,观察现象;下压感受浮力的方向。
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并归纳出浮力的定义和方向。
1、探究液体的浮力
如课本P170图9-3所示。
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称重法”测浮力的公式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交流。
教师指正学生错误,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格式、规律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不足?
引导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71作业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项目
内 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题
§9.1认识浮力(共1课时,第1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的概念。2、知道浮力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设计和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体验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浮力的定义和方向。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烧杯、水、石块、弹簧测力计、细线、乒乓球、氢气球、篮球、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铁架台、钩码网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人浮在死海海面上自在阅读的视频。
2、展示氢气球放飞。
启发:是什么力使氢气球升空而不是落地?
八年级物理全册 9.1 认识浮力教案 沪科版[1](2021年整理)
](https://img.taocdn.com/s3/m/4fa9a1cfa216147916112871.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9.1 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2)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2、讲授新知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小组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错误!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浮力
1、引入:
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
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
2、感受浮力
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
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
)
3、浮力的方向
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
强调:竖直向上
4、我们发现漂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浸在水中向上运动的物体受浮力吗?(演示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上浮)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学生讨论)能否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
(提示:证明是否受浮力其实就是看看物体是否受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学生讨论后请同学上讲台讲解方案: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再把它浸在水里测出示数F,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去判断是否受浮力。
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测量数据并汇报结果。
)
刚才在水中的钩码受几个力的作用呢?
可以画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吗?
(学生画图并分析得出F
浮
=G-F)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竖直向上的浮力。
那么会不会有物体浸在水中却不受浮力呢?(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让乒乓球放在倒立的塑料瓶子口,然后用水倒入瓶子不上浮,然后用手按住瓶口下端,马上发现乒乓球上浮。
想知道其中的奥密吗?下面一起来看老师做个实验,仔细观察并想想其中是道理。
(教师演示水槽实验)
注意:倒水要慢
播放视频:橡皮膜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最后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
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F
浮=F
向上
-F
向下
强调: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考虑了浮力就不能再考虑液体的压力了。
现在知道了刚才的乒乓球不浮起来的原因了吗?(因为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那么,浸在水里的桥墩是否受水的浮力呢?(讨论回答,PPT展示)
6、液体对物体会有浮力的作用,那么气体能对物体产生浮力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气球释放观察现象,并展示图片)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浮力,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展示PPT)
课堂巩固(通过PPT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