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生归纳: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经济:东部高、西部低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学生:发表意见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6. 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是( D )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7月10 ℃等温线 C. 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返回目录
7.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图5-4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古、 云南和东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A ) A. 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 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 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D. 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返回目录
知识点②:四大地理区域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图5-5),完成 8~11题。
返回目录
8. 划分丁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C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气候类型
9. 种植业、林业、渔业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D )
A. 甲、丙
B. 丙、丁
返回目录
材料二 秦岭南、北两侧局部区域示意图(图5-7)及西安、汉中两 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5-8)。
返回目录
(1)西安位于___北__方___地区,汉中位于___南__方___地区。(填四大地理 区域) (2)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三首》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结 合图文材料,请你对当时的“泾浊”现象作一个合理的解释: __泾__河__主__要__流__经__水__土__流__失__严__重__的__黄__土__高__原__,__含__沙__量__大_____。
___小__麦___、___大__豆____
有
屋顶坡度较___小_____, 墙体较___厚_____
__水__稻____、__油__菜____ ___无_____
屋顶坡度较___大_____,墙体较___高_____
地理八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人教版)专题01 中国的地理差异(解析版)

专题01 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讲解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4.秦岭—淮河南北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1.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图中A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A地区与B地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确定B地区与D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确定C地区与A、B、D三个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秦岭——淮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气候分界,下面关于秦岭——淮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答案】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ABD正确,不合题意。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没有经过秦岭、淮河一线,C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选项,故选C。
【点睛】2.小兰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结合xt的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①线路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传统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故A不可信;②线路从东南到西北,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故B可信;③线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故C可信;④线路在我国南方地区,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故D可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填空版+答案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填空版+答案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填空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一线,主导因素是______。
______与______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______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2、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1月℃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______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______地区与______地区的分界线3、北方与南方的天然差别与人文差别:位置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形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别气候1月平均气温河流植被代表地形:______、______、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代表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导因素是______。
______温带季民风候低于℃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______、______季民风候高于℃水量大、汛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______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别农业作物熟制食粮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水果主食住宅特点生活传统交通工具体育活动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东北地区)、南方地区水田一年二熟至三熟水稻油菜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棉花、蚕丝柑橘大米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留意通风散热。
船舶______(华北地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甜菜棉花XXX(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面食、XXX(黄土高原)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留意御寒保暖。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链链接接中中考考——2020福建省中考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 20 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图 5 示意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 14-15 题。
14.冬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B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15.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A )
降水少; 防寒保暖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降水多; 有通利风于散排热水,P4 图5.4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P5 感知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 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人文差异
旱地
小麦
水田 水稻
P4 图5.3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主要原因: 为什么不同?
类型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 候
河流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小
流量
南方: 大
归 纳
主要原因:
降水
为什么不同?
填字游戏
(1)粮食作物:南( 稻 )北 麦
(
)
甘
甜
(2)糖料作物:南( 船 )北 马
(
)
米
面
(3)交通运输:南( 尖 )北( 平 )
(4)饮食习惯:南( 拳 )北( 腿 )
南稻北麦
A.甲地区:地处湿润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北: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P5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专题十三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

专题十三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地理差异显著(一)自然地理差异1.自然环境差异的3大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1)纬度位置: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海陆位置: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地形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2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二)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东耕西牧(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南稻北麦2.经济:东强西弱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一)划分依据及名称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限及主导因素1.界限①: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大致沿着我国400mm 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西北地区:400mm 以下;北方地区:400mm-800mm)(2)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3)主要界限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4)确定界限①的主导因素:降水(或夏季风)(西北地区典型气候特征:干旱) 2.界限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大致沿着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大致沿着我国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南方地区:800mm 以上;北方地区:400mm-800mm)(3)大致沿着我国1月0℃等温线东段分布(南方地区:冬季0℃以上;北方地区:冬季0℃以下)(4)南方地区典型气候特征:湿热(5)确定界限②的主导因素:气温+降水(气候)3.界限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1)大致沿着我国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分布(2)确定界限③的主导因素:地形地势或海拔,青藏地区典型气候特征:高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1、我国地理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及依据。
青藏地区
(地形因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气候季风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秦岭——淮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4、四大地理区域的读图训练。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地区地跨温度带中的带和带,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夏季炎热。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属于干湿区域中的。
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季节。
6、与北方地区陆上接壤的国家有、、。
此区域的国际河流有、、、。
7、北方地区以“黑土地”著称的是。
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8、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不足,灾情严重。
9、山清水秀、河湖密布:南方地区地跨温度带中的带和带,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为,属于干湿区域中的。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10、“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由于身居内陆,距海远,且被山岭重重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也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最大的内流河是。
此区域还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11、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景观呈现————的变化。
12、西北地区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形成灌溉农业。
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13、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是,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这里的瓜果特别的甜。
产量居全国首位。
14、雪域高原: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素有之称。
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盆地是,素有之称。
15、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6、青藏地区农业以为主,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土质较肥沃,如
和地区,有少量的种植业,形成农业。
17、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和牛羊肉。
为了抵抗严寒,人们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18、铁路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
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9、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