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地理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3.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重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教学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分布。
2. 讲解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如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及特点。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册,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及地理界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重要性吗?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读图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本节课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掌握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性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3.学具:笔记本、彩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分别展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地区的特点,提问:同学们能总结出各地区的特点吗?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课件展示,分组讨论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一个整体把握。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丰富的实例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差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科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体系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特别是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地图观察、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讲解与展示:详细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进行展示。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究学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
述
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读图、析图、观察及分析归纳
Hale Waihona Puke 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
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让
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的看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学会地”向“会 学地理”的大转变,从而,比较轻松的完成的教学目标, 即三维目标。
依据、位置和范围。正式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
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是在学习诱思探
5,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6,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热 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 教学过程 非季风区的界线有无相似之处?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 1 月份哪条 等温线最接近?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 水量线最接近?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课件展示)中国地势图、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 界线图,观察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与哪个地势界 线基本吻合?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特点,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我国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分享学习心得。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5.教师点评:针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重点)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重点)【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诱思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2四大区域的界线和主导因素秦岭—淮河(气候)400毫米(夏季风)昆—祁—横(地形地势)3.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秦结合上面几幅图片,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说明其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教师结合学生就知及个人的经历【当堂达标】约15分钟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_____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______和______地势阶梯分界线一致。
4.秦岭主要位于 ( )A .河南省 B .山东省 C .山西省 D .陕西省 5.“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南北方的界线 B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6.“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B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C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D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7.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是( ) A .河南 B .山西 C .湖北 D .四川8.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势高低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因素C .气候条件D .海陆位置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域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地形因素B .纬度位置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11. (1)图中A 是北方地区,B 是_______地区,A 、B 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风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掌握,以及对地理环境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环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地图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3.准备问题,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地图,你们能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时,通过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区域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概况
秦岭横亘于华夏大地中部,雄姿巍峨,沟壑众多,素有“天 下之大阻”的称谓,它西起甘肃,东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 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处,长约1 500千米,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同时也是长江流 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以南
秦岭以北
秦岭的“贡献”
你能够区分上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地区吗?
南北方的民居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播放!
区域内容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民居特色 饮食习惯 交通工具
南北方地区乡村人文景观的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 土地利用类型 制度 主要农作物
旱田为主 小麦、大豆、甜菜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甘蔗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东部季风区秦岭 东部季风区秦岭 非季风区
青藏高原
—淮河线以北 —淮河线以南
多为平原和高原 多为丘陵和山地 多为高原和盆地 多为高原和山地
暖温带、中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和寒温带(少)
>400 毫米 >800 毫米 <400 毫米
高寒气候
半湿润和湿润地 湿润地区
干旱和半干旱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运输为主,多用 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运动
滑雪,滑冰
游泳,赛龙舟
思考
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
西北地区的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
胡杨
沙拐枣 猪毛菜
区
区
落叶阔叶林、针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叶林
三、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 境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 区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 动,这些影响主要有哪些 具体的表现呢?
对生产影 响的表现?
对生活影 响的表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 境的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差别,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淮河的位置和范围
淮河
淮河入海通道 三江营
观察: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以北
<0℃ 结冰 <800毫米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苹果、柿、枣 公路、铁路
胡杨林景观
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播放!
青藏地区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播放!
青藏地区
不同区域农牧业的差异
分区
农业特色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分区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农业特色 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 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故道全国最长果园带 黄土地——两年三熟,冬小麦、棉花、花生 黑土地——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耕地以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水稻、棉花、 油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适宜种桑养蚕,珠江三角洲基塘 农业,两广、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天然橡胶,本 区柑橘分布最广,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水果,海南 岛出产椰子,本区经济林木茶、油菜、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广大草原,传统的 游牧方式现在正向定居放牧的方向发展 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 山麓的块状绿洲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独特的高寒气候——气温较低,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 富,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生长 重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秦岭-淮河线以南
>0℃ 不结冰 >800毫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熟或三熟 柑橘、柚、茶 公路、铁路、水运
我国自然地理的分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秦岭
东部季风区
观察分析 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等 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 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 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 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知识小结
中
“橘生淮南则为橘”的启示 :
国
1.秦岭、淮河的概况
四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大
3.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地 理
四大地理区域:
区
1.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域
2.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
的
划
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
1.南北差异比较
2.西北、青藏差异比较
3.四大区域差异比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淮河概况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 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淮河流域 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 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东西长约 700千米,南北平均宽约400千米,面积27万平方千米。
淮河流域图
三江营
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 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 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 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 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 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 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的区域划分
如不能正常播放视频!请点击播放!
判断下列图片属于哪些地区
西北地区
南 方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青藏地区
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植被
分布范围 地形 温度带
气 候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植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