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超级大国为何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改革中瓦解和解体了呢?为什么苏联会解体?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固然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

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

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 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 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 (二)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 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 能够买到稀缺商品。 (三)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 别墅。 (四)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 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 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 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 (五)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 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
农业集体化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 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 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 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 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 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最后被剥夺的农 户却达到农户总数的6%-8%。 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农业集体化 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 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 具、焚烧谷物, 苏联1928年-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 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这直接 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等地的严重的饥荒。在 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1000万之间。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斯大林
有以下特征:
1.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执行机 构,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人,斯大林长期独揽党政军大权。
2.一党专政,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原因有三。第一苏共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政权。第二,十月革命后,在 苏维埃政府中也曾有与左派革命政党联合执政,后者退出并武装反苏。第三,后来阶级斗争尖锐,党逐渐对政府 实行高度集中领导。
苏联的民族政策建立在十月革命时列宁所提出的两项重要原则之上:是民族自决,大民族要补偿小民族曾经 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一政策在十月革命后具体体现在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实行以主体民族冠名加盟共和 国和行政区域,实行民族—国家联邦制上。
在国内战争时期,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各共和国通过与俄罗斯联邦签订双边条约的形式结成 同盟,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下成立联合的人民委员部(包括军事、财政、劳动、交通、 邮电等),这些委员部在各共和国驻有全权代表。在这一背景下,列宁主张承认少数民族的权利,建立联邦制国 家。苏联成立后,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又按民族划分民族自治地区,但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苏联政府常常忽视民 族地区的特殊性。二战前,斯大林对少数民族不信任,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把居住在苏联西部的3万多波兰人、 居住在远东的10多万朝鲜人、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的 100多万德意志人等从他们的居住地强行迁至中亚和西伯利 亚。
1986年3—4月间发生在雅库茨克大学一批俄罗斯族青年和雅库特族大学生之间的冲突。接着是阿拉木图事件。
过程
各国独立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 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苏联解体ppt

苏联解体ppt

2.斯大林时期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 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1932年至1933年间,斯大林推行农业 集体化运动 。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令 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成立华 沙公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3.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4.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 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5.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 勃列 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 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时期。
6.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 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
一.前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 1.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 ,列宁与托洛茨基领 导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史 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 义俄国 。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 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 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 联)正式成立。
7.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 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 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 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解体详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2.苏联解体的过程
3.苏联解体的影响
正文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解。

一、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苏联解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期,当时苏联正处于冷战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加剧,军费开支巨大,国内经济负担加重。

同时,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科技发展滞后等。

此外,苏联的民族问题也日益突出,各个民族的
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解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1989 年,东欧剧变,苏
联的盟国纷纷倒向西方,苏联的对外压力增大。

其次,1991 年 8 月,苏联发生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苏联的政治局势陷入混乱。

最后,1991 年 12 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冷战的胜
利方是美国,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苏联解体也引发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力量普遍受到影响。

此外,苏联解体还对原苏联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一、苏联解体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

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思想混乱。

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经济开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苏共内部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接着,以俄罗斯为首的许多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苏联。

此后,戈尔巴乔夫与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将该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联邦。

此举引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不满,于是爆发了8.19事件。

8月19日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责。

不久,又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国家权利。

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

后军队开进莫斯科。

而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反对。

于是形成了军队与叶利钦支持者对峙局面。

美国总统布什声明,要求恢复戈氏的权力。

各共和国领导人也声明支持叶利钦。

尔后,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

21日夜,戈氏称“完全控制了局势。

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至此,苏联完全解体二、苏联解体的原因(一)、政治体制僵化1.新型政治体制的确立俄国是一个具有三百多年专制制度统治的历史国家,俄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长期落后欧美国家,在政治上亦同样如此。

苏联解体16个国家名单

苏联解体16个国家名单

苏联解体成了15个国家。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事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联邦首都是莫斯科。

其他为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15个国家名为: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的影响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正式解体,结束了超过七十年的历史。

这一重大事件对国际社会、欧亚地区以及地球上每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的影响。

一、国际格局变化苏联解体打破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终结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

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地位更加稳固。

同时,国际社会也意识到社会主义模式的局限,资本主义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经济制度。

这使得全球市场更加开放,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全球化进程加速。

二、欧亚地区深刻改变苏联解体导致欧亚地区国家重新定义自身和周边关系。

解体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国家经历了动荡和贫困。

一些独立国家在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国家结构时遇到了困难,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俄罗斯在解体后成为独立国家,但经济和政治转型过程中面临了很多挑战。

三、冷战的终结与冲突的增加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东西方之间的敌对关系宣告终结。

然而,解体后的世界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时期。

冷战时期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涌现。

例如,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争斗、波罗的海国家寻求西方接纳以及南斯拉夫的解体等都带来了新的紧张局势。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衰落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国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模式失去信心,这种思想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幅削弱。

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成为大多数国家发展的选择。

五、军事和核扩散的风险苏联解体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如何处置其核武器和军队。

虽然大部分原苏联核武器已经在解体过程中交还给俄罗斯,但核扩散的风险仍然存在,对国际安全形势造成了威胁。

此外,解体后战争余波不断,如北高加索地区的冲突以及名称争议地区的紧张局势等都给地区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六、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苏联解体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解体后的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吸纳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此外,随着东欧国家的解体,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上也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大解体内幕观后感
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播放了有关苏联解体的纪录片,看完纪录片,感触很深,首先对共产党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和沉痛的惋惜,然而痛心之后,又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引发了这样一个思想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回到了革命之前的状态?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大国土崩瓦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联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故。

首先,自从苏联成立之日起,这个襁褓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引起资本主义世界极大地恐慌,西方资本主义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个敌人拉向自己的阵营,尤其是美国想尽办法要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渐进式的思想侵袭。

还对苏联本地的一些反对组织大力的支持。

此外,从苏联解体前来看,苏联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

斯大林留下了僵化的经济政治模式和个人崇拜主义,然而赫鲁晓夫的上台不但没有缓解这种矛盾,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麻烦。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然而他在经济和政治上并无多少建树。

戈尔巴乔夫上台,推出一系列新颖的政策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曙光,反而让国家进入一种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

没有了苏共的统一领导,各个加盟共和国各怀异想,百姓生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民族矛盾加剧。

最终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煽动群众,改变了苏联的命运。

共产党这个曾经呕心沥血地努力,想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党派,他们的政治梦想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一个国家无论由谁统治,经济的稳定,百姓的安居乐业,是统治稳定,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实践性的真理,谋求经济高速平稳发展。

人民有了生活的保障,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拥护共产党的统治。

总结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经济第一位的战略,才能不让社会主义的中国重蹈苏联的覆辙。

社会主义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然而,这种生命力需要在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确实践的基础上,所以,政治路线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