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教师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真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儒家学者的理论创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儒家思想对社会现实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有效信息,增进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在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李贽、黄宗羲等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及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黄宗羲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传统儒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讲解“天下为公”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教师介绍顾炎武主张实践、注重实学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实学的重要性。
-分析顾炎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通过实例说明“经世致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4.王夫之的“格物致知”:教师讲解王夫之关于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主张通过实践探索真理的观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献,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儒家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李贽的“童心说”: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其“童心说”的内涵,即真诚、率直地对待事物和人生。
-分析“童心说”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童心说”对后世的影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一、教材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体会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变化。
本节内容是对前三节所讲的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三课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各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本课所讲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五、教学方法.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和学案导学3.教学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习准备:预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全班分十组。
课前分工,包括组长1人资料员3人记录员1人、发言人1人。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教材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当时,资本主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的升级。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学习目标】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张,从而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掌握这些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在此基础上给这些进步思想以简要评价。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知识结构】【课前学习】1、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整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成就。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思考。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要求:每组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应用以及解决建议。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史·李贽传》
材料二:《明儒学案·黄宗羲传》
材料三:《明儒学案·顾炎武传》
材料四:《明儒学案·王夫之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原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清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2)识记、理解及评价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及辩证评价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呈现史料,让学生找出明清时期的危机。
(2)将班级分成四小组,以填写简历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对四位思想家有着初步了解和认识。
(3)运用史料教学,归纳概括出他们的思想主张。
(4)立足当下,寻求儒学的当代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作出调整,提出新方略以解决时代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新儒学思想诞生的背景;四位儒学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新儒学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表格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构思儒学思想如同罗马法,它拥有着永恒的价值,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
每当社会危机显露时,它都会适应时代需要,提出新思想,解决时代弊病。
如汉朝、宋朝。
明清时期,也是如此。
将明清时期比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让学生扮演成医生,分析明清社会究竟因为哪些病因而致使病入膏肓。
那么,在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儒学启蒙思想家作为当时的医学专家又是如何对其对症下药,开处方的呢?其最终疗效又是如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有人将明清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盛世比作“落日”的辉煌。
也有人说这一历史时期的“繁荣”其实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回光返照”。
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明清时期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病情?传统的知识分子又是提出哪些对策对其治疗呢?其疗效又是如何?设计意图:将明清社会看成是一个病态社会,连续的设问,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
三个设问恰恰包含了本节课的三大部分内容。
2.新课教授专题一、专家会诊,找病因教师呈现三则材料,让学生自己结合必修一二三及材料内容,找出病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认识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素来在不停地完满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采用各样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加强对人民的督查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程度。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不停的中间,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响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犯上作乱” 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犯上作乱”1.一生与性格:李贽( 1527— 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反叛色彩和战斗精神的出名思想家。
(1)一生:修业→当官→入狱(2)性格:“犯上作乱”、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惹起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抗争。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致社会的重要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流行,传统道德看法碰到强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矛盾。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迂腐的理学系统仍据有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医生们煽动中“存公义,灭人欲” ,拥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打破理学拘束,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系统渐渐形成。
认识: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满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响。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此后辈”的缘故。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孔尚任和《桃花扇》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
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1、离经叛道的李贽(1)是非标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
5.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2、思想主张:
(1)顾炎武重视,形成了的思想(思想主要特色)
(2)他主张。
(3)提出“”
3、影响:。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
(1)唯物论: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
(2)认识论:物质是不断,是。主观的认识是由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辨证法:。
2、影响:。
【合作探究】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出现的共同的背景怎样?有何共同的作用?
共同背景:政治上:社会黑暗,吏治腐败,社会动荡剧烈,阶级
作用: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
(2)三大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Ⅰ卷(单选题)
一.单选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30小题)
1.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B.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能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C.都是进步思想D.由于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代表,其主张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建议】
1.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明清专制主义强化”和必修Ⅱ·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代表、主张、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内容。
3.援引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材料, 从政治、经济、思想学说、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知道明清儒学是如何冲击传统的。
【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A.“以德治民”B.“以法为本”来治国
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
6.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7.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1.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共同的观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不同的思想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编稿:殷建琴审稿:高二历史备课组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 Nhomakorabea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要求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回答以下4题。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话出自下列哪位人物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黄宗羲(1610—1695)进步思想家。著有《》。
2、思想主张:
(1)抨击,揭露。
(2)提出“”的思想。
(3)主张以取代,限制君主权利,保证人们的基本权利。
3、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对以后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生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著有、。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完成以下2题。
9.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
10.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一、知识体系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出现背景
(1)政治上:①
②。
(2)经济上:,人们追求个性,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实行,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
2、思想主张:
(1)指出
(2)认为
(3)批判
(4)认为
4、评价:
他将矛头直指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时代要求。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