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作业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学具准备:9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电脑出示: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A出示: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第【1】篇〗教材内容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12个小方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教师边演示边叙述。
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3、3瓶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一瓶。
结论:三瓶也可以一次找出次品(二)、出示问题情境二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2)学生小组合作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3)生汇报,师板书:5(2,2,1)-2(1,1);2次5(1,1,1,1,1)1次(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木糖醇的总数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9 3 4、4、13 9 3 3、3、32 9 5 2、2、2、2、13 9 9 1、1、1、1、1、1、1、1、1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能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难点: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20根小棒(学生自行准备),练习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视频和新闻报道)1、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2、师小结:如果航天飞机发射前,技术人员能检查地再仔细一些,及时找出这个次品零件,那么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次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于是就有了专门检测“次品”的质检员。
你们想体验一把吗?3、师:老师今天带来了2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想办法找出来吗?预设1:用手掂一掂(请同学上来掂一掂)预设2:用天平称一称4、说说对天平的了解预设:天平平衡的话,就表示左右的物品质量一样;不平衡的话,表示质量不相等。
5、思考:把2个圆片放在天平上,会怎么样?反馈:认真读取题目信息(其中一个是次品),强调天平一定不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次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质检员”主动去寻找次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用天平去找“找次品”,体验天平平衡原理。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1、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策略(1)师:如果这里有3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思考1分钟。
(2)(教师提供磁性圆片)有想法的同学上台边摆边说。
师板书:3(1,1,1) 1次(3)请多名同学说一说。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⒉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⒊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办法一:用手掂一掂。
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
办法三:用秤称一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
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引出课题:借用天平《找次品》。
(二)探究新课,寻找方法出示第二个问题课件提问。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学具准备:9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电脑出示: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A出示: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第【1】篇〗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11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外观与合格品完成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找次品”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例1,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用天平称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其中用画线的方法找次品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要加以引导。
组织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经历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试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难点:用文字和画线的方法找次品。
【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情境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
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
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就会翘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天平的工作原理。
(2)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测次品的方法。
(板书课题:找次品) 【新知探究】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第1篇】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11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外观与合格品完成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找次品”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例1,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用天平称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其中用画线的方法找次品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要加以引导。
组织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经历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试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难点:用文字和画线的方法找次品。
【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情境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
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
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就会翘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天平的工作原理。
(2)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测次品的方法。
(板书课题:找次品)【新知探究】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找次品》教学设计
孝南区肖港镇杨河小学唐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和动手实验,对“找次品”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体验由多样性到到优化的思考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学习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运用解决问题最优方法的有效性,初步体验数学思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运用数学思考濠滨论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能力。
学情分析:我们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3人。
本班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好,但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班中尖子生比较少。
学习方面:本班学生大都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发言较积极,但发言时的声音普高不够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难点:分析“找次品”的问题的最优策略,并能利用此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益达”口香糖9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PPT出示:考考你的眼力。
师:老师这里有两瓶“益达”口香糖,其中一瓶老师在课间吃了几片,现在我不知道是哪一瓶,你们有什么办法帮老师找是哪一瓶吗? (板书课题:找次品)
生1: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你来试试看。
(学生试一试,结果掂不出来。
)
生:用手掂难以区分,可以倒出来数一数。
师:这个办法应该可能找出来,但是口香糖数了之后,再吃的话卫生吗?
生:不卫生.
师:那怎么呢?
生:可以天平称一下.
师:同学们见过天平吗?(PPT出示天平并简要介绍天平。
)
师:用天平称如何找出吃了几片的那瓶呢?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生1:可以把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天平一定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瓶就是吃过几片的那瓶。
师:真聪明!假如不是两瓶,而是三瓶,还是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出吃过几片的那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至少一次就可以了。
可以把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瓶,如果平衡,没有称的那个就是次
品,如果不平衡上翘的那个就是次品。
(请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叙述)
师:3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2次是可以的,但是1次就够了。
生活中常会遇到要从外观一样的物体中找出一个较轻或较重的物体的情况,利用天平我们能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
刚才同学们用天平称物体时,天平两边放的物体个数始终保持同样,为什么不两边放不一样的个数呢?
生:两边放的物体个数不一样就没有可比性。
二、扩充范围,探索新知,寻求方法
1.动手操作。
师:如果不是三瓶,而是从4瓶中找出少了几片的一瓶,估计需要多少次呢?猜看看。
生1:至少需要三次吧!
生2:需要四次!
……
师:请同学们用4个圆片代替4瓶口香糖,摆一摆,画一画,你能找出其中较轻的那瓶吗?需称几次?
(生边模拟操作,边画图表示操作过程。
)
2.深入交流。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先在天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上翘的那端就是次品,称1次就可以找出;如果平衡,说明这两瓶都不是次品;再称另外的两瓶,一定能找出来,这样就要称两次。
生2:先在天平两边各放两瓶,天平一定不平衡,次品在上翘的那端,再把上翘的两瓶再称一次,一定能找出次品,也是称两次。
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案,至少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真能干!
三、提升认知,发现规律,建立模型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是9瓶,其中有一瓶少了几片,你能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几次保证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合作交流。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或是用图示法记录,还可以小组交流解决)
生1:我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物品,如果不平衡重的那个就是次品。
师:太幸运了,不能保证,我们应该从最坏角度去思考。
生1:如果平衡,就换两个去a称,这样还平衡的话,再换两个称,最后3个称一次就可以找到次品了。
因此需要4次。
生2:我只需要3次。
可以把天平两边各放两个物品,如果平衡,就在天平两边放两个物品;如果平衡,另一个就是次品,但是不能保证,应最坏打算;如果不平衡,再把重的那边的两个再一边放一个称一称。
生3:我只需要两次就够了,我把9个物品分成3堆,每堆3个。
把天平两边各放3个物品。
如果平衡,次品就在没有称的3个中;如果不平衡,次品就在轻的那三个中;再到3个中找一个次品,需称一次就够了,这样一共需要两次。
生4:我需要三次。
可以天平两边各放4个,如果平衡没称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次品就在重的四个中;然后再把四个一边放2个称,那边重次品就在那边两个中;再把这两个一边放一个称就可以找出次品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观察实验记录,你能发现什么?
生: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只需要2次。
3.猜想验证。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结论,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当物体个数是3的倍数时,将物体按个数平均分成3份,这样找出次品所需称的次数一定是最少的。
师:当物体个数是3的倍数时,这个猜想正确吗?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我们还需要验证。
生1:当物体个数为6、12时,看猜想是否正确。
(分小组,分别验证6个和12个待测物体的情况。
)
生2:当物体个数为6时,平均分成3份称,需要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没有比2次更少的方案。
生3:当物体个数为12时,平均分成3份称,保证找出次品所需要的次数最少,需要3次,而且没有比3次更少的方案。
师:看来这个发现有推广的价值。
四、类比迁移,模型运用,解决问题
师:在3个物品中有1个次品(次品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1次就可找出次品。
在9个物品中有1个次品(次品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就可找出次品。
生1:“3找1”,至少称1次。
因为“9找1”的方法是先“9找3”,即9(3,3,3),要找到次品所在的“3”需要1次,再“3找1”,也是1次,一共至少需要2次。
根据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把待测物体分成三份,
2,尽量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相差一个。
师:如果是7个、15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又该怎么办呢?PPT出示练习。
(分小组,分别讨论7个和15个待测物体的情况。
)
生1:7个物品中找次品按(2,2,3)只要两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生2:15个物品中找次品先按(5,5,5)称一次,再按(2,2,1)只要三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你们回答的真好!那么谁能把找次品的方法总结一下呢?
五、运用所学,巩固训练,知识内化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
我在教学时渗透了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本课的开始我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
这过程中,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围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在解决问题中展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把3个物品和9个物品作为学生研究的重点,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虽然本课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有些细节问题还是应该注意的。
如: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还应该再有一些针对性;教师的语言还可以更简练一些,时间的控,作业的设计还可以更科学,合理一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