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导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导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导论课程论文

外国语学院

语言学导论

课程论文

课题名称:英文题目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文题目

英汉习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姓名:褚宏川

学号:10131140134

专业:英语

班级:2010级1班

授课教师:韩泽亭

2012年12月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a language, and also the quintessence of a nat ion’s culture and wisdom.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arry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mong these idioms, a large number of them are connected with geography,customs,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relig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se idioms clearl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four aspects of geography, customs,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religion.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习语是语言的本质,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智慧的精髓。

英汉习语携带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在这些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地

理、风俗、历史典故、和宗教有关。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这些习语,本文将从地理、

风俗、历史典故、和宗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差异。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cultural comparison,cultural differences;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比较;文化差异

I. Introduction

Idiom is a fixed group of words or a single word, or even a sentence with a special meaning that cannot be guessed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 of its component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container of culture, an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 So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idioms, one can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a l meanings they contain.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idioms have two features: semantic uni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n its broad sense, idioms including set phrases, proverbs, sayings, colloquialisms, allusions and so on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Human’s li 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ography, customs,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religion, and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bout them which are concise, readable and vivid.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 nomy and science, globalization is a more and more obvious phenome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i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se idioms more clearly and mak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more effectively, it is useful and necessary to compare such idioms.

Ⅱ. Reasons caus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e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concept and an enormous subject. Culture consists of all the shared products of human society. This means not only material things such as cities, organizations and schools, but also non-material things such as ideas, customs, family patterns, languages.In short, culture refers to the entire way of a society, or the way of people.

2.1 Different geography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so differ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culture . China is located in Eastern Asia, the west coast of Pacific Ocean. China is always a country which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ince ancient time, so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have been in use.

e.g. (1)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or cold ashes

(2)骨瘦如柴——be lean as a rake

(3)脚踩两只船——sit on the fence

The UK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Living on an island, the English are keen on sailing and travel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bounds in idioms connected with

navigation .

e.g. (1) all at sea——不知所措

(2)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

(3)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4)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

(5)drink like a horse——牛饮

2.2 Different customs

Custom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nvolves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 Social cust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and it is also a cri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are indicated from the idioms related to animals and colors .In China, idioms related to dragon are usually positive while idioms related to dog are often negative.

For example: “狐朋狗友”, “狗急跳墙”, “狗头”.Although in English, “dog” contains derogatory connotation, such as: “go to the dogs”, “die like a dog”, “lead a dog’s life”, “a sly dog”, “blush like a black dog”, “put on the dog”. However, English idioms are opposite.

“D ragon” is a divine totem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s greatly admir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as the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Dragon is the symbol of all auspicious animals. For example: “望子成龙”, “龙腾虎跃”, “卧虎藏龙”, “龙盘虎踞”. In English the word “dragon” symbolizes evil. Such as: “the old dragon”, “dragon’s teeth”.

Additionally, Chinese people take “owl” as a symbol of bad luck. But in the UK, there is “as wise as an owl”. “owl” in English stands for wisdom. Red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symbol of happiness and thriving, but it is usually related to violence and blood in English.In China, “magpie” is a bird that tells people good news. In the UK, magpie is a noisy bird.

e.g. (6) 狗急跳墙——a concerne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 desperate

(7) 乘龙快婿——an ideal son-in-law

(8)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9)a lucky dog——幸运儿

(10) the day in the sun——红极一时

(11) a red rag to a bull——激起暴怒的缘由

2.3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allusion

Historical allusion is rich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which has a strong ethnic color and distinctive cultural identity. It is the best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cultures.Many Chinese idioms come from fables, historical events and folk legends.

e.g. (1) 亡羊补牢——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2) 三顾茅庐——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

(3) 愚公移山——how Yugong moved the mountains

Compared with that, many English idioms are from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myths and the works written by great masters such as Shakespeare .

e.g. (1)at one fell swoop——刹那之间

(2) arrow of Cupid——丘比特之箭

(3)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

2.4 Influence of religion

Every nationality has its own religious belief and culture and it has influence on human’s values, behaviors and linguistic expression. As a result, many idioms re lated to religion appear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Buddhism and Taoism are the two major religions in China’s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Christianity has the biggest impact in Europe, and many English idioms are from the Bible and Christianity.

e.g. (1) 借花献佛——offer a present to a guest with other people’s things

(2)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While the priest climbs a post, the devil climbs ten

(3) finger on the wall——不祥之兆

(4)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est——禁果分外甜

Conclusions

To sum up,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the part of language, and the richest in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we must learn about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hrough their different culture. Only that can we comprehend the aplenty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idioms in a better way.

Bibliography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瑜敏.从英语动物类习语的文化渊源分析其汉译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 2005.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0.

[4]李景韩.李健.汉英习语成语对应词典[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5]刘俊.动物词的比喻形象看词语与文化[J].湖北农学院, 2002.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环境科学导论课题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 专题论文 论题:环境问题 题目: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1 学生姓名:丁武斌 学号:1106020104 2014年5月7日

目录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1) 一、引言 (1) 二、雾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2.1、什么是雾和霾 (2) 2.2、雾霾的组成 (3)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3) 四、雾霾的危害 (5) 五、雾霾的治理 (6) 六、个人如何应对灰霾 (7) 七、结论 (7)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丁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生物工程01班,11060201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武汉乃至全国关注较多的“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关键字:雾霾;雾霾天气;雾霾成因;防治;环境污染;雾霾危害、预防; 一、引言 武汉市从2012年6月11日开始一周内出现两起严重灰霾天气。从2013年1月8日起武汉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来势凶猛,整个武汉三镇都被浓雾笼罩,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受雾霾和大风影响,汽渡、轮渡出现短时停航,长江江面能见度不足500米。据了解武汉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等到21日才终结。2014年1月,武汉市雾霾天气应急处置专项应急委员会决定,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据了解此次是我市今年首次启动雾霾黄色预警,也是史上第三次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武汉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污染状况,出现了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6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水平。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下面是世界各国的PM2.5标准:

[试论,功能,语言学,其他论文文档]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功能语言学概述 1.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是由Halliday在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伦敦学派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是从社会文化和人文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符号性、普遍性、特殊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功能语言学还涉及对语境和语类的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功能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94)的出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它在如语域和语境、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语篇衔接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2.功能语言学的语法观 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交际系统,并认为对语法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交换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说明语言系统表现为一种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各种选择中的结构,语义是在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后者旨在阐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功能语法主张诉诸意义来描写语法,原因在于语言形式是意义或功能的体现形式,是将意义现代化的机制(张德禄,2005)。 二、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语法与功能语法对词组的定义及其观点 汉语中,词组指两个或更多的词的一种组合,所以短语指的就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这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词组与短语是一个意义相同的概念。但是,在功能语法中,词组(group)和短语(phras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认为词组是词的扩展,而短语则是对小句的压缩(Halliday,1994;Thompson,1996)。在功能语法中,词组被分为四类,即名词词组(nominal group)、动词词组(verbal group)、副词词组(adverbial group)和形容词词组(adjective group),而短语只被用来指“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这种对词组和短语的定义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创新和独特之处。 根据功能语法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开始的,而语言则是通过语法系统中的名称或名词词组(Noun or Nominal Group)来表达事物的,名词词组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了的名词。名词词组中至少应有一个充当主词(Head)的名词或代名词构成,名词前后的成分分别为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和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 r)。主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Thing),是名词词组语义的核心。前置修饰语分为指示语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论文

现代居室污染与人体健康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居民住房环境也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行业的管理、标准法规的执行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及建筑装修(饰)行业人员缺乏环境保护理念,使得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然而现代人在室内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占现代人所有时间很大一部分,所以现代人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受着居室污染的危害。虽然现代的医疗水平,医疗器械,医疗技术的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现代居室污染和室外污染的增加,人体健康还是受着很大的威胁,人体寿命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威胁。只有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居室环境质量,减少居室环境污染,才能有效的保障人体健康。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住宅、学校、办公室、商场、宾旅馆、各类饭店、咖啡馆、酒吧、公共建筑物(含各种现代办公大楼)以及各种公众聚集场所(影、剧院等)内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对人体的不舒适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伤害(如急性伤害、慢性伤害以及潜在的伤害)。 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不超标,仅是人为的一种量的描述,实际情况可能比这种描述更为复杂、且因人而异,由于“生物多样性”的敏感度大相径庭。 现代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1)室外大气污染物通过空气对流、扩散进入室内; (2)室内燃料的燃烧,烹饪; (3)建筑物结构中相关建材、人造板材(含“复合地板”及其下铺放的泡沫塑料)、室内装饰物(如墙纸、地毯、隔热材料等)和现代家具等的有害物释放; (4)与人在室内一切活动有关的人为排放源(如衣着、吸烟、化妆品、杀虫剂、空气清新剂、厨房油烟气等); (5)人体自身的排泄(呼吸、出汗、打喷涕、咳嗽、排泄等); (6)涂料、油漆中挥发物。 目前已知的主要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有如下几种: (1)CO 生活燃料的燃烧(燃煤、城市管道煤气、天然气)产生; (2)颗粒物室内颗粒物主要来源由3部分组成:室外颗粒物随空气流动进入室内,室内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环境学论文

室内空气污染 摘要:室内污染的空气中可检出300多种污染物, 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室外数十倍, 人体所患疾病中68%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主要指住宅居室内部环境, 但从广义上已经包括了室内办公场所和各种室内公共场所, 人一生中有2 /3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开展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装修装饰后室内空气污染、居室尘螨、大气细颗粒物( PM2. 5 )等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 关键词:空气、来源、污染、危害、 1、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顾名思义,室内空气污染就是指人类经常活动的住宅、学校、办公室,以及车站候车室、剧院公共场所等的环境污染。据专家调查表明,现代人类平均有90%的时间是在这些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所度过的,65%的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而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出2至5倍。此外,国际环保专家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之后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由此可见,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是人体健康的巨大威胁者,正在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室内空气污染是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人更具威胁性。基于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如此之大,有必要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论述,并且找到具体解决办法。 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 PM10 )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日益改善, 室内装修装饰和空调设备的广泛使用, 使室内密闭空间空气恶化, 病态建筑症候群( SBS)的出现, 使得甲醛、室内尘螨以及大气细颗粒物( PM 2. 5 )等成为室内常见的污染物, 逐渐成为环境卫生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三氯乙烯等。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污染主要源于各种涂料、胶粘剂、人造地板、壁纸、地砖、油漆等装饰、装修材料。 1. 1 甲醛 1.1.1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 它不仅大量存在于多种装饰材 料中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 也可来自建筑材料。调查表明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装修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2, 3] 。装修居室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制作的家具和人造复合木地板 , 人造板多是采用甲醛系胶粘剂与木质材料复合加工而成的产品, 含有大量的甲。据调查显示装修后0. 5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装修完工的当天, 这说明甲醛的散发不是简单地和时间成反比, 它也和室温、湿度有关, 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空气中甲醛浓度相应有所上升。甲醛的污染状态呈现伴随装修建成使用时间的推移较长时间持续存在, 并随温度改变呈逐年螺旋样下降趋势。 1.1.2食品加工具有造成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据研究检测结果表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英语语言学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 in Language 完成时间 2012.12 课程名称 现代语言学概论 专 业 辅修第二学位英语专业 年 级 2010英语第二学位辅修本科生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学 号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n Language I. Introduction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includes that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language: the morphemes,words,phrases,and sentences. It also includes knowing what sounds are in the language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to form meaningful units. Different terms can be found in describing the sound system of language.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put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t a paralleled level. In this terminology,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eparate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sounds. According to the terminology in some books, however, the study of speech sounds in a general way is termed as phonology. It is concerned with all the aspects of the speech sounds and sound systems of a language. Its subdivisions are phonemics. Phonetics deals with speech sounds in isolation, and phonemics studies the systems of speech sounds. To avoid confusion, the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is adopted in this book. II. Analysis on ---- 2.1. Analysis of speech sounds The study of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in isolation is the level of phonetics, attempting to describes 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human language. It’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perception of the speech sounds. Analysis of speech sounds can be approached from the following 4 levels Level 1: anatomy and physiology----refers to speech organs and their functions Level 2: articulatory phonetics----studies how to produce speech sounds. Level 3: auditory phonetics---studies how the sounds are perceived by the hearer. Level4: acoustic phonetics----studies the way speech sounds are transmitted in the air(using spectrographs, analyze sound waves). 2. 2. Process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2.2.1. Articulatory phonetics studies the sounds from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how a speaker manipulates his speech organs to produce speech sounds. This branch is the longest established and the most highly developed. 2.2.2. Auditory phonetics studies the way listeners perceive the speech

最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

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贵族妇女痴醉于铅做的化妆品。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包括日本水侯县受汞毒害的水俟病,富山县的痛痛病及农药的污染,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社会语言学论文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by 寇佳艳 School of Tourism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China 2010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bstract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from linguistic viewpoint. It is also acknowledged that this movie is a good exampl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ir dialogue in the film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o be specific,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everal sociolinguistic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ir dialogue and these aspects are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and language planning. 摘要 《窈窕淑女》是一部经典电影,许多学者已经从文学和翻译学角度对这部电影做了赏析,但很少有评析是以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的。这部电影也是有关社会语言学一个很好的教材。这篇文章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电影中的语言和对话。具体来讲,这篇文章将分析这几个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方面在电影中的映射,这几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Key W ords My Fair Lady,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languange planning 关键词 《窈窕淑女》,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was adapted from Bernard Shaw's play Pygmalion in 1964. My Fair Lady tells how the poor flower girl Eliza Doolittle becomes a lady with the help of the famous phonetic linguist Professor Higgins. The great change was achieved mainly by changing her rude low class level language into standard upper class level language because Henry Higgins, this arrogant and irascible linguist believes that the way people speak determines a person's prospects in society. This movie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环境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姓名:XXX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2012级师范四班 学号:22201X3180111XX 教师:张美华 成绩: 2014 年12月30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3)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3) 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 (4)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 (4)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 (4)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4) 3.1.1絮凝 (5) 3.1.2沉淀处理 (5) 3.1.3过滤处理 (5) 3.1.4滤后消毒处理 (5)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5)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 (6)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 (6)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 (6)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 (6)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 (7) 参考文献 (7)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的自来水安全问题 韦聪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四班 222012318011145)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来水这一方便、快捷的城市用水方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享受自来水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自来水水源地污染、自来水厂生产工艺老化而带来的无法彻底消除有毒物质以及因为二次供水疏于监管而带来的自来水运输过程污染等等的问题。本文意在评估自来水从水源地到用户家里的一系列的过程,进而对中国的自来水安全进行定性描述,为大家的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来水;生产流程;运输过程;安全性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于清朝末年的首都北京,在慈禧太后支持下中国有了第一条自来水的生产、运输、使用线路。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上书慈禧太后,请求修建京师自来水厂,并且在奏疏中陈述了京师自来水厂对于卫生、消防事业的好处。农工商部大臣的奏疏还推荐在直隶办工艺厂,效益很好,对经商之道很熟悉,在商界很有名望的商界大亨周学熙负责筹办京师自来水厂。不到十日,慈禧太后就应允了。不久,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请示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大概办法”。办法很快被批准,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公司名称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周学熙为公司总理。从此,我国的近代水务事业正式起步,到如今,中国的自来水事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① ①李勇. 中国自来水产业运营模式与政府规制[D].山东大学,2007.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