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离散数学第五章作业答案

t
b
a
c
d
e
f
g
1
2
引入b
3
引入c
4
引入a
5
引入f
6
引入e
7
引入g
故b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为
b→a:ba,长度为4
b→c:bc,长度为1
b→d:bcegd,长度为9
b→e:bce,长度为5
b→f:bcf,长度为4
b→g:bceg,长度为7
5.20 解:
(1)画出项目网络图
5.1 设有向图D的度数列是2,2,3,3, 度列为0,0,2,3,试求D的出读列。
解:由于 ,故出度列为2,2,1,0.如图
5.5下面各无向图中有几个顶点?
(1)16条边,每个顶点都有2度顶点
(2)21条边,3个4度顶点,其余是3度顶点
(3)24条边,各顶点的度数相同的
解:设顶点个数为n,则有握手定理知:
(1)
(2)
(3)设顶点的度数为K,则nk=2*4=48且n,k均为正整数,
则① n=1,k=48 ⑥ n=8,k=6
② n=2,k=24 ⑦ n=12,k=4
③ n=3,k=16 ⑧ n=16,k=3
④ n=4,k=12⑨ n=24,k=2
⑤ n=6,k=8⑩n=48,k=1
5.11K4的生成子图中有几个非同构的自补图
解:由握手定理知2m=3n,又知2n-3=m则m=9,n=6
G不是唯一的,即使简单图也不唯一的如
5.18 有向图D在定义意义下长度为4的通路总数,并指出有多少条是回路,又有 到 通路。
解:由图 V4得D的邻接矩阵为
V1 则,
【精品】作业参考答案

【关键字】精品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是多媒体演示文稿?答:多媒体演示文稿指包含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东西的演示文稿。
2、普通视图下的Power Point的界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普通视图下的Power Point 的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幻灯片窗格、大纲窗格、状态栏、视图切换按钮、备注窗格以及任务窗格这几个部分组成。
3、PowerPoint有哪几种视图模式?答:PowerPoint为用户提供了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和备注视图。
4、简述普通视图下窗口的组成及普通视图下各窗格的作用。
答: 普通视图模式的视窗主要由大纲窗格、幻灯片窗格和备注窗格3个窗格组成。
在普通视图模式中,用户可以创建或直接修改、编辑演示文稿的大纲文件、幻灯片和备注内容.大纲窗格使用大纲窗格可以组织演示文稿的内容框架:键入演示文稿的所有文本,重新排列幻灯片等。
该窗格仅仅显示文稿的文本部分(即仅有标题和主要文字)。
它为制作者组织材料、编写大纲提供了简明的环境。
幻灯片窗格在幻灯片窗格中,可以查看和编辑每张幻灯片中的东西布局效果,其中包括修饰文本的外观、插入的图形、影片和声音东西,并可以设置超级连接以及为当前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制作一个具有多媒体效果的演示文稿。
在该窗格中一次只能编辑一张幻灯片,这是制作幻灯片的主要场所。
备注窗格使用备注窗格可以添加或查看当前幻灯片的演讲备注信息,对于图片形式的备注信息必须通过备注视图添加。
备注信息只出现在备注窗格中,在文稿演示时不会出现。
5、如何打开任务窗格?(上机完成)答:单击菜单“视图”/“任务窗格”打开任务窗格。
6、简述普通视图、换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的三视图的切换方法和作用。
答:视图切换按钮(三个)位于工作窗口的左下角,用来在3种不同的视图模式(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按钮视图)间切换。
普通视图作为PowerPoint的默认工作方式,也是其主要工作模式。
第5章气体动理论作业答案

9. 一定量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T1与T2时分子最
可几速率分别为VP1和VP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最
大值分别为f(VP1)和f(VP2) 若T1>T2,则
A. VP1>VP2,f(VP1)>f(VP2)
f ( ) T2
B. VP1>VP2,f(VP1)<f(VP2)
T1
C. VP1<VP2,f(VP1)>f(VP2)
3.27×104 K。
10.在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氮气分子数密度与 氧气分子数密度的比值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三、计算题
1.设某系统由 N 个粒子组成,粒子速率分布 如图所示.求
(1)分布函数 f ( ) 表达式;
(2)常数
a
以
0
表示式;
(3)速率0~ 0之间、1.50 ~ 20 之间的粒子数;
1 3
N
1.设某系统由 N 个粒子组成,粒子速率分布 如图所示.求
(4)速率在0~
0
之间粒子的平均速率。
0
0
dN
0 dN 0
0 0
Nf
(
)d
0 0
Nf
(
)d
0 0
a
N 0
d
0 0
a
N
d
2
30
0
2.某气体的温度T=273K,压强P=1.00×103Pa 密度ρ=1.24×10-2kg•m-3。 (1)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 (2) 求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3) 容器单位体积内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4)速率在0~
0
之间粒子的平均速率。
解(1)由速率分布图可知,在 0 0
Nf k
0, Nf a
a k
作业答案

第5章作业答案5-1 编写程序把外部ROM从1000H 开始的20个单元的内容读出,并存放在外部RAM从30H 开始的地方。
解1:(法1)ORG 0000HMOV DPTR,#1000HMOV R0,#20 ;循环次数MOV R1,#30H ;外部RAMLOOP:MOVC A,@A+DPTRMOVX @R1,AINC DPTRINC R1DJNZ R0,LOOP ;循环控制END5-2 如果将习题5-1读出的ROM中的内容存放到外部RAM从2000H开始的地方,又该如何编程?解1:ORG 0000HMOV R0,#20 ;循环次数MOV DPL, #00HLOOP:MOV DPH,#10HMOVC A,@A+DPTR ;取数到A中MOV DPH,#20HMOVX @DPTR,A ;A中的数放到外部RAMINC DPTRDJNZ R0,LOOP ;循环控制条件END解2:;分2次送数完成ORG 0000HMOV R0,#20MOV R1,#00HMOV R2,#00HMOV DPTR,#1000HLOOP1: MOV A,R1MOVC A,@A+DPTRMOV @R2,AINC R1INC R2DJNZ R0,LOOP1MOV DPTR,#2000HMOV R0,#20MOV R2,#00HLOOP2 : MOV A,@R2MOVX @DPTR,AINC R2INC DPTRDJNZ R0,LOOP2END5-4 两个字符串分别存放在首地址为42H和52H的内部RAM中,字符串长度存放在41H单元,请编程比较两个字符串。
若相等,则把数字0送40H单元,否则吧-1送40H单元。
解:有一个字节不等,整个字符串不相等,所有字节相等,两字串才相等。
(在计算机中,0的补码是00H,-1的补码是FFH)ORG 0000HMOV R0,#42HMOV R1,#52HMOV R2,41H ;取字符串长度LOOP:MOV A,@R0CLR CSUBB A,@R1JNZ LOOP1 ;相等时,比较下一字节INC R0INC R1DJNZ R2,LOOPMOV 40H,#0 ;所有字符均相等,则两字串相等SJMP FINISHLOOP1:MOV 40H,#-1 ;不等,送-1FINISH: END5-5 若内部RAM 40H存放着数据X,并根据下式给Y赋值,设函数值Y保存于内部RAM 50H单元,编程实现此功能。
结构力学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五章习题 参考答案2005级 TANG Gui-he (整理)5-1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5-2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由整体平衡条件可解得支座反力 F A =1.5F F B =1.5F 取结点A 为隔离体,如图,用数解法可解得 F A C =-2.12F F A B =1.5F 同理,依次取结点B 、C 、 D 、E 为隔离体,并由对称性可得各杆的内力如图。
4 * 8m60k N60k N6M 2MA B C D E FG H 解:由 M H =0 可得支座F a y=75kN.由 F Y=0 得 F h y=45kN 取 A 结点为隔离体,利用数解法可得 F N AB=-100kN. F NAC=125kN. 再取 C 点为隔离体,利用投影法和力平衡 可得 F N BC=-50,F NCE=103.1kN.同理依次取 B , D , E , G , F 可得各杆内力(如图所标)AC-60k N -90k N -100k N 45k N75k N125k N 75k N 42.4k N61.8k N 103.1k N -60k N -50k N -30k N55-4试判断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解:图中红色的杆件为零杆在杆中标有 为零杆其中用到K 型和T 型结构判断原理5-5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2解:(1)求出支座竖向反力为2.5F (↑),(2)作截面I -I ,由∑M A=0得: 2.5F ×15-10F -5F +6F N 1=0 → F N 1=-3.75F (3)由∑M B=0得: 2.5F ×10-F ×5-F N 2×6=0 → F N 2=3.33F (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B 杆长7.8F N 4x =5F N 4/3.84 由∑M C=0得: 2.5F ×10-5F +F N 1×6+6×5F N 4/7.8=0 → F N 4=0.65F (5)取结点B 为分析对象,由∑F Y=0得: F N 4×6/7.8+F N 3=0 → F N 3=-0.5F5-6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第五章作业答案

二 选择题
1 D
2 A
3 CE 4 B 5 D
6 D 7 B
11 A
8 B
9 AB 10 A
三. 填空 1. 缩聚反应中是以(1) 反应程度 来衡量聚合的进行 情况,主要原因是(2) 缩聚反应的本质是官能团之 间的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形成大分子 。 线型缩聚反应机理具有逐步和平衡两个特点,其中逐步 是指(3) 大分子逐步形成 ,平衡是指(4) 缩聚 反应存在可逆平衡 。 2. 尼龙1010的合成分为1010盐的配制和缩聚两阶段, 1010盐不溶于水,尼龙1010盐的熔点为194℃,缩聚反应 在240-250℃下进行,故该反应自始至终属于(5)熔融 缩聚,其聚合反应式为(6) 3. 合成环氧树脂的单体是(7)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为 方便起见,常以(8)环氧 值来表示其分子量的大小, 其定义为100克树脂中所含的以摩尔计的环氧基团。环氧 树脂的预聚物属于具有特定活性端基或侧基的结构比较 清楚的热固性聚合物。故也称为(9) 结构 预聚物。
合的进行情况,主要原因是(16)缩聚反应是官能团之间的反
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了才能形成大分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线形缩聚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手段有加入单官能团的单体、 和控制反应官能团加入的当量比。(进行端基封锁)
7.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缩聚反应,反应程度 P=0.95时的数均聚合度20 (20)。 8.线形缩聚的核心问题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21);体形缩聚的关键问题是凝胶点的预测及控制(22)所 有缩聚反应共有的特征是逐步特性(23) 9.逐步聚合法有熔融缩聚和_溶液缩聚 (24)、 固相缩聚 (25)、 界面缩聚 (26)等四种。 10、合成涤纶聚酯的单体主要为(27)对苯二甲酸(28)乙二 醇。 11、运用酯交换法合成涤纶聚酯的步骤为甲酯化(29)、__ 酯交换(30)、终缩聚(31)。 12、涤纶的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2),它是 由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醇(33)经 线性缩聚 (34)聚合制 得的。工业上生产涤纶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先使对苯二甲酸 甲酯化(35)、然后酯交换(36),最后缩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章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叙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B操作系统只管理内存,而不管理外存C UNIX、Windows 2000属于操作系统D计算机的内存、I/O设备等硬件资源也由操作系统管理。
2.下面几种操作系统中,______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 MS-DOSB Windows 2000C LinuxD Unix3.下面有关Windows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Windows文件夹中只能包含文件。
B 在Windows环境中,安装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必须重新启动后才起作用。
C 在Windows环境中,一个程序没有运行结束就不能启动另外的程序。
D Windows是一种多任务操作系统。
4.进程______。
A与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B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C是不能独立运行的。
D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而引入的。
5.交换技术是对______技术的改进,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各种资源。
A虚拟存储 B Cache C调入调出D自动覆盖6.Word编辑的文件属于______。
A 系统文件B 文本文件C二进制文件D输出文件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速度。
(× )2.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就不能工作。
(×)3.Linux发行版的发行商拥有其发行版中所有软件模块的版权。
(×)4.引入进程可以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吞吐量,但增加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开销。
(√) 5.在没有虚存的系统中,采用覆盖技术就可以利用较小的存储空间处理较大的程序。
(√ ) 6.文件目录必须常驻内存。
(×)三、填空题1.配置操作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
2.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及能在其上进行操作的一个程序的执行活动。
3.Linux是与Unix类似的、可以免费使用的操作系统。
税务筹划 第五章作业-答案

问答题1:请写出不含税销售额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推导过程,并给出分析结论参考答案:假定纳税人销售商品的增值率为R ,销售商品价款为S ,购进货物价款为P (以上均为不含税价款),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T 1,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T 2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S×T 1-P×T 1=(S-P)×T 1∵ (增值率) R =(S-P)/S ×100%∴ (S-P) = R × S∴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R×S×T 1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S×T 2若要两类纳税人税负相等,则有R ×S×T 1 = S×T 2即,不含税税负平衡时的增值率R = T 2 / T 1【结论】:1.当纳税人实际增值率高于税负平衡点增值率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2.当纳税人实际增值率低于税负平衡点增值率时:选择一般纳税人。
问答题2:简要推导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时收益相等时含税价格比,并给出分析结论(购进价格税务筹划的内容)参考答案:S )(销售额为假定一般纳税人的含税物含税额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货货物含税额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含税价格比)=P R一般纳税人税率为T 1,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T 2 11111T 1P-S T 1T 1(P -S +⨯+⨯+-=)-=取专用发票后的收益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索T P T S212211T 1R P -T 1S T 1R T 1(R P -S +⨯+⨯+⨯⨯+-⨯=)-=取得专用发票收益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T P T S %10011T 1R P -T 1T 1P -S 12211⨯++=+⨯++T T R S =两者收益相等时,即:【结论】:当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格占一般纳税人价格比例大于平衡点价格比时,就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反之,则选择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章运输层
5.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
(1)运输层是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
运输层要达到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第二,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
在讨论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所应具有的功能之前,先考察一下运输层所处的地位。
首先,运输层之上的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均不包含任何数据传输的功能,而网络层又不一定需要保证发送站的数据可靠地送至目的站;其次,会话层不必考虑实际网络的结构、属性、连接方式等实现的细节。
根据运输层在七层模型中的目的和地位,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一个进行的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的单一物理连接上实现该连接的利用复用;在单一连接上进行端到端的序号及流量控制;进行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及恢复;提供运输层的其它服务等。
运输层反映并扩展了网络层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并通过运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的问题。
(2)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也就是说,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并不是真正在两个运输层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运输层向应用层屏蔽了下面网络的细节(如网络拓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3)运输层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和价格合理的服务。
在一个系统中,运输实体通过网络服务与其它运输实体通信,向运输层用户(可以是应用进程,也可以是会话层协议)提供运输服务。
运输层的服务包括的内容有:服务的类型、服务的等级、数据运输、用户接口、连接管理、快速数据运输、状态报告、安全保密等。
因此,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5.9 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三种?
1
答案:
1.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两台计算机中的进程要相互通信,不仅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还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
此外,发送方还必须写明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号。
2.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通信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在发起通信请求时,必须先知道对方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因此将运输层的端口号划分为三种:(1)系统端口号(又称为熟知端口号),数值为0~1023。
IANA把这些端口号指派给了TCP/IP最重要的一些应用程序,让所有的用户都知道,使得因特网上的其他应用进程可以和它通信。
(2)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
这类端口号是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3)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这类端口号是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的。
5.10 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后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是否可以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有提供?
解析:本体主要考查运输层UDP协议与网络层IP协议的不同之处。
虽然二者最终都封装成数据报,但IP层无法实现端口功能和差错检验功能,使得接收端无法把正确无误的数据报提交给对应的应用进程。
答案:不能。
IP数据报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部分的差错检验。
5.12使用TCP对实时语音数据的传输会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考察对TCP和UDP工作原理、适应范围等内容的理解。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UDP提供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而对于多媒体应用来说,是可以容忍少量分组的丢失,因此可靠的数据传输对于这些应用来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TCP的拥塞控制会导致语音数据实时性能变得很差。
基于上述原因,语音数据的传输一般采用UDP。
答案:使用TCP对实时语音数据的传输有问题。
在使用UDP进行数据文件传送时,UDP 虽不保证可靠交付,但UDP比TCP的开销要小很多。
因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如果语音数据不是实时播放(边接受边播放),就可以使用TCP,因此TCP是可靠传输。
接收端用TCP将语音数据接收完毕后,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时间进行播放。
但假定是实时传播,则必须使用UDP。
5.17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试问:(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如果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个字节?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叨叨了B。
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
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
(4)70
5.22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5535字节。
而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带宽也不受限制。
若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间为20ms,问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吞吐量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发送窗口和平均往返时延的理解使用。
众所周知,发送窗口的大小受接收端接收能力的限制,本题中发送端最大窗口大小为64KB,说明发送端在收到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这么多报文段。
依据题意,最大窗口大小/平均往返时延便得到结果。
答:可见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024×8bit,所以最大的吞吐量为64×1024×8bit÷(20×10-3s)=b/s=26.214Mb/s
最大吞吐量=窗口值大小×单位时间内发送的窗口数量,所以最大的吞吐量=65535×8÷(20×10-3)=bit/s=26.214Mbit/s
5.23试计算一个包括5段链路的运输连接的单程端到端时延。
5段链路程中有2段是卫星链路,有3段是广域网链路。
每条卫星链路又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部分组成。
可以取这两部分的传播时延之和为250ms,每一个广域网的范围为1500km,其传播时延可按150000km/s来计算。
各数据链路数率为48kbit/s,帧长为960bit。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链路单程端到端时延的理解,在本题中5端链路主要包括的时延有卫星链路的传播时延、广域网链路传播时延以及数据发送时延三部分;每段卫星链路的单程端到端时延是250ms,那2段卫星链路的单程端到端时延为2×250=250ms,每段广域网链路的单程端到端时延为1500/150000=0.01s=10ms,3段单程端到端时延为30ms;数据的平均发送时延为960/48000=0.02s=20ms,共有5段链路,因此数据发送总时延20×5=100ms。
3
答:5段链路的传播时延=250×2+(1500/150000)×3×1000=530ms
5段链路的发送时延=960÷(48×1000)×5×1000=100ms
所以5段链路单程端到端时延=530+100=630ms
5.24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
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我们知道,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
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 和B之间的通信,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
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
可是,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B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
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
而A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
这样就形成了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