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合集下载

什么是RCM概述

什么是RCM概述

什么是RC‎M概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RCM理论‎的研究,6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航空界,首次应用R‎C 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

美国航空界‎应用RCM‎制订飞机维‎修大纲的指‎导性文件从‎1968年‎的MSG-1 到1993‎年的MSG‎-3多次修订‎,前后共有5‎个版本。

70年代后‎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到80年代‎中期,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颁布了其应‎用RCM的‎标准。

例如:1985年‎2月美空军‎颁布的MI‎L-STD-1843,1985年‎7月美陆军‎颁布的AM‎C P750‎—2,1986年‎1月美海军‎颁布的MI‎L—STD—2173等‎都是关于R‎C M应用的‎指导性标准‎或文件。

美国国防部‎指令和后勤‎保障分析标‎准中,也明确把R‎C M分析作‎为要求的计‎划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方‎法。

目前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装备‎(包括现役与‎新研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

1991年‎英国Ala‎d 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J ohn Moubr‎a y 在多年实践‎R CM的基‎础上出版了‎系统阐述R‎C M 的专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由于这本专‎著与以往的‎R CM标准‎、文件有较大‎区别,John Moubr‎a y又把这‎本书称为《RCMⅡ》。

97年《RCMⅡ》第二版出版‎发行。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基本内容‎维修是以可‎靠性为中心‎,本身就十分‎明白告诉我‎们。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_RCM_维修科学的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_RCM_维修科学的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维修科学的发展趋势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0016) 孙有朝 樊蔚勋 摘 要 分析了维修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了RCM 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RCM 将成为维修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可靠性 预防维修 设备管理 维修计划 RCM 3获“民航总局自选科研课题基金”资助1 维修观念的更新众所周知,机械设备正向复杂、成套、自控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持设备在设计中原有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备管理和维修工程已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七十年代至今,是维修观念和技术迅速发展、维修由被动排除故障变为主动预防并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对维修的期望值有了较大提高,通过维修要求达到更高的设备可用度和可靠性、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产品质量、更长的设备寿命、更高的成本效益、对环境无危害等等,由此可见,可靠性和可用度已成为关键性因素。

除了提高期望值外,人们对设备工龄期与故障的很多基本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大多数复杂设备的运行工龄与设备发生故障可能性之间的联系很明显越来越少(早期的故障观点比较简单,认为设备越陈旧越可能发生故障,人们对“强化试验”的深入认识,逐渐形成了“浴盆”曲线的观点,但根据近期的研究表明,由于具体设备的状态不同,故障模型可达六种之多),同时,还发展了许多新技术(如决策支持手段、状态监测技术等),更加注重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组织中的主要方法朝参与、合作、灵活的方向转变,当今的维修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不仅是要学习这些新技术,而且要能决定是否值得做,正确的选择是改善设备性能、降低维修费用的关键。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2Maintenance )是近二十年来从众多的维修理论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全新的维修方法,它是建立在设备的设计特点、运行功能、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为目的,应用可得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判别哪些子系统和零部件处于临界状态,哪些需要修复、改进或重新设计,确定维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维修要求进行评估,最终制订出实用、合理的维修计划或大纲。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及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及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及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作者:徐凤超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4期【摘; 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与风险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化工设备进行分析,提出化工设备在安全、环境等风险下的预防性维修方案,以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综合最小为目标优化设备的维修策略,避免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度,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设备有效的运行。

【关键词】RCM;风险;FMECA;可靠性引言RC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至今,RCM已在许多国家的钢铁、化工、海洋石油、供水、食品、药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实践证明,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设备可靠性的条件下,应用RCM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1.RCM技术概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维修理念、维修策略和维修模式,是依据可靠性状况,应用逻辑判断方法确定维修大纲,达到优化维修目的的技术方法。

其核心思想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明确设备各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决策;基于数据统计、专家评估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综合最小为目标优化设备的维修策略,避免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度。

RCM分析的七个基本问题:①功能:在具体使用条件下,设备各功能标准是什么?②故障模式:在什么情况下设备无法实现其功能?③故障原因:引起各功能故障的原因都是什么?④故障影响:各故障发生时,都会出现什么情况?⑤故障后果:各故障发生后引起的严重程度?⑥预防性维修措施:需做什么工作才能预防各故障?⑦被动维修对策:找不到适当的预防性维修措施应怎么办?RCM风险分析技术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系统层次划分,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分析,风险评估,制定检维修策略。

2.RCM与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以一台型号ZA50-2250离心泵为例,说明RCM与风险分析技术应用的具体流程。

可靠性维修为中心(RCM)管理

可靠性维修为中心(RCM)管理

设备主动性维修、预先维修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管理1 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译自英文“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它是国内外维修行业已经非常熟悉的一个用词,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科学的维修理论。

在发达国家,RCM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还在继续扩展。

主动性维修或主动维修,源于Proactive Maintenance (缩写为Promaint或PaM,也可译为“预先维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逐渐发展和应用。

2002年欧洲维修联盟(EFNMS)第16次会议曾将Promaint 作为会议主题。

但是“主动性维修”到底是什么,各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不同的理解,就是在Promaint发源地,对其概念、原理和具体技术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在分析有代表性的两种主动性维修观点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应用主动性维修,丰富和完善现有的RCM理论和方法。

2 两种不同的“主动性维修”(PaM)2.1 狭义的“主动性维修”1992年美国资深的液压系统设计专家E.C.Fitch,在其著作《Proactive Maintenance for Mechanical Systems》[1]中详细论述了Proactive Maintenance的概念、原理和技术。

这种维修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提出了“故障根源”(Boot Causes of Failure)的概念,给出了故障根源的种类(材料变形、超常液体污染、液体泄漏、液体化学不稳定、液体物理不稳定、液体气蚀、液体温度不稳定、严重的磨损状况等),认为通过对可能引起设备产生故障的“故障根源”进行系统化的识别,在系统的性能和材料退化之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整体维修需求,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Fitch的“主动性维修”认为,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不但要重视零部件的损伤,还应重视相关介质(如油液等)的“条件性故障”。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该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预防性维修大纲;故障后果1 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军队及工业部门制定军用装备和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维修制度的首选方法。

美军通过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好率。

美军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回报。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装(设)备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优势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普遍开展了RCM的应用研究。

本文对RCM当前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 RCM在国外的推广应用与维修改革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防部明确命令在全军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1978年,美国国防部委托联合航空公司在MSG-2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维修大纲制订的方法。

诺兰(Nowlan,F.S.)与希普(Heap,H.F.)合著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此背景下出版。

书中正式推出了一种新的逻辑决断法--RCM法。

它克服了MSG-1/2中的不足,明确阐述了逻辑决断的基本原理,对维修工作进行了明确区分,提出了更具体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0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0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2 3 4
从可靠性原理及实践寻找或消除隐蔽 故障, 故障,可以预防多重故障的严重后果 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固有可靠度 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的发生,不能改 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的发生, 变故障的后果。 变故障的后果。 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和方式, 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和方式 , 可以大大减少维修费用。 可以大大减少维修费用。 完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由使用人 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加以完善。 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加以完善。 通过改进使用和维修方式, 通过改进使用和维修方式, 也能 得到一些良好的效果。 得到一些良好的效果。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的功能(质量、 维修是维持有形资产的功能 ( 质量 、 售后 服务、运行效益、操作控制、安全性等) 服务、运行效益、操作控制、安全性等) 首先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新观念不 断渗透, 断渗透,其次再解决技术和方法问题。 维修不仅影响可靠度和费用, 维修不仅影响可靠度和费用 , 还有环境保 能源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风险。 护、能源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风险。 1-289
2011-1-15 1-289 7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原理: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原理: 1 、 定时拆修对复杂设备的故障预防几乎不起 作用,但对简单设备的故障预防有作用。 作用,但对简单设备的故障预防有作用。 2 、 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 , 可使设备在不发生 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 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地利用, 达到安全、 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地利用 , 达到安全 、 经济的使用目的。 经济的使用目的。 3 、 检查并排除隐蔽功能故障是预防多重故障 严重后果的必要措施。 严重后果的必要措施。 4、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能够以最小的资源
2011-1-15 1-289 1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
6 , H一 0 C 4 D。 H一 8 均 在应 用 之列 ; 应 用 R M 制 订在 研 飞机 (H ) 修 大纲及 维 4U 6 。H 7 O 5 ) ③ C L X维
修计划; ④研究 、 改进R M有关方法 : C 包括研制故障模式 、 影响及危害度分析(M C ) F E A 自动化 软件 ; ⑤改进R M C 决断逻辑 , 改进 “ 机体状况评价” “ 、飞机腐蚀分析评价” 的技术和设备等 ; ⑥更新技术文件, 组织R M C 培训 ; ⑦建立和扩大R M C 数据库 , 加强R M C 数据的利用等。
要内容包括 :①审查修订大修规划 :按 R M原理对现有大修规程进行审定 ,首批审定 4 C 0 个 , 后对 其余 规 程进 行 审定 ; 应 用 R M 制 订现 役 飞行 维修 大 纲 及维 修计 划 , 括 进行 然 ② C 包 故 障模式 、 响及危 害度分析 ; 影 确定 维修项 目、 式 、 方 修理 间 隔 、 要求 等 。现役 主要 机 型( H一 A
1 引言
“ 以可 靠性 为中心 的维修 ” ( ei it C nee ane ac ,R M)是 目前 国际上 流 R l bly e trdM itnn e C a i
行 的 、用 以确 定设 备 预防性 维修工作 、优化维 修制 度 的一种 系统 工程方 法 ,也是 发达 国家
军 队 及工 业 部 门 制定 军用 装 备 和设 备 预 防性 维 修 大 纲 的首 选 方 法 。 随着 RC 技 术 的 发 M 展 ,在 不同 领域其 定义 也不 同 ,但最 主要 、最 基本 的定义仍 属 Jh o ba 教 授 的定义 。 on M u ry R M 是 确定有 形资产 在其使 用背 景下 维修需 求 的一种 过程 。 C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简介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简介

③ RCM 逻辑分析研究
a.通过失效模式分析,确定给定设备的关键元件; b.对每个关键元件进行 RCM 逻辑判断,选择优化的维修方法, 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 c.确定维修任务、设备和周期,建立维修分析所需数据,过错 成RCM 判断; d.利用可获得的实际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数据,对维修过程 进行优化。
表2 故障现象分析及维修方法 维修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对叶轮作平衡校正 或清洗叶轮 修理或更换轴承 校直或更换泵轴 检修 检修或更换磨损零件 排除产生气蚀的原因 重新调整 拧紧地脚螺栓
故障现象学 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故障模式) 离心泵振动 ① 叶轮磨损不均或流道堵 塞,造成叶轮不平衡 ② 轴承磨损 ③ 泵轴弯曲 ④ 转动部件有摩擦 ⑤ 转动部件松驰或破裂 ⑥ 泵内发生气蚀现象 ⑦ 两联轴器结合不良 ⑧ 地脚螺栓松弛
失效分析阶段 分别在设备、子系统、部件和零件 级的水平上进行失效分析
表1 故障模式的层次表 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故障现象(故障模式)
离心泵不能正常运转
轴承烧坏 轴承过热
轴承烧坏
轴承过热 润滑 不良、轴承 安装不正 确、轴承磨损等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阶段 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 相应的原因、结果、发生频率和严重性;
8
RCM 技术关键
① 数据的获取 ② 失效模式、机理、原因分析(力学、物理、化学、生物 学机理和人为因素) ③ 鉴定重要项目(故障对设备性能有严重后果的项目)和隐 蔽项目(不易发现因而会成为隐患的项目) ④ RCM 逻辑分析 ⑤ 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RCM 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摘?要:随着RCM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RCM的定义和基本思路出发,概述了其发展过程,并从七个方面介绍了RCM的发展动态。

最后介绍了RC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并就RCM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RCM;故障后果;综述1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译自英文“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大纲的首选方法。

按国家军用标准定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1999年轰炸科索沃的战斗中得到了回报。

据统计,天空袭,每天出动飞机2600架次,飞机的完好率保持在85%77天空袭,参战飞机1200余架,先后共出动38000多架次。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 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系统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由此可见,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特点已引起各国对它的重视,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

本文通过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发展过程分析,结合97年版的《RCM Ⅱ》,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RCM的发展动态。

1)只有损耗性故障才与时间有关,而随机性故障是与时间无关的,再多的定期维修也无济于事,而可靠性是设备设计后所具有的固有特性;(2)复杂设备和系统(除某些主导性损耗故障外)多属于随机性,浴盆曲线对此类产品不适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其最初的思想产生于1960年代,美国航空维修的维修费用巨增,维修费用已经占到了航空公司总费用的30%,,于是如何权衡维修费用与效果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70年代初,人们将各种可靠性大纲中所学到的东西综合起来,出现了“MSG-1手册(MaintenanceSteeringGroup,简称MSG):维修的鉴定与大纲的制定”“、MSG-2:航空公司/制造公司的维修大纲制定书”,并用于民航维修,使之维修费用下降了30%。

而没有采用RCM维修概念的其它军事装备的维修费用却以相当惊人的幅度增长。

1978年美联航空公司发表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专着,防性维修大纲的逻辑决断分析方法统称为RCM。

1990年代相继出现了“MSG-3“”MSG-3-1“”1991年7月英国阿兰德公司莫布雷(J.Moubray)在与“MSG-3-1”的基础上,了RCM2。

1999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RCM(RC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

70美国防部明确命令在全军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70年代后期RCM开始在美国陆、海、空三军装备上获得广泛应用。

到80年代中期,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就RCM的应用颁布了标准和规范。

例如:1985年2月美空军颁布的MIL-STD-1843,1985年7月美陆军颁布的AMCP750—2,1986年1月美海军颁布的MIL—STD—2173等都是关于RCM应用的指导性标准或文件。

美国国防部指令和后勤保障分析标准中,也明确把RCM分析作为制定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应用RCM,美三军除制定明确的指令和标准外,还制定了各自的RCM 工作规划。

其中美陆航88-92年的RCM工作规划简要内容包括:①审查修订大修规划:按RCM原理对现有大修规程进行审定,首批审定40个,然后对其余规程进行审定;②应用RCM制订现役飞行维修大纲及维修计划,包括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确定维修项目、方式、修理间隔、要求等。

现役主要机型(AH-64,UH-60,CH47D,OH-58)均在应用之列;③应用RCM制订在研飞机(LHX)维修大纲及维修计划;④研究、改进RCM有关方法:包括研制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自动化软件;⑤改进RCM决断逻辑,改进“机体状况评价”、“飞机腐蚀分析评价”的技术和设备等;⑥更新技术文件,组织RCM培训;⑦建立和扩大RCM数据库,加强RCM数据的利用等。

结合RCM推广应用的成果,美国陆军实施了多方面的维修改革。

首先是改革陆军战斗车辆(坦克、装甲车辆)的送厂大修规定,改变过去的定程修理规定,实行类似于陆航飞机视情送修的办法。

美陆军规程(AR750-1)《陆军装备维修原则与方针政策》(1978年版)中明确规定:选送“战斗车辆进厂大修的规则只应基于车辆状况,行驶里程不作为确定送修的因素”;“选送的规则应以根据RCM原则确定的因素为依据”。

从美军1977年到1982年实际调查情况看,采用视情送修,比原来定程大修减少送修车辆70%左右,大修费节约是可观的。

陆军维修改革的其它途径还有:采用RCM 分析方法审查日常维护保养规定,使维修项目、时间间隔趋于合理,以节约维修人力物力;按RCM 原理对大修规程进行修订,改变过去大拆大卸的做法,只进行必需项目、必要深度的修理。

目前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装备(包括现役与新研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

RCM不仅被军事领域所重视,而且在商界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进入90年代后,RCM逐渐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应用于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

1991年英国Alad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JohnMoubray在多年实践RCM前美国、英国、国Alad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从90过RCM初级培训,约10%行过审查,大部分企业计划继续应用为了更准确地反映RCM定义为:确定有形资产在其使用背景下维修需求的一种过程。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RCM的适用对象为有形资产(phsicalassets),而不仅仅是传统RCM 规定的大型复杂系统或设备。

这里有形资产主要是相对于无形资产(资金或软件)而言,它可以是军用装备、生产设备,也可以是民用设施。

这样的定义使RCM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

从《RCMⅡ》(97年版)公布的Aladon公司已推广应用RCM的行业清单中可以看出:目前的RCM应用领域已涵盖了航空、武器系统、核设施、铁路、石油化工、生产制造、甚至大众房产等各行各业。

3.2?用7个基本问题概括RCM分析过程1994年,美军采办政策改革后,美国三军的RCM标准被废止或不再具有强制性,而民用企业领域存在多种RCM版本,承包商使用哪些标准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RCM过程?1999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颁布的RCM标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过程的评审准则》(SAE?JA1011)给出了正确的RCM过程应遵循的准则,如果某个大纲制定过程满足这些准则,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被称为“RCM过程”。

反之,则不能称之为“RCM过程”。

按照SAE?JA1011第五章的规定,只有保证按顺序回答了标准中所规定的七个问题的过程,才能称之为RCM过程。

(1)功能:在具体使用条件下,设备的功能标准是什么?(2)故障模式:什么情况下设备无法实现其功能?(3)故障原因:引起各功能故障的原因是什么?(4)故障影响:各故障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5)故障后果:各故障在什么情况下至关重要?(6)主动故障预防:做什么工作才能预防各故障?(7“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并对故障后果进行分类评估,RCM 过程把故障后果分成下列4类:(1)隐蔽性故障后果。

隐蔽性故障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它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经常是灾难性的多重故障后果;(2)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

如果故障会造成人员伤亡,就具有安全性后果;如果由于故障导致企业违反了行业、地方、国家或国际的环境标准,则故障具有环境性后果;(3)使用性后果。

如果故障影响生产(产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或除直接维修费用以外的运行费用),就认为具有使用性后果;(4)非使用性后果。

划分到这一类里的是明显功能故障,它们既不影响安全也不影响生产,它只涉及直接维修费用。

环境性后果已成为预防性维修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环境性后果引入RCM决策过程是RCMⅡ的重要贡献,也是RCMⅡ与其它RCM版本最显着的区别。

3.4?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分类更加科学RCMⅡ把预防性维修工作定义为预防故障后果而不仅仅是故障本身的一种维修工作,这样的定义使预防性维修的范畴大大扩展。

这样划分后RCMⅡ把预防性维修分为两大类,即:3.4.1主动性工作为了防止产品达到故障状态,而在故障发生前所采取的工作。

它们包括传统的预计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包括:定期恢复、定期报废和视情维修等;(1工一部件或翻修一组件,(2如从预防故障的时机上讲,它是在隐蔽功能发生故障发生后为防止多重故障的后果而进行的一项检查工作。

故障检查工作需要定期地检查隐蔽功能以确定其是否故障(这里基于状态的工作是检查是否已发生故障);(2)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需改变系统的固有能力,它包括硬件的改型和使用操作程序的变化两个方面;(3)无预定维修。

如其名称所指,这种对策对所研究的故障模式不需进行预计或预防,因此只是简单地允许这些故障发生并进行修理,这种对策也称为故障后修理。

3.5?对RCM逻辑决断图进行改进RCMⅡ的逻辑决断图的基本流程与传统的RCM逻辑断决断图(MSG-3,MIL—STD1843,GJB1378)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增加了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把隐蔽性后果与其它后果并列使故障后果有四个分支,即隐蔽性故障后果、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使用性后果和非使用性后果;(2)使用“技术可行性”和“值得做”,代替传统的决断准则用语“适用性”与有效性。

因为RCMⅡ的提出者认为后两个术语的使用方式在维修领域不为人们所熟悉,需要经常做大量的解释;(3)图中增加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技术可行性”和“值得做”的详细准则;(4)图中未单独把保养/润滑列为一项预防性维修工作,但RCMⅡ要求对集中润滑系统作完整的RCM分析,把各独立的润滑点看作是单独的故障模式。

(53.6?注重RCM实施过程的管理RCM原理与分主要负责RCM分析的管理与协调工作;负责RCM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对装(设)备RCM分析小组给予技术支持。

3.6.2组织RCM培训培训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项工作,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专家的经验传给别人。

通过对RCM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增强对RCM的认识,从而促进RCM的推广应用。

3.7?强调数学模型对RCM决策的支持作用RCM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法,为保证成功的实施,不仅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理论作指导,还需要方便有效的技术工具(模型)作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