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解释报告模板
试井资料的解释技术共112页

一般试井解释中用于描述储层流体流动特征 的数学关系式只包含了部分储层特征,称为基 本的储层特征。
基本的储层特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储层中的流体类型 (2)流体流动状态 (3)储层几何形状 (4)储层中的多相流体流动相数量。
2、流体类型 流体类型的基本控制因素是等温压缩系数。通 常,储层中的流体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 试井包括试井测试和试井解释两部 分。
试井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流量、 压力、温度和取样等等。
试井解释:通过对井的测试信息的 研究,确定反映测试井和储层特性 的各种物理参数。
2、不稳定试井的技术内容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稳 定状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制度, 即改变流量(或压力),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压 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不 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个新的 平衡状态。这种压力扰动的不稳定过程与井、储 层岩石物性和储层流体的性质有关。
回压试井
产能试井
等时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
一点法试井
试井
不稳定试井
单井不稳定试井
多井不稳定试井
实时动态监测
压力降落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 注入能力试井
压力落差试井
段 塞 流 试 井
干扰试井
脉冲试井
单产量测试
多变产量测试
4、试井是唯一的矿场流动评价技术
油气勘探开发的是流体矿藏,流动测试 将更能反映油气藏的产能。
地球物理模型
地球化学 模型
石油物理 模型
地质力学 模型
流体模型 生产测井 模型
压力 温度 流量
试井 模型
生产数据 示踪剂
示踪剂 模型
试井资料初步解释、评价

1、采用钢丝+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测试工艺,数据选用SN8219压力计计算。 、采用钢丝+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测试工艺,数据选用SN8219压力计计算。 2、10月14日12:48探液面深度为2469.9m。 10月14日12:48探液面深度为2469.9m。 3、本次测试旨在探液面深度,折算的油层中部深度压力、温度仅供参考。
4.3选择合理的试井工艺 4.3选择合理的试井工艺 试井工艺的选择取决于井身结构、井内管串结构、 原油性质、硫化氢含量。 4.3.1试井工艺选择 4.3.1试井工艺选择 油井特征 选择的试井工艺
非稠油、不含H2S 非稠油、不含H2S 普通钢丝+存储压力计 普通钢丝+
非稠油、含H2S 非稠油、含H2S
3、试井工艺原理 利用钢丝或电缆将压力计下至井内设计设计深度, 压力计下入(起出)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停点,求取 某一深度的压力、温度数据,并全程监测整个测试 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变化历史。 3.1地面连接测试工具串 3.1地面连接测试工具串
3.2安装放喷装置 3.2安装放喷装置
3.3试井车控制工具串下入深度 3.3试井车控制工具串下入深度
6.2测压报告中反映的信息: 6.2测压报告中反映的信息: a、测层井段为完井井段。 b、油层中部井深: 完井方式
射孔完井 直井裸眼完井 侧钻斜井完井 直井裸眼封隔器完井
油层中部深度
射孔井段中部深度 套管鞋~人工井底中部深度 套管鞋~人工井底中部深度 封隔器中胶深度~人工井底 中部深度 “A”点垂深 “A”点垂深
常规测压电子压力计展开图
压恢测试电子压力计展开图
6、试井资料初步解释、评价 试井资料初步解释、 6.1测试工作结束后,向工程院、采油厂提交的成果 6.1测试工作结束后,向工程院、采油厂提交的成果 报告 西 北 分 公 司 完 井 测 试 中 心 测 压 报 告 编号:2006编号:2006-435 测压 单位: 单位: 动态监测队试井分队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报告

学号: 201211111序号: 11班11号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报告姓名王老吉所属院(系)石油工程学院班级油工指导教师程厚贤2013年11月01日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运用试井资料,即测试过程中的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识别测试层的类型,计算测试层和测试井的许多特性参数,从而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有效渗透率等),判断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情况以及井(层)间的连通情况等。
二、基础数据我的序号是2班4号,所以可算出:油层厚度:h=7.8+4/10=8.2m孔隙度:ø=0.2-4/10000=0.196油的粘度:u=1.6+4/100=1.64mpa.s关井前产量:q=2.84+4/10=3.24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1。
表2-1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定油的属性见下图:转化后的数据见下表:在试井解释软件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
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压力恢复阶段条形散点图(见下图)②早期纯井筒储集阶段(见下图)由上图知,无量纲井筒储集系数C D=304.880。
③径向流动阶段(见下图)由径向流动阶段可知:P=15941.07KPa ,渗透率K =4.959MD ,地层系数Kh =40.664mD.m ,表皮系数S =38.272。
2. 典型曲线拟合①根据常规解释方法(K=4.959mD ,S=38.272,CD=304.880)中确定的参数范围,设定相应参数,,D k S C 值进行模拟检验,其中参数的值见下图:③典型曲线拟合结果:压力、压力导数与无量纲时间曲线见下图:图3-2-1 无因次霍拉曲线拟合图,见下图:历史拟合曲线图,见下图:样板曲线拟合结果见图3-2-4:图3-2-4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3-3-1结果比较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现代试井解释报告-段塞流动试井

2 p ( 1 C ) p B Ct p B t r 2 r r 3.6 K t r pw |t 0 po p |t 0 pi kh p dp 2 r ( B ) |r rw C w 0 dt r lim p(r, t) pi r
%第二类一阶贝塞尔函数
function K1 = BesselK1(param) if param <= 2 if param <= 1* 10^-36 K1 = 1 * 10^36; else tmp = param.^2 / 4; K1 = (log(param./ 2).* BesselI1(param)) + (1 / param).* (1.0 + tmp.* (0.15443144 + tmp.* (-0.672778579 + tmp.* (-0.18156897 + tmp.* (-0.1919402*10^-1 + tmp.* (-0.110404*10^-2 + tmp.* (-0.4686*10^-4))))))); end
N 1) 2
(18)
式中:
Vi (1)
N N Min (i, 2 ) i 2 i 1 k 2
k
(
(2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 k)!k!(k 1)!(i k)!(2 k i)! 2
(19)
四、作图
取 CD e 2 S 值: 1101 、 1103 、 1105 、 11010 、 11020 ,分别进行计算后得到 数据如下图:
初始条件:
(7)
p |t 0 pi pw |t 0 po
《现代试井分析》试井解释方法

well K1
Homogeneous 均质油藏
well K1
K2
Double porosity
双孔介质:只有 一种介质可以产 出流体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Pwf
(r,t)
Pi
qB 345.6Kh
ln
8.085t
r2w
Ps
qB
8.085t
Pi 345.6Kh (ln r 2w 2S)
Pi
qB 345.6Kh
(ln
8.085t
r2w
ln
e2S
)
Pi
qB 345.6Kh
ln
8.085t
(rwes )2
它对测试的数据产生了干扰,是试井中的不利因素。有条件的话进行井底关井。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Slide 1
Modern well test
三. 表皮系数
现象描述:由于钻井液 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 化、压裂等原因,在井筒 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 域,这个区域的渗透率与 油层不同。 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 井筒时,产生一个附加压 力降,这种效应 叫做表皮效应。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Slide 10
Modern well test
四、流动阶段即从每一个阶段可以获得的信息
第一阶段:刚刚开井的 一段短时间。可以得到 井筒储集系数C.
要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 的压力分析,必须使用 高精度的压力计,测得 早期的压力变化数据。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关于测井解释实习报告范文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学习并体会了一些基础的地球物理测井原理与应用技能。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测井方法及测井解释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可概括为: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2、对我们测井原理理论学习的巩固与加深3、此次课设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应用EXCEL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5、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6、学习掌握实际生产中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的过程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XX井1920m-2120m测井曲线图资料来划分渗透层确定含油层位,其具体实践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工区井段岩性识别;2、工区井段储层识别;3、工区井段划分渗透层;4、对各层测井曲线正确取值读数;5、计算储层参数;6、计算含水饱和度确定油层;7、整理成果图、成果表;8、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用测井技术来服务与我们的石油工业作业。
特别是对于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应用测井技术,更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指导我们的工作方向,而为后续作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面,报告将对课设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作简要介绍。
1、岩性评价与识别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该工区主要为包括砂岩、泥岩及砂泥岩。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图中的.测井曲线来划分岩性,首先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分开,由于该工区泥浆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正异常,微电极有负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下表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1、划分地层在此课设中,我们主要依据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来划分岩性。
现代试井解释报告-Saphir软件使用-注水井实例

压降试井解释报告(作业2)姓名:学号:井压降试井解释报告(水井测试)目 录一、测压设计二、概述三、测试工艺过程四、分析基本数据五、解释成果六、分析与评价附图:1、测试压力曲线2、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3、压力半对数曲线4、霍纳曲线5、MDH曲线6、工作历史曲线附表:测试数据一、测压设计油田 **** 区块 *452 人工井底(m)2151.5套补距(m)/油层中深(m) 2110套管下深(m)/水泥返深(m)/完钻井深(m)/基础数据 层 位 油 层 段(斜/垂)有效厚度(m)综合解释射 孔 段 长632087.5-2090.0 2.5干层2090.0-2094.04油层2090.0-2094.02094.0-2095.1 1.1差油层2098.5-2100.0 1.5差油层2100.0-2104.6 4.6油层2101.0-2104.52107.1-2120.213.1油层2108.0-2116.02120.2-2126.1 5.9差油层2127.0-2130.3 3.3差油层压缩系数(1/Mpa) 11.78*10-4孔隙度(%) 14.83水的粘度(Pa·s) 0.55*10-3体积系数 1.0日注水量(m3/d) 30 综合含水(%) /测试目的 测压力分布情况测试方法 压降测试二、生产概述该井为***油田白452区一口注水井,注水层位长6,测试前注水情况:油压16.5MPa,套压16.9MPa,日注水量30方。
三、测试工艺过程该井2011年5月11日18:05分装压力计装电池, 18:25仪器下井,22:30仪器下至1765m,5月27日9:52起出仪器;仪器编号:STC0086,有效测试时间376小时,油层中部测试压力36.389—33.428MPa。
四、分析基本数据1、油层有效厚度 33.5 m2、有效孔隙度 14.83 %3、综合压缩系数 11.78×10-41/MPa4、体积系数 1.05、水的粘度 0.55×10-3 Pa.s6、日注水量30 m3/d7、折算生产时间 2000 d8、井径 0.108 m五、解释成果(一)模型选择1、井的模型:裂缝-有限传导2、油藏模型:径向复合3、边界模型:无限大(二)恢复曲线拟合结果项目流动系数Kh/u(mD.m/ mPa.s)地层系数kh(md.m)渗透率k(md)平稳压力P(MPa)井筒储集系数C流度K/μ(mD/ mPa.s)拟合法 9.31 5.1260.15329.49921.37 0.278项目外推压力(MPa)表皮系数S裂缝半长(m)油层温度(℃)压降起点(MPa)压降末点(MPa)拟合法26.3277 -3.75 18.0155 50.4 32.95938 29.978六、分析与评价1、该井油层中部的平稳地层压力29.4992 MPa,外推压力26.3277MPa,压力保持水平较好;2、该井地层系数5.126,渗透率0.153mD,说明储层渗透率较低,属低渗地层。
试井解释原理

•(5)线性流动
• 线性流动就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流线相互平行 。 • 可能出现“线性流”的情况:平行断层所形成的条带地层,离井稍远区 域流动;无限导流垂直压裂裂缝井;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时。 • 线性流在压力曲线上的表现特征:压力导数成1/2斜率的直线。
•(6)双线性流动
•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是指进行水力压裂的井,当加入的支 撑剂沙粒配比是当时,裂缝中的导流能力与地层的导流能力 可以相比拟。此时除垂直于裂缝的线性流外,沿裂缝方向也 产生线性流,因此成为双线性流。 • 双线性流产生于有限导流的垂直裂缝。
•2、“试井”、“生产测井”、“测井” 差别
• 由于“试井”和“生产测井”同样都是使用绳索( 电缆或者钢丝)向井中下入仪器,测取资料进行研 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压力计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试井和生产测井在现场施工方式上趋于接近, 统称为“电缆作业”,但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所 依据的理论截然不同,因而只能是彼此渗透,不能 混为一谈。
• 8、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产能、地层参数;
9、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渗 透率分布、孔隙度分布,厚度分布,饱和度分布等。
•3、重要概念
•(1)平面径向
流•假设:油层均质、等厚、油井打开 整个油层生产。
•现象:在油层中与井筒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上,流线从四面八
•
方向井筒汇集、而等压线则是以井轴为圆心的同心圆
•一口油井以稳定产量生产,如果在“晚期段”整个油藏的压力 分布保持恒定(即不随时间变化),油藏中每一点的压力都 保持常数,这种流动状态成为“稳定流”。 •表现特征:t≥tss时,油藏中任何一点均有:dp/dt=0.
• 强水驱边底水油 藏可出现稳定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井解释报告
第一部分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
以均质油藏压降试井为例详细阐述现代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包括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说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均质油藏垂直裂缝井所包含的流动阶段、流动阶段的近似解、以及各流动阶段的诊断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和导数曲
线的特点并画出示意图
第二部分试井解释报告
一、测试目的
确定地层参数,掌握油气藏的动态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井筒储存系数C;
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
3、评价井底污染情况
4、确定原始地层压力;
二、基础数据
如图2-2-1、2-2-2、2-2-3所示为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降落数据。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2-1 o
2-2-1
图2-2-1
图 2-2-2
Field
Margins
Help
Metric
Production History
Cancel
Data Fa nt
Header Fa nt
Print ASCI File H k
zorT : j l - Vertical!/
lime Cum lime Pressure Gas Rate ; hr hr kPa
10^m^d
22
21.2936
19298 00
21 4603
19422 00
21 6270
19465.00
25
21.7936
1949500
21.9603
19538 00
22.4603
19684 00
28 22.9603 22 9603 19794 00
29 23 4604 23.4604 19867,00
30
23.9604
23.9604
19932,00
31
32
34
丄
图 2-2-3
三、解释结果 1、 常规方法 ①早期纯井筒储存阶段 3 结果如图 2-3-1、2-3-2 所示,C=1e-1m ; C D =99.136 ; ②径向流动阶段 结果如图 2-3-2 所示,k=0.358mD ; kh=15.732mD ・ m; s=-0.547
WWW
2M
OOOSt
OOOZL 0006* (MHHd Vf t
kC-3 国
G
Q
Q
Q
9
Q
Q
/
-
-2- ------ 0 Bl
R
—w (JT
■
E UJ
;-3Z=3
91-304 = ^3
rti rot
JU 2
met
ooost
OOOZL 00061- (MHHd Vf t
Mouaaidv
2、 典型曲线拟合 C D =400.00 ; k=0.350mD; kh= 323.676 mD- m; s=-0.600 21000
19000
"
£3
9£ II*
17000 - 15000
13QO0
1Q 1
12000
__
1
\
-Q --------
評肿
g
血/
:
曲
1
fi
24000
21000
18000
15000
Percent Diff A
1
5 }.Q a
图 2-3-4
10-3 IO 2
佃 J
1
101
Dim. Time (tg)
图 2-3-5
3、
一致性检验
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 2-3-1
表2-3-1结果对比
参数名称
常规分析
图版拟合 相对误差%
k/(10^m 2)
0.358
0.350
2.23
s
-0.547 -0.600 9.6
四、 结论
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
方法的优点是理
论完善,
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要求测试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生产 ,无
法准确估计井筒储存的特性等。
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常规方法存在的问 题,使得结论更加的精确•
2、由拟合结果k=0.350mD 可知,该地层的渗透性属于中等。
因为
s=-0.600,所以该
油井属
于超完善井,可能采取了酸化、
压裂等增产措施。
Pii(synJ ~ 2G810k3<8 kPa
・
A u w u
・ 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