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习题精选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秋水》答案

《秋水》答案

《秋水》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解释加点字:1、秋水时至(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泾流之大,两涘(河岸;水边)渚(水中的高地;沙洲)崖(同“涯”,水边的陆地)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在这个时候)焉(助词,无实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到达)北海,东面(面向东)而视,不见水端(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才)旋(掉转,改变)其面(脸)目,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向(面对)若而叹曰:“野语(俗话)有之(这样)曰,‘闻(懂得;听说)道百,以为(认为)莫(没有什么)己若(及;比得上)’者,我之谓也。

且夫(何况)我尝(曾经)闻()少仲尼之闻(学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起初)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穷尽)也,吾非(如果不是)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懂大道)之家。

”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谈论)于海者,拘(约束)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限制)于时(季节)也;曲士(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你)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归向;流向)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满出来);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枯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影响)。

此其过(超过)江河(长江、黄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计算)。

而吾未尝以(凭借)此自多(认为……多;夸耀)者,自以(认为)比(生成)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正)存乎见少,又奚(什么)以( 凭借 )自多!计( 考虑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 蚁穴 )之在大泽(湖泊 )乎计中国( 中原地方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 细小的米粒 )之在大仓( 大粮仓 )乎号( 称呼 )物之数( 数目;数量 )谓之万,人处一焉( 助词,无实义 );人卒( 同“萃”,会聚 )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通行 ),人处一焉;此其比( 相比较 )万物也,不似豪( 同“毫”,细小 )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推辞;拒绝 )之以为( 来博取 )名,仲尼语之以为( 来显示 )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 原先 )之自多于水乎”二、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野语有之曰(这样;代词)3、犹小石小牧之在大山也(无实义;助词,消独)4、我之谓也(无实义;助词,宾前标志)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3)以: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凭借,介词)7、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同上)8、自以比形于天地(认为;动词)9、伯夷辞之以为名(来;表目的连词)而: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11、不知何时止而不盈(连词,表转折)1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连词,表并列)于: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介词,被)14、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介词,表处所,在,到)1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介词,表比较,比)1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介词,表对象,对于)三、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其活用情况。

《秋水》阅读题及答案

《秋水》阅读题及答案

《秋水》阅读题及答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4~6题。

秋水田中禾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

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

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

麦种完了。

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

”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

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

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

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

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

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

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

“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

玩去!”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

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

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

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

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

”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

“今年花收得好呀?”“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

问到花,就等于问钱。

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

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

”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

【初中课内阅读】九级语文课课练《秋水》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九级语文课课练《秋水》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九级语文课课练《秋水》附答案《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填空:(1)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2.解释加点的词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不辨牛马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始旋其面目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子之难穷则殆矣大方之家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日()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泾流之大()4.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古:今:(2)至于北海古:今:(3)于是焉古:今:5..一词多义始河伯始旋其面目见不见水端始吾弗信见笑于大方之家闻闻道百面东面而视少仲尼之闻伯始旋其面目若望洋向若而叹少少有大志以为莫己若者少仲尼之闻之泾流之大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而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望洋向若而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庄子的文章同学们接触的也不少,为此查字典语文基础知识频道小编也为您整理了一篇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吾非至于子之门
D. 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4、本选段主旨为:【参考答案】
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
2、C
3、这是说的我啊。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秋水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水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水阅读及答案解析《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面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属予作文以记之B.闻道百/操蛇之神闻之C.以为莫己假设/皆假设空游无所依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对以下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时常落下,众多山里的水都汇入河流。

B.望洋向假设而叹曰--(河伯)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对着海神假设感慨道。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况且我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识也不算多。

D.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那么,(改正错误的认识)就危险了。

10.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

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

D.文章以秋水为题,实那么主要写河伯,通过河伯望河与望海的前后变化及感慨,点名文章的寓意。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水浒传》中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唱的这首山歌,形象反映了梁山起义者的对抗精神和忠君思想。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1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百川灌河(黄河)河伯始旋其面目(面貌)(2)见笑于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2. 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秋水》习题及答案2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涘()渚()仲尼()殆()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描写海的句子: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

(不少于2句)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 渚zhǚB.泾jìng 涘sì 渚zhěC.泾jīng 涘sì 渚zhǚD.泾jìng 涘yǐ 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答案:B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答案:B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答案:D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A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ABC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DE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答案:BE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答案:ACD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答案:ABCD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B.庄周《秋水》C.李白《行路难》(其一)D.高尔基《海燕之歌》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ABD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三、名词解释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答案:时:按季节。

秋水测试题及答案

秋水测试题及答案

秋水测试题及答案第20课秋水 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澹�)渚()仲尼()殆()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

(不少于2句)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īng ��yǐ 渚zhǚ B.泾jìng ��sì 渚zhě C.泾jīng ��sì 渚zhǚ D.泾jìng ��yǐ 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 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 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泾流之大()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②不辩牛马: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②东面而视:(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
A、泾流(jìng)殆(dài)
B、渚崖(zhù)睹(dǔ)
C、仲尼(zhòng)矣(sì)
D、伐纣(zhòu)伯夷(yì)
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
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
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
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
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
于是河神很喜悦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
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8)河伯始旋其面目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
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
5、默写
(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有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贻笑大方,望洋兴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将短文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答: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和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丑,以便顺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述。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险、人的认识有限的“大理”,并对伯夷、仲尼的进行嘲笑。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3)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4)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
(2)顺流而东行:走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本人喜悦,把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变态度,迷茫直视向若叹息道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我会长久被讥笑于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5、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
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6、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辨识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尽头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B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答:秋水按季节到来,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答:“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
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答:可能的感受:
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3、试解释下列成语:
⑴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条件)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⑵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4、译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答:“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5、你怎样看待河伯?
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