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数学新课堂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二、1、,三、1、 2、(1)(2) 3、§16.1.2(一)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16.1.2(二)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16.2.1(一)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16.2.2(一)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16.2.2(二)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16.2.2(三)一、1、A 2、A二、1、 2、 3、三、1、, 2、, -5§16.2.3(一)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16.2.3(二)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一、1、C 2、A 3、D二、1、9 2、3 3、x =-14三、1、 2、 3、§16.3(二)一、1、A 2、D 3、-12、二、1、x =5 2、 3、三、1、 2、无解 3、无解§16.3(三)一、1、A 2、B 3、B二、1、 2、三、1、无解 2、§16.4(一)一、1、D 2、B 3、C二、1、 2、; 3、3三、1、120千米/时2、先遣队6千米/时,大队5千米/时§16.4(二)一、1、B 2、B二、1、 2、三、1、15人 2、9天一、1.C 2. D 3.D二.1. 2 2. 如: 3.三、1.(1)略(2)略§17.1.2(二)一、1.B 2.C 3.B二、1.< 2.(2,4),(-2,-4) 3. -4三.1.-3, 2. (1)y=-,(2)-6§17.2(一)一、1.D 2.C 3.B二、1.二、四 2.略 3.(2,3)三、1.,100 2.解:(1)把A(m,2)代入y=得2=∴m=3∴y=,把(2,n)代入y=得n=3(2)由(1)知y=mx-n为y=3x-3与x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由0=3x-3得x=1∴C(1,0),C关于y轴的对称点Cˊ的坐标为(-1,0).§17.2(二)一、1.D2.B 3.B二、 1. 2 2. -2(提示:由双曲线经过A、B得,解得=2,由经过A、B得解得,-2)3. 0.5三、1、(1)设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千米,则=75×4=300(千米)∴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2)当=3时,则有3=,∴返回时车速至少是100千米/时.2解:(1)∵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点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即.把点,点代入一次函数中,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在中,当时,得.直线与轴的交点为.∵线段OC将分成和,一、1. B2.C 3.A二、1.勾股定理, 2.(1)5;(2) 3.76三、150§18.1(二)一、1.C 2.A3.C二、1. 2.25三、1. 米 2.953米§18.1(三)一、1.C 2.C二、1.2. 3.8三、§18.2(一)一、1.B2. A二、1.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 24三、1.(1)是;(2)是;(3)是;(4)不是2.(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它们也相等;不成立;(3)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成立;(4)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成立.§18.2(二)一、1.B2.A二、1.3,4,5 2.①②③三、符合要求一、1.B 2.D 3.D二、1.分别平行,□ABCD 2、53、(1)∠A=60°,∠B=120°,∠D=120°;(2)∠A=110°,∠B=70°;(3)∠D=135°.三、1.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B=180°,∠A+∠D=180°,∠C+∠D=180°∵∠A=120°∴∠B=60°,∠D=60°∴∠C=120°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D=∠CDB∵AE⊥BD,CF⊥BD ∴∠AEB =∠CFD=90°在△ABE和△CFD中∴△ABE≌△CDF(AAS) ∴AE=CF§19.1(二)一、1、A ;2、 A ;3、 A ;二、1.互相平分、相等、互补;2.45 cm ;3.16;三、1.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C=180°∵AE//CF ∴∠DAE+∠AFC = 180°∴∠AFC =∠AEC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OD=OB ∴∠E=∠F在△ODE和△OBF中∴△ODE≌△OBF ∴OE=OF§19.1.2(一)一、1、B 2、D 3、D 4 、B二、1. 8, 4 2. 4,5三、1.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BE=DF∴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FAB=∠ADC=∠DCE在△ABF和△CDE中∴△ABF≌△CDE∴DE=BF,CE=AF ∴BE=DF又∵AD∥BC 即FD∥BE∴四边形FBED是平行四边形。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及答案

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32+-m m 112+-m m 4522--x x x x 235-+23+x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7 , 238y y -,91-x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80, b a s +2. X = 3. x=-1课后反思: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x x 57+xx 3217-x x x --221x 802332xx x --212312-+x x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 b 56--, yx 3-, nm --2, nm 67--, yx 43---。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3班、 4班比较,3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
4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黄冈新课堂八年级下册数学RJ版答案

黄冈新课堂八年级下册数学RJ版答案1、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B,C,那么△ABC是()[单选题]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 等腰直角三角形2、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为()[单选题] *A、(-2,0)(正确答案)B、(-2,1)C、(0,-2)D、(0,2)3、4.已知第二象限的点P(-4,1),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为( ) [单选题] * A.1(正确答案)B.4C.-3D.34、-120°是第()象限角?[单选题]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正确答案)第四象限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第一象限角是锐角B、第一象限角是锐角(正确答案)C、小于90°的角是锐角D、第一象限的角不可能是钝角6、5.已知集合A={x|x=3k+1,k∈Z},则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 A.-2∈AB.2 022?AC.3k2+1?A(正确答案)D.-35∈A7、在0°~360°范围中,与645°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285°(正确答案)-75°295°75°8、13.设x∈R,则“x3(x的立方)>8”是“|x|>2”的( ) [单选题]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正确答案)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4.小亮用天平称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0.3546㎏,用四舍五入法将0.3546精确到0.01的近似值为()[单选题] *A.0.35(正确答案)B.0.36C.0.354D.0.355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带“+”号和带“-”号的数互为相反数B.数轴上原点两侧的两个点表示的数是相反数C.和一个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D.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即为原数的相反数(正确答案)11、从3点到6点,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单选题] *60°-90°(正确答案)-60°90°12、38、如图,点C、D分别在BO、AO上,AC、BD相交于点E,若CO=DO,则再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OC≌△BOD的是()[单选题] *A.∠A=∠BB.AC=BD(正确答案)C.∠ADE=∠BCED.AD=BC13、18.已知条件p:x≤1,条件q;1/x<1 ,则p 是非q成立的()[单选题]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正确答案)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14、14、在等腰中,如果的长是的2倍,且三角形周长为40,那么的长是()[单选题] * A.10B.16 (正确答案)C.10D.16或2015、掷三枚硬币可出现种不同的结果()[单选题] *A、6B、7C、8(正确答案)D、2716、21、在中,为上一点,,且,则(). [单选题] *A. 24B. 36C. 72(正确答案)D. 9617、用角度制表示为()[单选题] *30°(正确答案)60°120°-30°18、以A(3,2),B(6,5),C(1,10)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单选题] *A、锐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无法判断19、向量与向量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选题] *A、两者方向相同B、两者方向相同C、其中有一个为零向量D、以上三个条件之一成立(正确答案)20、7.如图,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可能是()[单选题] *A.5B.﹣6C.﹣6(正确答案)D.621、两数之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可能是? [单选题] *A.都是负数B.0和负数(正确答案)C.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D.一正一负或同为负数或0和负数22、5.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2,-5,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单选题] *A.-2+(-5)B.-2-(-5)(正确答案)C.(-5)+2D(-5)-223、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单选题] *A、与1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B、与2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正确答案)C、高一年级视力比较好的同学D、与无理数相差很小的全体实数24、已知二次函数f(x)=2x2-x+2,那么f(2)的值为()。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新课程课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6章分式§16.1.1一、1、C 2、B 3、D二、1、,三、1、 2、(1)(2) 3、一、1、C 2、D 3、A二、1、 2、1 3、,三、(1)(2)§一、1、C 2、C 3、C二、1、 2、 3、三、1、(1)(2)(3)2、(1),(2),§一、1、D 2、A 3、D二、1、 2、 3、三、1、 2、 3、§16.2.1(二)一、1、B 2、A 3、C二、1、 2、 3、三、1、原式=,当时原式=2 2、 3、§一、1、B 2、B 3、C二、1、 2、0 3、三、1、 2、 3、0一、1、C 2、B 3、A二、1、 2、三、1、 2、 3、,§一、1、A 2、A二、1、 2、 3、三、1、, 2、, -5§一、1、D 2、B 3、A二、1、 2、1;;9 3、三、1、 2、-5 3、§一、1、B 2、B 3、A二、1、1.514× 2、4.3× 3、-8.1×三、1、 2、。
原创新课堂八年级下数学答案

原创新课堂八年级下数学答案原创新课堂八年级下数学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2、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整数是()A.0B.1C.2D.33.在△ABC中,DE∥BC,且AD:DB=1:2,那么DE:BC的等于()A.1:3B.1:2C.2:3D.3:24.若函数(为常数)的图象所示,那么当时,的取值范围是()A.B.C.D.5.在△AOB中,B=30.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52得到△DOE,边DE与OB交于点C(D不在OB上),则DCO 的度数为()A.22B.52C.60D.826.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行30千米到B地,甲比乙每小时少走3千米,结果乙先到40分钟,若设乙每小时走x千米,则可列方程()A.B.C.D.A.3B.2C.1D.-18.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A.x且x0B.x且x0C.x0D.x且x09.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A.B.C.D.10.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l6分)11.如果,那么x:y=。
12.当时,分式的值为0.13.若多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__.14.已知一个样本1,3,2,5,x,它的.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4分)15.(6分)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6.(6分)解方程:17.(6分)分解因式:18.(6分)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19.(10分)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__________;(2)探究+=__________;(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3)若的值为,求n的值。
畅优新课堂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练习(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勾股定理一、基础达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 B.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A ,则a 2+b 2=c 2; D.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C ,则a 2+b 2=c 2. 2. Rt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 B. c b a >+ C. c b a <+ D. 222c b a =+ 3. 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 2-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 、2kB 、k+1C 、k 2-1D 、k 2+14. 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b 2)(a 2+b 2-c 2)=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90D .不能确定6. △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A 2d (B d(C )2d (D )d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OP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79.若△ABC 中,AB=25cm ,AC=26cm 高AD=24,则BC 的长为( )A .17 B.3 C.17或3 D.以上都不对10.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11.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12.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顶角的平分线为__. 1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200,则斜边长为 14.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是6:8:10,则按角分类它是 三角形.1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___. 16. 在Rt △ABC 中,斜边AB=4,则AB 2+BC 2+AC 2=_____.17.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2:1,最短边长为cm 1,最长边长为cm 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另外一边的平方是 . 18.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19. 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cm 3,面积为212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二、综合发展:1.如图,一个高4m 、宽3m 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的顶点间加固一个木条,求木条的长.2、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AB3.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cm 15,cm 20,cm 25,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4.如图,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3m ,棚宽a=4m ,棚的长为12m ,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5.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 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 ,高8m 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 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它最短要飞多远?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m 处,过了2s 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答案:一、基础达标1.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正确书写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是看清谁是直角.答案: D.2. 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勾股定理.答案:B.3. 解析:设另一条直角边为x ,则斜边为(x+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可以求出x .然后再求它的周长. 答案:C .4.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画出图形来,作图时应注意高AD 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有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答案:C.5. 解析: 勾股定理得到:22215817=-,另一条直角边是15,所求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1158602cm ⨯⨯=.答案: 260cm .6.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强调直角三角形中直角对的边是最长边,反过来也是成立.答案:222c b a =+,c ,直角,斜,直角.观测点7. 解析:本题由边长之比是6:8:10 可知满足勾股定理,即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 8. 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三个角的度数,断定是直角三角形.答案:︒30、︒60、︒90,3.9. 解析:由勾股定理知道:22222291215=-=-=AC AB BC ,所以以直角边9=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为10.125π.答案:10.125π.10. 解析:长方形面积长×宽,即12长×3,长4=,所以一条对角线长为5. 答案:cm 5. 二、综合发展11. 解析:木条长的平方=门高长的平方+门宽长的平方.答案:5m .12.解析:因为222252015=+,所以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最长边(斜边)上的高为xcm ,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可得1115202522x ⨯⨯=⨯⋅,∴12=x .答案:12cm13.解析:透阳光最大面积是塑料薄膜的面积,需要求出它的另一边的长是多少,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求出.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m,所以矩形塑料薄膜的面积是:5×20=100(m 2) .14.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值是13m ,也就是两树树梢之间的距离是13m ,两再利用时间关系式求解. 答案:6.5s . 15.解析:本题和14题相似,可以求出BC 的值,再利用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后比较.BC=40米,时间是2s ,可得速度是20m/s=72km/h >70km/h . 答案:这辆小汽车超速了.。
2019-2020学年畅优新课堂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本章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畅优新课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领悟数学思想.【情感态度】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感受成功,并找到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通过画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1)边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2)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对角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教学说明】通过课前热身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概念再现,知识梳理.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为AB∥CD,就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已知E、F、G、H分别为□ABCD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A.对角线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一边长为5cm,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4cm和6cm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所示,已知AB∥DE,EF∥BC,DF∥AC,则图中有3个平行四边形.第4题图第5题图5.已知如图直线m∥n,A、B为直线n上两点,C、D为直线m上两点,BC与AD交于点O,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C)A.1对B.2对C.3对D.4对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DC∥AB,以AD,AC为边作□ACED,延长DC交EB于F,求证:EF=FB.证明:如图,过点B作BG∥AD,交DC的延长线于G,连接EG.∵DC∥AB,∴ABGD是平行四边形,∴BG AD.在□ACED中,AD CE,∴CE BG.∴四边形BCEG为平行四边形,∴EF=FB.【教学说明】通过上面的解题分析,再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D于E,CF⊥BD于F.(1)求证:BE=DF;(2)若M、N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且DM=BN,试判断四边形MENF的形状.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BD=∠CDB,∵AE⊥BD于E,CF⊥BD于F,∴∠AEB=∠CFD=90°,∴△ABE≌△CDF(AAS),∴BE=DF;(2)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证明:有(1)可知:BE=DF,∵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行,∴AD∥BC,∴∠MDB=∠NBD,∵DM=BN,∴△DMF≌△BNE,∴NE=MF,∠MFD=∠NEB,∴∠MFE=∠NEF,∴MF∥NE,∴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CE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C、BD为□ABCD的对角线,所以OA=OC,OB=OD.要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只需证过E、F两点的直线经过点O,且OE=OF.连结OE、OF,由△ACE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OA=OC,所以E、F两点在AC的中垂线上,且过点O,从而可得OE=OF,所以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连结OE、OF.∵AC、BD为□ABCD的对角线,∴OA=OC,OB=OD.∵△ACE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CE=AE=AC=AF=CF,∴E、F两点在AC的中垂线上,∴E、F、O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O为EF的中点,∴OE=OF.又∵OB=OD,∴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归纳结论】本题综合考查了平等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中垂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难度.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线段AD上的任意一点(E与A,D不重合),G,F,H分别是BE,BC,CE的中点.请证明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F∥EC,GF=12EC=EH,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GF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1)在△BEC中,∵G,F分别是BE,BC的中点∴GF∥EC且GF=12EC又∵H是EC的中点,EH=12 EC,∴GF∥EH且GF=EH∴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长,在BC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等边三角形BCE,等边三角形ACF,连接DE,EF.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解析:先证△EDB≌△CFE,可得BD=EF,ED=CF.∵BD=DA,CF=AF,∴ED=AF,EF=DA,∴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5.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D于E,EF∥BC交AC于F,那么AE与CF相等吗?请验证你的结论.解:AE=CF.理由:过E作EG∥CF交BC于G,∴∠3=∠C.∵∠BAC=90°,AD⊥BC,∴∠ABC+∠C=90°,∠ABD+∠BAD=90°.∴∠C=∠BAD,∴∠3=∠BAD.又∵∠1=∠2,BE=BE,∴△ABE≌△GBE(AAS),∴AE=GE.∵EF∥BC,EG∥CF,∴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GE=CF,∴AE=CF.【教学说明】这些训练题有一定的难度,应对学生分层教学.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取得了哪些经验?(学生总结,老师补充)1.布置作业:教材P94~96“复习题”中第6、7、9、13、18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本节复习课,我是先引导学生复习本章知识点.采用讨论、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外角和.通过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作了个系统的了解和整理.接着是例题讲解,这些例题都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简答题可让个别学生上台板演,教师注重学生的板书过程,适当的作强调、更正.再是学生练习,这组练习题的难度较大,应采用分组教学,教师适当的提示、引导.使优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小2的数是____。
6、若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则式子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A、B、
C、D、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A、12.25元
B、-12.25元
C、12元
D、-12元
4、-2与的和的相反数加上等于()
A、-
B、
C、
D、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A、17
B、7
C、-17
D、-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A、10米
B、15米
C、35米
D、5米
7、计算: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B、C、D、
8、若,则的值为()
A、B、C、D、
三、解答题(共52分)
1、列式并计算:
(1)什么数与的和等于?
(2)-1减去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2、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3、下列是我校七年级5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1)试完成下表:
姓名小颖小明小刚小京小宁
体重(千克) 34 45
体重与平均体重的差-7 +3 -4 0
(2)谁最重?谁最轻?
(3)最重的与最轻的相差多少?
4、小红和小明在游戏中规定:长方形表示加,圆形表示减,结果小者获。
列式计算,小明和小
红谁为胜者?
5、某出租汽车从停车场出发沿着东西向的大街进行汽车出租,到晚上6时,一天行驶记录如下:(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单位:千米)+10、-3、+4、+2、+8、+5、-2、-8、+12、-5、-7
(1)到晚上6时,出租车在什么位置。
(2)若汽车每千米耗0.2升,则从停车场出发到晚上6时,出租车共耗没多少升?
A卷答案:
一、
1、+,-
2、-3
3、1,6
4、340
5、0.27,
6、正数
7、
8、+5-8-2+3+7
二、
1、A
2、D
3、A
4、B
5、B
6、C
7、B
8、A
三、
1、
解:(1)
(2)
2、
解:(1)原式=0+6+2+13-8=13
(2)原式=
(3)原式=
3、解:(1)小明44,小刚+4,小京37,小宁41
(2)小刚最重,小颖最轻
(3)11千克,17千克
4、解:小明:,小红:
所以小红胜
5、解:(+10)+(-3)+(+4)+(+2)+(+8)+(+5)+(-2)+(-8)+(+12)+(-5)+(-7)=16,所以到晚上6时,出租车在停车场以东16千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