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合集下载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1.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江水奔腾,冲破天门山的壮观景象;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则描绘了江水在天门山脚下回旋激荡的情景。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将天门山的雄奇和江水的壮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豁达的意境。

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奇想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奔流、舟行如飞的景象,以及两岸猿声不断、轻舟飞逝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豁达、豪放的性格。

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变幻无常。

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出了西湖在晴天时的水光潋滟和在雨天时的山色空蒙,表现出西湖的美丽多姿。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 部编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人教  部编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显得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云雾迷茫 也。 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 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 (zhù)萝山苎萝村。苎萝山 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 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 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中断:江水从中间割断两山。 开:劈开。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出现。 日边:天边。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状元成才路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蜀道难》《状元成才路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状元成才路
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 状元成才路 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杨炯杨炯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任过宰相、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有“杨五郎”之称。

在文学方面,杨炯主要以诗、散文和随笔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迭》、《游仙窟》、《吾亦知止》等。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干净。

2. 课文介绍•《望天门山》(杨炯),节选自《正月十五夜望京师北山王城南轩士兴》。

本篇诗歌以“天门山”为主要景点,描述了作者夜晚望山的感受。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山呼”、“露华”、“势拔五峰”等,凸显出作者对山峰的情感表达。

通过表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优美、恬静、自然的诗意境界。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增强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本诗的主旨意义,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中的形象表达和情感意义。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运用丰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4.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教师可通过图片、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描述一下这座山的风光和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模仿和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学习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结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思想、韵律表达、意象描绘等方面。

(4)鉴赏诗文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象征、比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上课教学课件PPT模板

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上课教学课件PPT模板
• 2.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 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从中间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会读词语判断 至少 帆船
清楚 孤独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 1.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 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 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 放置到 比社会 环境温 暖得多 的自然 环境中 ,在这 里,素 芭不仅 是美好 的,还 有着无 言的快 乐。侧 面的烘 托让素 芭的形 象更为 动人。

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 一个手 段。素 芭身边 的人们 可以用 话语交 流,他 们是一 群极为 普通的 劳作者 ,包括 帕勒达 帕,可 是他们 对素芭 的表现 却显得 极为冷 漠和麻 木。

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利禄牵 扯而过 度奔波 劳累; 一个人 只要能 够自得 其乐, 即使有 所失也 不会为 此不快 乐;一 个人只 要拥有 高深的 道德修 养,即 使没有 官位也 能内心 平静轻 松。

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 满了诗 情画意 的大自 然面前 ,在可 爱温顺 的小动 物面前 ,素芭 没有任 何交流 的障碍 ,她甚 至能比 常人更 为轻易 地表达 自己。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体会本 课切中 要害、 深入浅 出的说 理特点, 学习这 篇文章 的表达 方式, 品味本 文的语 言特点 。找出 文中典 型的语 句,归纳 其特点 ,尝试 从表达 目的、 听众的 感受角 度品评 其表达 效果。 阅读时, 还要注 意思考 ,理解 这篇文 章的针 对性和 现实意 义。

6.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 流泪伤 心,得 不到任 何关心 ,唯一 的所谓 的好友 帕勒达 帕只是 专心致 志地钓 鱼,丝 毫没有 离愁别 绪,反 倒是漫 不经心 地证实 了这个 噩耗, 给了素 芭更大 的打击 。

至于 至今
ɡū fān
孤帆
孤独 帆船 孤单 风帆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聪明的你,请把诗中所描绘的 内容变成画并画出来。
说一说:
请说说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 画呢?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作者看着这 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 上航行,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些什 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够准确地背出 这首诗呢?
谢谢
谢谢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再会!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 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 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体会断、开、回这些动词的 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 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 气势不可阻挡。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感情地读 出“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 的感觉。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点?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多少种事物?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 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 叫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 国,所以叫楚江。
望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 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 采,被后人誉为—诗仙。
望天安门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怎么读: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读 诗


读诗吧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明 诗


注释吧
⑴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境内的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 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 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回: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至此,一作“直北”, 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 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动写静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 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 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 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 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 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 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一起来欣赏天门山的风景吧!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 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 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作 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出了江水 浩浩荡荡的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别棒的古诗——《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李白这个人吧。

李白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诗人,他的诗豪放洒脱,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他一生走过好多好多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然后就把这些美景都写进了他的诗里。

咱们来看这首《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一句写的是天门山被楚江冲开了。

天门山,那可是两座山呢,就像两扇大门一样立在那儿。

楚江呢,就是长江。

想象一下,长江水汹涌澎湃,力量特别大,一下子就把天门山给冲开了,这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水一直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的时候打了个转。

为什么会打转呢?因为天门山挡住了它的路呀,所以江水就得绕个弯。

这里的“回”字用得特别妙,让咱们好像能看到江水奔腾、回旋的样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写的是两岸的青山相对着耸立出来。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坐在船上,船在江里往前开,两边的青山好像在比赛一样,朝着你跑过来。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片孤零零的帆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

这画面多有诗意啊!在广阔的江面上,只有这一艘帆船,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靠近。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好。

他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忍不住就用诗把它记录下来了。

咱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那些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的美。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语言。

李白用的词语都很简单,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变得特别生动、特别有气势。

比如“中断”“开”“回”“出”这些字,简简单单,却把天门山和长江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呀,这首诗还有很美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小朋友们可以多读几遍,感受一下那种节奏和韵律。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让咱们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让咱们学到李白写诗的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大 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山的 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查一查: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碧水东流至此回。
“”在在诗中的意思是哪一个?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 和第二句的诗意!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 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 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 “日边来”的“一片孤 帆”。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这三个字的意 境。
1 “断、开”这2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 浩大。
2 “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 荡气势的不可阻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 碧绿的江水流到此,回旋澎湃。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诗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李 白 的 画 像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水流 到天门山的时候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 多少种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