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
“谦虚礼貌”美德故事

“谦虚礼貌”美德故事第一篇:“谦虚礼貌”美德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谦虚礼貌”篇中上君有感于礼中山君是战国初期一个小国的国君。
一次,他为了拢络士大夫,以便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便设下盛宴,真诚邀请住在国都的各位士大夫们前来参加。
有个名叫司马子期的士大夫也来了,因为来的较晚,人年轻,地位不高,只好坐在空下的末座上。
大家喝着美酒,吃着野味,谈论着时政,兴致很高。
酒过三巡,上羊肉汤了,每人一碗,唯独到司马子期坐前,羊肉汤没有了。
司马子期坐在席间,丢了面子,觉得十分难堪。
于是,异常恼怒,愤然起身,退席而走。
他投奔楚国,劝楚王讨伐中山君,自己做向导。
楚国是大国,兵强马壮。
楚军与中山国的军队刚一交锋,就溃不成阵,中山君仓惶逃跑。
途中,有两个手持武器的人,始终紧紧跟随着,不惜流血受伤,拼着性命保护着他。
中山君很纳闷,问:“你们是什么人,为啥不顾自己,出死力保护我呢?!”这两个人回答说:“大王您还记得吗?有一年夏天,麦子歉收,我们的父亲饿得躺在大路旁的桑树下边,眼睛都睁不开,眼看就要死了。
这时,您路过,看到我们父亲的惨状,赶紧下车,拿出一壶稀饭,给我们的父亲喝了,父亲才免于饿死。
后来父亲在临终时嘱咐我兄弟说:‘中山君救我一命,你们要记住,日后中山君有难,定要以死相报。
’我们这是礼尚往来,报答您的大恩啊!”中山君听完后,仰天长叹,说:“给予人家的东西不论多少,主要是在他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失礼得罪人,怨恨不在深浅,在于使人伤心啊。
我因为一碗羊肉汤失礼了,结果失掉了国家;因为一壶稀饭救了一个人,在危难之时得到了两人以死相报!礼仪仁爱,从么的重要啊!”中山君失礼,毁家亡国,教训是惨痛。
孟母教子以礼孟子年幼的时候,家住墓地附近。
他就常到那里去玩耍,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些模仿成人送葬一类的游戏。
孟母发现后,认为:这地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就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
可孟子在玩耍时,又学起小贩子沿街叫卖的事来。
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啊!”又迁居到学堂的附近。
争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主题班会PPT

争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班主办礼仪之邦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毛主席尊师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 当时有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
这位老师感到毛泽东天资聪慧, 机敏过人, 很是喜欢。
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
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 请韶山的老人吃饭, 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
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 毛宇居老人说: “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 “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居里夫人尊师193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

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焦家庄小学毛著元谦恭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五千年传承的美德。
谦恭是中国人的姿态,是中国人的风范,是中国人处事的原则。
谦恭就像一条默默流淌的河,它从未干涸,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心灵。
谦恭有礼实际上就是古人倡导的礼仪道德,她是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谦恭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必需品德,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我们赢得尊重的途径,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途。
记得一则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就感觉非常好,总觉得很有时代感,社会迫切需要,因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怎样去教育娃娃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做起,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娃娃。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教不如身教,所以要培养有“礼”的中国人,从小的教育至关重要,唤起家长对“礼”教的重视对于建设一个文明礼让的社会至关重要。
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在勇于竞争、敢于争先、渴望成功的同时,不忘尊重老人、爱护幼小、关爱弱势群体,学会替他人着想,体会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体会惠他利已的实践。
寓言故事《孔融让梨》就是告诉我们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这些中华传统的美德,要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从日常生活、工作中尊敬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从自身做起,用心去传递,用爱去传递,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成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者。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爱渗入与陌生人会心的微笑,渗入与他人的每次握手,渗入每位让座乘客的心中,渗入见义勇为的行动当中,渗入无数个点点滴滴的画面,让我的爱支撑起“中国梦”的建设。
道之以德 学之以理 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 -特色办学 经验交流材料

做有礼的中国人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得以稳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体现。
几年来,我校始终着眼于师生终身发展的培养导向,根据学校自身的校情,围绕学校办学的个性特征,因地制宜,将“三礼"教育(知礼仪、懂礼节、有礼貌)确立为学校的创建特色,培养学生内在“学礼”“知礼”,外在“行礼”的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打造品牌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做如下交流:一、依据实际,明确理念xx学是小店区所辖的六轨制初级中学,现有600余名学生,71名教职工.学校有50多年的办学史,积淀了较为深厚的办学底蕴.伴随着“百校兴学”的实施,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环境。
办学条件的改善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学校荣获“中考质量进步奖”、教科研“全全行动”优秀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竞赛团体二等奖、实验科技发明创造赛化学、物理团体二、三等奖、全国英语作文教学先进单位、作文大赛全国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2013年初中毕业合格率为100%,新生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学校在不断的进步。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现状:xx生源结构以外来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为主,多数家长文化积淀贫乏,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庭教育失当;学生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未形成自觉的礼仪规范意识,礼仪规范整体较差。
这些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条艰难而必行之路。
要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还得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我们经过总结与反思,一致认为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三礼"教育,这是对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又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必要。
“道之以德”“学之以理”,让学生学会尊重,文明礼貌,彬彬有礼,树立自信,培养正确的世界观、行为观、人生观,做一个谦恭有礼的中国人。
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具备“三生——生命、生存、生活”基本技能的培养,是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
做一个真正有礼的中国人

做一个真正有礼的中国人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之前,我想先带领全体师生重温一下我们的升旗礼仪。
参加升旗仪式,要求我们要做到:服装仪表整洁。
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站姿要保持立正。
唱国歌要做到认真严肃,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准确流畅。
听国旗下讲话时要肃静,不嬉笑玩耍、闲聊。
不随便走动。
队伍整齐,整个升旗过程要保持庄严肃穆。
现在我想请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对照升旗礼仪的要求逐条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不当之处,请你马上调整,改正不足。
好,请全体立正。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真正有礼的中国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自古以来,礼仪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
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树立新风是当代教师、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人有气质、有素养、有道德、守规范、成为高尚的人的需要。
然而近年来总看到这样的报道,在国外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游客身上。
”还有,前段时间法国的一间百货公司公开说不接待中国游客,理由,中国人到哪里都大声喧哗,插队,随地吐痰,极其不文明,所以不接待。
以上的事例足以令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羞耻。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部分人,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经常出现的纸屑、食品袋,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
在家里,则与长辈顶撞,与人交往傲慢无礼,在公共场所随意而为......等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我们礼仪教育的缺失和做人修养的不足。
古典名人礼仪故事_个人礼仪_

古典名人礼仪故事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古典含义是表现的一种文化概念,那么你们知道古典名人礼仪的故事有什么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古典名人礼仪故事,仅供参考。
古典名人礼仪故事1:唐太宗教子尊师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
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诏说:“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
黄帝学太颠,颛顼学绿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五学虢叔,……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他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教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
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
古典名人礼仪故事2:孔子的学生们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满天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他对学生言传身教,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
做一个真正有礼的中国人

【焕仁文化】做一个真正有礼的中国人(文/高焕云)溯中华文明之源,看华夏风俗千姿,品礼仪独特滋味,寻文明古国精髓焕传统文化生机,仁华夏大地苍生一、何为中华礼仪文化?中国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仅存的文明瑰宝。
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中心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古巴比伦立国,为人类带来汉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文明史延续2000多年。
古巴比伦公元前729年灭于亚述帝国。
诞生尼罗河畔的古埃及立国于公元前32世纪,历经31个王朝,文明史全长2500多年,为人类带来象形文字、金字塔、几何学和历法。
古埃及公元前343年灭于汉斯帝国。
诞生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立国于公元前2000年,为人类带来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还有伟大的佛教。
此外,阿拉伯数字源于古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
文明史全长1500年。
古印度灭于雅利安蛮族。
它们灭绝至今均已超过2000年。
四大古文明中惟一从未灭绝的文明就是“中国文明”。
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
这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中华礼仪文化。
现在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礼仪之根在中国,礼仪之花在欧美,礼仪之果在日韩。
但是有个道理大家需要知道就是花可凋谢,果熟必摘,有根就能生,这也是中华礼仪必将永久生存的原因。
我们当务之急是把自己的根呵护好,等待我们的就是美丽的花和甘甜无比的果,因此振兴中华礼仪文化是当务之急!二、华夏儿女的困惑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我们知道道德及行为规范,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感受不到上级对下级的尊重,感受不到夫妻之间的尊重,感受不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受不到了孩子对父母的真诚尊重。
做谦恭有礼的中学生演讲稿模板5篇

做谦恭有礼的中学生演讲稿模板5篇做谦恭有礼的中学生演讲稿模板5篇如果不让心灵成为自己的先知,不让它经过一个孤独的检验的自我恢复的过程,便让它接受别的心灵找到的真理。
下面给大家分享做谦恭有礼的中学生演讲稿,欢迎阅读!做谦恭有礼的中学生演讲稿(篇1)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懂得谦让,学会交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
许许多多古今贤哲都宣扬着华夏的传统美德,而正在文化熏陶中成长的我们,正应接过文明的接力棒,传承中华的美德。
“满招损,谦受益”。
谦让,是一种美德,更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谦让,是幸福与微笑的催化剂,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风度。
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理应学会谦让,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的争吵依旧时有发生,琐碎的小事却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可是,如果我们懂得了谦让,能够明智地在争执中退让一步,也许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谦让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为动力,为同学间友谊的增进添砖加瓦!谦让,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别人也会欣赏、敬佩你的风度;谦让,意味着不要“无理争三分”“得理不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博大的胸怀会让彼此心中暖意融融;谦让,会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温暖可爱,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友谊与快乐。
而懂得谦让的同时,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也会更进一步。
学会交往,也是在我们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掌握的技能。
学会交往,意味着需要我们敞开心扉,真诚地与人交流,在相互接受与倾听中学会平等参与,共同成长;学会交往,意味着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中,我们要主动融入,在倾听和参与中陶冶情操,学会宽容和接纳他人。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为内心开点窗口,对身边的同学朋友坦率些,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别人愿意接近的人。
学会交往,还要善于自知,能在交往中以他人为鉴,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要珍惜身边支持你的朋友,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在真诚的交往中互相帮助,和谐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讲堂“讲礼貌”主题班会
初一5班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2、令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文明用语
3、让学生认识到平时生活中存在哪些礼仪问题,以及如何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
班会过程:
一、开场白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的班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今天班会的主题是“讲礼貌”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可以说,文明礼仪是我们所有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下面有请霍俊杰、汤桢杰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相声《讲礼貌》
二、相声《讲礼貌》[内容请看附件1]
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造就了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下面有请凌炳钊同学为我们带来故事《孔融让梨》[内容请看附件]
四、小孔融的故事感染了我们,给了我们正能量。
梁剑峰同学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有请梁剑峰同学带来的故事《无礼》![内容请看附件]
五、下面我们来看视频<<礼仪>>
六、上面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内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呢?(同学们回答)那你们想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吗?我也相信同学们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礼貌歌》[歌曲歌词看附件]
总结: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力争在家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公民。
希望通过今天的这次班会,使我们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从而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言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后,我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成为文明礼仪的使者,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爱心永驻的校园!
附件1:相声《讲礼貌》(霍俊杰/汤桢杰)
马:这个,现在提倡呀讲礼貌。
唐:讲礼貌反应了一个人修养,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马:对人呢要用尊称。
唐:嗯。
马:说话呢要讲文明。
唐:这样才和咱们这个文明国家相称。
马:比如说我见着您了。
唐:你见着我了。
马:我得跟您这么说话。
唐:怎么说呀?
马:哎,同志劳驾,我跟您打听点事。
唐:你瞧这多客气呀。
有什么事,你就事吧。
马:我跟您问一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我问的这个同志呀。
唐:嗯。
马:长的是高大魁梧、浓眉大眼。
唐:哦。
马:听说他是一位相声演员。
唐:哦,你说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呀?
马:他叫唐杰忠同志。
在您这单位吗?
唐:哦,在在在。
马:啊!
唐:在在在。
马:您给我请出来,我跟他见见面。
谢谢您呀。
唐:别谢了,我就是。
马:哎呦,您就是唐杰忠同志。
唐:哎。
马:哎呦,太抱歉了。
唐:嗯?
马:这么半天没看出来你。
对不起呀!
唐:这有什么呀。
马:你听这话你心里?
唐:我听着舒服呀。
这多谦虚多客气呀。
马:你看看,抱歉、对不起、谢谢、您、请。
唐:客气话。
马:这不是客气话。
唐:嗯?
马:这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唐:哦。
马:自己的谦虚、自己的讲礼貌。
唐:是呀。
马:哎,都得这样说话。
唐:哦哦。
马:你要换一种方法,没有这些客气话。
你听这你心里不是滋味。
唐:那怎么说呢?
马:就这么说呀。
唐:嗯。
马:嘿!我说。
唐:这叫什么称呼呀。
马:我跟你打听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这个人呀。
唐:嗯。
马:长的比武大郎高一点,脑袋跟茶盘子是的,听说是个说相声的。
叫什么名字,大伙叫唐稀松呀。
唐:嗨,你干吗叫外号呀。
马:啊?
唐:我就是,有什么事吗?
马:你就是!
唐:嗯。
马:别逗了。
唐:什么叫,别逗呀。
我就是唐杰忠,有什么事吗?
马:有事呀,没事能找你来吗?
唐:有事你就说吧。
马:说呀,别说了,两头都不乐意。
说什么呀?
唐:你干吗来了?
马:我说你,别瞪眼,别瞪眼。
一瞪眼比骺还难看。
唐:喝!
马:你看,这模样干吗呀,别,不至于这样。
别介,行不行,干吗呀这样。
你看看,回头你一生气你回头得病,一病回头哏屁着凉了,麻烦了吧,你不愿意告诉我,我找别人打听,别介,傻老爷们。
附件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附件3:“无礼”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
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
”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
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附件4:礼貌歌
When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说早安
刷牙洗脸吃早餐
背书包绑鞋带
给爸妈一个kiss goodbye
请谢谢对不起
有礼貌的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有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
When I go to school and see my friends 说声Hi
跑跑跳跳一起玩
放学前说再见
谢谢老师辛苦一整天
请谢谢对不起
有礼貌的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有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
When I sit down to eat dinner, 说声请开动.
开开心心吃晚餐
吃饱后要洗碗
整理餐桌一起来
请谢谢对不起
有礼貌的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有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
When I go to bed at night, 说晚安开心一天已过完
关上灯闭上眼
给爸妈一个Kiss goodnight
我是有礼貌的乖小孩
请谢谢对不起
有礼貌的小孩笑嘻嘻
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有礼貌的小孩让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