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1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争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主题班会PPT

争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班主办礼仪之邦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毛主席尊师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 当时有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
这位老师感到毛泽东天资聪慧, 机敏过人, 很是喜欢。
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
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 请韶山的老人吃饭, 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
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 毛宇居老人说: “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 “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居里夫人尊师193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

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
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欣赏。
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主题班会演讲稿1同学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
有一次,周总理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傅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总理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工作没做好,真对不起总理。
”周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
还幸亏你刀躲得快。
”事后,周总理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对长辈,对老师,对说话对方表示尊敬时,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做什么或给予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互相说“再见”。
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要坚持说普通话。
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仪态,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撒野。
要学会克制和谦让,自己不对,要勇于自我批评;别人不对,要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歉意时,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
擅自进入别人房间,是鲁莽是行为。
任何人在工作、学习时都需要专心专意,因此要尽量避免去打扰别人,当别人正在休息时,尤其是睡着了的时候,更要尽量避免打扰别人、影响别人。
中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班会教案》
一、引言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作为中学生,如何展现我们的文明有礼,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有礼。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文明有礼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探讨中学生常见的不文明行为
3. 学习如何做到文明有礼的实践方法
4. 分享与交流: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文明有礼的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同学们了解文明有礼的内涵和要求。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和反思不文明行为,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
3. 实践: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场景,练习如何做到文明有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反思:在班会结束前,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本次班会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
明有礼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2.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评估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文明有礼的表现。
3. 反馈意见:收集同学们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
让我们一起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积极参与,氛围热烈,收获颇丰。
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三篇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养。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1教育目的: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提高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培育队员遵守学校生守则、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优秀品质。
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文明的好少年。
活动预备过程:1、文明礼仪诗歌、小品资料的搜集。
2、同学排练预备节目。
3、老师检查并进行指导。
活动的过程:一、情景导入宣布主题班会开头男:友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女:她不但制造了绚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
男:在改革开放的今日,我们应当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女:每个人都应当从小讲文明,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少先队员。
合:六年级“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头!男:让我们用热闹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二、谈一谈《课堂中的不文明现象》女: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忱关心,是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真诚问候,是不当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见到垃圾顺手捡起的举手之劳。
文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请”、”“您好”、“感谢”“对不起”懂得了从小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是影响同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我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现代文明国度,必需坚持文明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男:是啊,从生下来就得到了父母的教育,从入学后得到了老师的教育。
我们都应当懂得文明礼仪,学到很多有关文明礼仪的学问。
:那么,毕竟怎样才算是讲文明,重礼仪呢?女:我可是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
镜头一不文明行为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桌表演)2、生活中的不文明甲:我们曾经都有过让人难以启齿不文明的行为。
乙:我们也有过让人难看的时候。
让我们英勇的(说说)自己平常的不文明行为吧。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内容(精选5篇)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内容(精选5篇)《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一年二班执教者:周章琴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意识到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到怎样做一个真正文明之人。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活动准备:2.相关文字材料及视频、PPT(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
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会使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二)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进校背好书包进学校,服装整洁领巾飘。
见了老师有礼貌,清晨问早午问好。
同学之间打招呼,挺胸抬头面带笑。
升旗立正肃立升国旗,仰望国旗徐徐起。
少先队员行队礼,高唱国歌情无比。
热爱祖国记心里,革命传统不忘记。
上课上课铃响进教室,安静坐好迎老师。
站立问声老师好,精神饱满学知识。
坐如钟,站如松,读写姿势要坚持。
课间下课起立师先行,用品提前准备好。
上下楼梯右侧行,讲话走路都要轻。
环境卫生保持好,室外游戏讲文明。
做操做操站队快静齐,动作到位要用力。
做好眼操保视力,穴位准确不忘记。
两操坚持志不移,努力达标练身体。
集合集合活动要守纪,队伍排列“快静齐”不说话来不乱挤,不乱走动有秩序。
鼓掌热情懂礼仪,人人心中有集体。
放学环境卫生定好岗,每天值日要做到。
清理书桌把地扫,不让纸屑到处跑。
课桌课椅排整齐,离校门窗要关好。
回家放学路上不乱跑,安全第一要记牢。
见到长辈先问好,学习情况要汇报。
帮助父母干家务,热爱劳动最重要。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精选15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精选15篇)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
组织引导学生共同来制定本班文明礼仪常规,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崇尚礼貌、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活动准备:1、分组排练童谣、小品及诗歌朗诵。
2、搜集关于文明礼貌的知识。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二、朗诵童谣《懂礼貌的孩子人人夸》。
三、演小品《进校门时》。
四、小记者采访:说说《行为规范》方面的知识。
五、全班诗朗诵《手拉手,为文明歌唱》。
七、班主任讲话,提出希望。
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礼貌是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人人就会有良好的礼仪规范和文明行为表现。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同学们能更加努力,让我们心中的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更加鲜艳!八、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2『中心思想』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教育背景』在我们的校园内,学生之间有背于文明礼仪的现象还是很多。
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讲脏话粗话、吸烟等等,这些都是不文明不礼貌的。
因此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创造校园文明礼仪的好氛围。
『课前准备』1、教室布置:桌椅摆放整齐、各项环节所需道具、墙面贴上“文明礼仪”壁画,营造一种干净和谐的气氛。
2、将班级学生分成3组。
3、学生有针对地进行小品排练、朗诵排练、礼仪表演等,为班会活动做足准备。
『教育形式』视频观看、小品表演、朗诵、知识问答、礼仪表演等。
文明礼仪习惯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主题为了加强班级文明礼仪建设,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次班会以“文明礼仪习惯”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会时间2021年X月X日三、班会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会人员班主任、全体同学五、班会流程1. 班主任发言2. 同学代表发言3. 文明礼仪知识讲解4. 分组讨论5. 总结发言六、班会内容1. 班主任发言班主任首先对同学们在过去的学期中表现出的文明礼仪行为给予了肯定,并强调了文明礼仪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
班主任指出,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 同学代表发言两名同学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的心得体会。
一位同学表示,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尊重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另一位同学则分享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关爱同学的经验。
3. 文明礼仪知识讲解班主任结合实际案例,对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
包括:(1)仪表仪态:穿着整洁、大方,站姿端正,坐姿优雅。
(2)言谈举止:用语文明、礼貌,避免使用脏话、粗话。
(3)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不喧哗,不乱扔垃圾。
(4)人际交往:尊重他人,关爱同学,乐于助人。
4. 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展开讨论。
各小组代表分享了讨论成果,包括:(1)制定班级文明礼仪公约,规范同学们的行为。
(2)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
(3)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员,监督同学们的行为。
(4)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 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建议给予了肯定。
班主任强调,文明礼仪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共同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七、班会效果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将文明礼仪融入日常生活,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初一( 6)班活动目的:1、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使学生对自己还存在的不切合文明礼仪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在班会中遇到教育,使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培育学生从身旁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涵养。
4、使学生有尊敬老师,尊敬同学,尊敬每个人的意识。
5、培育学生宽厚遇人,与他人友善相处的意识。
活动过程:一、班主任讲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拥有影响,能够继承,并获得不停创新发展,有利于下代的优异道德遗产。
归纳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异的道德质量、优异的民族精神、崇敬的民族时令、崇高的民族感情以及优异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记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办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传统美德的内容堪称广博精湛,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能够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经过涵养使个人具备美德。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修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含:理想高远,诚实守信,公正不阿,发奋图强,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含:尊老爱幼,男女同等,夫妇友善,兄友弟恭,节俭持家,邻居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
治国,用今日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含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讲究公正,礼貌礼让,公正交易,尊师重教,勤奋敬业,治病救人等。
联系自己实质,撰写“传承华夏文明,展现青春魅力”主题征文。
先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联系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写一、两件事)二、班长发言(宣传“怀柔四中中学生文明约礼荣耻观”)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讲究一个礼仪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校内礼仪: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好: “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 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 向老师行注目礼。 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 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 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 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 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张良拜师
张良是韩国人,一天,他来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衣服破破烂 烂,来到张良跟前,也不答话,却脱下鞋子,一把扔到桥下,然后命令张良 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吃了一惊,一看是一位老者,就强忍怒气,跑下桥捡起鞋子,再 上桥递给老人。老人不接,却伸过脚来,说:“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 已为他取了鞋,索性就把好事做到底吧,就又给老人穿上鞋。这时,老人笑 了,起身离去。走了好远,老人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可教。五天 以后黎明时分,再到这里来跟我见面。” 张良摸不着头脑,感到今日之事实在是太奇怪了,就跪着恭敬答应, 说:“我记住了。”五天后,张良起了个大早,但赶到桥上,却见老人已先 在那里了。老人很生气,说:“与老者约定会面,为什么迟到?去,五天后 再来。”又五天后,鸡刚叫第一遍,张良就起来,匆忙赶到桥上,但老人又 是先到了。老人又是一副生气的样子,说:“又迟到了?去,五天后早点 来!”过了五天,这一次,张良不到半夜就起来,赶到桥上。过了一会儿, 老人也来了,见张良已到,高兴地说:“就应当这样。”接着掏出一卷书来, 说:“读了它,可为帝王之师。十年后,你将做出一番大事业。十三年后, 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掉头就走 了。 张良把书拿回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从此,他日夜攻读, 终于学成,最后做了刘邦的军师,协助刘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颂。
联盟小学
五一班主题班会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 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 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 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 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 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 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 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 动、礼貌待人、表里如一;三是适度的原则, 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 诚意,以诚待人。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 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程 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 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 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 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 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 凛冽的寒风,约同学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 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 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 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 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 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1、课堂不文明,不尊重老师;
2、在教室等学习场所喧哗吵闹,影响他人学习;
3、休息时间吵闹,影响他人休息;
4、给同学起绰号;
5、随意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6、公共设施、设备。
还是让我们看 看文明的行为吧!
我们的日常礼仪
行为文明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 爱护公物,尊老爱幼, 孝敬父母,助人为乐, 举止庄重,态度温和, 仪表整洁,讲究卫生, 勤劳简朴,惜时守信。 上下楼梯不拥挤, 聚会做到快静齐, 课间休息不打闹。 不乱扔乱吐, 爱护公共卫生。
同学们,在日常生 活中你见过哪些不文明 行为?
5月22日,几 名游客在苏州拙 政园的枇杷园内 采摘枇杷。 近日,苏州 拙政园枇杷园内 的枇杷树上果实 累累,引来不少 游客随意采摘。 这些游客的行为 实在不文明。
在中国的历史上都 有那些关于礼仪的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 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 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 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 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 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 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 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 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 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我们该如何做文明的 中国人呢?
语言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 国人的语言表达富含很多的礼仪元素。
常用礼貌用语
一、日常文明用语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二、接听电话用语
1.您好!这里是……请问您找谁? 2.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一位?……请讲。 3.再见。
三、打电话用语
4.您好!请问您是XX 吗? 5.我是XX,请问怎么称呼您?
毛主席尊师
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 当时有 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这位老师感到 毛泽东天资聪慧, 机敏过人, 很是喜欢。毛 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1959 年, 已 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 请韶山 的老人吃饭, 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当毛泽 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 毛宇居老人说: “主 席敬酒, 岂敢岂敢!” 毛泽东却说: “尊老 敬贤, 应该应该!”
1、学生仪容、仪表、仪态的礼仪
衣着得体:中小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 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 少先队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学 生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立直。坐正:头正颈直,上体 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 垂直。 行走稳健:行走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 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 ,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 ,语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2、学生与人交往、谈吐基本礼仪
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 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 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 “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 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 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
礼仪就是要从小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 的中国人!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