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香的 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 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 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 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5.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 感情。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词的上阕着力描写梅花开放的环境特点—断桥
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以侧面烘托梅独
自绽放的落寞凄清和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
阕以梅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不
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形象和坚贞不屈
的傲骨。
• ②对比
• 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PPT课件

10
11
1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1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与作者所需表 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 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 气节。
2
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 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 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 趣。
2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 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 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9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 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 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 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明确: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 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自喻,表现 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 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 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 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情操趣味。
11
1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1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与作者所需表 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 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 气节。
2
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 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 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 趣。
2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 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 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9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 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 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 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明确: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 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自喻,表现 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 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 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 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情操趣味。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共52张PPT)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可以从题目看 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 《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二、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即形象分析。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 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 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 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温庭筠《更漏子》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 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 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把梅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共23张PPT)

千回不厌痴--欣赏咏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注 ]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 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 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 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 李商隐
(1)试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 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 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 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 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 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青灯有味似儿时
--我熟悉的咏物诗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认识咏物诗
概念: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 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 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知人论世)
病 牛
李纲
此诗是诗人贬谪武昌 后所作,他官居宰相, 反对媾和,力主抗,终 被投降派所排挤,为相 仅70天。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修辞方法:拟人、比喻等 表现手法:烘托、对比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虚实结合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高考诗歌鉴赏 PPT课件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 (2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 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 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 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 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8

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 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 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 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故诗人感叹: “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 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 掉啊!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
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
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 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 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
咏物诗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终凋谢
对菊花旳喜爱
6、借事物讽喻旳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旳本性
1、体现时代和社会情况. 2、抒发本身旳愁情幽愤。 3、体现志向旳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旳
体现 诗人理想、__志__向__、__情__怀_ 。
咏物诗特点:
1、既然要咏物,就要实写其形态、色泽 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3、常用托物言志手法。 4、从详细描写旳措施看,除了正面描写 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旳手法。
1、体现时代和社会情况. 2、抒发本身旳愁情幽愤。 3、体现志向旳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旳
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旳】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旳环节和措施,把握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旳感情。
2、欣
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旳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措施: 措施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旳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 词旳热爱之情。
概念了解:
咏物诗:
借描写 客观物象(山川河岳、草木虫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旳_(_形__态__、__色__彩__或__其__所__处___旳____环___境____)特点
理想。
小结:鉴赏咏物诗环节与措施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旳特征
第2步:分析体现手法
花中最终凋谢
对菊花旳喜爱
6、借事物讽喻旳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旳本性
1、体现时代和社会情况. 2、抒发本身旳愁情幽愤。 3、体现志向旳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旳
体现 诗人理想、__志__向__、__情__怀_ 。
咏物诗特点:
1、既然要咏物,就要实写其形态、色泽 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3、常用托物言志手法。 4、从详细描写旳措施看,除了正面描写 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旳手法。
1、体现时代和社会情况. 2、抒发本身旳愁情幽愤。 3、体现志向旳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旳
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旳】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旳环节和措施,把握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旳感情。
2、欣
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旳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措施: 措施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旳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 词旳热爱之情。
概念了解:
咏物诗:
借描写 客观物象(山川河岳、草木虫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旳_(_形__态__、__色__彩__或__其__所__处___旳____环___境____)特点
理想。
小结:鉴赏咏物诗环节与措施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旳特征
第2步:分析体现手法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分 )
•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 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 野菊形象。
•三、常见的题型
(一)物象型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 (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 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二、题目的特点
• 1.直接以物象为题 • 2.咏(题、赞、惜等)+物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 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 ”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 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 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 名,却又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 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 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
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 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 某种相似。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 一)》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 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 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 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 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 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 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 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 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或)这首诗在表现山泉的天地之声色, 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
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 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咏物诗的特点
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 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 题
① 单纯咏物。 ② 托物言志(寓意)。 ③ 托物喻理。 ④ 托物讽世。 ⑤ 咏物抒怀。
常用手法: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更 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 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 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 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 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 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 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1)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 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 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 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 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 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咏物言志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什么是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 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 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鉴赏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 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 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 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 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 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 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 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 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 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托物喻理
这种写法即借咏物来阐明超越表象之外的深 刻哲理,这种哲理或是人生的真谛,或是自 然的法则,它们是通过分析现象而得出来的 本质性的东西。唐代许多诗人在静心观物时 有一种感悟,因而能够透过表象表现出深刻 的哲理性的思考。
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 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咏物抒怀
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 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 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 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 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 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 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 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 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 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 诗《病牛》
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 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 某种相似。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 一)》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 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 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 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 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 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 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 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 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或)这首诗在表现山泉的天地之声色, 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
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 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咏物诗的特点
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 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 题
① 单纯咏物。 ② 托物言志(寓意)。 ③ 托物喻理。 ④ 托物讽世。 ⑤ 咏物抒怀。
常用手法: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更 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 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 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 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 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 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 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1)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 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 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 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 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 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咏物言志诗歌鉴赏优秀课件
什么是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 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 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鉴赏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 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 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 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 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 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 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 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 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 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托物喻理
这种写法即借咏物来阐明超越表象之外的深 刻哲理,这种哲理或是人生的真谛,或是自 然的法则,它们是通过分析现象而得出来的 本质性的东西。唐代许多诗人在静心观物时 有一种感悟,因而能够透过表象表现出深刻 的哲理性的思考。
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 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咏物抒怀
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 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 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 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 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 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 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 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 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 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 诗《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