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合集下载

犬细小病毒论文综述

犬细小病毒论文综述

犬细小病毒与犬细小病毒病摘要1.犬细小病毒1.1什么是犬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是世界上其中一种最小的病菌,由3个蛋白质组成,是极度简单的病菌。

正是由于它是如此简单的生物,这意味着这种病菌很难被分裂,所以要消灭它是非常的难。

一般来说他们对绝大部分的清洁剂品免疫,它们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存活1年。

这种病菌对氯胺和甲醛较为敏感,次氯酸盐钠(sodium hypochlorite),一般来说就是家庭用的漂白水是对付犬细小病菌唯一最常用的消毒剂。

世界上有两种犬细小病毒,第一种是在1970年发现的,是不会引起疾病的犬细小病毒。

第二种在1978年发现,而这种是能引发严重疾病的。

这种犬细小病毒能引起出血,肠胃炎,在成年犬中有很高的死亡率,还能引发心肌炎使8个礼拜以下的幼犬突然死亡。

心肌炎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疾病现今多数以肠炎感染的方式显现。

像所有病菌一样,犬细小病毒本身没有复制能力,它们必须依赖一个母体细胞来提供养分。

这种病菌通过排泄物和口腔传染。

当病菌依附到母体,就是患病的狗狗身上,它就会在咽喉周围和扁桃腺还有淋巴繁殖然后通过血液散布到全身。

犬细小病菌的潜伏期是2-14天,但是通常是3-7天。

肠部是最易被感染的部位,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小肠中段,病毒会深入骨髓,然后不断大量繁殖。

病菌依附在排泄物,呕吐物,尿液还有唾液,这些都是很有传染性的。

康复的动物在两个礼拜里排泄物里还附带有病菌,但是也有可能长达一年之久。

1.2犬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注射疫苗:幼犬遗传母体的抗体能阻止感染22个礼拜左右,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幼犬成长到8个礼拜左右就应该开始注射他们生来第一次的疫苗,在疫苗没有完全注射完毕(第一次注射要注射2-3次,忘了不好意思)之前是要避免带狗出去玩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狗死于犬细小病毒,除了不断要用漂白水清理狗舍和狗日常生活的地方外,要记住这种病毒可以存活1年之久,所以最好等1年以后才养另外一只狗,以免悲剧再发生。

如果因细小病毒感染狗入院,兽医一般会隔离管理,主人如果要去看望必须带上手套,面具和特定的靴子进入,以免把病菌带回家里。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诊特征是剧烈呕吐、出血性肠炎、血性水样便、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和心肌炎。

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以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为特征,心肌炎型则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

1977年,Eugster和Naira在美国通过电镜在患出血性腹泻犬的粪便中首先发现了细小病毒粒子。

1978年,McCandlish应用犬肾细胞分离了细小病毒。

我国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出犬细小病毒,随后本病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的警犬和良种犬中陆续发生和蔓延,并已分离获得多株病毒,研究报道逐渐增多。

世界各地都有本病暴发的报道,给养犬业造成极大威胁,是危害犬群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

【病原】犬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具有细小病毒属的典型形态和结构。

病毒粒子细小,直径20~22nm,呈六角形或圆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衣壳由32个长为3~4nm的壳粒组成。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是1.43g/cm3。

基因组为单股DNA,5 233bp,分子质量为1.5×106u。

CPV病毒粒子有VPl、VP2和VP3共3种多肽,其中VP2为衣壳蛋白主要成分。

病毒在4℃和25℃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

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细小病毒)有较密切的抗原关系。

后者的疫苗具有抗本病毒感染的效能。

已报道发现了CPV抗原漂移的变异株,对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无血凝性,丢失了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抗原相关性。

本病毒能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增殖,如猫胎肾原代细胞,犬胎肾、脾、胸腺和肠管原代细胞,小貂肺细胞系(CCL-64)、浣熊唾液腺细胞及牛胎脾细胞等。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幼犬的急性、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

受感染的犬体内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伤,病情危重,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在从业人员及犬主的共同努力下,对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应引起足够重视。

下面,将介绍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一、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特点1. 病原学特点犬细小病毒是一种单链DNA病毒,属于科学犬杆状病毒科。

病毒初次出现于1978年,目前存在多种亚型。

由于犬细小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该病毒易在犬群中爆发流行。

犬细小病毒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泥土、地面、食具等使犬受感染。

犬细小病毒病主要影响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病犬发病后,细小病毒会攻击犬体内肠壁细胞,引起肠道出血、水肿、坏死等;同时,细小病毒还会抑制犬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使犬体内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应对病原体的攻击。

1. 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1)病犬在感染后2-14天出现呕吐、腹泻或腹部胀气等症状;(2)病犬的粪便出现水样或浆状,并带有血丝;(3)病犬出现食欲不振、发热、日趋衰弱等症状;(4)病犬的黏膜颜色失去正常状态、血压下降等。

2. 实验室诊断(1)病理学检查:在病犬的肠道、淋巴结等组织中可见到细小病毒引起的坏死、炎症变化。

(2)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病犬粪便、呕吐物等样本中是否带有犬细小病毒核酸。

3. 治疗犬细小病毒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仅有对症支持疗法。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1)补液:病犬因腹泻、呕吐等症状出现脱水,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2)营养支持:病犬在治疗期间需要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抗生素:病犬易并发细菌性感染,因此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4)其他治疗:如应用细胞因子、抗炎药等治疗犬体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1.犬宠物的健康管理(1)定期接种狂犬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等犬类疫苗。

犬细小课件

犬细小课件
犬细小课件
• 犬细小病毒概述 •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 犬细小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与控
制 • 犬细小病毒研究的未来展望
目录
01
犬细小病毒概述
犬细小病毒的发现与命名
发现
犬细小病毒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 现的,当时在德国和比利时的犬群中 爆发了一种致命的肠炎疾病,经过研 究,科学家们成功分离出了这
尽量避免接触已确诊或疑似感 染犬细小病毒的犬只,减少感
染风险。
及时隔离与治疗
如发现犬只出现疑似感染症状 ,应及时隔离、诊断、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情况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预后与病情严 重程度、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等 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命名
犬细小病毒被命名为CPV,是犬细小 病毒的缩写,以区别于其他犬病毒, 如狂犬病病毒和犬瘟热病毒。
犬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形态
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 科,是一种无囊膜的单链 DNA病毒,其形态为圆形 或六边形。
抵抗力
犬细小病毒对热和紫外线 敏感,但在低温、干燥的 环境下可以存活较长时间 。
宿主范围
犬细小病毒主要感染犬科 动物,包括狗、狐狸、狼 等,但不会感染其他动物 。
犬细小病毒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只通 过直接接触,如唾液、粪 便等污染其他健康犬只。
间接接触
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只排 出的病毒污染周围环境, 健康犬只通过接触污染的 水源、食物等途径感染。
空气传播
在密闭的环境中,感染犬 细小病毒的犬只排出的病 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给其他 健康犬只。

犬细小病的诊断与防治

犬细小病的诊断与防治

犬细小病的诊断与防治犬细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常见于狗群中,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流涕、咳嗽等症状。

该病在犬的疫苗预防中被列为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犬细小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病原特征1.病毒特点犬细小病的病原是一种病毒,分为犬细小病毒1型和2型。

该病毒在体外不是很稳定,对烤、煮、消毒等处理不耐受。

此外,犬细小病毒易受荧光素酶标记等方法的检测。

2.传播途径犬细小病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的。

散居狗群的犬只易被感染,其中,大多数的病例发病前2-3天就可以通过精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将病毒排出体外。

二、临床表现犬细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发热:犬细小病初期常常表现为高烧,体温可达到41-42℃,严重者体温甚至可超过43℃。

2.精神疲惫:犬细小病的狗狗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愿活动,甚至出现食欲不振现象。

3.呕吐与腹泻:这是犬细小病的核心症状之一,狗狗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一天可多达数十次。

4.呼吸道症状:犬细小病的狗狗也往往会出现流涕、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

三、诊断方法1.病史调查对于疑似患有犬细小病的狗狗,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了解狗狗的过去病史、生活环境、接种疫苗情况等等。

2.体格检查进行体格检查时,主要检查狗狗的粘膜、体温、心率、呼吸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犬细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采集狗狗的血液、鼻咽拭子、粪便等样本,利用免疫荧光法、ELISA法等检测犬细小病毒抗体。

4.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亡的狗狗,通过对其病理学表现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犬细小病的诊断结果。

四、防治方法1.疫苗免疫目前,预防犬细小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疫苗进行免疫。

一般来说,犬细小病的疫苗可以在狗狗生命的早期开展,包括初期疫苗、强化疫苗和年度疫苗。

2.加强环境卫生犬细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卫生环境也是进行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经常对狗舍、捆绑和饲养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宠物狗常见病——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doc

宠物狗常见病——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doc

宠物狗常见病——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概述:犬细小病毒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本病常发生于幼犬。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主要是幼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幼犬最易感)均可感染,城市犬易感。

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一、诊断方法1、流行病学诊断本病不分年龄均可感染,主要是幼犬。

未免疫接种犬最易感,即使免疫过的犬也可能感染。

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潜伏期7~14天,无明显季节性,城市犬易感,发病率20%~100%,死亡率50%~100%。

2、症状学诊断特征症状是呕吐、拉稀、拉血,具体根据早中期的症状来诊断。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多数犬(92%)在9×109/L以下,少数犬(8%)在2×109/L以下。

如果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血清总蛋白量下降至4.2~6.6mg%,红细胞压容为45~71,平均在50左右,转氨酶指数升高。

如果白细胞在2×109/L以下,则预后不良。

4、试纸快速诊断法用试纸诊断本病,经济简便、快速适用,有极高的准确率。

方法是取病犬粪便约1g左右盛入干净的消毒试管中,加生理盐水5ml,充分振荡静置5分钟(或离心),取试纸条将带有max箭头一端插入粪便上清液中(注意粪便液面不要超过max线)约15秒后取出平放在桌面上,5分钟后观察结果,呈现一条红线为阴性,两条红线为阳性。

二、预防方法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免疫接种,进口苗、国产苗的品种很多,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按要求连续注射质量好的疫苗。

平时,特别是犬细小病毒病流行季节,用福尔马林、B丙内酯、紫外线、2~4%烧碱、10~20%漂白粉消毒笼舍、环境也至关重要。

三、治疗方法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常采用以下综合治疗措施。

1、特异疗法早期使用高免血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犬佳生命源有一定疗效。

血清及单抗用量,1~2ml/k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

犬细小病介绍

犬细小病介绍

• •
CPV抗体
○ ( Au-Ab)
○ (Ag)
○ (IgG)
初步诊断
• 通过问诊,确定病犬是否接触过患有 犬细小病 的病犬。根据临床症状,像频繁呕吐、剧烈腹泻、 排出腥臭味的暗红色或番茄汁 样的血 便,进行初步诊断。
返回
细菌学检查
• 将典型病犬的心血、肝、脾等27份样 于普通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 养箱内培养1~3天,无致病性 品,接种 置37℃培 细菌生长。
• 健康犬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后,病毒 主要攻 击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 细胞, 一种是心肌细 胞,分别表 现胃肠 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心肌 炎以 幼犬多见。
六、常见症状
肠炎型
•以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一般 病初1-2d体温升高到40-41℃,
心肌炎型
呕吐物初为食物,后为粘液。体
温后随病情发展而恢复正常,但 其他症状加剧精神沉郁,食欲废 绝,频繁呕吐,饮欲增强,大量 饮水后立即呕吐,贫血及严重脱 水。绝大部分病犬肠道出血,排 泄物有特殊的腥臭味。患犬眼球 凹陷,皮肤弹性减退,软弱无力, 卧倒昏睡,多在一周内死亡。 •表现往往为急性型,病程很短, 甚至于早晨看到病犬依然精神良 好,而到晚上则出现心律不齐, 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而死去。
返回
电镜检查
• 粪便用氯仿处理后以5000转/分分离 取上层液,滴于铜网上,用磷钨酸 电镜下观察。病初可见到大小 在的病毒粒子,感染期后,由 出现粘膜分泌性抗体,是病毒呈 状 态。 10min, 染色后于 均一、散 于肠道 聚集
返回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 1、血凝试验(HA):根据CPV对猪红细胞具有凝集的特性,检测粪 样中CPV的存在和凝集价。先将被检粪便做10 倍稀 释,加1/10 氯仿,振摇处理1~2min,经3000r/min 离心20min, 取上清液用 PBS做对倍稀释后,用平板法直接进行血 细胞凝集试 验。以出现50%红细胞凝集为终点,HA效 价以出现终 点凝集的样品最高稀释倍数表示,在抗体对 照孔和稀 释液对照孔均不凝集的前提下,测定排的HA效价比抑制排 高2孔 以上,说明该样品所引起的凝集是特异的,表示其中含有犬细小病毒, 因而判定为犬细小病。 • 2、血凝抑制试验(HI):去血清、腹水或乳汁样品加新洗的50%血 细胞悬液后,混匀,于室温吸收1h,离心取上清液用PBS作对倍稀 释后,用平板法直接进行试验。以完全不凝集为抑制终点,样品的HI 效价以出现终点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表示,血清样品的HI效价表示对 犬细小病毒的免疫水平,可作为该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效果的重要指 标。 返回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

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
病毒属
这种病毒在环境中具有
很强的抵抗力,能够耐
1
受广泛的pH值和温度 范围
此外,CPV还具有血凝
性,能够在4℃的温度
下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 细胞
4
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 犬的免疫系统,导致严
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全
球性的疾病,各个年龄
段的犬都可能被感染, 但断奶前后的幼犬的易
3. 症状
这种类型的病犬常常没有先兆性症状, 或仅表现轻微的腹泻,然后突然衰弱、
呻吟,粘膜发绀
PART.4
4. 诊断
12 4. 诊断
犬细小病毒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综合分析来确定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 和PCR检测等
5. 防治技术
5. 防治技术
预防犬细小病毒病的关键 在于疫苗接种
进康复
这包括维持体液平衡、 控制腹泻、防止继发感
染、提供营养支持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 切观察犬只的症状和体 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病情恶化
发展犬细小病毒的感染是来自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 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
疗和支持疗法
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 要进行静脉输液、抗生 素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
犬细小病毒病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
1 1. 病原学 3 3. 症状 5 5. 防治技术
2 2. 流行病学 4 4. 诊断 6 6. 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 (CPV)
PART.1
1. 病原学
1. 病原学
犬细小病毒
(Canine Parvovir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al disease)又称犬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引起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

危害各年龄犬,对犬类危害极大。

本文对犬细小病毒病做详细的概述,希望对此病有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治疗;预防
犬细小病毒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危害各年龄段犬,尤其是幼犬,有时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为10%~60%。

除犬外,其他犬科和鼬科动物,如貂、狼、狐等也可感染。

1.病原
病原为犬细小病毒Ⅱ型(Canine parvovirusⅡ)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0~25nm,20面体对称。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43g/cm²。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

病毒在4℃和25℃都能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

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与60℃环境可存活1h,80℃可耐30min,在偏酸(pH3)环境和偏碱(pH9)环境中病毒仍有感染性。

该病毒对0.5%福尔马林或0.5%过氧乙酸和5%~6%次氯酸钠,紫外线等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不敏感。

如果将含病毒的粪便和肠管冷藏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

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细小病毒)有密切的抗原组分关系。

后者的疫苗具有抗本病毒感染的效能。

CPV~2发现20多年来,出现了抗原性漂移,目前有a、b两个压型,2a在1979年出现,2b则始于1984年前后。

二者致病性未见差异。

2.致病机理
病毒从口咽部进入,在咽淋巴结复制,而后通过血流扩散全身。

具有相应受体的S期细胞感染后死亡,或者细胞分裂被抑制。

在血流及淋巴器官中的所有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均遭破坏,剩余的周边白细胞增生,病毒在其内复制,成为细胞毒作用的靶细胞。

肠腺的肠上皮细胞对病毒十分易感,这些细胞感染后失去绒毛尖,无吸收能力,因而导致腹泻。

3.流行病学
犬是本病主要自然宿主。

其他犬科和鼬科动物,如丛林犬、狐、貂等也可感染。

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纯种犬和2~4月龄的幼犬易感性较高,断乳前后的仔犬易感性最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于其他年龄组。

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8~10周龄的犬则以肠炎为主,但心肌细胞有核内包涵体。

小于4周龄的仔犬和大于5岁龄的老犬发病率低,一般分别为2%和16%。

本病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

感染犬和康复带毒犬是传染源。

病犬从粪便、尿液、唾液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

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夏、秋季多发。

天气寒冷,气温骤变,拥挤,卫生水平差和并发感染,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

对病犬污染的饲具、用具、运输工具和饲养人员等进行严格消毒是防止本病传播的主要措施。

4.症状和病理变化
4.1症状潜伏期为7~14d,主要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4.1.1肠炎综合症:3~4月龄的幼犬较多发病,病犬发热,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突然呕吐、腹泻、粪便呈血样、稀薄、腥臭。

食欲减退乃至废绝、消瘦、严重脱水,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减少,病初4~5d的血液白细胞减少到1.0×109~3.0×109/L。

病程多为6~7d。

4.1.2心肌炎综合症:多见于3~5周龄的仔犬和1岁左右的青年犬。

3~5周龄仔犬心肌炎综合症的病死率达80%~100%,1岁犬的病死率约为30%。

有的仔犬外观健康,但在数分钟内突然倒地不起,结膜发白、四肢冰冷或昏迷,并迅即死亡。

有的6周龄的仔犬表现发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多于24h内死亡。

4.2病理变化肠炎综合症主要变现出血性肠炎变化,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肿胀,浆膜出血,肠腔内有红色水样物。

空肠与回肠病变严重而特征:肠壁增粗,肠腔狭窄,内含红色糊状物或混有血块。

黏膜潮红、肿胀、出血,并有厚皱壁形成。

淋巴集结肿胀。

大肠也呈出血性炎症变化,内容物稀软,呈酱油色,有腥臭味。

淋巴结和胸腺充血、出血。

组织学检查见小肠绒毛缩短、倒伏或断裂,黏膜上皮坏死脱落,黏膜表层呈均质红染的坏死物。

固有层充血、出血,并有结缔组织增生与淋巴细胞浸润。

肠腺上皮细胞呈程度不同的坏死脱落,腺腔内充满坏死
的细胞碎屑。

为脱落的肠腺上皮细胞形态各异。

增生呈多层,其核内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

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肿胀、增生。

大肠的变化和小肠相似,但程度较轻。

淋巴结与胸腺充血、出血、坏死,淋巴结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胸腺的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可见核内包涵体。

心肌炎综合症时,常无或仅有轻度小肠炎变化。

本型主要病变见于肺脏和心脏。

肺膨胀,叫柔韧,色灰红或呈花斑样,肺膜有出血斑点。

膈叶下缘多有红色实变区,肺门与前纵膈周围结缔组织胶样水肿。

肺切面多血,气管与支气管充满泡沫样液体。

镜下:肺泡隔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隔因间质细胞增生和巨噬细胞浸润而增宽。

肺泡充满浆液、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巨噬细胞。

间质淋巴管扩张,支气管与血管周围水肿、出血。

偶见微血栓形成。

心包液有些增多。

左心室扩张,心室壁变薄。

心外膜尤其左心外膜与心尖部有黄红色或灰白色条纹。

镜下,心肌纤维变性、断裂,肌浆凝固,嗜伊红性,进而肌纤维溶解、消失,形成多发性小坏死灶,散布于变性的心肌纤维间。

在变性的心肌纤维周围,有少量中心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与浆细胞呈小灶状集聚。

间质尚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偶见心肌的早期纤维化现象。

具有诊断意义的是有些肿大的心肌纤维中可见嗜碱性或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包涵体呈富尔根反应阳性。

5.诊断
现在临床上以快速诊断测试板诊断犬细小病毒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实验室诊断主要使用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病毒分离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

6.治疗
由于心肌炎综合症病犬病程短急,恶化迅速,一般来不及救治。

对于肠炎综合症型病犬应采用紧急注射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配合对症和支持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在治疗期间病犬要禁食禁水,防止病情恶化。

6.1病原疗法皮下或肌肉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和犬二联或五联高免血清,0.5~1ml/k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同时配合应用免疫增强剂和利巴韦林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同时也可配合应用磺胺类药物。

6.2支持疗法可用免疫球蛋白0.5~1ml/kg加入0.9%生理盐水内静脉注射以
增强机体免疫力;5%葡糖糖生理盐水250~500ml、维生素C4ml、盐酸654—2注射液10mg,一次性静脉注射,连用3~5天。

以调整体液平衡和增强体力,静脉注射有困难时,改用直肠滴注。

6.3对症疗法呕吐严重时用胃复安或吗丁啉;有便血时可用止血敏、安络血等;大便失禁时可用鞣酸蛋白、斯密达等。

7.预防
注射疫苗是本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昭阳.动物传染病学导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葛兆宏.动物传染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侯加法.小动物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高得仪.犬猫疾病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7]高作信.兽医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李宏全.门诊兽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9]陈怀涛,许乐仁.兽医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0]宋大鲁,宋旭东.宠物急诊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1]朱模忠.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