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之.doc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古诗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 分)(一)(6 分)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宋]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本诗与《过零丁洋》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6 分)吴宫怀古[ 唐] 陆龟蒙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释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为怀古诗,两首诗歌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三)(6 分)春晚[ 南宋] 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这首诗的尾联既用典、又是借景抒情,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赏析此联的妙处。
(6 分)(四)(6 分)①漫成[ 唐]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 注释] 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 ”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统编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名著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名著阅读1.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诗篇,谈谈你的理解。
(4分)2.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1)-(2)题。
(6分)(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2分)A.①《我爱这土地》 ②《煤的对话》 ③《光的赞歌》 ④《礁石》B.①《煤的对话》 ②《光的赞歌》 ③《我爱这十地》 ④《礁石》C.①《我爱这土地》 ②《礁石》 ③《煤的对话》 ④《光的赞歌》D.①《煤的对话》 ②《我爱这十地》 ③《礁石》 ④《光的赞歌》(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4分)3.请结合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鉴定下面哪一首诗歌(节选)的作者是艾青,并说出一个理由。
(4分)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甲)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乙)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珍珠 朵朵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 神的笑 美的笑 水的映影 风的轻歌 (丙)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4.本学期,大家读了《艾青诗选》,通过读这本书,你了解了哪些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请结合艾青的诗分享一种方法。
(4分)5.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九年级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积累》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积累》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
“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
【答案】B【详解】“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B。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B.《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C.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D.“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答案】B【详解】选项中“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表述错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应为“《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故选B。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书,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作不屈的斗争。
B.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的创作手法。
朱自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C.《战国策》是战国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第5--8题。
(18分)①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默写》含答案古诗文默写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曰:驭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D【详解】A.“驭”应为“域”;B.“息”应为“熄”;C.“俊”应为“峻”;故选D。
2.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B.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D.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E.切问而静思,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F.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答案】AF【详解】本题考查对易错字和古诗词的辨识、记忆。
需要学生在准确记忆古诗词的同时注意字词的正确性。
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诗句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注意诗句书写的顺序。
A.正确;B.有误,应为“惟解漫天作雪飞”;C.有误,应为“系向牛头充炭直”;D.有误,应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E.有误,应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F.正确;故选:AF。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答案】D【详解】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这个诗句意思和张华一人远走他乡的事实矛盾,引用不得体;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句话重点说的是交往人物的学识丰富,和读书乐趣无关,引用不得体;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个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塞外的雪比成梨花,不是真写梨花,引用不得体;D.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这和前文“不求甚解”语境相符,引用得体;故选D。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复习之十二 语言运用

语 文
上
册
目 录 专题复习之十二 语言运用
一、辩论试题
1.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增设“图书角”。面对这 一提议,学生意见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 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阅读;图书容易中途遗失和损坏; 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会影响教室的活动空间。 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至少两点 理由)(4分)
答:①谥号;②籍贯;③《杜工部集》;④书斋名。
(3)很多古人的书斋也有名号,而且书斋名号还藏着大乾坤, 往往可见书斋主人的情志、趣味、境界等。请仿照示例为自己 的书房拟一个名号,并且解说其寓意,要求语言鲜明生动有文采。 解说语的句式不要求与示例完 全一致。(4分)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满腹经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民间疾苦。 他为书房取名为“阅微草堂”。
(1)对知名演员翟天临的学术造假行为,网友们议论纷纷。你能 看出下面的几位网友议论的焦点吗? (4分)
YF时:道路千万条,诚信第一条。论文靠抄袭,演技也白搭。
夏天 Edward:真正的好演员无需“学霸”人设也能赢得尊 重。
土豆奶奶:评价好演员的维度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待 每一部作品的态度、个人的素质品格修养、对于演艺事业是否 始终如一的热忱和专注等;学历可列其中作锦上添花,但并非必 要条件。
②身处娱乐圈,博士学位或许可以充当为演员增色的手段;
③“自古华山一条路”,学术是获得学位的唯一门径。
④问题在于,无论是美术、设计、还是音乐、影视,艺术类专 业虽具有实践性,但技艺不能替代理论,好演员不等于好博士。
⑤但立足学术界,博士理应致力于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不能 因为演员等其他身份而获得丝毫优待、降低学术“品位”。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湖南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综合题

湖南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基础知识综合题(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缭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①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图画过的。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②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节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改动)1.有人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缭亮”应写为“嘹亮”B.“开启”应写为“开起”C.“骋”应读为“chěn”D.“储”应读为“zhù”2.文段中①①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
①,B.①;①。
C.①;①,D.①。
①。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这句话是病句。
B.“唯独”“唯唯诺诺”这两个词语中的“唯”意思相同,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重大失误”“羊肠小道”“世界万物”结构相同。
D.“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亲爱的家人们,与我一起经历风雨,见证岁月, a 。
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qiū;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
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fù,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回首此间,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课内古诗词赏析练习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血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儿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己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來。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3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 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 “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4对杜甫的《望岳》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望岳”:望,眺望;吗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魯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岀泰山在齐魯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屮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5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Z感,与尾联Z “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Z意。
c、“海口生残夜,江春入I口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來得早。
“海IJ生残夜,江春入TI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Z情。
6、对《送杜少府Z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Z意。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Z情油然而生。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旬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虫Z情一笔撇开,代Z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Z态。
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腐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 “怀I口空吟闻辿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冋归Z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刀木舂。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白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 “今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8、对《夜雨寄北》(李商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南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Z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Z情白然显现。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屮“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屮引发而來,“共剪”是对未來欢乐的憧憬。
D. “却话巴山夜雨时。
” 一仙盼望在重聚的欢乐屮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來的乐反衬出今復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9、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H然,语言朴实,成为T古传诵的名篇。
B. “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Z萧条,为幣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下面四句,点破题首,直抒离愁,饱含辛酸。
所以这词表达作者的亡国哀思。
E. “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别佶滋咪”等用来形容只有白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10、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屮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屮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白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肓「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和咂"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o “肓"字荒凉孤独屮透着挺拔雄伟,“回'字苍茫壮阔屮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歸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屮。
11、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 “杨花落尽了规啼”写景,诗人撷取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Z感、离别Z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 “闻道龙标过五溪。
”玄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Z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屮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Z情。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议论, 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D “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
这里联想到夜郎国,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Z切。
12、杜甫《春望》分析不当的一项()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屮所见,山河依门,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南。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尼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力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曲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3、王安石《登飞来峰》分析不当的一项()A、“飞來山上千寻塔”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闻说鸡鸣见II升”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I I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 Z高。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H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1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有错的一项()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景彖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屮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
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15^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Z战的过穆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Z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屮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Z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6、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白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勒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白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7•.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