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红楼梦选读葬花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为《黛玉葬花》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林黛玉为花落泪,葬花寄情的故事,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会作者曹雪芹的细腻笔触和深刻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感受林黛玉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性格特点。
2. 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形象,理解其情感变化。
难点: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如拟人、对偶、排比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2. 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红楼梦》电视剧中的黛玉葬花片段,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黛玉葬花》,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3. 讲解: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林黛玉的形象特点,讲解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就是林黛玉,如何表达对花落的感慨。
5. 例题讲解:分析文本中的一段描写,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主要内容:林黛玉形象、情感变化、修辞手法3. 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运用所学修辞手法,体现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了解其他人物形象,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古典文学社团,深入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林黛玉形象的分析。
2. 情感变化的理解。
3. 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名著阅读《红楼梦》之《黛玉葬花》阅读练习

黛玉葬花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
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
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
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
高中语文课件: 《黛玉葬花》课件1

高鶚 1738–1815
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 雲士。因酷愛小說《紅樓 夢》,別號「紅樓外史」。
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 鐵嶺(今屬遼寧),先世清 初即寓居北京。
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 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 石之學亦頗通曉。
高鶚 1738–1815
論文則「辭必端其本,修 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 主。
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 來來往往,穿花度柳, 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 到池中滴翠亭上, 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寶釵也 無心撲了,剛欲回來,只聽滴翠亭裏邊嘁嘁喳喳 有人說話.原來這亭子四面俱是遊廊曲橋,蓋造 在池中,周圍都事雕鏤隔子糊著紙.
寶釵在亭外聽見說話, 便煞住腳往裏細聽, 只聽說道:「你瞧瞧這手帕子,果然是你丟的那 塊,你就拿著,要不是,就還芸二爺去。」又有 一人說話:「可不是我那塊!拿來給我罷。」又 聽道:「你拿什麽謝我呢?難道白尋了來不成。」
家庭居處屢遷,投靠親 友以維持生活,由錦衣 玉食到貧民百姓的滄桑 之變。
曹雪芹 (1724─1764)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淒涼、 悲慘, 「舉家食粥酒常賒」, 貧病無醫,又加上幼子夭折。
他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中,嘔 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 五次」,創作了不朽的現實 主義巨著《紅樓夢》
《紅樓夢》尚未完成,便與 世長辭。
紅樓夢的價值
﹝2﹞藝術價值
中國小說向來注重情節、人物動作和外貌,曹雪芹 則對人物的心理刻畫多了一種天才藝術家自然天成 的關注與敏銳,並精確的描寫出來。不僅通過傳統 對人物動作、外貌語言的描繪反襯出內心的波動, 並採用其他內心獨白的方式來進行細膩連貫的心理 描寫。
語言運用以北方口語為基礎,兼採傳統文言中的精 華,形成藝術化的文學語言。表現在人物語言高度 的個性化、敘述語言的形象化和詩化。經過文學處 理,口語俗諺更顯其色彩鮮明和生動活潑。
2016春高中语文第4课《黛玉葬花》课件北师大版选修《红楼梦选读》

家庭居处屡迁,投靠亲友以 维持生活,由锦衣玉食到贫 民百姓的沧桑之变。曹雪芹 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 “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
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他
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 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
义巨著《红楼梦》。《红楼 梦》尚未完成,便与世长辞。
红 楼 梦 人 物 介 绍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现 实主义的高峰,它以贵族府第荣
国府与荣国府为背景,以贾家这
个庞大的贵族世家为主要描写对 象,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深入刻画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
家族盛极而衰的生动图像。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
《情僧录》、《风月宝鉴》、
愿奴胁下生双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宝 钗
【临 江 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 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 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1《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中一章《黛玉葬花》更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存在。
作为苏教版高三选修的文学作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氛围和人物形象,同时学会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
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一份符合课程标准的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黛玉葬花》这一章的深刻含义和特殊结构。
一、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学生展示几张相关的照片或插图,引入本文要学习的具体章节《黛玉葬花》。
二、文本理解1.阅读原文,了解情节和主题教师可以简要讲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角色,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2.解读若干关键词汇和短语小说中使用了许多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涉及众多文化象征和隐喻。
在这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词语解析和文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更多深层次的文本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冷香丁香”(象征黛玉有气节,不屑花鸟),“怨情”(反映黛玉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和无奈),“举世无双、万里无云”(形容黛玉的高贵、纯洁和独特性格)等。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作为一部对整个清代文化和历史的反思,小说中难免涉及许多文化象征和隐喻。
此部分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细节观察和解读来探索小说的深层次含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样本,例如玉菡的绣球、林黛玉的水晶铜镜等,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物品或象征。
三、课后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学生可以将整个课堂的笔记整理成书面文件,以便用于复习和深度分析。
此外,他们还可以寻找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气氛和人物形象。
2.创作小说的评论或文学质疑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审美观点来撰写小说的评论或问答,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情感。
最新《黛玉葬花》剧本黛玉葬花精品课件(

最新《黛玉葬花》剧本黛玉葬花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经典章节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小说中黛玉的性格描绘、葬花情节的深层含义,以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
所选教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教材,具体章节为《红楼梦》选读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经典情节,深入剖析黛玉的人物性格。
2.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借助作品反映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百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黛玉葬花情节的深层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黛玉葬花》剧本、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红楼梦》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黛玉葬花》的戏曲选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葬花情节。
3. 文本分析:a.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葬花情节的基本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黛玉葬花的深层含义,剖析其性格特点。
c.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葬花情节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黛玉葬花”的鉴赏题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文学作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经典情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内容:a. 黛玉性格特点:敏感、多情、才情横溢b. 葬花情节含义:生命无常、世事如梦c. 社会背景:封建礼教、人性束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红楼梦》中另一个经典情节,谈谈你对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2. 答案示例:通过对宝钗与宝玉的对比,分析宝钗的稳重与宝玉的叛逆,反映封建礼教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葬花情节的深层含义,对黛玉性格的剖析是否到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葬花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葬花吟原文翻译及赏析《葬花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出彩的作品,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一、葬花吟简介《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二、葬花吟原文(程高通行本)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三、葬花吟翻译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
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
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
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
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经典篇章《黛玉葬花》。
该篇章所在的教材章节为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选读。
《黛玉葬花》详细内容主要描绘了林黛玉因误会宝玉而心生悲伤,独自一人在大观园中葬花,抒发了她对世事无常、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感受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2. 掌握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林黛玉的情感变化,理解她葬花的深层含义。
重点:学习《黛玉葬花》的情节,品味经典语句,感受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功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观园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及林黛玉的形象特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黛玉葬花》,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引导学生理解林黛玉葬花的深层含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葬花的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主要内容:林黛玉形象特点葬花的深层含义经典语句品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关于林黛玉心情变化的短文。
答案示例:林黛玉在误会宝玉后,心情由悲伤、愤怒转为感慨。
她在葬花的过程中,体会到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从而抒发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 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以花喻人,感花伤己,花人合一)
四、思考与回答
• 本次葬花与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旨有 何关系?(从个人命运与作品整体)
• 为情节张目(从个人命运):为后文黛 玉身心憔悴,泪尽夭亡以及死时的寂寞 作铺垫。
• 暗示主旨(从作品整体):“花谢花飞, 红消香断”暗示林黛玉红颜薄命及红楼 诸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归 宿。
葬花
学习目标
• 了解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体验人物命运 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 分析黛玉葬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 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 反复阅读文本尤其是葬花词,把握文本的思想 内容。
• 深入理解葬花词内容,体会葬花词与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与小说主旨的内在关系。
• 从林黛玉葬花能看出她怎样的心 情和处境?(结合《林黛玉进贾 府》)
心情:愁苦伤感 处境:寄人篱下,孤苦伶仃
二、黛玉的性格特点
• 学生先各自有感情朗读《葬花 词》,然后结合葬花词的具体内 容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进 行小组讨论、总结。
(多愁善感,敏感多虑;对世态炎 凉、人情冷暖的愤懑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葬花意义
新课导入
• 一提起林黛玉,会马上想起她进贾府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和宝玉共读西厢、临终焚稿断痴情 等情节,当然,给人们留下极深印象的是窥知 她内心世界的《黛玉葬花》。
一、品读《葬花吟》
注意把握词中体现情感的“愁 绪满怀”、“泪暗洒”、“见血 痕”、“倍伤神”、“悲歌”等词 语。
一、品读《葬花吟》
课堂练习
• 学生精读两次葬花的有关内容,小组讨论 两次葬花的不同。
作业布置
• 写一篇300字左右描述你面对春花烂漫 或百花凋零时的或愉悦或忧伤的小作文, 题目自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