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下册1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H
B 消去
2)水合反应
CC
H 2O, H 2SO 4 H2SO 4
CC H OH
X
含有吸电子基团,
为反马氏产物
【特点】反式共平面加成、
马氏加成物、重排
3) 加X2反应
X2
CC
CC XX
【特点】反式加成、马 氏加成产物
16
第二节 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4)加XOH反应
CC
X OH
5)硼氢化-氧化反应
CC
3. 考虑反应的区域选择性问题:消除反应:扎依切夫规则还是霍夫 曼规则; 加成反应:马氏规则还是反马氏规则; 重排反应:哪个基团迁移、 不对称酮的反应:热力学控制还是动力学控制等。
4. 考虑立体选择性问题:消除反应:顺消还是反消、加成反应:顺 加还是反加、重排反应:构型保持还是构型翻转、SN1:重排、SN2:构型 翻转等。
歧化反应
按电荷行协为同:反亲应电—反—应周环亲反核应反应
D-A反应
9
第二节 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一、取代反应 ——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 1.自由基取代 【特点】有自由基参与、光照、加热或过氧化物存在 【注意】 ①烷烃的卤代一卤代较差,溴卤代的选择性较好
hv
CH3CH 2CH 3 + Cl2
13
RONO 2 + AgX
第二节 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2) 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O
O
C + Nu H R R' 亲核试剂
R C Nu + HR'
F
3) 重氮盐取代反应 【特点】低温环境,强酸介质
【应用】制备芳香族亲电取代 反应难制备的化合物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下册)-第1~20章【圣才出品】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下册)-第1~20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1章酚和醌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研]【答案】(A)【解析】酚的碱性与酚羟基上氧的孤对电子有关,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

氰基、溴原子都为吸电子基,使氧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天津大学2000研]【答案】(D)【解析】硝基为吸电子基,使邻、对位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酚羟基的酸性增强。

3.下列物种作为离去基团时最易离去的是()。

[大连理工大学2004研]【答案】(A)【解析】硝基为吸电子基,使负电荷得以分散,故(A)最稳定,作为离去基团,最易离去。

二、简答题1.为什么?[上海大学2004研]答:甲氧基的给电子共轭效应使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大,从而使对位酚羟基的酸性减弱,而间位甲氧基只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而无给电子的共轭效应,故间甲氧基苯酚的酸性比对甲氧基苯酚强。

2.从反应机理说明为什么烷芳混合醚(ArOR)在与氢碘酸共热时,只得到RI和ArOH,而不是ArI和ROH。

[南京大学2002研]答:醚与氢碘酸共热时先生成烊盐,然后发生碳氧键的断裂,生成醇和碘代烷。

对于混合醚,碳氧键断裂的顺序为:三级烷基>二级烷基>一级烷基>芳基,芳基与氧的孤对电子共轭,因此烷芳混合醚与氢碘酸共热时,芳基与氧相连的碳氧键没有断裂,烷基与氧相连的碳氧键断裂,产物为酚和碘代烷。

3.化合物(A)和(B)中哪个酸性较强?(C)和(D)相比较呢?简述理由。

[华东理工大学2003研]答:硝基的吸电子共轭效应,使邻、对位电子云密度降低,酚羟基的酸性增强,故酸性(B)>(A);甲基的立体效应使(C)中硝基的π-π共轭效应减弱。

化合物(A)和(B)中酸性(B)>(A);化合物(C)和(D)中酸性(D)>(C)。

甲基的立体效应使(C)中硝基的共轭效应减弱。

4.以苯以及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3,4,5-三溴苯酚。

[武汉大学2002研]答:酚羟基为邻对位定位基,若先合成苯酚,再溴化将得到2,4,6一三溴苯酚,而题目要求合成3,4,5一三溴苯酚,故必须借助氨基的定位效应来定位,然后通过重氮化来完成目标产物的合成。

徐寿昌《有机化学》【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及详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徐寿昌《有机化学》【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及详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1 复习笔记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都含有碳原子。

2.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2)有机化学就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只是由碳、氢、氧、氮、卤素、硫、磷等少数元素组成,而且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只含其中少数元素。

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非常庞大。

1.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同分异构现象(1)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作同分异构现象。

如:(2)碳化合物含有的碳原子数和原子种类愈多,分子中原子间的可能排列方式也愈多,它的同分异构体也愈多。

(3)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structure)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序、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化学键的结合状态以及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态等各项内容在内的总称。

2.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1)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燃烧,有些有机化合物如汽油等很容易燃烧。

(2)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易受热分解。

(3)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气体、液体。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熔点一般也很低。

(4)一般有机化合物难溶或不溶于水,但一些极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往往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5)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分子间的反应。

大多数有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反应。

往往需要以加热、加催化剂或光照等手段来增加分子动能、降低活化能或改变反应历程来缩短反应时间。

(6)有机反应往往不是单一的反应,反应物之间同时并进若干不同的反应,可以得到几种产物。

把在某一特定反应条件下主要进行的一个反应称作主反应,其他的反应称作副反应。

三、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1.碳的价键特点及表示方法(1)当碳原子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总是和其他元素各提供一个电子而形成两个原子共有的电子对,即形成把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称作共价键。

考研有机化学综合复习1

考研有机化学综合复习1

考研有机化学综合复习12.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乙二醇及其甲醚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2)下列醇的氧化(A )比(B )快?(3)e 键上,而化合物(B )中的-OH却处在a 键上,为什么?3.下列邻二醇类化合物能否用高碘酸氧化,为什么?若能,写出反应的产物。

4.写出下列化合物在酸催化下的重排产物,并写出(1)在酸催化下的重排反应机理。

(A)OH (B)OOO ňࡃࡃ(ࡃࡃ(ࡃࡃ( 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ࡃ5.醋酸苯酯在AlCl 3存在下进行Fries 重排变成邻或对羟基苯乙酮:(1)为什么在低温时(25℃)以生成对位异构体为主,高温时(165℃)以生成邻位7.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8.RCOOCAr 3型和RCOOCR 3型的酯,在酸催化水解时,由于可以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可发生烷-氧键断裂。

请写出CH 3COOCPh 3在酸催化下的水解反应机理。

9.光学活性物质(Ⅰ)在酸存在下水解,生成的醇是外消旋混合物。

请用反应机理加以解释。

10.观察下列的反应系列:根据反应机理,推测最终产物的构型是R 还是S ?11.(1)某化合物C 7H 13O 2Br ,不能形成肟及苯腙,其IR 谱在2850~2950cm -1有吸收峰,但3000 cm -1以上无吸收峰,在1740 cm -1有强吸收峰,δH (ppm ):1.0(3H ,三重峰),4.6(1H ,多重峰),4.2(1H ,三重峰),1.3(6H ,双峰),2.1(2H ,多重峰),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指出谱图上各峰的归属。

(2)苯乙酮与氯乙酸乙酯在氨基钠的作用下,生成一化合物A ,C 12H 14O 3,将A在室温下进行碱性水解,获得一固体的钠盐B ,C 10H 9O 3Na ,用盐酸溶液酸化B ,并适当加热,最后得一液体化合物C ,C 可发生银镜反应,分子式为C 9H 10O ,请推测A ,B ,C 的结构式。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及答案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及答案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A 乙醇B 丙醇C 2-丁醇D 1-丁醇答案:A解析: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具有甲基酮结构或能被氧化为甲基酮结构的醇。

乙醇被氧化后生成乙醛,乙醛具有甲基酮结构,能发生碘仿反应。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乙醇B 乙酸C 苯酚D 碳酸答案:B解析:羧酸的酸性一般强于酚和醇,碳酸是无机酸,其酸性强于羧酸。

所以在这四个化合物中,乙酸的酸性最强。

3、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是()A 乙烯B 丙烯C 2-丁烯D 1-丁烯答案:A解析:双键上的取代基越少,电子云密度越大,越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乙烯双键上没有取代基,电子云密度最大,最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4、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的是()A 2-氯丁烷B 1-氯丁烷C 2-氯-2-甲基丙烷D 氯甲烷答案:A解析: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

2-氯丁烷中的碳原子连接了四个不同的基团,具有手性。

5、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反应活性最大的是()A 苯B 甲苯C 硝基苯D 氯苯答案:B解析:甲基是活化基团,能使苯环活化,增强其反应活性。

硝基和氯是钝化基团,会降低苯环的反应活性。

所以甲苯的硝化反应活性最大。

二、填空题1、按次序规则,将下列基团由大到小排列:—CH(CH₃)₂、—CH₂CH₂CH₃、—CH₂CH₃、—CH₃。

()答案:—CH(CH₃)₂>—CH₂CH₂CH₃>—CH₂CH₃>—CH₃解析:根据次序规则,原子序数大的基团优先。

对于相同原子的基团,原子量大的优先。

比较碳原子所连的其他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基团越大。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CH₃)₂CHCH₂CH(CH₃)₂()答案:2,4-二甲基戊烷解析: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取代基位置、个数、名称的顺序书写名称。

3、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有()。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化合物命名●1、系统命名法●饱和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碳原子(伯、仲、叔、季),氢原子(伯、仲、叔)●烃基的名称:常用烃基的名称及缩写,如:甲基(Me-)、乙基(Et-)、正丁基(n-Bu-)、苯基(Ph-)、芳基(Ar-)等。

●系统命名法原则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选择含特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主链,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编号,取代基命名时排序按“次序规则”。

●2、顺、反异构体命名●顺、反命名法:两个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的为顺式,异侧的为反式。

●Z、E命名法:按‘次序规则’,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的为Z型,异侧的为E型。

●3、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命名● R、S命名法:手性碳原子(C*)构型的确定,先将连在手性碳原子上的四个原子或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将次序最低的基团远离观察者,其余三个基团的次序由大到小为顺时针排列时,记为‘R构型’,逆时针排列记为‘S构型’。

●4、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当化合物中含有多个官能团时,应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母体官能团,其余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个别有例外)。

●一些母体官能团按以下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选择:—COOH,—SO3H,—COOR,—COCl,—CONH2,—CN,—CHO,-C=O,—OH,—SH,—NH2,—C≡C—,—C=C—,—OR,—R,—X,—NO2。

●例如:CH3COCH2CH2CH2CH2OH 6-羟基-2-己酮;CH2=CHCH2CH2C≡CH1-己烯-5-炔。

●5、一些常用见化合物的习惯名称(俗名)或名称缩写●如:氯仿、季戊四醇、肉桂醛、苦味酸;THF、NBS、TNT、DMSO、DMF等。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1、同分异构●异构体类型:构造异构(碳链、官能团位置、官能团);立体异构(构象、顺反、对映)。

●异构体书写:常见或结构较为简单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如写分子式为C5H10、C5H12的同分异构体等。

●互变异构现象:酮式—烯醇式结构的互变异构、糖类链状与环状结构互变异构等。

《有机化学》考研2021考研考点归纳与考研真题下

《有机化学》考研2021考研考点归纳与考研真题下

《有机化学》考研2021考研考点归纳与考研真题下第11章羧酸衍生物11.1 考点归纳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1.酰卤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卤原子取代后的生成物,通式为:2.酸酐两个羧酸分子间脱水后的生成物,通式为:羧酸还可以与另一分子无机酸脱水而成混酐。

某些二元羧酸脱水后生成环状的酸酐。

3.酯有机酸酯中的羧酸酯是羧酸和醇脱水的产物,通式为:4.酰胺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氨基(-NH2)或烃氨基(-NHR,—NR2)取代后的生成物,通式为:5.结构特点(1)酰胺中的C—N键较胺中的C—N键短,主要因为:①酰胺与胺中C—N键的碳分别采用是sp2与sp3杂化轨道与氮成键,前者杂化轨道中的s成分比后者多;②羰基与氨基的氮共轭,从而使C—N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2)由于共轭作用,酯基中的C—O键也比醇中的C—O键短。

(3)酰氯中C—Cl键比氯代烷中的C—Cl键长,这是因为氯在酰氯中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远远强于与羰基的共轭效应。

(4)这种具有相反电荷的偶极结构在羧酸衍生物中的重要性:酰胺>酯>酰氯。

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酰卤将相应的酰基(acyl)的名称放在前面,卤素的名称放在后面合起来命名。

英文名称是把相应羧酸的词尾“-ic acid”换成“-yl halide”。

例如:2.酰胺、酸酐酰胺的名称和酰卤相似,也可以从相应的羧酸名称导出。

英文名称是把相应羧酸的词尾“-oic acid”或俗名字尾“-ic acid”换成“amide”。

例如:3.酸酐酸酐常将相应的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

英文名称是把相应羧酸的“acid”换成“anhydride”。

例如:4.酯酸的名称在前,烃基的名称在后,再加“酯”字。

英文名称是将相应羧酸的词尾“-ic acid”换成“-ate”,并在前面加上烃基名称。

例如: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分子中都含有基,因此,它们都是极性的化合物。

1.低级的酰卤和酸酐都是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液体,高级的为白色固体。

《有机化学下复习》课件

《有机化学下复习》课件

04 芳香烃
CHAPTER
苯的结构与特性
总结词
苯是芳香烃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六元 环状结构,其结构特点是所有碳原子 都处于同一平面,且每个碳原子都有 一个未成键的π电子。
详细描述
苯的六元环状结构使其具有高度对称 性,稳定性较高,且π电子的流动性 使其具有特殊的反应特性。
苯的同系物与取代反应
总结词
了解烯烃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命名 规则
烯烃的结构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双 键上的碳原子通过单键与其他碳
原子相连。
烯烃的命名
根据国际命名规则,选择含有双 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靠近 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双键的位置,用希腊字
母表示双键的数目。
烯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总结词
烯烃的物理性质
剂等。
高分子材料合成
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塑料 、橡胶、纤维等,广泛应用于
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有机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如蛋 白质、核酸、糖类等,都是由
有机小分子合成的。
生物活性物质
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 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等,都 是有机化合物。
代谢过程
VS
详细描述
石油工业中,通过烷基化过程将轻质烃转 化为芳香烃;煤焦油中提取的酚类化合物 也可用于制备芳香烃;此外,生物质资源 也可通过发酵法转化为芳香烃。
05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CHAPTER
手性碳原子与对碳原子
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 碳原子,具有旋光性,是 形成对映异构体的基础。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他 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常见的取代反应 包括烷烃的卤代、芳烃的硝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ln
T2 k p , 2
六、
dc B = k1c A − k −1c B − k 2 c B cC = 0 dt
得:
cB =
k1c A k −1 + k 2 cc
所以:
dc D kk c c = k 2 c B cC = 1 2 A C k −1 + k 2 cc dt
高压时: k −1 + k 2 c ≈ k 2 c A ;
E / V = 0.327 + 2.0 × 10 −4 (T / K − 298)
已知 Ey(Cu2+|Cu)=0.337V。 (1) 写出电极与电池反应 (2) 计算 298K 时相应应电池反应的 ∆ r Gm , ∆ r S m , ∆ r H m ; (3) 求 298K 时 Ey(Ac-|AgAc(s)|Ag) 五、 (20 分)恒容条件下的气相反应: CO (g) +Cl2(g) =COCl2(g)是一个二级反应,当 CO(g) 和 Cl2(g)的初始压力均为 10kPa 时,在 298K 反应的半衰期为 1.0h,在 308K 时反应的半 衰期为 0.50h。计算(1)298K 和 308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2) 当 CO(g)和 Cl2(g)的初始压 力均为 15kPa 时, 298K 下反应 1.0h 后 COCl2(g)的分压力;(3)Arrhenius 活化能 Ea 和指前 因子 A.

1 hν ,第一激发态与基态能级之差等于________. 2
D. 2hν
1 hν 2
C. hν
5.某光化学反应初级过程为 A+hv→A*,则其初级过程的速率________. A、与光强度和 A 的浓度均有关; B、与光强度和 A 的浓度均无关; C、与光强度有关与 A 的浓度无关; D、与光强度无关与 A 的浓度有关。 6.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 r,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为σ,泡内的附加压力为: A. ∆P =
六、 (10 分)气相反应 A+C→D 的机理为:
A
k1 k -1
B
,
B + C
k2
D
B 为不稳定中间化合物,用稳态近似法导出以 vD 表示的速率方程,并证明反应在高压 下为一级,低压下为二级。 七、 (8 分) 用活性碳吸附 CHCl3 时,0℃时的最大吸附量为 93.8dm3.kg-1, 已知该温度下 CHCl3 分压力为 1.34×104Pa 时的平衡吸附量为 82.5dm3.kg-1,试计算: 1.Langmuir 吸附等温式中的常数 b; 2.CHCl3 分压力为 6.67×103Pa 时的平衡吸附量。
dc D ≈ k1cC ;近似一级反应 dt
低压时: k −1 >> k 2 cc 七、 (1) θ =
dc D k1k 2 ≈ c A cC ; 近似二级反应 k −1 dt
82.5 b ⋅1.34 × 10 4 = , 得:b=0.0005448Pa-1 93.8 1 + b ⋅ 1.34 × 10 4
+ −4 2 -1 已知 298K 时, Λ∞ m ( Ag ) = 61.92 × 10 S ⋅ m ⋅ mol − −4 2 -1 Λ∞ m (Cl ) = 76.34 × 10 S ⋅ m ⋅ mol
四、 (20 分)电池 Cu(s)|Cu(Ac)2(b=0.1mol⋅kg-1, γ±=1)|AgAc(s)|Ag(s) 的电动势 E 与温度 T 的 关系如下: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
一、选择题(22 分) 1.0.001mol/kg 的 KCl, K2SO4, MgSO4 溶液的离子强度关系是: A. KCl< K2SO4< MgSO4 B. MgSO4 < K2SO4< KCl C. K2SO4< MgSO4< KCl D. K2SO4 < KCl < MgSO4 2.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时,若外电路通过了 0.4mol 的电子,则: A. 阳极产生 0.2mol 的氧气 B. 阴极产生 0.2mol 的氧气 C. 阳极产生 0.2mol 的氢气 D.阴极产生 0.2mol 的氢气 -3 -1 3.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2.0mol·dm ·min ,其反应级数为: A.0 B.1 C.2 D.-1 4. 一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 ε v,i = ν + A.0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一、1. A 2.D 3.A 4.C 5.C 6.B 7.B 8.B 9.D 二、1. 浓差,电化学 2. 0.148m 3. 0.707 4. 0.159, 0.0421 5. 0.604
10.B 11.C
∞ + ∞ −4 2 -1 三、 Λ∞ m ( AgCl) = Λ m ( Ag ) + Λ m (Cl ) =138.26 × 10 S ⋅ m ⋅ mol
由 Nernst 方程:
RT RT RT = Eθ − ln acu 2 + a 2 - = E θ − ln a 3 ln( 0.1× 0.2 2 ) ± Ac zF zF zF RT Ey= E + ln( 0.1× 0.2 2 ) 0.256V zF E = Eθ −
Ey(Ac-|AgAc(s)|Ag)= Ey(Cu2+|Cu)+ Ey=0.593V 五、 (1) 二级反应 c A, 0 = c B , 0 时, 298K: k p ,1 =
κ (AgCl) = 3.41× 10 -4 − 1.60 × 10 −4 =1.81 × 10 −4 S ⋅ m 2 ⋅ mol -1
-3 c(AgCl) = κ (AgCl) / Λ∞ m ( AgCl) =0.0131 mol ⋅ m
c Ag + K sp = θ c
cCl − cθ
∆ r G m = − zEF =-63.1kJ·mol-1 ∂E −4 -1 -1 ∆ r Sm = zF = 2 × F × 2 × 10 =38.5 J·K ·mol ∂ T p ∆ r H m = ∆ r G m + T∆ r S m =-51.6 kJ·mol-1
(3)
n2 =___________。 n1
三、 (10 分)298K 时 AgCl 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3.41× 10 −4 S ⋅ m -1 。同温度下配制该溶液 用的水电导率为1.60 × 10 −4 S ⋅ m -1 , 计算 (1) 298K 时 AgCl 饱和水溶液的摩尔浓度;(2) 298K 时 AgCl 的 Ksp。
0.0131 = 1.72 ×10 −10 3 = 10
2.
四、(1)阳极:Cu(s)→Cu2+(aq)+2e 阴极:2AgAc(s)+2e→2Ag(s)+2Ac-(aq) 电池反应:Cu(s)+ 2AgAc(s) →2Ag(s)+ Cu2+(aq) +2Ac-(aq) (2) E(298K)=0.327V, z=2mol
1 = 0.1kPa -1 ⋅ h -1 t1 / 2 p0 1 = 0.2kPa -1 ⋅ h -1 t 1 / 2 p0
/
308K: k p , 2 = (2) 由:
kt =
1 1 − ; p p0 1 1 k p ,1 + p0 kc, 2 = 6.0 kPa
p=
(3)
R ln Ea =
T1 k p ,1 k c ,1 = =55.4 kJ·mol-1 1 1 1 1 − − T1 T2 T1 T2
2σ r
B. ∆P =
4σ r
C. ∆P =
σ 2r
D. ∆P =
σ 4r
7.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的配分函数是: A.振动配分函数 B.平动配分函数 C.转动配分函数 D.电子配分函数 8.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k = 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A. E a = E1 + E 2 − E3 C. E a = E1 E 2 / E3 B. E a = E1 + E3 − E 2 D. E a = E1 E3 / E 2 的离子。离子 价 数 越
3 -1
(2) V = 93.8dm ⋅ kg
/ m
b ⋅ 6.67 ×10 3 3 -1 × =73.56 dm ⋅ kg 3 1 + b ⋅ 6.67 ×10
k1k3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a 与 k2
9. 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粒子带电符号相 高,其聚沉能力越 。 A.同,高 B.反,低 C.同,低 D.反,高
10. 将 KI 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AgNO3 溶液形成溶胶, 则此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
为_____. A. 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不移动 11. 液体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____;液体中气泡越小,气泡内饱和蒸气压越___。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二、填空题(10 分) 1. 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极化和_______极化。 2. 半径 0.1mm 的 毛细管插入 水 中 , 平衡后 液面 上升高 度为 :___________ 。 已知 水 密 度 1.0g/cm3,水与毛细管壁接触角 0˚,重力加速度 9.8m/s2,水表面张力为 0.0727N⋅m-1. 3. 某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为 100 天,则经过 50 天后,其放射性为初始时的___________。 4. H2SO4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b=0.1mol·kg-1,平均活度系数 r±=0.265,则其 b±= , a ±= 。 5. 某分子两个能级的能量分别为ε1 = 4.2×10-21J, ε2 = 8.4×10-21J,相应的能级简并度 g1 = 3, g2 = 5 在 300K,分布在两个能级上的最慨然的分子数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