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排水设计原则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排水设计原则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排水设计原则是确保公路安全并提高路况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合理的排水设计能够有效减少雨天路面积水,避免水毁,减轻山区公路养护负担,提高公路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山区公路排水设计的原则。
一、控制水流量的原则为了保证山区公路排水的顺畅,首要原则是控制水流量。
即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应该合理引导并分流山区降雨的集水量,避免大量积水聚集在公路路面上。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设置合理的横向和纵向坡度,使得山区公路的水流能够顺利流向路肩或者路沟,避免水流长时间停留在路面上。
2. 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路基硬化带,用以引导水流顺利流入路沟或者排水沟,防止水流流向路基,导致路基松软和下沉。
二、合理设计排水设施的原则为了有效排水并防止水毁,山区公路的排水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路沟和排水沟的设计: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应确保路沟和排水沟的合理设置和设计,以使其能够迅速排除降水并加速引导水流。
同时,为了避免破坏车辆运行平稳性,路肩与排水沟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2. 桥梁和涵洞的设计:在山区公路设计中,桥梁和涵洞的设置也需要考虑排水因素。
应确保桥梁和涵洞的建设能够充分考虑到水流量,避免因积水造成公路无法通行。
3. 路面设计:山区公路路面的排水设计应当考虑到道路坡度,路面凸起和凹陷的位置,以及雨季和雪季的降水量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路面能够及时排水,并采取措施避免路面出现长时间积水现象。
三、合理运用排水材料的原则为了提高排水效果和保证公路使用寿命,山区公路的排水设计还需要合理运用排水材料。
以下是几个需要考虑的原则:1. 路面材料:在山区公路的路面设计中,应选择适合排水的路面材料,比如透水性较好的碎石路面,以减少雨水积聚在路面上的时间。
2. 排水沟材料:为了避免排水沟的堵塞和破损,应选用优质的排水沟材料,如耐腐蚀、耐久性强的塑料排水板等。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公路路面的干燥和平整,减少水毁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进行适当的排水设计。
下面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通行条件和安全,并减少水毁对公路的损害。
排水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经济、简便、可靠、安全等。
1. 合理性: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地理环境和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和措施。
2. 经济性: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材料。
3. 简便性:排水设计应尽量简化工程量,减少工程繁琐和施工难度。
4. 可靠性: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排水。
5. 安全性:排水设计应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灾害。
二、排水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轮廓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加固设计等。
1. 轮廓线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地势起伏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水平线和纵向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4. 加固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和重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路基和路面加固措施,避免因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变形和沉陷。
1. 排水设施的布置要合理,覆盖全面,保证排水的畅通。
2. 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适,能承受预期的雨水流量和水压。
3. 排水设施的材料要具有耐久性和防腐蚀性能,保证设施的寿命。
4. 排水设施的施工要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故障。
5. 排水设施的维护要及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清洁。
三、利用现代排水技术进行排水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排水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现代排水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反渗透工程、雨水集中利用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系统和土壤过滤层等,将雨水与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在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雨水流出路面,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干燥,预防积水和泥淖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原理、排水设计要求和常见的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原理1. 雨水径流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将雨水迅速排除路面,以免对路面造成破坏。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首先需要对雨水径流进行计算,确定设计排水量。
雨水径流主要受到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
通过统计降雨历时和频率资料,可以得到不同年限的设计降雨强度。
然后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设计的径流系数,计算出设计排水量。
2.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是指雨水渗入路基后的排水问题。
路基排水的主要工作是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路基软弱和沉降。
为了实现路基排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路基的纵向和横向坡度应合理设计,以便雨水能够自然排出路基。
(2) 路基横截面的开挖和填方应满足排水的需要,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3) 路基表层应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和过水管等。
三、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要求1. 设计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从路面排出的体积。
设计排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设计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排水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排水设施能够满足排水要求。
2. 排水坡度排水坡度是指排水设施的纵向和横向坡度。
排水设施的坡度应合理设计,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
纵向坡度通常沿着道路走向进行设计,以便雨水沿着路面流动。
横向坡度通常沿着路面横截面进行设计,以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3.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排水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过水管、雨水篦子和排水井等。
排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排水要求,并与路面结构相匹配。
排水沟通常设置在路基和路面之间,用于收集和排出雨水。
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思路

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思路摘要:山区地形十分的复杂,公路路基边坡极多,对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的要求极高。
若排水系统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那么就会使得地下水聚集,进而影响岩土的力学性质,严重时还会出现公路损坏的情况。
虽然,我国已建立起了和山区公路排水设计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需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够生搬硬套。
基于此,本文就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特点研究表明,公路工程的排水设计是用来控制路面与地下积水,进而避免对路基路面结构造成侵蚀影响。
具体设计过程,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建造人员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建设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年降雨量以及地下水活动情况等,进而保证工程各项设施不受雨水或是积水的冲刷影响。
当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够规避涌水或是阻水问题,还可控制其对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
与普通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同,山区公路还需考虑地表水的侵蚀问题。
然而,因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具有难度较大特点。
为此,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与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后,以通过设计手段改善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结构的运行使用环境。
2 山区公路路基排水设计2.1路基地下设计通常会在路基地下设置排水孔、盲沟、渗沟以及渗井等相关设施来开展排水工作,在对地下水予以排放的过程中量较小,因此运用渗流的方式集流。
在进行设计时,需对各类环境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就渗透流量较小的地下水而言,可以运用渗沟与渗井方式排出。
2.2边坡的排水设计对于降水量较多的山区,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会对边坡造成极大的冲击,导致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雨水因为不能够及时排出,进而积累在路面当中,同时还会渗透到路基内,这样就会影响路基路面质量。
对于挖方路堑排水而言,在路堑开挖前做好截水沟,土方工程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排水沟。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手段,使路基路面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降水,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
在公路建设中,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排水不畅会导致路基路面的损坏和变形,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需根据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根据当地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确定所需排水能力,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还需考虑路面的纵、横坡等因素,以便将降水自然地导向雨水坑、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在纵向排水设计中,应根据路面坡度和道路几何形状,确定合理的纵向排水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到疏水沟或排水渠中。
在横向排水设计中,应根据路面横坡和路堤高度,设计合适的横向排水系统,将降水迅速排除。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还需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在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设排水井、雨水篦子等,以避免水分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时还需考虑道路使用的频率和车辆种类。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状况,设计不同的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需设计较大的排水能力,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避免积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还需考虑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保证。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以增强路面的排水性能。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避免施工不规范导致的排水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纵横坡、地下水位、道路使用频率和车辆种类等因素。
只有合理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设计原则与目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为了使雨水迅速排除路面,减少水文冲刷对路基路面的破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减少路面下的地下水位和软基的液化,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路面,避免积水,减少水文冲刷。
2. 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高低起伏,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减少投资成本。
3. 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4. 综合考虑经济性: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排水系统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路面横坡设计路面横坡是指路面在横向上的坡度,通过合理设置路面横坡可以使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离路面。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2%~4%的横坡设计。
路面纵坡是指路面在纵向上的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高差,合理设置路面的纵坡可以保证雨水迅速排除,减少积水和水文冲刷的发生。
3. 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是用于收集和排除路面雨水的设施,根据路面的情况和地形特点,排水沟可以分为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
在设计排水沟时,应考虑沟槽的宽度、深度、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效果。
5. 排水设施设置在排水系统中,还需要设置一些排水设施,如护坡排水管、井口、溢流口等。
这些排水设施的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排水系统的整体畅通和排水效果。
6. 轴流式排水系统设计在某些路段,可以采用轴流式排水系统来排除路面雨水。
轴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轴流原理,通过对路面进行微观波纹处理,使雨水能迅速流向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有效排除路面雨水。
7. 涵洞和涵洞排水设计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涵洞和涵洞排水系统。
涵洞是用于排除路面下的积水或地下水的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洞身和洞面的尺寸、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涵洞排水系统,确保涵洞周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和维护道路的稳定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排除和导引降雨水以及路面积水,从而减少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工作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
一、排水原则公路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道路排水安全、快捷、经济和持久。
具体而言,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流量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估算并处理降雨和融雪时刻的水流量,以及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情况。
2.规整流态原则:公路道路设计需要使得水流在排水设施内保持规则流态,避免因水流剧烈变化而造成水流堆积和冲刷。
3.排水深度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确定排水设施的深度,以确保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降雨和融雪水。
4.泄洪原则:对于经常发生洪水的地区,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泄洪渠道和水沟的规划,以便排除大量的洪水水量。
5.合理投资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经济合理,既要满足排水要求,又要控制设计的投资成本。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基进行排水工程设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1.剖面设计:公路排水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地势和存在的水体情况,合理确定剖面的高程和坡度。
3.路基排水层: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路基排水层,以便排除路基内部积水。
2.雨水收集设施: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排水沟、雨水篦子等,以便将路面上的降雨水快速导入到排水设施中。
4.雨水篦子:公路排水设计还需要设置雨水篦子,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保持排水设施的畅通。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保证公路通行和保持道路稳定的关键环节。
只有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才能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所以,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排水设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发表时间:2019-10-31T14:52:50.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张凡[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日益繁忙,车流量与日俱增,公路运输成为陕南地带商洛区域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商洛市交通设计院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日益繁忙,车流量与日俱增,公路运输成为陕南地带商洛区域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与此同时,公路使用质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其中公路排水对路面后期使用年限起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还会影响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因此,本篇论文着重浅谈公路沿线排水设施作为公路配套设施的重要性。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引言: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公路路基边坡较高,对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要求较高。
若排水系统不完善,就会使得地表、地下水渗入路基,影响路床压实,降低路基路面承载力,使路面出现裂缝,严重时公路还会出现沉陷、垮塌等病害。
虽然,我国已完善了山区公路排水设计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仍需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够生搬硬套。
1.水对于路基路面的危害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路基路面使用寿命。
由于排水不畅,雨水、山涧水等滞留,浸泡路基路面,使其长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降低路基强度。
与此同时,由于来往车辆的不断碾压,路面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裂缝、沉陷等病害,甚至局部路段地下水丰富,造成路基沉降。
严重影响公路服务质量,危害过往车辆及行人出行安全。
2.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原则
完整的公路工程排水是用来疏散路表与地下积水,进而避免对路基路面结构造成影响。
在外业踏勘时,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人员应实地详细的调查,根据公路功能、等级、建设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环境敏感区、年降雨量以及地下水活动情况综合考虑,进而确保沿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等各项工程的稳定性。
与普通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同,山区公路还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及坡面层间水对路基的影响。
然而,因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具有难度较大特点。
为此,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人员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即与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后,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和集中排水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纵、横联合的设计方法进行积水的排放,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将流向路基及路基范围内的水流,通过排水边沟送入自然沟渠或天然河道内。
同时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和环境保护问题,将排水工作和防护加固工作合二为一,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
3.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3.1路基地表、地下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以散排为主,一般采用矩形边沟,在地下水和裂隙水丰富及潮湿路段除采用仰斜排水管和渗沟排水外还对这些路段的边沟采用加大形式。
经过村镇的边沟采用矩形边沟加铺盖板。
对人口稀疏路段及平交路口处,采用矩形接圆管边沟。
通常当地下水影响路基强度时,会在路基地下设置暗沟、渗沟、渗井或仰斜式排水管等地下排水设施来开展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
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各类环境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就渗透流量较小的地下水而言,可以运用渗沟与渗井方式排出,将积水引出路基,从而达到良好的排水作用。
3.2公路路面排水设计
对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路面排水采用路面横坡、路肩横坡、拦水带、急流槽及边坡进行散排的方式;对于路线纵坡较大、挖方以及过村镇路段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面横坡汇至边沟后,经涵洞排至路基范围以外。
在对山区公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路面结构本身的防水措施,提高路面材料的抗水害能力。
选择抗滑性好、摩擦系数大的石料,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同时考虑设置封层,进而避免面层下渗的水进一步下渗,确保路面基层具备充足的强度与耐久性。
通常会在土路肩范围运用碎石填筑,并且下部设置软式透水管或者是打孔塑料排水管来对路面结构当中的自由水予以排除。
3.3边坡排水设计
对于降水量较多的山区,在遇到持续强降雨天气时会对边坡造成极大的冲刷,常会发生落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对于土质挖方路段路堑排水而言,在路堑开挖前做好堑顶环形截水沟,在分级边坡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平台单侧或两侧设置急流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导致边坡滑塌。
对于填方路堤排水而言,要检查路基放线宽度是否达到路基填筑的宽度要求,并挖好纵向排水沟,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
一般在路基填挖交界地段下边坡、桥梁两端设急流槽;特殊路段截水沟连接边沟时,在挖方边坡上设置边坡急流槽;涵洞出口及边沟终点与河沟结合处均设置急流槽。
4.结语
在进行山区公路排水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规划,各种路基排水沟渠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结合,防止山坡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阻止雨水进入路面结构,以便减少对路基路面及公路构造物水损坏,提高公路耐久性。
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