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析-高血压
(病历)高血压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科别:内科住院号:00092153姓名:王海荣籍贯:性别:女出生:1971年6月年龄:43岁民族:汉现住址:婚姻:已婚工作单位:无职业:无入院日期:2014年11月5日上午9时0分病史陈述者:本人病历完成日期:2014年11月5日可靠程度:可靠过敏史:无主诉:反复头晕、头闷、胸闷十余年年,加重两天现病史: 该患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闷、胸闷症状,在附近诊所给予口服丹参、维脑路通、银杏叶胶囊等药物治疗,略有好转。
在哈尔滨医院诊为高血压,冠心病。
昨天头晕、头闷及胸闷症状加重,今日为求系统方便治疗,故入我院求治。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史十年,糖尿病史四年。
以“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收入院。
患者此次发病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不振,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四年。
否认有肝炎、结核等病。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发冷、发热、盗汗史。
循环系统:胸闷、无气短,无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无水肿、腹水、肝区疼痛。
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动脉硬化等病史。
消化系统:食欲差、无反酸,无嗳气、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及黑便史,无发热与皮肤巩膜黄染,无体力、体重的改变,无口腔疾病,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精神因素无影响。
泌尿生殖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及浮肿史,尿量和夜尿量如常,尿的颜色淡黄色,无尿潴留及尿失禁等,无腹痛,无放射痛,无咽炎、水肿、出血。
血液系统:无苍白、乏力、头晕、皮下瘀点、瘀斑、反复鼻衄、齿龈出血、黄染、出血点、血肿、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骨骼痛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营养障碍、怕热、乏力、多饮、多食、多汗、消瘦、胃寒、头痛、视力障碍、心悸、食欲异常、烦渴、多尿、水肿史,无体格、骨骼、甲状腺、体重、皮肤、毛发等改变,无发育畸形。
神经精神系统:头晕、无耳鸣、晕厥、失眠或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异常、性格改变、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及精神错乱史。
病历分析-高血压

病历分析-高血压【病历分析-高血压】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就诊日期:
主诉:
现病史:
既往病史:
家族史:
个人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方案:
随访及预后:
1、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就诊日期:
2、主诉
患者主诉高血压相关症状,例如头痛、心悸、视力模糊等。
3、现病史
详细描述患者目前的病情,包括高血压的持续时间、症状的频
率和严重程度等。
4、既往病史
列出患者过去曾经患有的疾病,特别是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
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5、家族史
记录患者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情况。
6、个人史
详细描述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和
饮酒等习惯。
7、体格检查
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体重、身高等常
规检查项。
8、辅助检查
列出对患者进行的各类辅助检查结果,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9、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高血压的诊断。
10、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干预等。
11、随访及预后
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时间、血压控制情况、症状改
善情况等,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附件】
- 附件一、辅助检查报告- 附件二、影像学检查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
- 法律名词一、解释一
- 法律名词二、解释二。
高血压门诊病历范文30份

高血压门诊病历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门诊医生需要认真书写高血压门诊病历。
下面是一份高血压门诊病历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病历范文**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5 岁****婚姻状况:已婚****职业:工人****就诊时间:2023 年 2 月 15 日****就诊科室:高血压门诊****主诉:头晕、头痛一周****现病史:**患者一周前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无明显诱因。
症状主要发生在早晨起床时和晚上睡觉前,伴有耳鸣、口干等症状。
患者平时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不佳。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5 年,曾多次就诊,血压最高达到180/110mmHg。
患者有吸烟史 20 年,每天吸一包烟。
患者无其他慢性病史和手术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有高血压病史,母亲有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5 次/分钟呼吸:18 次/分钟血压:160/95mmHg**心肺听诊:**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诊断:**高血压病(三级)**治疗计划:**1. 继续服用降压药物,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2.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3. 每周定期测量血压,每月复诊。
**医生签名:李医生****日期:2023 年 2 月 15 日**二、病历记录注意事项1. 病历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晰、工整。
2. 病历记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等内容。
3. 病历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书写,每项内容应注明记录时间。
4. 病历记录中涉及患者隐私的内容应保密,不得泄露。
5. 病历记录应由医生签名,并注明日期。
高血压病例分析(高血压类)

高血压病例分析(高血压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定义为血压持续性地高于正常值。
它属于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被严重低估和忽视。
高血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它逐渐增加心脏、脑、肾脏和眼睛的危险,可以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损伤和失明。
以下是对一名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分析:
患者信息:
姓名:张先生
年龄:55岁
性别:男性
体格检查:体重92公斤,身高1.74米
病史:
张先生没有任何基础疾病,但他的家族史中有高血压病例。
他过去也偶尔会感到头晕和失眠,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症状。
诊断:
张先生的血压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已经达到了轻度高血压的水平。
他的收缩压为145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毫米汞柱。
他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30.3,已经被认为是肥胖的。
治疗:
对于张先生这样的病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控制他的血压。
首先,他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
其次,他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增加体能和减少体重。
除此之外,张先生需要开始服用高血压药物,以控制他的血压。
按照他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他开始使用ACE抑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
预后:
如果张先生能够坚持这些改变,他的高血压情况应该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然而,他需要继续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监测血压,以确保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试题编号:14(2015年)
✧知识点扩展
高血压病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正常140/90)
◆SBP140-159或DBP90-99 1级低于160/100
◆SBP160-179或DBP100-109 2级低于180/110
◆SBP≥180或DBP≥110 3级
➢危险程度分层
◆低危:1级。
改善生活方式。
◆中危:1级+2个因素;2级不伴或低于2个因素。
药物
治疗。
◆高危:1-2级+至少3个因素。
规则药物治疗。
◆极高危:3级;1-2级+靶器官损害。
尽快强化治疗。
➢鉴别:周围大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
➢辅助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动脉、双肾及双肾上腺多普勒超声。
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运动、减肥等物理治疗。
降血压药物规律终身服用。
病历分析-高血压

病历分析-高血压(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
孙宁玲等[1]在全国5个中心对5021名无明确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筛查显示,新检出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7.1%和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
因此,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降压方案选择,对防止和延缓患者向糖尿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即对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降压方案进行分析和干预。
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以“发作性头晕伴晕厥9小时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10余年前,于情绪激动后出现晕厥,伴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
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就诊于我院,测血压最高达200/160mmHg,诊断为高血压性晕厥,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院外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用药不详)。
3余年前于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再次就诊于我院,予以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好转,院外口服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 po 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 qd po)。
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
于我院门诊,测血压190/120mmHg予以“硝苯地平注射液”后症状缓解。
检查体温:35.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8/88mmHg,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入院诊断: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2.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入院后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po qd)+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 po qd)+氢氯噻嗪片(25mg po qd)三药联合降压,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片(10mg po qn)调脂治疗。
病例分析高血压

病例分析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病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患者,男性,60岁,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有吸烟和饮酒习惯。
近几年来,患者经常感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且血压波动较大。
在就诊时,患者血压为160/90mmHg。
该患者血压升高,且伴有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等。
该患者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缺乏运动,且吸烟和饮酒习惯不良,这些因素都可能加剧高血压的发展。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而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当血压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
正常的血压范围为139-90/89-60mmHg,而高血压是指在休息状态下连续三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值的情况。
该患者血压为16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对于该患者,我们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运动量、减少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等。
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经过治疗,患者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
在后续的随访中,患者的血压一直保持稳定,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该患者患有高血压,且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
通过病理分析发现,该患者的高血压可能与长期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
经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症状明显减轻。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例(二)2024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例(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的第二个范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大量的人群。
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高血压患者,因此深入了解高血压病例的分析方法对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次分析将从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患者病史分析1. 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史概述2. 高血压病的家族史和遗传因素3. 患者的用药史和生活习惯4. 主诉和现病史的详细描述5. 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对患者的影响二、体格检查分析1. 血压测量及分析2. 心率听诊和心律分析3. 视力和视网膜检查4. 心血管系统检查结果分析5. 其他相关的体格检查结果三、辅助检查分析1.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2. 尿液分析与肾功能评估3.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4.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关结果分析5. 其他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四、诊断分析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2.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初步诊断3. 辅助检查结果对诊断的进一步确认4. 对其他可能疾病的排除性诊断5. 最终的确诊和诊断依据的总结五、治疗方案分析1.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2. 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用药原则3.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介绍和推荐4. 随访和监测指标的设定5. 长期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建议总结:高血压病例分析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依据,全科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以一个范例案例为例,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全科医生更好地应对高血压病例。
同时,全科医生还应注意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并参与继续教育,以提高对高血压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
孙宁玲等[1]在全国5个中心对5021名无明确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筛查显示,新检出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7.1%和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
因此,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降压方案选择,对防止和延缓患者向糖尿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即对一例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降压方案进行分析和干预。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以“发作性头晕伴晕厥9小时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10余年前,于情绪激动后出现晕厥,伴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
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就诊于我院,测血压最高达200/160mmHg,诊断为高血压性晕厥,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院外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用药不详)。
3余年前于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再次就诊于我院,予以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好转,院外口服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 po 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 qd po)。
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同前。
于我院门诊,测血压190/120mmHg予以“硝苯地平注射液”后症状缓解。
检查体温:35.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8/88mmHg,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入院诊断: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入院后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po qd)+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po qd)+氢氯噻嗪片(25mg po qd)三药联合降压,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片(10mg po qn)调脂治疗。
患者入院后第三日,血压:130/82mmHg,专科检查血生化ALT 47 U/L↑,AST 53U/L↑,CHOL(总胆固醇)5.88 mmol/L↑,TG(甘油三酯)2.90 mmol/L↑,尿液检查PH=5.5 ,GLU(葡萄糖)2+↑,头部CT无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后第五日,监测空腹血糖 5.8-7.9mmol/L,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考虑患者已有糖耐量异常,药师建议调整患者的降压方案,将噻嗪类利尿剂改为ACEI/ARB类药物,医师未采纳。
患者入院后第八日,血压:115/76mmHg,患者要求出院。
出院诊断: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糖耐量异。
患者院外降压治疗不理想的分析与讨论患者院外口服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 po)和厄贝沙坦分散片(75mg qd po)进行降压治疗。
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起作用与硝苯地平相似,但对血管的选择性更强,降压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一日口服一次即可,生物利用度较高(52%-88%),t1/2约30小时。
氨氯地平为CCB类药物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种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少,能够长期持久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厄贝沙坦为ARB类药物,降压的同时对患者的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口服每次150mg,每日1次,生物利用度60%-80%,tmax为4-6小时,t1/2为11-15小时。
该患者院外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能原因:①患者降压药物剂量偏小。
②需要联合小剂量的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进行三联降压。
③患者院外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④患者生活不规律,有吸烟及饮酒史,且易出现情绪波动而影响血压。
患者入院时紧急降压方案的分析与讨论患者入院时头晕伴晕厥,门诊测血压190/120mmHg,予以“硝苯地平注射液”后症状缓解。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
该患者无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属于高血压亚急症,可在24-48h将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没有证据说明此种情况下紧急降压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许多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如钙通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还可根据情况应用袢利尿剂。
门诊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注射液”进行紧急降压不合理。
硝苯地平降压迅速且作用强,口服制剂10分钟生效,1-2h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6-7h,静脉注射10分钟内可降低血压21%-26%。
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如果可耐受这样的血压水平,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h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该患者为高血压亚急症,无靶器官损害,短时间内急骤降压,可能造成血流灌注减少、心脑损伤。
药师建议可以用口服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拉贝洛尔,可乐宁)等[2]。
4患者住院期间降压方案的讨论与分析患者入院第二天,尿常规回示GLU(葡萄糖)2+↑,监测患者空腹血糖5.8-7.9mmol/L,提示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医师继续采用左旋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缓释片+氢氯噻嗪片三联方案,未对患者的降压方案进行调整,不合理。
1)CCB类药物的选择:钙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阻止钙离子内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下降,同时对糖和脂肪代谢无影响。
长效钙拮抗剂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ACEI或ARB治疗基础上首选的联合用药。
因此对于存在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左旋氨氯地平作为降压联合用药之一是合理的。
2)美托洛尔缓释片的选择: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影响很小或无影响,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为阻断β2受体可能对糖、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阻碍β2受体介导的扩血管作用,加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故不适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美托洛尔属于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不影响糖脂代谢。
同时使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CCB)和β受体阻滞剂:前者具有的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正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及减慢心率的作用,两药联合可使不良反应减轻。
患者入院第二日自诉焦虑,入睡困难,β受体阻滞剂对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如伴焦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的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因此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联合降压药物之一合理。
3)噻嗪类利尿剂的选择:噻嗪类利尿剂一直被用作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小剂量噻嗪类药物对代谢的影响较小,不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对糖、脂代谢或电解质有影响,不建议大剂量应用。
噻嗪类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降压幅度与其它组合方案相当,但代谢相关不良反应更多见,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更高,不推荐两者联合用于伴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3]。
因此选择氢氯噻嗪片作为该患者的联合降压药物之一不合理。
4)对于该患者合理降压方案的选择:ACEI/ARB具有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ARB类药物改善糖代谢的机制包括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等[6]。
ACEI和ARB一样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雷米普利和罗格列酮减少糖尿病研究(diabetes reduction assessment with ramipril and rosiglitazone medication trail, DREAM)结果显示,糖耐量异常患者在平均4年的随访中,与安慰剂比较,足量使用ACEI雷米普利(10mg)明显降低了餐后2h血糖的水平。
VALUE研究结果显示,以缬沙坦为基础的治疗组血压降低不如对照组,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了23%。
对2006年以来22项随机双盲研究,入组时无糖尿病的患者143153例进行荟萃分析,降压药物对新发糖尿病的降低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ARB、ACEI、钙拮抗剂、安慰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7]。
ACEI/ARB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治疗地位的评价及指南的推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ACEI或ARB)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4]。
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指出,在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中,RAS阻断剂(ACEI或ARB)可用作首选治疗和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
因此对于该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可在ACEI/ARB的基础上联合CCB类和小剂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进行降压治疗。
5.总结本例患者为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在为患者选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哪些药物对患者的血糖有影响,不仅要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还应防止和延缓患者向糖尿病的进展,因此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降压方案至关重要。
该患者的降压目标≤140/80mmHg,降压药物首选ACEI/ARB,鉴于ARB在国人有更好的安全和依从性,可优先选择。
药师认为该患者的最优降压方案应在ARB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CB类和小剂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厄贝沙坦分散片(150mg qd po)+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po qd)+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po qd)。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师更多关注的是药物的适应症和药理作用,而临床药师注重的是药物的合理使用,即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角度把握用药,与临床医师一起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优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1]孙宁玲,王鸿懿,廖玉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38-1140.[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3[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后插1-36.[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3 [J].Diabetes Care,2013,36(Suppl1): S11-66.[6]赵晓涛,霍勇.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4): 302-304.[7] Elliott WJ, Meyer PM. Incident diabete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J]. Lancet, 2007, 369(9557):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