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创业体会和创业思路

合集下载

雷军的创业调研报告心得

雷军的创业调研报告心得

雷军的创业调研报告心得雷军是中国知名企业家和创业者,他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雷军以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有幸阅读了雷军的创业调研报告,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雷军在报告中强调了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他强调,创业者首先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对行业发展的热情。

创业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只有充满激情和对事业的真正热爱,才能战胜困难和迎接挑战。

此外,雷军还强调了执行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创业者需要能够将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团队。

其次,雷军在报告中提到了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性。

他指出,优秀的产品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创业者应该关注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努力打造出独特而有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雷军也提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业者需要关注技术趋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产品定位。

此外,雷军还关注了市场和竞争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他强调,创业者需要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雷军还强调了创新和差异化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创业者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最后,雷军还谈到了创业者的成长和个人素质建设。

他认为创业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创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领导力和管理技能。

同时,创业者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通过阅读雷军的创业调研报告,我深刻地认识到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创业者需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热情,同时还要具备执行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创业者需要关注市场和竞争环境,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差异化。

此外,创业者还需不断学习和打磨自己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雷军作为中国创业界的佼佼者,他的创业调研报告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雷军创业史观后感

雷军创业史观后感

雷军创业史观后感看完雷军的创业史,我就像被打了一针超强的鸡血,满脑子都是“奥利给”!雷军这人啊,就像游戏里开了挂一样,但他这个挂可是用无数的汗水和智慧换来的。

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怀揣着绝世秘籍的大侠初入江湖,心中有无限的抱负,可是周围全是等着看你出丑的小怪兽。

但雷军可不怕,他就那么勇往直前。

他在金山的时候,那是没日没夜地干啊。

感觉他的办公室就像一个魔法小屋,他在里面不停地捣鼓代码,想要创造出改变世界的魔法。

金山的成功可不是偶然的,那是雷军带着一帮兄弟,一场场战斗打下来的。

就好比是一群勇士,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最后终于占领了一座山头。

后来创立小米的时候,更是玩了一把大的。

他就像一个超级大厨,想要给大家做出一道前所未有的美食。

把性价比这个词玩出了花,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高大上的智能手机。

他到处找食材(供应商),和他们谈判,就像菜市场里最精明的大妈一样,但是又带着无比的诚意,要做出最美味的菜(手机)。

雷军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像打游戏里的一道道关卡。

资金紧张的时候,估计他晚上做梦都在想钱从哪里来。

竞争对手的打压,就像是一群恶霸来抢地盘。

可是他呢,总是能巧妙地化解,不是用什么歪门邪道,而是靠着对技术的执着、对用户的热爱。

他这种创业精神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一本行走的励志教科书。

让我觉得,咱普通人要是有梦想,也得像雷军那样,咬着牙、憋着一股劲儿往前冲。

不要怕失败,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呗。

而且啊,雷军还特别注重团队,他知道一个人再牛也干不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创业,得先找一帮靠谱的兄弟,就像梁山好汉一样,大家齐心协力。

看完雷军的创业史,我感觉自己都有点跃跃欲试了,虽然我可能没有他那么聪明,那么有才华,但是我想,只要有他那种坚持和热情,说不定我也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折腾出点啥来呢!他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很多创业者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看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雷军三次创业成败与背后的思维

雷军三次创业成败与背后的思维

雷军三次创业成败与背后的思维思维是最根本的武器不娱乐致死多份深刻不确定时代人间清醒思维核武原则:理性实用灵魂有趣思维升级认知迭代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思维核武,全文约3600字,完整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雷军在2022年度演讲中,讲述了自己30多年来三次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故事,通过他讲述的故事,分享的体会,从中可以看出成功要做到《易经》豫卦中讲的“顺以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顺已、顺他、顺道”,要获得成功三者不可或缺。

下面我通过分析雷军三次创业故事来印证这个道理,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

雷军从小就是学霸,年轻时进入金山公司,带领金山成功上市,后来又第一个开创网上购物平台——卓越网,失败后又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创办小米,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500强。

01顺己:顺自己的特长早年,雷军在面对微软的竞争时,带领团队用了三年时间闭门造车研发出了盘古软件,可是这个完全按照自己意愿和想法推出来的产品,以为在市场上会火爆,结果却完全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本来预测能卖出2万个,结果才卖出去不到2000个。

雷军想不明白,辛辛苦苦研发、预测大卖的软件为何不受市场欢迎。

带着疑问,雷军亲自加入了卖货的队伍,连着3天销量都是零,后来他主动向销售冠军学习,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他自以是产品的设计者,对产品最理解,总和顾客讲述产品的理念,主动介绍产品。

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客户想要的是什么,总以为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这样或那样,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研发、介绍产品。

销售冠军的话却很少,总是先问顾客想要什么,明确需求后再针对性地推荐。

一个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者,一个产品的CEO,却不如一个销售人员卖的好,根本原因是自己总是顺己,而忘了顺他。

总以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产品,更了解顾客对产品的需求。

而事实上,不去市场上实际了解,根本做不到了解顾客和市场,也更做不到顺他。

学会了销售,第7天的时候雷军已经成为了销售冠军,而且在和顾客现实交往中了解了很多顾客的需求。

雷军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

雷军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

雷军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一提起小米,大家自然而然的便想起了雷军.雷军,1969年12月16日出生,湖北仙桃人人,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人,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多玩游戏网董事长,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那么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现在为大家解读一下。

一、第一次创业:受《硅谷之火》中苹果公司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雷军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

三色公司度日为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局面。

半年以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

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间,雷军与王全国合作编写了雷军的第一个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软件并且组建了黄玫瑰小组;除此还用PASCAL编写免疫90,此产品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创办小米科技:2010年4月,雷军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曾参与微软亚洲工程院创建并任工程总监)、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六人联合创办小米科技并于2011年8月公布其自有品牌手机小米手机。

如今小米手机已有产品一代小米手机、小米1S、小米2、小米2S、小米2A、红米手机、小米盒子、小米3、小米电视等多款数码产品及配件产品。

截止2013年8月最新一轮融资,小米估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照此计算,小米科技将成为位列阿里集团、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在中国的硬件公司中,仅次于联想集团。

创业故事读后感 雷军创业读后感

创业故事读后感 雷军创业读后感

创业故事读后感雷军创业读后感创业故事读后感(一)其实现实生活中,天天都存在着创业故事,只不过有人凭运气,有人凭经验。

所谓成功的人生第一定律就是: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就像在网上大热的视频短片《贺建武的创业故事》一样,贺建武当初负债累累,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继续的走,也只有这样,等待你的才会是最后的胜利。

PS:贺建武创业故事链接地址:其实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因为人人都向往财富,人人都在不断地追求财富。

可为什么财富总是青睐少数人,而与许多人却无缘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财富不是光靠想象就能得到的,它需要追寻者不但要有实干的精神,更要有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毅力。

《贺建武的创业故事》讲述了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贺建武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另辟新径,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创业故事,最后不仅顺利的将公司转为赢,还成功的将我们的民族产业--浏阳烟花的飞到了空外的上空,让瞬间定格为永恒。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这句话对投身于创造财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不过“有志”虽然可以“事成”,但“有志”却不等于“事成”。

要是想成功,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不懈,一干到底。

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商场上也没有永远的赢家,失败是常有的事,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

如果每次遇到挫折和失败,都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不断地“逼”自己,去战胜困难,迎接命运和生活的挑战,那么你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让我们把贺建武创业故事作为一个风向标,在艰苦的环境下,坚定不移的去创业,去寻找我们想要得到的人生价值。

创业故事读后感(二)我在网络上搜寻有关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试图找到获得成功的方法和技巧,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耐人深思的视频,视频中的白大姐利用电子商务创业的事让我深有感触,不由得想发发感慨,文采虽然不好,但却都是肺腑之言,所以请拍砖的筒子手下留情。

这虽说是一个故事,但却是真人事实,故事的主人公通过自述的形式,讲了她利用电子商务创业经历的一些曲折。

雷军的创业经验与管理智慧

雷军的创业经验与管理智慧

雷军的创业经验与管理智慧雷军,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的创业经验和管理智慧成就了小米科技的辉煌。

本文将从雷军的创业思路、领导风格以及公司管理方面阐述他的创业经验与管理智慧。

一、创业思路雷军一直坚持创新的思路,他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他注重用户需求,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他积极推行开放战略,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他还倡导“互联网+”的理念,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创新思路使得小米科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领导风格雷军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注重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他注重选拔与培养,并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他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提出各种创新想法,同时也非常重视团队协作,倡导分享和互助的精神。

他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自身也是一个榜样,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影响团队。

三、公司管理雷军注重公司的发展战略,他提出了“痛点理论”,即找到消费者的痛点,然后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注重市场营销,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将小米定位为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品牌。

他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来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他还注重公司的股权激励和股权分配,使得员工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

总结起来,雷军的创业经验和管理智慧体现在他的创新思路、领导风格和公司管理方面。

他用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发展,用开放合作实现资源互补,用互联网+理念探索新商业模式。

他注重培养人才,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份额。

他注重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雷军的创业经验和管理智慧无疑为其他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雷军,生于1969。

他谨慎有余,喜欢平衡,有退路就很难下定决心。

创新像把火,之前的雷军多数时候离火焰还有几分距离就停下脚步,那是他留给自己的安全界限。

可最后,做出中国最具颠覆性创业公司的人,是雷军。

2007年,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是雷军一生中重要的结点。

当他被命运扔在十字路口,才终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气。

雷军说,他年过四十才走出低谷,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信念创办小米,绝不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业。

因此得以体会到创业时“跳下悬崖”的感觉。

离开金山对雷军是莫大的打击,却也是命运给他最大的帮助。

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如今回头来看,他的人生历经三个转折点,一是离开金山,一是创建小米,最后一个是此刻。

人们往往对他的第二个转折点津津乐道,前后两个少有提及。

雷军是中国创业者中所做之事最像乔布斯的一个。

乔布斯也曾离开苹果后再度回归。

但不经历当年,以乔布斯的天资和偏执,乔布斯仍是乔布斯,而雷军没有当年的挫折,也许不能成为今日的雷军。

小米市值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对雷军来说,100亿门槛只是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底线。

如今,雷军处在了一个新的关口。

从最初到现在,雷军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就是要做一家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

苹果市值千亿,苹果在音乐、手机、平板等多个领域持续颠覆持续创新,小米还有距离。

雷军已成为雷军,但还没有成为他梦想中最渴望成为的那个人,他还需要二次革命、二次创新。

如果用一个伟大创业者的标准来评价,雷军最伟大的一刻就是他不顾一切、往悬崖下奋力一跳的那一刻。

可现在小米成功已无悬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新的趋势,雷军还愿不愿意去抛弃去颠覆?所有人都在看。

永远离成功只差一步2007年12月,金山软件上市后两个月,雷军卸任CEO。

对于离开金山的原因,雷军从来没解释过,但比为何离开更有意思的问题是,雷军为什么不早点离开?或者说,如果不离开他会怎样?互联网大佬中,雷军成名最早,经验最丰富,程序员出身,96年做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已是国内互联网十大杰出青年,非常耀眼。

雷军创业故事观后感

雷军创业故事观后感

雷军创业故事观后感看了雷军的创业故事,那可真叫一个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千啊!雷军这人,一开始就像是个怀揣着超级英雄梦的热血青年。

你想啊,在那个互联网还像是个刚学走路小娃娃的时代,他就一头扎进去开始捣鼓了。

他就像个执着的探险家,在一片未知的荒野里寻找宝藏,而这个宝藏就是他心中的创业成功。

他创建小米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

他的团队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侠客,聚集在他这个“帮主”身边。

他们不是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没有什么超自然的魔力,全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对未来手机发展的独特眼光。

雷军做手机的想法,在当时可能就像有人说要骑着自行车上火星一样疯狂。

但他就有那个胆量去想,更有那个本事去做。

他为了让小米手机有性价比,那可是没少和供应商、合作伙伴“斗智斗勇”。

感觉就像菜市场里精明的大妈,为了每一分钱的性价比和小贩讨价还价,不过他这可是在商业的大舞台上。

他要保证手机配置高端又要价格亲民,这就像是要把五星级酒店的大餐装进路边摊的价格里,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雷军特别会把握用户的心理。

他就像是一个超级贴心的朋友,知道你想要什么,然后把手机打造成你梦想中的模样。

什么发烧级的配置啦,简洁易用的系统啦,都是他给用户的“小惊喜”。

就像你想要个全能的机器人管家,他就给你造出来了一个放在手机里。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

竞争对手像一群饿狼似的围着他,时不时就想咬一口小米这块“肥肉”。

市场的变化也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今天流行大屏手机,明天可能又流行折叠的了。

但是雷军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船长,不管风浪多大,都紧紧握住船舵,朝着他心中的方向前行。

他的创业故事还让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

要是一般人,遇到那么多麻烦事,可能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找妈妈了。

但雷军没有,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

这种精神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给那些正在创业路上迷茫的人照亮了方向。

看完雷军的创业故事,我就觉得自己也充满了干劲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军的创业体会和创业思路口述/雷军整理/符星晨创业成功的路有千千万,每个人创业成功的经验都不相同。

所以,我也只能讲讲自己对创业的体会和我的一些创业思路。

到底怎么才能创业成功呢?我觉得,其实创业成功80%是靠运气,无论是谁都不例外。

为什么这么讲?去年我给很多朋友推荐过一本书,叫《异类》,那本书讲成功的两个要素,我自己看完以后特受启发,讲的一个案例。

作者讲的是加拿大冰球队,他列了过去五年的获奖名单,说你找找规律。

我把那五年的名单仔细看了好几遍,我也没找出什么规律。

然后这个作者说,他研究半天发现,4月份以后出生的一个没有,就是在加拿大冰球队五年冠军获奖名单,4月份以后出生的一个没有。

也就是说,统计规律发现,4月份以后的人在加拿大就别打冰球,基本没戏。

他说这个规律很怪,他就去研究,为什么这样呢?他研究了美国冰球队,世界上各个国家冰球队,都没有这个规律,为什么在加拿大打冰球就一定要4月份以后呢?他研究了很久时间,他发现跟一个小事情相关,就是加拿大冰球队的少年队的入选标准是在当年1月1号满9岁的人可以入选少年队。

大家理解这中间的规律吗?为什么1月1号能够入选少年队,会对以后有这么大影响?我们想一想,1月1号满9岁的人,如果他的生日是1月份的话,意味着他已经快10岁了,而如果你是12月的,也就是你刚好9岁,在冰球的赛场上,那个10岁的小孩肯定比9岁小孩体能好,这样在一层一层选拔的结果里,4月份以后出生的全部被淘汰,就变成1月份出生的40%,2月份出生的30%,3月份出生的30%,4月份以后出生的一个没有。

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运气,对吗?你说你的体能也很好,素质也很好,打冰球一级棒的选手,你4月份出生的,没戏了。

再以美国IT业的成功创业者为例,比尔·盖茨在1955年出生,史蒂夫·乔布斯在1955年出生,许多数得上名字的人物全在这一年出生。

对应到中国,我发现杨元庆1964年出生,郭伟、马云也是。

其实很简单,1964年出生意味着他们大学毕业一两年以后,中国的电脑工业革命就开始了。

而互联网行业成功的创业者,多是1972、73年的,这就是我要谈的运气问题。

我是1969年出生,而如果是1964年或者1972年,可能成功要容易很多。

在网上一查,跟雷军关系最近的关健词是什么?是IT劳模,我工作辛苦和努力是出了名的。

我们从1988年开始创建金山,到今年为止是23年,在IT业算古董级的公司,可能很多人觉得金山软件算是成功案例,但在我内心深处,真的认为做得不怎么样。

运气是什么?我们经历了一些时付性的机遇。

这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反思的,得到的结论是:光有勤学苦练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问题是多一点点运气。

有时候我也想,怎么把握成功过程之中重要的东西?怎么把运气变成可控的?我想来想去,觉得所谓的运气,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这比任何时候用对的人、把事情做对都更重要。

谈到这个问题,金山创业的艰难就不说了,这个公司一度面临着全世界最强的竞争对手微软,创业两年后,我们差点关门,当时剩下十来个人七八条**,帐上70、80万人民币。

从1996年开始我们重新创业,一仗一仗打过来,中间没有依靠过任何风险投资的帮助,账上从十几万人民币到5亿现金。

到了1999年,当时年幼无知,被人一忽悠就准备去上市,一上市就上了八年时间,准备过五个板块,花了一亿人民币上中介费,好不容易在2007年IPO成功。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别人上市一下子就上了,没上还没死的,我估计就金山一家,准备上市像是脱了一层皮,金山就有这点顽强精神。

但是我就在想,难道做企业真的需要这么艰难吗?我自己20多年来,成功的喜悦并不多,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

再回过头来,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为什么重要?当时付性的产业机会来临的时候,浪潮会把你推到最前沿,这个浪潮所具备的力量你自身的力量多很多倍。

1999年互联网浪潮来的时候,我不能够说我理解有多深,但我是真的看到机会来了。

我就决定创业,干什么事情?我觉得做电子商务比较靠谱,就做了卓越,干了四年以后卖给亚马逊。

我卖这个公司的时候,心疼了半年时间,跟卖儿卖女的感觉一样,真的很不好。

我后来强迫自己不在卓越网买书,当做不认识一个叫卓越网的公司。

在卖公司的半年时间里,我在想,自己也不比别人笨,至少也比别人勤奋,为什么我做个企业就这样磕磕绊绊?为什么马云挺容易,陈天桥也挺容易,虽然他们也有困难,但比他们艰难的公司比比皆是。

而我做了天使投资人以后,发现比我艰难的创业者更多。

于是在卖掉卓越以后,我就陷入了一个长达半年的思考。

我想的问题是,我可以更努力、更勤奋,但是我能不能在成功路上容易一点?因为跟我打江山的兄弟们有好几千人,大将能累死三军,他们很不容易。

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让整个组织跟我一样陷入苦战的境地,能不能聪明一点?后来,我找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是四个字:顺势而为。

很多的创业者很有热情和信仰,但是太有信仰也有问题。

顺势而为讲的是什么呢?孙子兵法里提到,在山顶上有一块石头,我顺势而为,跑去踢上一脚,剩下的事情不用做太多,它自己就滚下来了。

巴菲特讲的滚雪球,也是顺势而为。

关键问题要看清楚这个势在哪里,怎么把握。

我原来站在旁边看的时候,觉得很多成功创业者是靠运气,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在山上找了一块石头,踹了一脚,石头就自己滚下去了,如果你天天在山脚下,怎么踹都没有用。

这就是我理解的,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对的事情呢?什么是对的时间点?两个大机会我的秘技是,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

具体怎么做?在十年前,我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你,看五年,去美国;想三年,去**;认认真真干好一两年,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干的就行了。

接下来,我就开始想,五年后什么东西会发生,谁会是五年后的百度,五年后的腾讯,五年后的阿里巴巴?在2005年我开始思考,五年后的中国市场,决定性的力量是什么?五年后的大山在哪里,山上的石头在哪里?我觉得做事不要苦干,要善于冥想,想五年后是什么。

而五年前我的结论是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投资了6家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各个小的细分市场里,可能都有我的投资。

不过,一开始我说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时候,没有人信。

后来我终于发现有一个人跟我讲的一样:孙正义。

他认为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会十倍于今天的互联网,这是我五年前的思考,我就决定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点。

我认为五年前差不多了,要开始酝酿了。

我就满大街去找石头,有一次跑去一家公司,问能不能投200万?他接受了,我说换多少股份?他说16%。

这就是乐讯,我的投资显得很草率,因为五年前我自己不懂移动互联网,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用手机上网。

五年前手机上网体验真的很差,我想为什么还有人用手机上网呢?沟通交流之后,我发现,原来五年前的移动互联网不是我们用的,是农民工、军人、**、厨师、保安用的。

因为他们没有电脑,能用手机上网是种享受,跟我20年前上互联网是一样的。

有了这个机缘,我就投了乐讯。

后来我发现,手机上网感觉不好,很大的原因是手机浏览器做得不好。

所以在2007年我就投了UC WEB,现在一个月差不多有60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

这就是我几年前的想法。

那么,从现在开始,五年后什么企业会成功?未来五年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现在必须去想一想这些问题,才有机会。

过去五年,我觉得第一个机会是移动互联网,第二个机会是电子商务。

为什么当时我会觉得电子商务是未来?这次我看的是消费升级,我们中国老百姓好不容易有点钱了,消费会全面升级。

我认为做服装毛利绝对不比做软件少,一件生产成本一百块钱的东西在商场卖一千五百块。

为什么卖这么贵,这也是我搞不懂的。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又看到了优衣库在日本的成功,十多年前它在日本,一百块钱的衣服卖一百五、两百,靠这一招,它击败了日本其他中低档服装对手。

我想,有没有可能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实现这一切?2007年底,我找了卓越网以前的同事一起创办了凡客诚品。

这个公司从创办到完成第三轮融资只花了九个月的时间。

不过,这个公司真正牛的不是完成了融资。

去年底北京市市委书记到凡客诚品参观,发现两年时间我们就能建成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他很震惊。

在过去六个月,最多的一天凡客诚品销售额达到660万人民币。

过去传统的服装企业,超过十亿需要十年努力,过100亿需要再用十年,而今天凡客诚品已经超过10亿,才轻轻松松三年时间不到。

陈年觉得我们在未来十年可以做到1000亿,有这个可能。

凡客的本质不是电子商务,是消费升级,这是过去五年里面,我赌的第二个机会。

过去五年我所思考的全部内容,就是怎么能够轻松一点成功,别那么累。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意做得特别累,可能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我自己投过一些小公司,最怕的情况不是公司没钱快关门,而是不死不活的公司。

前段时间我的口头禅是,送你五个字:早死早超生。

为什么呢?我最怕的就是只挣个几百万利润,浪费时间。

关门重新来,一定比原来快。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首先要有办一流的、伟大企业的雄心壮志,其次一定要找到大方向,如果不小心误入歧途,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想清楚。

在中国,创业可能很容易挣点钱过小日子,但是想做成大事情的话,没有决心是不行的。

优视科技当初接了中国移动的一个1500万的大单,能有好几百万利润,我投资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个生意不做了。

他们傻了,说去年在中移动门口站了八个月,好不容易拿到1500万单子,十个省的生意,你说不做就不做了?但是他们回去想了一个月以后,接受了我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假如你做了,你这辈子肯定做不成伟大的企业。

天天做点小生意,这个公司怎么做大?我告诉他们,假如干的话,跟我说未来两年内需要多少钱,我投资,只要他们聚焦在关键事情上去突破。

我希望创业者能够真正冷静下来想一想,未来五年,大的机会是什么?想清楚了,轻装上阵,然后聚焦,立下建立一家伟大公司的目标,在经历坎坷的时候,能够不放弃,坚持走下去。

最后,我还是总结一下我们雷家的几条秘诀:第一条,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

第二条,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第三条,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如果你能把握准大的时机,把握好每个看似运气的关键点,你的成功就会变得轻轻松松。

(本刊记者符星辰根据雷军在第一届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