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井冈山仙口水电站地质条件分析及工程处理研究

井冈山仙口水电站地质条件分析及工程处理研究

A b t a t T h da O hy o — e e t i s a i e pe i nc d e e a t c o c src : e m { dr l c rc t ton x re e s v r l e t ni m ov m e t n e n i
Xi n o f i g a s a . Th e i nsm i e a o p st n, e t r n t u t r fg a i a k uo n g n h n J er go ' n r lc m o ii t x u e a d s r c u e o r n t o e
第 8卷 第 2 期
21 0 1年 4月
工程 球物 荸 赧
CHI NES 0URNAL OF ENGI EJ NEERI NG GE0PHYS CS I
V01 .8. NO. 2
A pr .,2 1 01
文章 编 号 :6 2 7 4 ( 0 1 0 一O 4 — 0 1 7— 90 2 1 )2 2 5 5
摘 要 :井 冈山仙 口水 电站坝 区经历 多次构造运动 , 区域 内花岗岩 的矿物成分 、 结构构造复杂 。针对花 岗岩
体 风 化 剧 烈 的状 况 , 取 锚 钎 喷混 凝 土 、 筋 混凝 土 衬 砌 等 处 理 措 施 ; 河 床 中 的 厚 层 砂 卵 石 , 据 现 场 条 件 采 钢 对 根
a ec r ompl x W e a a y e he c us f v olnt we he i g i r nie W e a s oo o e. n l z d t a e o i e at rn n g a t . lo t k s me
m e s e . For e m p e t nc r w a e O s r y t o r t r i f r e on r t a ur s xa l he a ho s us d t p a he c nc e e, e n o c d c c e e was

坝址与坝型

坝址与坝型

布西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型论证1、工程概况布西水电站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开发河段为雅砻江支流的鸭嘴河中下游峡谷段。

工程区山高谷深,林木茂密。

鸭嘴河在53km的河段天然落差达2260m ,水能资源十分优越。

开发方案为“一库一闸三级电站”。

可研阶段推荐“龙头水库”坝址为布西坝址。

在可研报告审查时,对混凝土拱坝和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意见有分歧:认为面板堆石坝较适宜的主要观点为:由于岩溶的复杂性,目前的地勘及试验资料,尚不满足确定拱坝方案的基本要求,而堆石坝对地基要求较拱坝低,可作为本阶段代表性方案;认为砼拱坝较适宜的主要观点为:布西坝址河谷地形、岩石条件适宜修建拱坝,只需补充地勘、试验资料可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最终的审查意见要求在初步设计工作开展之前进一步对两种坝型补充地勘、试验资料后确定合理坝型,以专题报告形式提交再审查。

这样在可研和初设两个勘察阶段之间又增加了“坝型比选阶段”。

笔者曾负责可研和坝型比选两阶段地勘的技术工作,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谈一些对坝型选择的粗浅认识。

2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南端巴颜咯拉地槽褶皱带,外围区域性断裂活动强烈,近场区无区域性活动断裂分布,是众多地震带中的相对较弱区。

新构造运动具有整体间歇上升的特点,属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区。

坝址8km范围内发育的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但最新活动年代在晚更新世晚期。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1 地形地貌及地层布西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坝址位于鸭嘴河中游峡谷段,河流基本呈近东西流向,河床高程3170~3182m,河谷切割深度达350m,两岸山体雄厚。

河谷形态呈“V”~“U”型,谷底宽度30~40m。

出露地层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中等变质岩,岩性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二叠系变质砂岩、石炭系大理岩、泥盆系千枚岩及硅质板岩等。

面板堆石坝趾板线位于二叠系变质砂岩中,砼拱坝位于大理岩中,如图1所示。

格里桥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大坝防渗帷幕布置研究

格里桥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大坝防渗帷幕布置研究

格里桥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大坝防渗帷幕布置研究摘要:格里桥水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右岸防渗线揭露出了_上下贯通、延伸至库区的大型岩溶管道,为降低坝基渗透压力、有效控制坝基及绕坝渗漏,对岩溶管道采取“引、堵、排”的综合处理措施,解决了灌浆施工难题,使格里桥大坝防渗帷幕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格里桥水电站水工结构岩溶防渗帷幕1.工程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格里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与黔南州瓮安县交界的清水河干流上,是清水河干流的第四个梯级电站。

坝址区河谷断面为“u”型,河水流向N76°w,枯期河水高程626.6m,汛期河水位约637.5m,左岸边坡顶高程110m,右岸1080m,相对高差约480m,属岩溶中高山及侵蚀中低山混合地貌。

1.2 防渗工程地质条件坝基为安顺组第一段角砾状白云岩,微新岩体,发育f9、f10断层,两条断层多为方解石及钙质胶结,胶结较好,均为硬性结构面。

岩溶发育微弱,主要岩溶类型为小溶孔及沿断层发育的小溶缝。

左岸为安顺组、大冶组第二、三段可溶岩地层,F4、F6断层岩溶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可能成为左坝肩绕坝渗漏的通道。

左岸渗漏形式不但存在分散渗漏,还有可能存在沿断层的带状渗漏。

渗漏类型包括沿可溶岩的面状绕坝渗漏、向马路河邻谷的面状和带状渗漏。

右岸为安顺组、大冶组第二、三段可溶岩地层,而隔水性能良好的大冶组第一段(T1d1)地层分布于下游陡壁脚缓坡地带。

右岸顺河向裂隙发育及溶洞发育。

因此右岸主要是沿裂隙、溶蚀区分散渗漏,渗漏类型为面状分散绕坝渗漏。

1.3 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灌浆隧洞的开挖支护、物探检测、帷幕钻孔灌浆的进行,大坝防渗帷幕地质条件逐渐清晰。

总体来说,左岸及坝基岩溶弱发育,右岸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强发育。

施工过程中发现右岸724m灌浆隧洞中开挖揭露四个稍大溶洞,右岸650m灌浆隧洞及7#施工支洞中开挖揭露二个稍大溶洞,边坡出水点一个。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前言水电站是我国的重点能源工程,也是利用自然水力发电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水电站的运转安全,必须对其选址、设计、建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是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水电站的坝址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本文将介绍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的比选过程,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坝址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水电站的选址和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坝址选择的地质条件在选择水电站的坝址时,必须对以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是指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地壳运动和构造断裂等方面的情况。

在选择坝址时,应选择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质构造形态规则、断裂、走向等不影响工程建设的区域,以保证工程稳定性。

岩性和岩体结构岩石是水电站的基础材料,直接影响水电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因此,在坝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岩性的特点及岩体结构的情况,选择坚硬、均质、未破碎的岩石作为水电站坝址。

地形和地貌条件地形和地貌条件直接影响水电站的山体稳定性和降雨径流等自然条件。

因此,应选择地形相对平缓、地势稳定的地区,以减小工程建设和运作风险。

水文地质条件坝址的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影响水库水位变化对山体的影响和山体滑坡的发生。

因此,应选择坝址空间稳定、地下水位不过高、浊度小的地区。

同时还要调查泉水汇入、岩壁渗漏、地下水源情况以及灌水层分布等,以保证工程运行稳定。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选过程第一步:确定选址范围并进行地质测量根据前期勘探资料和选址条件,首先确定坝址选址的范围。

然后,进行地质测量和Samson试验数据采集,获取坝址区域的地质资料和地质性质信息。

第二步:分析岩石的性质和抗压强度根据采集的坝址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岩石性质和抗压强度等数据,分析各候选坝址的岩石性质。

第三步:分析地形和地貌条件根据采集到的地形和地貌资料,评价各候选坝址的地形和地貌状况,选择地貌稳定的候选坝址。

第四步: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采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各候选坝址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水文地质条件稳定的候选坝址。

某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浅析

某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浅析

查及勘探 资料 , 推测调压 室位 置地下水 位高于 调压室 , 构
造不发育 , 赋水 性差 , 洞 室 开挖 中局部 可 能存 在渗 水 、 滴 水现象 。洞室 围岩 以 Ⅲ类 为主 , 围岩主 要物 理力 学 地质 建议值见表 1 。
平直 、 光滑、 闭合 。
地下水类 型为基 岩裂 隙水 , 由于岩 体多呈 块状 、 次 块
侧 向埋深4 0 0 m 左右, 去 掉 强卸 荷带 及 强风 化层 , 侧 向最
小埋深约3 9 0 m。
式中: c 为 除去覆 盖层 及全 、 强 风化岩 体后 的最 小埋深
厚度 , I n ; H o 为气垫式调 压室设计 压力水 头 , m; 为水 的
重度 , N / m ; 为岩 体重 度 , N / m ; O t 为 地形边 坡平 均倾
河流年径流量约1 . 1×1 0 。 r t l , 水 头落差 大 , 达4 5 0 . 4 m, 两
岸 山体陡峭 。考 虑 到环境 及施 工 问题 , 采 用 气垫 式 调压 室设 计方案 , 现对 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进行 分析 。
2 气垫 式调 压 室 工程 地 质 条 件
[ 中图分类 号] T V 7 4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1 7 5 ( 2 0 1 3 ) 1 0—0 1 0 1— 0 2 断层 及大的裂隙具赋水 性 、 导水性 , 初步 判断基 岩含水 不
丰。
1 概

某水 电站设计为引水式 电站 , 布置 于 A河 河流 右岸 ,
2 . 2 岩体 物 理力 学性 质
调压室 区岩 性为 华力 西期 二 长花 岗岩 、 黑 云 母二 长 花岗岩 , 中细粒结 构 , 局部 见辉 绿 岩岩 脉 , 二长 花 岗岩 饱 和单轴抗 压强 度为 6 7 . 8~1 0 5 MP a , 平均 为8 8 . 1 MP a , 属 坚硬岩 ,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岩 岩 体 饱 和 单 轴 抗 压 强 度 为 4 7 . 6~ 5 0 . 0 MP a , 平均为4 8 . 8 MP a , 属中硬岩。

四川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损毁原因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

四川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损毁原因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

四川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损毁原因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摘要:四川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历经多年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损毁情况,通过现场调查,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各段损毁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设计成功修复该引水隧洞,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引水隧洞;损毁;修复;处理建议1.电站概况该水电站于2004年开始修建,2006年5月投产发电,电站为径流式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7.0m3/s,水头127米,总装机容量为2×3200kw。

电站为无压隧洞引水方式,引水隧洞全长4560m,过水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宽2.7m,直墙高2.3m,顶拱高0.64m,顶拱夹角120º,坡降为1/1500。

隧洞底板为全混凝土浇筑,内边墙型式有混凝土边墙、原基岩喷浆、原基岩未处理;洞顶型式有原基岩喷浆、原基岩未处理、少部分全断面混凝土衬砌。

电站运行多年后,引水隧洞出现了不同程度变形、损毁,经现场踏勘,目前主要的问题见下表。

表1 隧洞损毁情况一览表2.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地势总体西高而东低。

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岩性为砂岩、粉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夹砂砾岩和煤,中部产菱铁矿透镜体。

构造上工程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西侧,区域构造背景复杂。

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3.引水隧洞损毁段工程地质条件及处理建议3.1桩号0+750~0+795m段顶拱及边墙掉块,段长45m,分布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岩性为炭质页岩,地下水不发育,围岩类别为Ⅲ~Ⅳ。

该段隧洞未采取衬砌及支护措施,仅进行了喷浆处理。

目前前段15m段顶拱坍塌,拱顶线上移2~3m,后段30m顶拱及边墙掉块现象严重。

图1 0+750~0+795m段损毁情况导致该段顶拱坍塌的主要原因是开挖后未及时支护,上部围岩存在软弱结构面,围岩长期暴露,结构面进一步发展,形成不利组合,导致掉块,进而形成小范围的顶拱坍塌,如不及时处理,坍塌范围可能进一步不扩大。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摘要】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对于保障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性。

本文围绕地质灾害防范、勘察与评价、地下水文地质、岩石力学特性及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地质灾害、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问题的分析研究,为水电站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水电站建设中存在的地质问题,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提高对水电站建设中地质条件的认识,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不断提升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水平,为水电站建设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地质勘察、地下水文地质、岩石力学特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科学依据、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安全建设和可持续运行。

水电站作为重要的能源工程,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若地质条件未被充分了解和评估,可能会导致工程安全隐患的存在,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

深入研究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具体地质调查和勘探,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特点,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及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合理规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有助于避免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延误,确保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随着水电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电资源开发的深入,水电站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力学特性等地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现,给水电站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诸多挑战。

某水电站左坝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施工处理措施

某水电站左坝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施工处理措施

中图分 类号 : TV6 2 2 文献标识 码 : 4. B
某 水 电 站 左 坝 肩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评 价 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工 处 理 措 施
鄢 邦国
( 海第 一海 洋 地 质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海 2 1 0 ) 上 上 0 28 摘 要 : 过 开挖 揭 露及 物 探 测 试 结果 , 坝 关 水 电 站 左 坝 肩 工程 地质 条 件 复 杂 , 不 同 高程 部 位 建 基 岩 体 质 量 明 显 不 通 毛 其
减 状 直 至 于枯 。 1 2 建 基 岩体 物 探 测试 成 果 .
维普资讯
西
1 32





Oc. 06 t2 0
No 1 .0
左 坝肩开挖到 一定 高程后 , 行 了表 部 岩体波 速测 试及 浅 进 部岩 体地 震 穿透 测试 。表部 岩 体 波速 测试 1 1条 ( ) 3 0 段 , 8 ~ 40 0 m高程段 3条 ,6  ̄3 0 3 5 8 m高程段 8条; 浅部岩体地震穿透及 孔 壁测试 两组 , 6个 孔 , 共 孔深 5 分别 在 34 3 6 8 高 程 m, 7 m、7 . m
弱胶 结 。 t 裂 隙按 产 状 可 分 为 四 组 ( 1 , 中 以第 ① 组 最 为 发 育 , 表 )其 其
设 调压井 。枢纽工 程 的开发 任务 是发 电, 电站 厂房 内安装 3 × 8 0 k 水轮发 电机组 , 00W 年发 电量 95 . ×1‘ w ・ , 电引水 8 1 2 Ok h发
8 . m。 s年 径 流 量 为 2 . ×1。 。发 电引 水 隧 洞 总 长 73 52 /, 69 0m3 1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摘要: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

论文以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其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及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1 研究背景
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八宝镇高塄村,位于八宝河下游河段。

枢纽位于祁连县城东南方约10km处,省道304线沿八宝河左岸从电站旁经过,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地处高寒山区,属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表现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太阳总辐射强;气温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大,降水日数多;春季受强大西北气流影响,空气干燥,多大风。

据祁连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0.7℃,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39℃。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选定的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库区地质调查,论证水库的建库条件,对影响方案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2 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类型以高山峡谷为主,
山脉总体呈NWW—SEE向延展,海拔均在3000—4000m,相对高差500—1000m,河谷切割严重,受构造和洪积扇挤压河道等因素影响,河流弯弯曲曲,但总体走向呈NWW向,两岸植被发育较好,森林密布,基岩出露相对较少。

河谷两岸发育有不对称的侵蚀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侃)砂质板岩夹千枚岩、白垩系(K)中粗砾岩夹砂岩及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水电站场址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归属于祁连山地槽褶皱带北部中段,由一系列总体走向NWW—SEE向的褶皱带和地槽相间构成。

展布于工作区及其周围的为黑河——八宝河复背斜带,由寒武系地层组成。

区域上断裂构造较发育,工作区处于由NWW—SEE、NE、NW向的断裂构造围限的梯形段块内,其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边界各断裂带自晚更新世以来无新的活动迹象,据前人研究成果,工作区属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区。

区域内挽近期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大面积缓慢上升运动和差异性的断块运动,地貌上反差强烈,呈断陷盆地和高耸隆起的山岳相间分布的景观。

八宝河、黑河峡谷切深数十米至数百米,发育有多级基座阶地,局部河床基岩出露,河谷岸坡陡直,两岸低阶地不甚发育。

河床覆盖层亦较薄,这些迹象均反映出区域上升运动的特征。

工作区附近的断裂带自更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在工程场址百公里范围内,有记载的4级以上的地震10余次,最大震级5级,1958年11月30发生于距离工程区较近的区域断裂
——托勒山断裂带,震中位于祁连县城西南约20km。

场地外围远震对场地的影响均小于7度。

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总体情况
库区内八宝河河道顺直,库区范围限于两岸河流阶地所围限之区域内,库岸基本为河流侵蚀堆积阶地之前缘陡坎。

库区两岸河流阶地发育不对称,右岸为Ⅲ级侵蚀堆积阶地,前缘陡坎高出河床10—15m,坡度65°—89°之间,阶面宽度100-200m,其上为草场。

左岸为Ⅰ、Ⅱ级侵蚀堆积阶地,前缘陡坎高出河床2—5m,坡度40°—60°之间,阶面宽度500—800m,其上为松树林和草场。

库盆周边地层主要为组成河流阶地的第四系冲洪积堆积的漂卵石,次圆状,分选差。

在右岸Ⅲ级阶地前缘陡坎之下有少量崩坡积碎石土堆积。

河床未见基岩出露,覆盖层厚度据坝址钻孔揭露约7.2—8.5m,下伏基岩地层为寒武系(ψ)砂质板岩夹千枚岩。

库区内无区域性及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穿越,地质构造对库区渗漏、库岸稳定等不起控制作用。

库区两岸冲沟不发育。

水库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崩塌,发育于水库右岸Ⅲ级阶地前缘。

现发育于2#坝址上游的土质崩塌体范围呈弧状,长约30m,体积约2500m3。

在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升将导致直接浸润、冲刷坡脚,可能产生更大范围的崩塌。

3.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水库区内无工矿企业,农田果园,两岸阶地以上主要为林地和草场。

水库两岸地层主要为强透水的碎石土、卵砾类土,库区沿岸不存在浸没问题。

库区两侧除坝肩附近为基岩山体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的强透水层,地下水位平缓,水库蓄水抬升水位后会产生向两岸侧向渗漏问题。

水库两岸岸坡均为侵蚀堆积阶地陡坎前缘,现状条件下有崩塌现象,水位抬升后岸坡遭浸润、冲刷后会产生库岸再造,形成塌岸,同时,库岸再造物也成为除八宝河自身所携带的泥沙质以外的主要水库固体物质来源。

综上所述,出于防渗漏,保护林地、草地,减少入库固体物质来源的需要,需对两岸岸坡进行防护。

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左岸均为八宝河Ⅱ级侵蚀堆积阶地,前缘陡坎高1.5—4.0m,坡度41°—70°。

1#坝址右岸为Ⅲ级侵蚀堆积阶地,前缘陡坎高15m,坡度76°—89°。

天然状态下,坝址两侧岸坡由于河流冲刷坡脚,易产生塌岸和小规模崩塌变形。

2#坝址右岸为由寒武系(ψ) 砂质板岩夹千枚岩组成的基岩山体,山体雄厚,岩石裸露,边坡高陡,坡形呈凸形,坡度31°-40°。

坡体表层岩体风化剧烈,岩体卸荷松动变形显著。

松动岩体分布于坝址右肩高程2993-3025m,宽度20-35m,厚度一般4-7m,最大厚度可达10m,松动岩体中普遍产生1.0-2.5cm的拉张裂缝。

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差。

坝址区寒武系(ψ)岩层产状变化不大,为单斜构造,走向ES128°-137°,倾向NE38°-47°,倾角51°-54°,岩体内断裂结构面不发育。

根据对坝址右肩发育的节理裂隙统计,节理裂隙发育具有明显规律性,可归纳为3组。

其中①组(层面)倾向岸内,构成反向坡,②、③组高倾角裂隙分别倾向上、下游,对岸坡稳定有控制作用。

区内地下水按埋藏类型河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和阶地堆积层中,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径流补给,排泄于八宝河。

地下水位线相对平缓,受季节性影响变幅较大。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风化裂隙中,接受地表水和上部松散岩类含水层的补给。

水力坡降不大,地下水动态相对稳定。

5 结论及建议
水库两岸岸坡均为侵蚀堆积阶地陡坎,出于防渗漏、塌岸的需要,需对两岸岸坡进行防护。

厂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无软弱地基土,漂卵石层及基岩弱风化层均可作为厂房基础持力层。

引水明渠主要从斜坡坡脚通过,沿线局部有滑坡、崩塌体,应对边坡适当处理。

参考文献:
[1] 朱振彪,詹莉,周云.某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4)
[2] 彭齐胜,张彪.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