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听课记录
一、导入环节
老师以轻松的语气导入课程,首先让学生们观看一幅图片,图片中有大小两个苹果,以及多少两个橘子,目的是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老师出示课文《大小多少》,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读课文,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
老师根据学生们反馈的情况,重点讲解“多、少、只、边”等字。
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比如,老师问:“一个大的苹果和三个小的橘子,哪个多?”学生们回答:“橘子多。
”老师再问:“那一个小的苹果和三个大的橘子比,哪个多?”学生们回答:“橘子多。
”
老师用一些小道具(如小球、小盒子等)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三、实践环节
老师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大小、多少的物品,比如大球、小球、大盒子、小盒子等,让学生们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四、总结环节
老师总结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再次强调“大小多少”的概念,让
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本次听课记录显示,学生们在学习《大小多少》这一课时,能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各个环节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一、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学生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认识数字,比如通过物品、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存在,并且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认识,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加法与减法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加法与减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老师还通过教学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分类与排序在数学课上,分类与排序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让学生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十、总结与展望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接触了许多新概念,通过老师耐心的引导和教学,他们在数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这20篇数学听课记录,我深刻领悟到,在学习中,只有建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复杂的知识。
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的教学为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认识数字。
通过使用各种教具,比如物品、数字卡片等,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存在,并且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认识,为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选三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教师听课一般都会要求写听课记录的,那么,下面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课题:识字四。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师:同学们看见什么?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
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生:(齐声)认得——。
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
一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得失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得失篇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二、复习旧知: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三、进入新课:第一板块: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学生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1) 课文写……2) 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
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
(学生读书)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F.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G.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通用10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通用10篇)一班级语文听课记录1执教班级:一(13)班执教时间:20xx年4月26日执教老师:吴xx听课老师:赵xx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⑴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
(出示)焦急,着急,特别,肯定,拍拍,翅膀,决心⑵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习了旧知,又为下文学习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
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特别可爱。
指名读,“特别”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难过、孤独。
自由练习。
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焦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
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着急呀!指名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选三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教师听课一般都会要求写听课记录的,那么,下面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课题:识字四。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师:同学们看见什么?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
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生:(齐声)认得——。
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
一年级数学下册听课笔记20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听课笔记20篇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
我也很喜欢看蓝猫。
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
二、认识钟面
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钟面上还有些什么?(1—12,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数一数,一共有
多少个大格?
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
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
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
下数1,2,3,。
15。
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
再看
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
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
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
——)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
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
1、出示9:05分的钟面。
现在是几时,你是怎麽知道的?9时5分在电子钟上这样写9:05。
因为分针只走了5分钟,还没
有超过10,在表示几十分的这一位用0来表示。
所以写成9:05 2、出示6:25分的钟面。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1及评析

一、第一课:逐个数1-100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教授逐个数1-100的内容。
老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和数字表格,让学生逐个数1-100,并适当地进行口算练习。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基本掌握了逐个数1-100的方法和技巧。
评析:这节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视觉刺激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同时,老师设置了口算练习环节,巩固了学生的数计算能力。
整节课内容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第五课:两位数的加法(不进位)本课主要教授两位数的加法(不进位)的内容。
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一张数表找出加法的规律,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
最后,学生进行了书面练习,并通过板书整理归纳了两位数的加法规则。
评析:这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发现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的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技巧。
最后,通过书面练习和板书整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整节课内容安排得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三、第九课:减法口诀的学习本课主要教授减法口诀的内容。
老师通过图示和示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减法口诀。
并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减法口诀的应用方法。
评析:这节课采用了视觉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示和示意图帮助学生记忆减法口诀。
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减法口诀的应用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得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第十二课:认识时间本课主要教授认识时间的内容。
老师通过日历和钟表的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
并通过绘制时钟和日历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时间的概念。
评析:这节课采用了操作法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通过绘制时钟和日历的方式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时间的表示方法。
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得当,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良好。
五、第十八课:认识半小时本课主要教授认识半小时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
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
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相反相反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