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丁香结 作者宗璞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原文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第1,2课时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第1,2课时精品课件

在这几句话中,雨中的丁香 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朦胧、如梦如幻,作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 作印象派的画。
品读课文
印象派的画
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有朦胧之感。
品读课文
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 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犹如 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约的 画作。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 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 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总结感悟
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 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 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 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 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品读课文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品读课文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 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品读课文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 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说一说,这样写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呢?
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 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因丁香而带来 的欢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丁香结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丁香结优秀ppt课件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 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 藤萝瀑布》,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丁香结》璞本 人五十年代初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之 后伴随丈夫调到南开大学,此时应该是
识,为阅读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02
通过计时阅读、略读、扫读等策略,训练学生快速浏览文本,
捕捉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阅读深度
03
通过精读、细读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
和情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批判性思维训练途径
01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 册2丁香结优秀ppt课 件
REPORTING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学生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 • 教育意义与价值观引领
目录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REPORTING
作家宗璞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伶仃
líng dīng,孤独; 没有依靠。
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īn,忍 不住笑出来。
重点句子理解和分析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 修辞手法,通过将白色和紫色进行对比,突出了丁香花 的美丽和优雅。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骨朵儿比作即将破 裂的豆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花骨朵儿的形态。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宗璞 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 、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宗璞的散 文, 抒真情,写真意,常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 的自然景物中体验、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 思索诉之于笔端,素朴无华却又感人至深。其 著名的散文篇目有《紫藤萝瀑布》《废墟的召 唤》等,作品集有《霞落燕园》《宗璞小说散 文选》等。
(2)记得一次体育比赛,虽然我在赛前训练得很刻苦, 但在比赛中还是没有拿到好的名次。我也曾迷茫过,痛苦过, 可是比赛就是这样,有输也有赢,不能因为输了就否定自己。
拓展空间
描写丁香的诗词
代赠二首(其一)
诗意:黄昏独上高楼欲望
[唐] 李商隐
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一弯新月如钩。芭蕉心未
(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 不拘束。
不清楚;模糊。 幽静而雅致。造句:这里环境幽雅恬静,是 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斗室】 指极小的屋子。 【伏案】 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轻灵】 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浑浊】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笨拙】 笨;不聪明;不灵巧。 文中指思路不清晰。 【莹白】 光亮透明的白色。
文章结构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借物抒情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 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段话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抓住丁香花苞形似 “结”的特点,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的结,抒发了自己的独 特感受: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 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课文导入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丁香结

1.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问题和忧愁。
(√)
2.人生中的问题、困惑,也让生活变得丰富。 (√)
3.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不要碰到难题,没有忧愁。 ( )
4.有些人运气好,一辈子一帆风顺。
()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丁香结
作பைடு நூலகம்简介
(可插入 作者照片)
宗璞,原名冯钟璞,中国当 代女作家。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 兰先生的女儿,其中篇小说《三 生石》、短篇小说《弦上的梦》 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此外,还著有《紫藤萝瀑布》等 散文。
(可插入丁香花 照片若干)
尘土纷嚣 缀满 潇洒 朦胧 幽雅 参差 迷蒙 妩媚
②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③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 丁香。
④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⑤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 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⑥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 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sì]《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 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 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 心的离别愁思。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寒冷的夜里,树上尽是空枝, 像丁香的花蕾一样,愁绪郁结。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如果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 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 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 飘香万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2课《丁香结》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2课《丁香结》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2课《丁香结》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旅程中,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第一单元的文学世界,第二课《丁香结》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寓意,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境地。

本文不仅描绘了丁香花的美丽形态,更借物喻人,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梳理并归纳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与文学体裁●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描写丁香花的形态与色彩,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与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结”的独到见解,即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如同丁香结一般,既是束缚也是美丽,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文学体裁:散文。

以自由灵活的语言,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融入深刻的哲理思考。

二、作者信息●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三、重点字词●生字:缀(zhuì):连接,装饰。

如“点缀”。

幽(yōu):深远,僻静。

如“幽静”。

雅(yǎ):美好,高尚。

如“优雅”。

●多音字:本课未直接出现典型多音字,但需注意“结”字在此处读jié,表示打结、结束等意;而在“结实”中读jiē,表示坚固、牢固。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朦胧—模糊,妩媚—妖娆反义词:幽雅—粗俗,愁怨—欢愉四、修辞手法●比喻:如“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将人生中的困难与不顺比作年年都会出现的丁香结,形象生动。

●拟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里将丁香花拟人化,赋予其窥视、惹人的动作,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排比:文中虽未直接出现长句排比,但多处短句连用,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排比的方式强化了表达效果。

五、经典语句与段落●经典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即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常态,正是这些“结”构成了人生的丰富性和多彩性。

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课文解读素材新人教版

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课文解读素材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素材:
丁香结
以《丁香结》这篇散文来说,它的创作完全建立在作者多年的感情积累与顿悟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宗璞的体验与感觉之上。

多少年来她一直每年看丁香,也可以说多少年前以来她心里就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但一直没有萌发写散文的念头。

可以这样说,她是在对于人的一生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有了更深的体会与顿悟之后,才忽然在一次春雨里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再联想到古人“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这才找到了这篇散文的构思。

古人的“丁香结”只是在孕育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启发了她,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体验与思想是她自己的。

因此,这是一篇“言志”的好散文。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既可以是包袱,它压缩生命的感悟,但也可以是一个启示,就看作家怎样处理了。

在接受这种启示的时候,作家的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宗璞在这点上很有优势。

“丁香结”这个概念不仅加强了作家的观察能力,而且,她由此想到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并且把这个意思引申向作家所一向关注的社会现实: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结,是解不完的。

然而,宗璞是现代作家,她并不要像古代作家那样一味赞颂作为“愁品”的丁香所象征的愁怨,她不必要渲染忧愁,她有现代人的洒脱:“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中共党员,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2020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