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敬茶琛瓯洗尘礼仪
茶道一词的来源

茶道一词的来源我们都知道茶道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有没有人知道“茶道”这一词是怎么来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一词的来源,一起来看看。
茶道一词的来源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秋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另有《封氏闻见记》云“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
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
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
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
这便是唐代的茶道。
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茶道的基本要素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
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
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
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
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
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
潮汕工夫茶俗语

潮汕工夫茶俗语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酒是冷的,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受热,容易烫到客人之手,甚至因受烫致茶杯掉地摔碎,给客人造成难堪。
2.先尊后卑,先老后幼:喝茶时先说“请喝茶”,对方会礼貌地回答,谢谢;如果有太多人拿不回来,就当着大家的面把它放在桌子上;倒茶时,先敬后卑,先老后年轻。
在接受倒茶时,长者用中指,年轻一代用食物和中指在桌子上轻拍两下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3、先客后主,司炉最末:敬茶时先敬客人来宾,后自家人。
全场喝过之后,司炉煮茶冲茶者才可饮喝,否则是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4.强势客人按压主人,敲响茶杯和茶盘:客人喝茶、拿起茶杯时,不能随意在茶盘边缘擦拭杯脚。
喝完茶后,轻轻地把杯子放好,不要让杯子发出声音。
否则,强势客人会向主人施压或故意挑衅。
5、皱眉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会认为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6. 2. 泡茶:主人泡茶时,必须先转身。
早上泡茶时,你应该站起来。
不宜直接饮用。
在闽南,有“洗头洗脚、珍爱闽南语、洗两次茶”之称,这意味着让客人先喝茶是欺凌。
7、新客换茶:喝茶中有新客到来,主人表示欢迎要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8.秘密驱逐令:当地人热情好客,用浓茶欢迎客人。
然而,有时如果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让客人离开,主人会故意不换茶,客人应该知道主人正在秘密驱逐。
9、无茶色:茶水由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否则会被视为无茶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等义。
10.茶三酒四:俗话说“茶三酒四”,潮汕人认为茶要三人喝,酒要四人陪,这便于猜测拳击和饮酒顺序。
1.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2.回水和泥沙;经验使人明智。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知路,老人知天下。
5.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6.老牛肉有嚼头,老年人有听头。
7.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客来敬茶 中华民族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

客来敬茶中华民族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今天与诸位简单聊聊茶道,不知道诸位对于茶文化,有何理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礼有缘,今天与诸位简单聊聊茶道,不知道诸位对于茶文化,有何理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客来敬茶”,这是中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
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
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
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有一个“屈指带跪”,就是在别人给你倒茶时,把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自然弯曲,以两手指豆轻轻敲击桌面,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屈指代跪”。
这种茶俗相传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曾经七下江南,是个“爱玩”的皇帝,有一次在江南茶馆喝茶,他一时兴起,抓起茶壶给臣子们倒水,可把大家惊坏了,按彼时规矩,无论皇帝给的什么东西都属于赏赐,接受者要跪下谢恩,但在公共场合,又不想暴露身份,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个人想出了主意,就是如前所说那么做的,屈指代跪,大家也都跟着学。
不想之后竟成了一种茶俗。
实际上,屈指代跪的风俗,究竟是不是起源于乾隆朝,也说不太准。
但人家给你倒茶的时候,总要有点小动作,以示感激,这确应该。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职场衣着礼仪论文2篇

职场衣着礼仪论文2篇职场衣着礼仪论文全文如下:职场衣着礼仪论文篇一:职业装束的礼仪不同的工作要有不同的职业装束礼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礼仪的对象化。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比如,对于饭店业的礼仪,就基本相同,而不等同于其他行业的礼仪要求,但每个饭店的工作人员情况不尽相同,所宣扬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可能不一样,所以又有所区别。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更要注重这一点,要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的工作要有不同的职业装束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初入职场的着装,最要害的就是做到适合,既适合你的身材和工作性质,又和公司的整体着装风格相符。
所以,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留意身边大多数同事的着装,相信你就会把握住离你最近的着装风格,从而帮助你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你所在的团队中,与人和谐相处。
饰品少而精。
适当的搭配一些饰品无疑会使你的形象锦上添花,但搭配饰品也应讲求少而精,一条丝巾,一枚胸花,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你的气质和神韵。
应避免佩戴过多、过于夸张或有碍工作的饰物,让饰品真正有画龙点睛之妙。
现实社会中,各种数据表明,女性在职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各个行业领域内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实实在在地撑起了半边天。
假如说西装从来就是男性在职业中魅力象征,那么在新的纪元里,女性们自然也当仁不让,男同事的目光这边看过来,摇身一变,且看新女性的干练和靓丽。
随着女性择业的广泛多元化,职业女性的着装也成为一种艺术和学问,简单的职业套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选择,经典的黑,深深的棕,静静的灰,简约的白,总会有让人乏味的时候。
相对一般地西装西裤来讲,职业女性可以在今年从色彩的多元化,细微的饰物的搭配,鞋的选择等方面,让传统生动起来,活泼又不失庄重。
谁说过,贴身的外套一定要配紧身的长裤?换一条裙子或者一条喇叭摆的裤子都能让女性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并且在套装的选择上,女性可以大胆地选用今年的时尚流行色,明快的黄、青春的蓝、刺眼的橙、青柔的绿……这些鲜艳的色彩不仅不会在职场交际中带给同事或客户不稳重的感觉,反而能增添女性青春的活力,从心理学的角度上,也能带动其他人的积极互动性,不失为职场上有利的用兵之道。
功夫茶的礼仪

功夫茶的礼仪喝功夫茶的礼节:1、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2、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
3、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
4、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5、令略音韵:即慢慢地领悟茶的韵味。
6、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7、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8、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有些纯属艺术夸张,于茶本身的滋味无关,但随着生活好过了,欣赏表演也属于业余消遣。
2.功夫茶有哪些礼仪所谓功夫茶,并非指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及是一种冲泡的学问,品饮的境界。
好的工夫茶 *** 可以说是一种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饮茶艺术、评品茶质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工夫茶采用的茶叶是半发酵茶,称乌龙茶类。
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能冲泡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乎只觉其苦味,习惯后则会觉得其它茶不够滋味了。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褐红而浓艳,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特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对身体有帮助,还能修身养性。
3.功夫茶的品茶礼仪品茶礼仪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
之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之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
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
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
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
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4.喝茶的手势礼仪茶席上的礼仪其实挺多的,当然,我们可以说喝茶其实就是简单的事,没必要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中国茶道泡茶礼仪经典诗句

中国茶道泡茶礼仪经典诗句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仪式和哲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其中的泡茶礼仪更是被视为一门艺术。
在中国的茶道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的诗句与茶道紧密相连,以表达对茶道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感悟。
本文将介绍几首关于中国茶道泡茶礼仪的经典诗句。
诗句一:《茶经》茶禅一味和合二度要你参禅这首诗来自于民间,在表达对茶禅一味、和谐相处以及冥想、参禅的渴望上下了不少功夫。
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句,将茶道与禅宗思想相结合,强调了在泡茶的过程中,应以宁静的心境体验和感悟茶道的真谛。
诗句二:唐代陆羽《茶经》世人嘲我癡且说癡者真这首诗揭示了在陆羽《茶经》中把泡茶看做是一种诗意的行为态度。
茶道以其雅致、礼仪和艺术性受人赞美,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嗤之以鼻,陆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信仰,并宣扬将茶道视为一种贵族精神的真理。
诗句三: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闲坐灯前散茶坊,小叙扁舟话别种。
病来强起乌衣客,犹弄花间放凤凰。
这首诗来自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通过对茶坊和放凤凰的描绘,表达了泡茶时的门第之分和人们欣赏茶道的心态。
不同阶层的人通过泡茶交流寒暄,进一步凸显了茶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诗句四:唐代陆龟蒙《闻香识茶法》学道日益偏时尚,未入羊皮便认庄。
不知茶叶论价宜,恍惚铜钱歛亦夸。
这是唐代陆龟蒙在《闻香识茶法》中的诗句,强调了在炙热的茶道浪潮中,人们对一些名贵茶叶的盲目追求,而忽视了茶本身的品质和价值。
他呼吁人们应当真正懂得茶叶的品质才能够实现茶道的真正价值。
诗句五:宋代苏东坡《茶诗》临冰学舟底,清润别泉傍。
火候舒芳气,苔痕抱石房。
这首诗出自苏东坡、茶诗具体的朝代我们可以查证是否正确。
苏东坡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茶道造诣而著名,他以此作品表达了泡茶时应关注火候的原则,以及茶房周边石头上的苔藓,皆为泡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细微之处。
总结:中国茶道泡茶礼仪经典诗句是茶道文化与诗词艺术的结合,它们不仅仅是对茶道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艺表演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 ---品茶赏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由我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
欢迎各位的到来。
第一道:首先,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的泡茶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烹”,即用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在这里我们用电热水壶代替,它在茶艺当中称之为“随手泡”。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在这里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大家请看,这是闻香杯,是用来嗅闻茶叶的香气,品茗杯,是用来品茶汤的,公道杯,是用来均匀茶汤香气与浓度的,宜兴紫砂壶,雅称孟臣壶。
茶艺组。
业嘉酬宾,让客人鉴赏一下茶叶的外形,这是您们点的“铁观音”。
铁观音茶条索卷,由重实呈蜻蜓头状,叶鲜浓,因此也称之为“青茶”。
第三道:大彬沐淋。
泡饮乌龙茶对壶的温度要求特别的讲究,这样做是保持壶内外的温度平衡一致。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温壶洗杯。
现在,可以放茶叶了,“乌龙入宫”,乌龙茶是放茶量最多的一种,每次投入量是壶容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第五道:乌龙入海,重冼仙颜,以上整个过程叫做“温壶冼杯,接风洗尘”。
第六道:玉液彩壶,再注甘露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鲤鱼越过龙门,去寻找美好的未来,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愿在座的各位夫妻和合,家庭幸福。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乌龙茶的茶汤是金黄明亮色,喜闻高香是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闻一温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高香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用食指、拇指分别握住杯环,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的指法来品茶,第一次品茶,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中国茶艺表演开场白解说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来到 ---品茶赏艺。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由我给大家表演我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欢迎各位的到来。
七 普降甘霖: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每杯倒七分满为度。
八 敬奉佳茗:来到普洱茶乡,怎能不品饮一杯普洱茶。普洱茶代表了茶乡人民的款款深情。开汤现红宝,入口成妙诗。
九 时光倒流(闻香)普洱茶的香气随着冲泡的次数在不断变化,细闻茶香的变化,茶香会把你带到逝去的岁月,让你感悟到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幻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为客人斟倒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去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五 瓯里酝香: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茶、好水、好器皿,是茶艺冲泡中必要的条件,此外,还需要泡茶人用心去冲泡,心与手相通,技与艺相融。选用甘甜清的普洱泉水,加热至沸,缓缓冲入激荡出普洱茶的真香与妙义。
六 凤凰行礼:把紫砂壶中剩余的茶汤全部沥入公道杯中,以凤凰三点头姿势向客人行礼致意。
十二 谢礼
难忘,难忘普洱茶的醇厚回甘,恋,恋普洱茶的陈香悠远,喜观,喜观普洱茶的养生保健。直是“妙茗长自银生城,日月山川育香魂,世间第一风流事,唯有陈香荡魂魄。”各位评委老师,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愿这缕缕茶香给你们留下一个甜蜜的回忆,同时也祝大家养生有道,福寿同存,心想事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来敬茶琛瓯洗尘礼仪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
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
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
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
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
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
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
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
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
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
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公务员之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
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
耐用。
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
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
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
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
恢复原样。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很美的月光,充满希望的照片;当你在黑夜里,找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要沮丧,不要觉得不公;总会有一道光为你导航,而你能做的就是坚持到最后。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