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周伟)

合集下载

《2024年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范文

《2024年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范文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篇一一、引言新生儿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气胸等危重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及实际的临床实践结果,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高频振荡通气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新生儿呼吸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高频率的通气振荡来达到稳定呼吸系统的作用,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呼吸暂停及缺氧等问题。

新生儿气胸患者采用此种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呼吸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临床疗效分析(一)治疗效果根据临床实践结果,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肺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气体吸收情况良好,气胸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二)疗效评估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多种评估指标来评价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效果。

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肺部X线检查的肺部气体吸收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等。

这些指标的改善情况均表明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气胸的治疗效果显著。

四、安全性分析(一)安全性评估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气胸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经过严格的临床观察和评估,该治疗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尽管高频振荡通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如出现气胸复发、肺部感染等问题时,我们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等。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结论通过对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应用价值-儿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应用价值-儿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应用价值-儿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病因,病情重、进展快、率高,是NICU 的常见危重症。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手段,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成功率已提高。

高频震荡通气(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 是应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正常 4 倍以上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通气方法。

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频振荡通气较常频机械通气更有利于减少肺损伤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

本文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住院的NRDS 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的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10 年12 月-2014 年6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45 例,均符合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NRDS 诊断标准,按通气模式分为HFOV 组和SIMV 组。

HFOV 组25 例,男17 例,女8 例,胎龄( 31.72 2.05 ) 周,出生体重( 1. 53 0. 38) kg; SIMV 组20 例,其中男13 例,女7 例,胎龄( 31.55 1. 90) 周,出生体重( 1.60 0.34) kg。

2 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 。

1.2 方法常规治疗: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行血气分析及胸部X 线检查,全部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150 ~200 mg/kg 经气管插管内注入,12 h 后根据患儿情况予以第 2 剂肺表面活性物质。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与传统通气方式比较
相比传统通气方式,HFOV能够更好地改善氧合和通气效率,减少机械通气相关的 肺损伤。
HFOV具有更高的呼吸频率和更小的潮气量,能够更好地保护肺组织,减少气压伤 和容量伤的发生。
此外,HFOV还能够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减轻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降低颅 内压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 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 供新的治疗选择。
高频振荡通气技术简介
01
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新型的机械 通气模式,通过高频率、小潮气 量的振荡气流来实现肺部通气。
02
该技术具有肺保护作用,能够减 少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同时 提高氧合效果。
新生儿呼吸机治疗现状
新生儿呼吸机治疗在临床应用广 泛,但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机械通气模式易导致肺气压 伤、容积伤和生物伤等,增加并
发症风险。
高频振荡通气作为一种新型的通 气模式,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
注和认可。
高频振荡通气原理
02
及优势
工作原理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一种通过 高频率、小潮气量的振荡产生双向气 流,从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方 式。
在HFOV中,气体以高频率(通常 >150次/分)在呼吸道内振荡,产生 的双向气流可有效地帮助肺泡进行气 体交换,同时减少了对肺组织的损伤 。
讨论
高频振荡通气通过快速、小潮气量的气体振荡,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和通气状况, 降低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高频振荡通气的特殊性, 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
作规范,确保患儿的安全和疗效。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PaO2PaCO2的影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PaO2PaCO2的影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PaO2PaCO2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通气支持技术,通过将气流以高频振荡的方式送入呼吸系统,从而促进肺泡的张开和气体交换,提高肺泡通气量。

相比传统机械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具有较小的气道压力波动和更好的气体分布,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氧合和通气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对PaO2和PaCO2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这一治疗手段的信息,以期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PaO2和PaCO2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的包括:1.评估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儿氧合功能的影响。

3.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深入了解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1.3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并研究其对PaO2和PaCO2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理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面罩或导管将高频振荡气流送入患儿肺部,从而实现通气功能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基于气流振荡给予患儿呼吸支持,同时减少气道内的阻力和气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效果。

在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组织弹性降低和肺泡塌陷,影响了气体交换和通气功能。

通过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内闭塞的发生,提高通气效果,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氧合,并最终降低对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评价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评价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

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新生儿气胸;效果【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65-02新生儿气胸是气体从纵隔气肿或胸膜下大泡破裂而逸入胸膜腔所造成的,危及患儿生命,临床可通过胸部X线摄片进行明确诊断,经过X线摄片确定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撤离呼吸机。

而对无原发肺部疾患的婴儿,气胸仅造成轻微的呼吸增快或可能无症状,如果婴儿未发生窘迫,仅需要严密观察,等待其自行恢复。

明显症状为。

为有效治疗,本文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挑选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男5例,女3例;胎龄34~41周,平均(35.26±2.54)周;常频组男6例,女2例;胎龄35~40周,平均(35.23±2.51)周。

两组患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入院治疗,样本在性别、胎龄上都呈现以P>0.05的结局,没有探究价值,可进行比较。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随访分析要点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随访分析要点

快,而且PO:上升快,PCO:能较快下降H J,P(A—a) 改善好,即氧合改善明显。从影像学检查来看,根据 x.R的新生儿RDS分级,通气72 h后,胸片也有明 显的改善,说明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能有效改善氧合,防治肺萎陷,临床效果好。与本科
以往的报道一致ppl。
HFOV以平均气道压支撑肺泡,其小潮气量及
atory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the A total of 101
care cases
area
of respir-
distress
syndrome(RDS)of premature.Methods
with RDS of premature was 2010.1 1.01—
或P<0.05),见表2。
气后肺氧合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改善情况比较(元±s)
注:1
mmHg=0.133
kPa;Pa(A.a):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CMV:常频通气;HFOV:高频振荡通气
万方数据
生圄匡嘘蓥查垫!!生!旦箜!!鲞筮§翅』!!堡坐!!垦!i!!塑坠Y也i塑:丛!Y!!!!:!!!:!!:№:§ 表2两组患儿治疗后胸片改善情况比较例(%)
方法
1.2.1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入住NICU患新生儿
RDS
101例,将患儿人院后分别给予HFOV和CMV h查血气分析,观察24、72 h胸片改善、通
两组患儿治疗后胸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
治疗,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在通气后
2、12、24
儿通气24 h及72h后,HFOV组患儿复查胸片明显 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5.37,5.83,P<0.01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38例疗效分析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38例疗效分析
) 1 0 O 0 文 1 0 — 1 X( 0 2 0 一O 1 一 2
由二氧化碳气腹刺激膈肌神经放射肩部 , 减少 胃肠道 蠕 动等引起 , 大多不需 特殊 处理 , 自行 消失 。本组 可 患者无脏 器损 伤 , 术后 出血并 发症发 生 , 重 的皮下 严 气 肿等并 发症 发生 。而术 中一旦 发现操 作 困难 , 损 伤可能性 大时 , 应果断中转 开腹手术 J 。 总之 , 腔 镜 手 术 对 腹 腔 干 扰 少 、 伤 小 , 腹 损 能 保 持 机体 内环 境 的稳 定 , 直 视 盆腔 脏 器 , 可 了解 子 宫 、 卵 管和 卵巢 的形 态 、 小 、 围粘 连 等 情 况 , 输 大 周 手术 适应 症 宽 , 术并 发 症 低 , 以替 代 妇科 大 部 手 可 分腹 式手 术 。 [ 参 考 文 献 ]
43 3.
[ ] 红 , 利 明 , 旭 .妇 科 腹 腔镜 手 术 1 3 4高 王 张 0 5例 临 床 分 析 [ ] 苏 州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2 1 ,0 6 :3 l J. , 0 0 3 ( ) 15 —
l 52. 3
高 频 振 荡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新 生 儿气 胸 3 8例 疗 效 分 析
刘 晶
( 津 市 中心妇 产科 医院新 生儿 科 3 0 5 ) 天 0 02 [ 要] 摘 目的 评 价 高频振 荡通 气( F V)并 胸腔 闭式 引流 治疗 新 生 儿 气胸 的 疗 效 。方法 3 H O 8 例 出现 气 胸 的 新 生 儿 采 用 高 频 振 荡 通 气 并 胸 腔 闭 式 引 流 治 疗 , 察 其 治 疗 前 后 血 气 指 标 的 变 化 观 及 临床 疗 效。结果 气胸 新 生 儿 经 H O 治 疗 6h后 通 气氧 合 情 况 明 显 好 转 , a ,明 显 升 高 , F V PO P C 2明显 下 降 , P明 显下 降 , aO MA 治疗 2 4 h后 FO i 明显 降低 ,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 0 0 ) 差 .1 。 结论 HF V 对 治疗新 生儿 气胸 并呼吸 衰竭十 分 有效 , O 且安 全性 好 , 比常频 机 械 通 气 ( MV)有很 C

周伟-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的规范化应用流程与监测-武汉2015 [兼容模式]

周伟-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的规范化应用流程与监测-武汉2015 [兼容模式]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规范化应用流程与监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伟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HFV)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的通气频率(频率>150次/min或2.5Hz)高的通气频率(频率>150次/min或25Hz)较低的气道压力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通气分类(气道内高频压力/气流变化;主/被动呼气)高频喷射通气(HFJV )高频振荡通气(HFOV )高频正压通气(HFPPV )高频气流阻断(HFFI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肺保护通气策略高频振荡通气不增加气压伤有效提高氧合HFOV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可达15-17 Hz。

由于频率高其每次潮气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动的呼由于频率高,其每次潮气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动的呼的排出。

侧枝气流可以充分温湿化。

因气原理,保证了机体CO2此,是目前公认的最先进的高频通气技术HFOV是目前公认的最先进的高频通气技术。

Sensor MedicsSensor Medics 3100A (美国)Leoni Plus (德国)目前常用Drager BabyLog8000(德国)HFOV机型Metran HummingV 型(日本)Christina (德国)Fabian (瑞士)Stephanie (德国)Stephan Sophie SLE5000(英国)Dr äger Babylog ®VN500 Stephan-SophieSensor Medics3100A (美国)Metran Humming V 型(日本)SLE5000(英国)Stephanie (德国)Christina (德国)Fabian (瑞士)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Drager BabyLog 8000St h hi Dr äger Babylog ®VN500Stephan-sophie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规范化应用流程高频振荡通气的适应证高频振荡通气的指征尚未统,各单位根据经验而有所高频振荡通气的指征尚未统一,各单位根据经验而有所不同,以下供参考:≥0.8,MAP≥10cmH2O,持在常频通气治疗中,FiO在常频通气治疗中0810H持仍不能稳定在90%以上续2小时以上,SpO2胸片示肺气漏持续高碳酸血症,不能撤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用10~15Hz,体重越低选用频率越 高。HFOV和CMV不同,降低频率,可使VT 增加,从而降低PaCO2。
通常情况HFOV不根据PaCO2调整频率。 在HFOV治疗过程中一般不需改变频率。
二、参数及其调节—吸气时间百分比
不同品牌的呼吸机吸气时间百分比不同。 • Humming V型和SLE5000型固定为0.5; • Sensor Medics 3100A提供的吸气时间比为 30%~50%,在33%效果最好; • Drager Baby Log 8000的吸气时间百分比由仪 器根据频率的大小控制。
二、参数及其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
• 初始设置为100%,之后应快速下调,维持 SaO2≥90%即可; • 也可维持CMV时的FiO2不变,根据氧合情况 再进行增减。当FiO2>60%仍氧合不佳则可每 30~60min增加MAP3~5 cmH2O。
二、参数及其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
• 治疗严重低氧血症(SaO2<80%)时由于FiO2 已调至100%,故只有通过增加MAP以改善氧 合。轻~中度低氧血症时从肺保护角度出发, 应遵循先上调FiO2后增加MAP的原则。
二、参数及其调节—振幅(△P)
• 临床上最初调节时以看到和触到患儿胸廓振 动为度,或摄X线胸片示膈面位置位于第8~9 后肋为宜,以后根据PaCO2监测调节, PaCO2的目标值为35~45mmHg,并达到理想 的气道压和潮气量。
二、参数及其调节—振幅(△P)
• △P在向肺泡传递的过程中逐级衰减,其衰减程 度与气管插管直径、气道通畅情况、振荡频率、 吸气时间百分比有关。气管插管的直径越细, △P的衰减越大。 • 气管插管引起△P的衰减是频率依赖性的,降低 频率时△P的衰减减少。改变△P只影响CO2排 出,而不影响氧合。增加△P可增加每分通气量, 加速CO2排出,降低PaCO2。 • △P越大,引起压力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气体交换理论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气体交换理论
一般来说, • 大气道:湍流,团块对流和泰勒弥散为主 • 小气道:层流,非对称流速剖面引起的对流扩散 • 肺 泡:心源性震动及分子弥散为主。
HFOV减少机械通气肺损伤的机制
CMV引起肺损伤的机制 • 气压伤:气道高压力引起的损伤 • 容量伤:肺泡过度充气和气体分布不匀 • 闭合伤:肺泡重复打开/闭合 • 氧中毒:高浓度氧气吸入 • 生物伤: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损伤
二、参数及其调节—平均气道压(MAP)
MAP 的初始设置较 CMV 时高 2~3cmH2O 或与 CMV 时相等,以后每次增加 1~2cmH2O, 直到FiO2≤0.6, SaO2>90%。
一般 MAP 最大值 30cmH2O。增加 MAP 要 谨慎,避免肺过度通气。
二、参数及其调节—频率(F)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通气分类 (气道内高频压力/气流变化;主/被动呼气) • 高频喷射通气(HFJV) • 高频振荡通气(HFOV) • 高频气流阻断(HFFI) • 高频正压通气(HFPPV)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 肺保护通气策略 • 不增加气压伤 • 有效提高氧合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HFOV开始15~20min后检查血气,并根据PaO2、 PaCO2和pH值对振幅及频率等进行调节。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若需提高PaO2,可上调FiO2 0.1~0.2;增加振 幅5~10cmH2O;增加吸气时间百分比 5%~10%;或增加偏置气流1~2L/min(按先后 顺序,每次调整1~2个参数)。 • 若需降低PaCO2,可增加振幅5~10cmH2O; 降低MAP2~3cmH2O;或降低吸气时间百分比 5%~10%。
一、高频振荡通气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高频振荡通气影响氧合/通气参数及调节 三、常用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的特点及性能 四、高频振荡通气的临床应用 五、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六、高频振荡通气的气道管理
高频振荡通气参数选择的依据
• 体重 •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变化:气道阻力/肺和胸廓顺 应性;肺泡充盈程度和均匀性;肺泡结构完整 性;V/Q比例;肺循环状态 • 心脏循环功能:左右心功能状态 • 代谢率
HFOV与CMV的气道与肺泡内压力比较
通气量与性肺损伤的关系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工作原理
• 氧合和通气的控制是彼此独立的。 • Oxygenation取决于 • MAP • FiO2 • Ventilation取决于 • Delta-P(心搏量)(↑) • F(呼吸机)(↓) • I-time (↑)
二、参数及其调节—平均气道压(MAP)
选 择 合 理 的 FiO2, 根 据 监 测 的 SaO2 从 5cmH2O(0.490kPa)逐步上调MAP,直到SaO2 满意为止( 95%~96%),最后根据胸片肺膨胀 情况和PaO2(60~90mmHg即8.0~12.0kPa)确定 MAP值。( MAP 是影响氧合功能的主要参数)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当FiO2<60%~70%时方可调低MAP;偶尔为 了避免高度充气和/或气压伤,在FiO2>70%时 也得调低MAP,相对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 酸血症也必须接受。
HFOV与CMV比较—呼吸参数
HFOV 频率(f) 潮气量(Vt) 每分通气量 肺泡腔压力 呼气末容量 180~900bpm 0.1~5ml/kg f×Vt2 0.1~5cmH2O 趋于正常 CMV 0~60bpm 5~15ml/kg f×Vt ~近端气道压 降低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高肺容量策略
• 使 MAP 比 CMV 时略高,在肺泡关闭压之上, 促进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即肺泡复张,并保 持理想肺容量,改善通气,减少肺损伤。
要避免过度肺膨胀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肺泡复张方法
• 持续肺充气 • 逐步提高振荡的MAP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肺泡复张方法
• 持续肺充气: 先将MAP调至比CMV高1~2cmH2O,然后将 MAP快速升高到30cmH2O持续充气15秒后回 到持续肺充气前的压力,间隔20min或更长时 间重复1次直到氧饱和度改善。 (停止振荡仅在持续侧枝气流下,调节MAP 纽,使MAP迅速上升至原MAP的1.5~2倍,停 留15~20秒)
• HFOV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中频率最高的一种, 可达15~17 Hz。由于频率高,其每次潮气量接 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动的呼气原理,保证 了机体CO2的排出。侧枝气流可以充分温湿化。 因此,HFOV是目前公认的最先进的高频通气 技术。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通气策略
• 应用HFOV常根据临床需要采取两种不同的通气 策略,即高肺容量策略和低肺容量策略。 • 高肺容量策略适合于RDS或其它一些以弥漫性肺 不张为主要矛盾的疾病; • 低肺容量策略主要用于限制性肺部疾患,尤其是 气漏综合症和肺发育不良等; • 两种策略均提倡用于阻塞性肺疾病如MAS,混 合型疾病如生后感染性肺炎以及PPHN。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当MAP≤15cmH2O时,先降FiO2至 0.6,再降 MAP;MAP>15cmH2O时先降MAP再调 FiO2 。 参数下调至FiO2≤0.4,MAP≤8~10cmH2O, △P ≤30cmH2O,pH 7.35~7.45,PaCO2 35~50 mmHg,PaO2 50~80mmHg时可切换到CMV或 考虑撤机。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治疗持续性高碳酸血症时,可将振幅调至最 高及频率调至最低。
二、参数及其调节—参数调节
• 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面色红润;经皮血氧饱 和度>0.90;血气分析示pH7.35~7.45, PaO2>60mmHg(8.0kPa);X线胸片示肺通 气状况明显改善;此条件下可逐渐下调呼吸 机参数。
• Bias Flow/Continuous Flow是呼吸机的辅助送 气功能,指气路中持续存在一定量的气流,患 者吸气时,气道压力下降,持续气流即进入呼 吸道,可减少呼吸功。 • 提供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 偏置气流的流量必须大于振荡所引起的流量。 • 有CO2潴留时可每隔15min增加流量5L/min (一定范围内)。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低肺容量策略
• 即最小压力策略。先将频率置于10Hz(600次 /min),设置ΔP,初始为35%~40%,根据 PCO2值调整ΔP,一旦ΔP选定,调节MAP,使 其低于CMV时的10%~20%,调整中应保证血 压和中心静脉压正常。一旦FiO2<60%,氧合 正常,PCO2正常,开始下调MAP。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气体交换理论
至少有6种机制参与了气体输送和交换过程: • 团块气体对流(Bulk convection)
• • • • •
钟摆式充气(Pendelluft) 非对称流速剖面(Asymmetrical velocity profiles) 分子弥散(Molecular Diffusion) 心源性震荡混合(Cardiogenic Mixing) 泰勒弥散(Taylor dispersion)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肺泡复张方法
• 逐步提高振荡的MAP: 首先设置频率,ΔP =30%~40%,调整ΔP使胸壁 运动适度,血中碳酸正常。初始MAP高于CMV 时2~3cmH2O,以1~2cmH2O幅度逐渐增加,直 到血氧饱和度>90%。一旦情况改善,逐渐下调 FiO2、MAP、ΔP。
(如果呼吸机设有叹息键,则可直接按下此键, 并维持15~20秒)
二、参数及其调节—振幅(△P)
• 振幅的选择不宜过高,一般小于40%(有一 些研究报道采用10~80,平均45cmH2O)。 选择振幅还要考虑不同品牌机器的特点。如 果选择的振幅已足够大,PaCO2仍很高,最 好的办法是监测潮气量究竟有多大,看是否 存在痰堵、呼吸机不能有效振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