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

合集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作文:改革开放

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作文:改革开放

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作文:改革开放第1篇:以前,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我们中国人用冷兵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时,我们中国人是小米加步枪的抵抗,可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弱小啊!现在,我们中国不再弱了!我国的B—歼敌机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F—22数量;现在,我们中国比以前强了,我们不仅有了022级海军隐身导弹舰艇,还已经拥有了“北京”级航空母舰。

以前,如果中国强的话,南京就不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现在,中国以前强了,也有了和平。

可日本、美国更加强了。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台湾向美国购买了大批军火,不知是要和谁开战,但是,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在21世纪还是有战争成分的,可人民喜欢天下太平、喜欢安居乐业呀!你不喜欢战争,可别人偏偏要来欺负呀!你有什么办法呢?哎!这不都是我们国防事业太差太弱的原因吗?中国的国防需要强大啊!的确,我国国防事业还有待提高,目前确实还不属于强国。

中国国防需要大量高科技军事人才和精良武器。

我们热爱和平,不去侵略别人,但是我们要不被别人侵略就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因此,我们不仅要发奋学习科学知识,还应该从小积极培养国防意识。

我们应把国防的强弱看成是自己的事:国家的兴亡,百姓的安宁,都和我们离不开。

我们要极力支持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和我们这一代人关系很大,这也关系着国家的和平和百姓的生与死。

希望我们的国防事业要更强,我们就应该加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才能为祖国开辟一块新的国防天地,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一片和平的蓝天。

第2篇:改革开放30年,全国上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扬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奶奶说:“以前一年下来就等着过年买上几斤肉改善,现在天天吃肉,真是天天过年呀!”爸爸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嚷着叫奶奶给他包馄饨,奶奶没办法就给他包了一碗苋子馄饨,大伯、姑姑都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可不一样了,馄饨随时可以吃,什么馅都有。

奶奶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三十年前穿带补丁衣服的人多得是,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一件衣服兄妹几个轮着穿,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新颖,世界品牌、国际品牌都有。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不支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然而就是这三十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家乡也一样有了巨大的变化。

从以下四方面最能体现改革开放在百姓生活上发生的变化。

一、同家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显性变化1、衣、从带补丁的粗布衣到现在的追求名牌与时尚服装从我父母老一辈人的回忆叙述当中了解到,当时家乡里的人都是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

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接着穿,穿到坏了也舍不得扔掉,补补接着穿,往往到了最后,这件衣服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一块补丁接着一块补丁,而且什么颜色的补丁块都有。

除了衣服,鞋是自己做的布底鞋,都穿漏脚趾了,缝缝还接着穿。

衣服只是一种防寒的工具,没有美感而言。

过年了,谁家给女孩子买个带颜色的发带扎到头上,大多会引来同村小伙伴不停羡慕的眼光,小姑娘更是高兴好长一段时间。

如今记忆中的这些已经永远成为回忆,一去不复返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了。

家乡的百姓在穿着上与三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别说穿带补丁的衣服,就是稍稍坏点了也不穿,不是时尚款式服装不穿,不是名牌服装不穿。

如今,百姓也舍得在穿着打扮上消费了,以前是出门没有衣服穿,现在是出门不知道穿哪套好。

从外衣到睡衣,从头上的帽子到脚上的鞋子,样式不断更新,都讲究个时尚和搭配协调。

小伙子、大姑娘、小媳妇都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

农村30年变化征文范文三篇

农村30年变化征文范文三篇

农村30年变化征文范文三篇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年,听妈妈讲,妈妈小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农村住的大多数土坯房子,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更别说是零食了。

穿的是姥姥用省吃简用的钱买的花布做的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

上学更艰苦了,低矮破旧的教室,连书桌都没有,自己从家里拿个小板凳,自己在膝盖上书业。

艰苦极了。

还有就是那时农村的街道,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下雨,都是泥泞不堪,到处是水洼。

异常难走。

行人痛苦之极。

等等······可现在我回老家,看到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红砖瓦房,高大而漂亮,吃的穿的都跟城市没什么两样,学校都是宽敞明亮的教室,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

等等······我虽然是一个小学生,我能到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比起我们的上辈人我们幸福多了。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农村30年变化征文2暑假里,妈妈带我回农村姥姥家,让我看看现在的新农村。

没去之前,我心里农村的样子就是:有一些七零八落、又不牢固的小草房,小草房周围是一些羊肠小道,通向没有规则的庄稼地。

夏天还算热闹,植物长得非常茂盛,冬天北风一吹,却显得特别荒凉。

姥姥家到了,下了车,眼前的景象却和我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让我大饱眼福。

一排排整齐的房子,还有的人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样式很别致。

村里通了自来水,许多人家装了空调、按了暖气。

小院里的花儿五颜六色,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菜园里种着各种蔬菜:绿黄瓜、红柿子、紫茄子等。

三十年来家乡的变化

三十年来家乡的变化

三十年来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使我的家乡成为气候宜人,雨量充足,景色优美的天然风景区。

然而,三十年前,家乡却是一个十分贫穷的乡村。

记得小时侯,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是住在破烂不堪的瓦房或草房。

房子里都是泥巴,找不到一块砖。

有时候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雨,房子里还会下着小雨。

村子里的路,都是泥土,坑坑洼洼的,下雨时就更难走了,经常有人滑倒!村子里的人们过着原始的小农经济生活,自给自足,完全不会有什么积蓄,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当时,村子里有户比较富裕的家庭,他家里装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也是村子里唯一一台电视机。

每天去他家看电视的人,络绎不绝。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雷,震醒了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雄狮,华夏大地又一次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

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我的家乡,当然也不例外。

草房瓦房变成了楼房或别墅,家家电器齐全,人人热心公益事业,文化活动中心人进进出出,村民的生活水平直奔小康。

村民们有了钱,眼界开阔了,文化投资加大了。

村里学校的教师从外地高薪聘请。

高学历的比重很大,年纪大的人选择成人教育,重新圆了大学梦。

变化大的,应该是道路吧,现在村子里的路,都是十几公分厚的水泥路。

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通的美好愿望。

回想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与祖国同步发展,有家乡里上了年纪的人的话说:现在每天都在过年。

我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家乡与祖国都会有更大的发展。

放开眼界,我渡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了。

三十年,对于历史只是一瞬间,对于一个人却是半生光阴,三十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也能改变一个时代。

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仅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时代的面貌,并且影响了全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时代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如果改革开放前是我的前世,那改革开放后就是我的今生。

前世今生的对比让人感慨不已。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从前世的闭关锁国,愚昧落后,到今生的思想开放,走出国门。

我的家乡芜湖简介

我的家乡芜湖简介

我的家乡芜湖简介
我的家乡芜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这里有古老的赭山,
有闻名世界的芜湖市博物馆,还有美丽的镜湖,有著名的鸠兹广场。

芜湖市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文物,它们都是古代人民
智慧的结晶,这些文物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芜湖的悠久历史,还
能让我们感受到芜湖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芜湖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比如:青铜鼎、编钟、编磬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除了这些,芜湖市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美丽
而又珍贵的藏品,比如:大花瓶、玉簪等等。

我最喜欢镜湖公园了。

镜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而又雄伟壮观
的桥——福泉桥。

福泉桥是一座古代风格和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桥梁,这座桥梁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它用了近两千块青石板拼接而成。

桥身两侧有精美图案,桥下有清澈而又碧绿如玉一样的湖水。

福泉桥横跨在镜湖上,站在福泉桥上看去,镜湖就像是一面镜子
一样。

在阳光的照耀下镜湖显得格外美丽、迷人。

—— 1 —1 —。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篇一: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0年家乡经济巨变社会调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22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自2022年1月1日起,农民种地不需要交农业税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正式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4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1500名非洲各国代表成员、20多个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非洲重要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2022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了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

中国在开展,渐渐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网络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翻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点鼠标就看到了整个世界。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0年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芒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开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暑假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22年08月二、调查地点:淮北市〔经济开发区〕三、调查方式:询问局部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相关单位了解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四、调查内容:淮北市的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开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五、总体状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开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按经济的开展来说安徽淮北经济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工程区组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观家乡变化有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观家乡变化有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观家乡变化有感改革开放给安徽芜湖带来了变化安徽安徽芜湖是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全国的经济、文化、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的家乡不例外。

三十多年来,我家乡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我的家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飞速,从城市建设就体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变化。

以前我的家乡安徽芜湖的步行街是一片低矮的砖瓦平房,道路也很狭窄,往往有一些车辆经过道路就会变的拥挤不堪。

经过前几年的重新建设之后,低矮的平房被一座座六、七层高的商品房所取代,道路也拓宽了,好几辆汽车通行也毫无阻碍,道路两旁不像以前只有卖杂货的小店铺了,出现了服装店、酒店等各式各样的商店,如今的步行街,已经是县城的一条商业街了。

走到现在的荷花滩十字路口那已经很少看到行人了,是县城一个偏僻所在,现在的步行街不但是一条商业街,也是市民饭后散步逛街爱去的场所,一天到晚都显的很热闹。

经过荷花滩桥头,那里在十几二十年前是一片菜地,现在不但兴建了新广场和篮球馆,还有农民新村和近几年新建的工业园和别墅区,市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

在城市规划中,将许多处于老县城郊区的地段都规划建设新的花园型居民小区,出现了如今崭新的新县城的风貌,就在前几年县里还举办了:“常家庄园中国老电影文化节"召开前我们在安徽芜湖小聚”,通过这次电影文化盛会更多的人了解了安徽芜湖,因为有交流才会有发展,通过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家乡就会越变越美好。

以前,我的家乡还是一个偏远小县城,改革开放之后,安徽芜湖通过发展自身优势,经济的到了迅速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了安徽,了解了芜湖。

近年来,随着我国好的政策大力推动,我的家乡不但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断的吸取新思想新思维,秉着改革创新的思维,以先进理念建设着家乡,在文化生活方面,人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更加开阔了,以前的进城道路坑坑洼洼,现在我的家乡已经修建了通往邻近县市的六车道柏油公路,还修建了通往苏皖浙的高速公路等,不但吸引了外地客商来芜湖投资办厂,还令人们的思想更加跟的上时代的步伐和新的潮流,更加能够了解新的时代内涵。

我的家乡芜湖作文(精选30篇)

我的家乡芜湖作文(精选30篇)

我的家乡芜湖作文(精选3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家乡芜湖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芜湖作文篇1我的家乡——芜湖最近建造了一座公园,它就是滨江公园,依偎在江畔,今天我闲来无事,就去逛了一番。

滨江公园的广场喷泉的壮观场面首先吸引了我,只见水柱高低错落地喷出许多图岸,令人惊叹不已,其中最高的水柱可以喷到八十米,令周围的楼层十分逊色。

来到江边的亲水平台,凭栏远眺,江面上,滚滚江水向岸边卷来,客轮繁忙地来回穿梭。

隐约可以看见对岸的一条由树林组成的防护带。

沿着江岸往下游走,只见坡下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在寒风中依然挺拔。

竹林旁有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里面是一群天真的小朋友在兴奋地玩着滑梯、软绳等各种器材,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尽情地玩耍。

在游乐场里玩够了,我又走上了临江桥。

桥的右边有用玻璃铺上的一块地方,桥下面是水景墙,人走在上面时,如果往下看,总会觉得自己快要掉进冰凉刺骨的水里,走在上面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晚上,墙上的彩灯大放异彩,池中的水就会变得五彩缤纷,在池边,眼中会充满绚丽的颜色,感觉自己正在色彩的世界里快乐地遨游。

桥的左边是一排商铺的门面,我仿佛看到这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逛街的人络绎不绝、连续不断的热闹景象,八号码头曾经的繁荣又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相信,等滨江公园建好后,芜湖就又多了一张向世界推崇的名片。

我的家乡芜湖作文篇2滨江公园在青弋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附近,那儿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旁边有一座临江桥,桥上有一座像鱼一样形状的建筑耸立着,既宏伟,又壮观。

公园内有一座中江塔。

塔“生”于明朝1618年,是省级重点文物。

爸爸告诉我:“古人用它镇河妖、防洪水,它是我们芜湖的守护神。

”公园依江而建,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

江面上有各式各样的船,有的在运送货物,有的在忙着捕鱼,有的停在江岸边“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芜湖市。

她是个美丽繁荣的城市,即使三十年前她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她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

春秋时设邑,因鸠鸟繁多而得名“鸠兹”,距今已有2500余年;繁昌“人字洞”的发现,把人类的活动上朔到了200-250万年前。

芜湖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芜湖是一个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古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

一旦说到变化,首要提出的就是衣食住行。

但是现在我却想先从交通来看,尤其芜湖作为临江城市,从芜湖的桥梁上就能体现交通的发展:坐拥长江之畔,尽享青弋江穿城而过,美丽的芜湖得益于这一份大自然的恩赐。

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自然和桥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改革前的浮桥、木筏子、石桥、木桥到改革后的步行桥、公路桥、铁路桥、斜拉桥等,一座座现代化桥梁的建立,见证着这座城市三十年来震撼人心的变化。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宛若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

这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桥,全长达10公里,是目前长江上最长、最宽,通航净空高度最高的公铁两用大桥。

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城市建
设的扩大,一座又一座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芜湖人的生活中。

晚饭后,漫步在镜湖之畔的步月桥、九曲桥,杨柳依依,清风徐徐,尽享自然之美。

还有九莲塘的月洞桥、凤鸣湖畔的凤鸣桥……芜湖的桥已经发展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芜湖的桥不仅拉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然也展现着百姓的生活。

三十年前,因生活的贫困和布料的配给供应,加上颜色和品种的单调,人们多穿着以灰色、蓝色、绿色等为基调的中山装。

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思想观念下,一件衣服父亲穿了儿子穿,哥哥穿了弟弟穿,穿了又穿,补了又补,只要能穿总是十分珍惜而舍不得抛弃。

即使是要去参加婚礼等重要聚会,也难以穿上一件合适的新衣裳。

贫穷的生活连温饱都成问题,更说不上什么时髦与亮丽了。

而如今人们的着装已显多样化,无论是品种、样式还是颜色、款式都是丰富多彩,人们喜欢什么买什么,喜欢穿什么就怎么穿。

身为芜湖人,芜湖有多少商场都没法清楚,因为太多并且还在一直建造。

商场里面衣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让人炫目。

爷爷奶奶告诉我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粮食紧缺实行粮食供给,按年龄、从事工种等因素每月给每个人一定数量的粮票,供人们购粮。

虽说一般不会饿肚子,但是每天咸菜白饭,吃肉那是过年才能的事。

哪像现在,想吃什么,
还什么健康怎么吃,强调少吃肉。

看看现在,想想过去,真是天差地别呀!
说起住房,爷爷奶奶的思绪就不禁飘回到过去:虽然我们现在住得不是别墅高楼大厦,不像有钱人住高档小区,可是不住土屋就是幸福了,刮风下雨时能不漏雨不漏风就是幸福,这些都是当初以为是奢望的东西,可是却真的在这三十几年实现了。

明亮清爽的房屋,个人有各自的房间,真的是改革好啊。

岁月如歌,历史如鉴。

改革开放三十年真正的使芜湖经济大幅提升,而且也使和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爷爷奶奶的话语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芜湖我们百姓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的三十年。

因为改革,我们芜湖才能进步,或许现在才二十的年轻人不能深刻体会,但是我们的父辈就是有着最真实的感受,那是变化给他们。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浦东开发以来,芜湖作为安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制造业上,芜湖创出了奇瑞汽车、海螺水泥、海螺型材这样的拳头品牌,打响了芜湖制造的头一炮。

作为安徽交通枢纽,华东沿海城市通往内地的要道。

境内的芜湖港,是长江溯流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在改革开放进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芜湖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行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狠抓招商引资,突出园区战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培育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促使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促进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向城市一体化迈进. 三十年间,芜湖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7.45亿元起步,年平均增长11.9%,2007年达到580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43元,年均增长13.4%,2007年增至13234元,增长29.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95元,年均增长14.7%,,2007年增至5050元,增长53.2倍。

今天的芜湖是让我们自豪的,她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民族自主品牌企业奇瑞,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产能居世界第一的塑料型材企业海螺集团,亚洲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第4代高科技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全国最大的余热发电装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超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家用空调器生产基地,全国排名第三的铜基材料基地,以及全国前列的光电产业基地。

不仅这样,巢湖的无为县和沈港镇划归芜湖后,版图扩大,芜湖已经在计划向更好更繁荣的道路上迈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