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肇庆种群调查报告

肇庆种群调查报告肇庆种群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肇庆市的种群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二、人口数量与分布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肇庆市总人口约为780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占比较高,约占总人口的60%,主要分布在肇庆市区和周边城镇。
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主要分布在各县区的农村地区。
三、人口结构与年龄分布肇庆市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平衡,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相对稳定。
调查数据显示,0-1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约为15%,15-59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约为65%,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约为20%。
这一人口结构反映了肇庆市的人口年龄分布相对均衡,老龄化问题相对较轻。
四、人口流动与迁徙肇庆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调查数据显示,外来人口占肇庆市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
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地区,以及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等地。
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五、教育与就业情况肇庆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较为完善,拥有一批优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调查数据显示,肇庆市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部分人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就业方面,肇庆市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此外,肇庆市还积极推动创业就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六、社会保障与医疗状况肇庆市注重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和医疗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肇庆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医疗方面,肇庆市拥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条件。
七、文化与生活方式肇庆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调查数据显示,肇庆市的居民对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和热爱,喜欢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
此外,肇庆市的居民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注重家庭和社交生活,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资金保障
设立环保专项资金
01
设立专门的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和运
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02
通过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事业,推动环保
产业的发展。
加强资金监管与审计
03
对环保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法性
和有效性。
技术保障
1 2 3
固体废物处理
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建 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防止二次污
染。
大气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实施机动车污 染防治,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改善空气质量。
土壤污染治理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 污染防治,推进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与治理。
生态修复与保护
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 工程,开展退化林分的修复与治理。
技术支持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广 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 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技 术水平。
实施时间表
2007年
启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资金 和责任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
2009年
总结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发现 问题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2006年
制定《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 建设“十一五”规划》及实施 细则,明确目标和任务。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环保 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
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备,提高 环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推动肇庆市的环 保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
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环保工作人员 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环保事业提供坚实 的技术支持。
地理环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一、空气污染原因分析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
肇庆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
肇庆市全境处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之间。
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貌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冲积平原等形态相间分布的山区地貌,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集、东北部的广宁和西部的封开与德庆等县。
河谷平原分布在东南部的四会、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
水文方面,西江和北江为本市两大水系,西江自西向东在三水区与北江汇合流入珠江。
区内水质良好。
肇庆市是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有不少驰名于世的珍贵种类,是广东省主要林区之一。
自然植被基本上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开县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温约12℃,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
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
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
无霜期310~345天。
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
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
6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调研分析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
西江是肇庆市最长的河流,流经该市南北方向的中心地带,沿岸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该市重要的农田和水生态系统。
为了了解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分析。
我们选择了沿江岸线的不同位置和距离进行采样。
共采集了80个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
调研结果显示,肇庆西江沿岸土壤呈现出以下特点:1. 土壤类型多样:肇庆西江沿岸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砂质土壤、壤土、粉质土壤等。
沿江岸线的土壤以砂质土壤为主,适宜种植河湖农作物;而距离江岸较远的土壤则以壤土和粉质土壤为主,肥力较高,更适宜种植果蔬作物。
2. 土壤酸碱度偏酸:调研结果显示,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酸碱度偏酸,平均pH值为5.5左右。
这可能与降水酸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关。
酸性土壤对某些作物生长不利,需要适当调整土壤酸碱度。
3.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调研结果显示,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含量达到3%以上。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维持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4. 土壤养分含量均衡:调研结果显示,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养分含量相对均衡,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磷的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沿江地区农田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关。
养分均衡可以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5. 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调研结果显示,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农田土壤质量标准。
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的低重金属含量,反映了该地区土壤质量的相对良好。
肇庆西江沿岸土壤状况较好,土壤类型多样,酸碱度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均衡,重金属含量较低。
仍需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植物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发挥西江沿岸土壤的潜力。
肇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肇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肇庆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肇庆市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肇庆市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可行性,为肇庆市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市场潜力分析1. 人口规模肇庆市位于广东省北部,人口规模较大。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肇庆市人口超过500万人,其中年轻一代占比较高,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2. 经济增长肇庆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随着广东省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肇庆市的市场潜力将不断提升。
3. 区位优势肇庆市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
这为肇庆市发展各类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环境评估1. 自然资源肇庆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林木资源、土地资源等。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生态环境虽然肇庆市在一些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肇庆市的环境状况将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生活质量肇庆市的生活质量较高,社会秩序良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较为完善。
这为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和发展各类产业提供了优势。
四、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肇庆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整。
政府可以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 绿色发展可行性根据肇庆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政府可以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业等。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 创新发展可行性肇庆市具有较高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肇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目录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1)1经济总量情况 (2)2 产业发展情况 (2)3 区域发展情况 (3)4 外商投资情况 (5)5交通状况 (5)6 生态环境 (7)8周边旅游资源 (8)9 其他优势 (8)1经济总量情况2011年,肇庆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3.30亿元,同比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增长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35亿元,增长2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增长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0%。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14元,增长13.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6.99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2.73亿元,增长19.0% 。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44.44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27亿元,增长17.2%。
肇庆市年末常住人口395.14万人,户籍人口426.90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14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长13%。
上述数据说明肇庆市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民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在住宿和餐饮业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2 产业发展情况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石油、化学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59.99亿元、增加值574.40亿元,增长均为27.9%,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29.8%。
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29%。
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长30.3%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28.8%,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产业增长26.7% 。
肇庆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肇庆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肇庆古城是中国广东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肇庆古城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肇庆古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本文将从城市规划、文化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就城市规划而言,肇庆古城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
这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肇庆古城的独特历史风貌。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一些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建,这对于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肇庆古城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并采取措施来防止非法拆迁和破坏文物。
其次,文化保护是肇庆古城发展的关键。
肇庆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宗祠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肇庆古城的瑰宝,也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配备专业的文化保护人员,开展科学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以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肇庆古城重要的未来趋势之一。
肇庆古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如六鳌文化旅游区、丰顺百花洞、肇庆龙凤山风景区等。
近年来,肇庆古城通过进一步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未来,肇庆古城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另外,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也将成为肇庆古城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肇庆古城可以进一步发展酒店、餐饮、零售等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肇庆古城还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增加文化和旅游的附加值。
最后,持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是肇庆古城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肇庆古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居民的家园。
关于营造肇庆城区特色景观与文化环境的思考

维普资讯
广东建材 20 年第1 08 期
大革 命女 战士与雕 塑作 者 的慈母 于一 身 , 雕像 挺 立在 海
建筑设计与装饰
肇庆 , 古称 端 州 , 已有 20 10多年 历 史 , 自然 景观 与
水环 抱 的绿 岛上 , 境 空 灵优 美 , 怪 她被 誉 为 美 国的 人文 景观得 天独 厚 , 史文脉源 远 流长 。 环 难 历 星湖 被誉 为“ 岭 象征 。有些 名城采 用大手 笔 , 在一 个区 域 、 座广 场 、 … 一 南第 一奇观 ”是 国家重 点风 景名胜 区 , , 鼎湖 山是联 合 国 条轴 线上布 置若干标 志 性建筑 , 形成 建筑 艺术 高潮 的 教科 文组 织“ 与 自然 生物 圈 ” 在 人 的定 点观 察 站 , 号称“ 北 同时也集 中、 典型地 体现 了城 市文化 特 征 。如 巴黎从 卢 回 归线 上 的绿洲 ” 优越 的 自然 景观 , , 铸就 了“ 景在城 中 , 浮 宫到德方 斯大 门的大轴 线 、 华盛 顿从 国会 山到 阿林 顿 城在景 中 , 山环水 抱 ” 的景观特 色 , 为打造 特色 景观 奠定 公墓 的 中心 区 、 北京 从永 定 门到景 山 的大轴 线都 是优 秀 了 良好 的基础 。
材 、 品混凝 土用 量提 高 都不 少统一 。 ● .2 、. 7 、
5 8 7 。这 说 明局 部造 型对住 宅工程 的经济影 响较 大 , . 6% 参考 文献】 在 设计 中一 定 要进 行 多方 面 比较 ,选 择经 济 美 观 的方 【
建筑 环境 。
2 城市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与构成要素
21 .评价标准
城 市文 化 环境 由于 内容 综合 、 及 面广 , 有 着 多 涉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目录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1)
1经济总量情况 (2)
2 产业发展情况 (2)
3 区域发展情况 (3)
4 外商投资情况 (5)
5交通状况 (5)
6 生态环境 (7)
8周边旅游资源 (8)
9 其他优势 (8)
1经济总量情况
2011年,肇庆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3.30亿元,同比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增长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35亿元,增长2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增长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0%。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14元,增长13.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6.99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2.73亿元,增长19.0% 。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44.44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27亿元,增长17.2%。
肇庆市年末常住人口395.14万人,户籍人口426.90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14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长13%。
上述数据说明肇庆市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民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在住宿和餐饮业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2 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石油、化学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工
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59.99亿元、增加值574.40亿元,增长均为27.9%,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29.8%。
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29%。
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长30.3%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28.8%,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产业增长26.7% 。
201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8%。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08.8亿元,增长62.6% ;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72亿元和13.89元,分别增长104.1%和46.7%。
城镇保障性住房投资3.28元,增长467.5%。
全年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60.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外国人12.87万人次,增长22.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47.40万人次,增长14.3%。
在城市接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1263.95万人次,增长19.7%。
过夜旅游者中,国内游客达1103.69万人次,增长20.5%。
全市旅游总收入142.32亿元,增长38.5%。
3 区域发展情况
2011年6月,肇庆市协同广佛制定出台《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昭示着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
图3 广佛肇经济圈示意图
广佛肇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港澳、濒临南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区域和连通海外的重要门户。
广州地处珠江出海口,衔接东、西两岸,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圈核心,是《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中心城市;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产业实力雄厚,是广东省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肇庆地处西江干流中下游,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地区,资源丰富,是珠三角地区新增长极。
广佛肇经济圈的建设,有助于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推动形成珠三角横向发展轴,巩固提升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突出战略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肇庆有望在广州和佛山的有力带动下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
4 外商投资情况
2011年,肇庆市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积极参加对央企、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和波兰、南非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和赴日本、新加坡等招商活动。
第九届“肇庆金秋”签约、投产、动工项目124宗,投资总额971.18亿元。
全年实际吸收外资10.2亿美元,增长9%;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73宗,投资总额17.8亿美元。
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投资总额260亿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5交通状况
肇庆东接广州、佛山,西连大西南,是珠三角产业向大西南强力扩张的“前沿阵地”和西部资源向珠三角加速流动的“桥头堡”。
国道321、324线和广肇高速、广茂铁路贯通全市,西江“黄金水道”3000吨轮船通达江海,正在抓紧建设的二广高速、珠外环高速、南广、贵广高速铁路以及广佛肇城际轻轨,形成了铁、公、水立体式、多元化的交通网络,使肇庆东引西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铁路及城际轻轨:境内有南广铁路、跨桂、粤两省区,始自广西南宁市,经贵港、梧州,广东省云浮、肇庆、佛山至广州。
广佛肇城际轻轨已于2009年9月29日启动,总工期为4年,途经广州、佛山到肇庆。
在建的柳肇铁路位于广西、广东境内,跨越广西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地市及广东肇庆市,将是贵阳至广州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7 贵广高速铁路线路图
图8 广佛肇轻轨线路图
公路:广肇高速公路途经肇庆,未来将与广梧高速公路连接,并直接沟通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广贺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是广州通达大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江肇高速公路地跨江门、肇庆和佛山3个地级市,沿线与江鹤、佛开、广明、广肇、广贺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相连,实现
与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的有机连接。
图9 肇庆周边公路分布图
6 生态环境
肇庆市生态环境一直以来保持优质水平,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全市地面水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均优于二级标准限值,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和硬底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肇庆城区依山傍水,城市中心北靠北岭山,南依西江河,坐拥七星湖,山湖城江浑然一体。
全市地表水水质100%达标, 西江保持Ⅱ
类水质,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空气质量优良,森林覆盖率高,人居环境得天独厚。
7周边旅游资源
肇庆旅游资源闻名遐迩,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鼎湖山、七星岩为中心构成的“千里旅游画廊”千姿百态,风景优美。
端州城区内的七星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肇庆城区北面,与项目酒店紧紧相邻。
七星岩在肇庆平原上拔起一群石峰,错落在一片宽阔的湖水之间,兼有“桂林之山”和“杭州之水”的特点。
素称“五湖、六岗、七岩、八洞”。
七星岩奇峰怪石,峻岩挺拔,还有众多的溶洞。
七星岩内摩崖石刻等古迹犹存。
留存在七星岩上历代名人雅士题咏的摩刻,计自唐以来共466则,并有碑碣34件,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8 其他优势
作为珠三角最年轻的城市,除开上述所列明的优势以外,肇庆发展潜力巨大,资源和产业优势明显。
其一是资源禀赋优势。
肇庆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金矿储量和黄金产量占广东省八成。
享有中国肉桂之乡、柑桔之乡、竹子之乡的美誉,松脂、桂皮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1/3。
其二是承接产业优势。
肇庆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5.6%,与珠三角核心区已超过30%相比,承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肇庆高新区距白云国际机场仅30公里,土地
面积98平方公里,全部是国有土地,是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园区和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去年在全省产业转移园区考评中以93分的成绩排名第一,承接大项目落户优势明显。
各县(市、区)都建有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工业园区,这些都是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