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精)

合集下载

LEC法简述

LEC法简述

LEC法简述经典LEC法的简单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金尼法)是其中之一,该方法较为简便易行,也可采用其他方法。

以下为这种评价方法的操作步骤:(1)选取评价对象并对操作进行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2)该方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

危险性D=L×E×C(3)可能性因素: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他们实际发生的数字概率有关。

下表列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L)按照预先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汇总表进行取L值。

(4)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指定的频率(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也越大。

下表列出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被指定的分值数(E)。

按表内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对应的分数值取E值。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指定的分数值(E)(5)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其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列于下表,依据下表取相应的C值。

表3 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6)危险分数:可以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即危险分数(D):危险性D=L×E×C按照上式,计算危险分数,其计算结果对照下表,得出危险程度。

表4 危险分数(D)经典LEC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举例:按此法评价锅炉缺水这一危险因素,因为缺水导致锅炉爆炸的可能性较大,即“相当可能”,L值取6;锅炉操作人员是“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E值取6;后果为“非常严重,一人死亡”,C值取15。

最后经计算得出危险分数为540。

对照表4可知危险程度为“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属于极度危险。

然而这个结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因为目前企业使用的锅炉按照相关法规都安装了联锁装置和低水位报警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 D=L×E×C(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

(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表1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 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 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

(2)E 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

表2 出现于危险环境中的分数(E 值)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100。

表3 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表4 危险性等级分数(D值)。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5.9.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危险性的大小:D=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

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

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

评价步骤如下: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值能性值能性1 0完全会被预料到.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6相当可能.2极不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1实际上不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 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6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1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表4 危险性分值(D)分值危险程度分值危险程度>32 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60 ~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什么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什么是MES评价法?

什么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什么是MES评价法?

什么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什
么是MES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急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急性评价法(LEC)是对具有潜在危急性的作业环境中的危急源进行半定量评价的平安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急性的环境中作业时的危急性、危害性。

作业条件危急性与三个因素有关,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急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假设作业条件危急性大小用D表示,那么风险值D=L×E×C(以下写为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急性越大,越需要增加平安措施,掌握或消退风险。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急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的取值严峻影响作业条件危急性的大小。

MES评价法
MES评价法原理和LEC评价法类似,风险程度(R)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与事故后果(S)的组合,即R=LS。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体暴露于危急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掌握措施的状态(M)的组合,即L=ME,R=MES。

假如事故没有人员伤亡,仅为财产损失,则R=MS。

MES评价法是LEC评价法的进化版,应用范围更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