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适用班级:土管061-2指导教师:刘金花课程设计时间:2009-2010学年第1学期2009.12.6《土地利用规划学》 (1)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1)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3)三、课程设计周的指导内容 (3)四、课程设计周的学生管理要求 (4)五、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的组成 (4)六、土地利用规划正文部分的内容要求 (4)七、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要求 (5)八、学习和参考资料 (5)附件1: (7)附件2 (9)附表3 (10)一、课程设计目的开设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土地规划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地规划工程,并结合某具体县、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划理论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系统运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具体规划实务操作,撰写完整、规范具有较高质量的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专项图。

本课程设计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全程,包括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规划方案的提出等内容,最终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技术路线,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能够用计算机实现编制规划和完成规划图件。

达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编制、整理、整饰的技能,了解规划评审程序。

三、课程设计周的指导内容(1)、熟练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构成及撰写要求;(1天)(2)、收集、分析资料;(3天)(3)、机助制图和数据的分析;(4天)(4)、撰写规划报告;(3天)(5)、修改并上缴报告;(2天)(6)、各班班长收齐,统一交给指导教师;四、课程设计周的学生管理要求(1)、严格考勤制度,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周的时间。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地利⽤⼯程规划设计教学⼤纲《⼟地利⽤⼯程规划设计》教学⼤纲⼀、基本信息⼆、教学⽬标及任务⼟地利⽤⼯程规划设计是⼟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推荐选修课,是⼀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课程,是本专业⼟地利⽤⼯程及规划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规划机助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应⽤和实践模拟。

教学中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和⼯作实践中,开展有关⼟地利⽤⼯程与规划设计等⽅⾯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提⾼学⽣的实践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地利⽤⼯程与规划设计的概念、⽬的、任务、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2.了解⼟地利⽤⼯程及分类体系,掌握⼟地利⽤⼯程的规划与设计技能。

3.掌握⼟地开发利⽤、⼟地综合整治与保护等⼟地利⽤⼯程规划内容、特点、⽅法及程序。

4.掌握⼟地利⽤⼯程的⼟地平整、灌溉与排⽔设施、⽥间道路、农⽥防护与⽣态环境保持等⼯程设计的内容与⽅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章绪论(2学时)第⼀节⼟地利⽤⼯程1.⼟地利⽤⼯程的概念2.⼟地利⽤⼯程的内容3.⼟地利⽤⼯程的作⽤4.⼟地利⽤⼯程的简史习题要点:⼟地利⽤⼯程的概念及分类第⼆节⼟地利⽤⼯程规划1.⼟地利⽤⼯程规划概述(1)⼟地利⽤⼯程规划的概念(2)⼟地利⽤⼯程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地利⽤⼯程规划编制⼯作程序2.⼟地利⽤调查与评价(1)⼟地利⽤调查(2)⼟地利⽤评价3.⼟地利⽤⼯程规划的编制(1)⼟地利⽤⼯程专项规划(2)⼟地利⽤⼯程项⽬规划习题要点:⼟地利⽤⼯程规划编制程序,⼟地利⽤⼯程专项规划和项⽬规划的异同第三节⼟地利⽤⼯程设计1.⼟地利⽤⼯程设计的内涵2.与可⾏性研究的关系3.⼟地利⽤⼯程设计的基础4.⼟地利⽤⼯程设计的程序习题要点:⼟地利⽤⼯程设计的内容第四节⼟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学科及技术1.⼟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学科2.⼟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相关技术习题要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学科和技术准备包括哪些⽅⾯本章重点、难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地利⽤⼯程的概念与内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学科和技术理解:⼟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涵掌握:⼟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容第⼆章⼟地利⽤⼯程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2学时)第⼀节⽣态经济理论1.⽣态学2.景观⽣态学3.⼟地⽣态系统4.⼟地⽣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5.⽣态平衡6.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习题要点:⼟地⽣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那⼏部分?⽣态平衡失调包括那些⽅⾯?第⼆节⼈地协调理论1.理论内涵2.主要理论观点3.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习题要点:⼈地协调理论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三节持续利⽤理论1.理论内涵2.主要理论观点3.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习题要点:持续利⽤理论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第四节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业区位论3.中⼼地理论4.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习题要点:区位理论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五节集约利⽤理论1.⼟地报酬递减规律2.⼟地集约利⽤与合理集约度习题要点:集约利⽤的主要途径第六节规模利⽤理论1.理论内涵2.农业⼟地适度经营规模利⽤习题要点:农⽤地规模经营有哪些实现途径本章重点、难点:相关理论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相关理论的内涵理解:相关理论的观点与理念掌握:相关理论对⼟地利⽤⼯程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三章⼟地开发利⽤⼯程规划设计(12学时)第⼀节耕地利⽤⼯程规划设计1.⼯程规划2.⼯程设计习题要点:耕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容第⼆节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产⽤地⼯程规划设计1.园地⼯程规划与设计2.林地⼯程规划与设计3.牧草地⼯程规划与设计4.⽔产⽤地⼯程规划与设计习题要点: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产⽤地⼯程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三节村镇⽤地整理⼯程规划设计1.⼯程规划2.⼯程设计习题要点:村镇⽤地规模确定与竖向设计内容第四节城市⽤地开发整理⼯程规划设计1.⼯程规划2.⼯程设计习题要点:城市⽤地整理⼯程设计的⽅法和步骤第五节农⽤地开发复垦⼯程规划设计1.⼯程规划2.⼯程设计习题要点:海涂开发⼯程设计的内容,⼟⽅⼯程量计算本章重点、难点:耕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地开发复垦⼯程规划设计,村镇、城市⽤地开发整理⼯程规划设计理解: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产⽤地⼯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掌握:耕地利⽤⼯程规划设计的内容第四章⼟地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10学时)第⼀节⽔⼟流失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1.⽔⼟流失地类型分布及产⽣原因2.⽔⼟保持技术措施规划设计3.⼩流域综合治理习题要点:⽔⼟保持技术措施规划设计的内容第⼆节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1.盐碱地的形成及类型2.盐碱地的综合治理3.次⽣盐碱化的发⽣与防治习题要点:盐碱地的治理措施⼯程规划设计内容第三节风沙地的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1.风沙地概述2.风沙地的形成和特点3.风沙地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风沙地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第四节沼泽地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1.沼泽地的形成2.沼泽地的类型与分布3.沼泽地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沼泽地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内容第五节红黄壤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1.红黄壤的形成与主要特性2.红黄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红黄壤综合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红黄壤综合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第六节采矿⼟地复垦的综合治理⼯程规划1.采矿⼟地复垦概述2.采矿⼟地复垦的类型及特点3.采矿⼟地复垦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采矿⼟地复垦综合治理⼯程规划设计内容本章重点、难点:各类⼟地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类⼟地治理改良⼯程的概念理解:各类⼟地治理改良⼯程的类型及特点掌握:各类⼟地治理改良⼯程规划设计内容第五章⼟地保护⼯程规划设计(6学时)第⼀节基本农⽥保护⼯程规划设计1.基本农⽥保护概述2.基本农⽥保护⼯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基本农⽥保护⼯程规划设计内容第⼆节草原保护⼯程规划设计1.草原退化状况2.草原保护⼯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各种类型区草原保护⼯程规划设计第三节沿海滩涂地区保护⼯程规划设计1.滩涂的概念及我国滩涂资源2.海涂地区的⼟地保护措施⼯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海涂地区的⼟地保护措施⼯程规划设计内容第四节其他地区保护⼯程规划设计1.⼤型⽔利⼯程周围地区的⼟地保护⼯程规划设计2.国家交通⼲线两侧的⼟地保护⼯程规划设计3.重要⼯矿周围地区的⼟地保护⼯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重要⼯矿周围地区的⼟地保护⼯程布局要求第五节⼟地污染综合防治⼯程规划设计1.⼟地污染的概念及类型2.⼟地污染概况及其治理原则3.⼟地污染综合防治⼯程规划设计习题要点:防治⼟地污染的措施⼯程规划设计内容本章重点、难点:各类⼟地保护⼯程规划设计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类⼟地保护⼯程的概念理解:各类⼟地保护⼯程类型掌握:各类⼟地保护⼯程规划设计内容第六章⼟地利⽤⼯程与规划设计机助编制系统(2学时)第⼀节规划机助技术CAD1.AUTOCAD基础知识2.基本平⾯图形绘制3.编辑命令与辅助⼯具4.图层、线形和颜⾊的设置5.三维实体制图与编辑6.CAD图形打印输出习题要点:三维实体制图与编辑应⽤设计第⼆节⼟地利⽤⼯程规划设计信息系统设计1.基础数据库系统2.数据处理系统3.数学模型系统4.⼟地评价系统5.空间分析系统习题要点:⼟地利⽤⼯程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功能及构成本章重点、难点:⼟地利⽤⼯程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功能及构成本章教学要求:了解:AUTOCAD基础知识理解:三维实体制图与编辑应⽤设计掌握:⼟地利⽤⼯程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功能及构成第七章⼟地利⽤⼯程与规划设计论证⽅法(2学时)第⼀节⼟地利⽤⼯程项⽬可⾏性研究1.项⽬与项⽬区概况2.编制依据3.项⽬分析和项⽬规划设计⽅案及建设内容4.投资估算及项⽬区⼟地权属调整⼯作⽅案5.项⽬组织实施管理及效益分析习题要点:⼟地利⽤⼯程项⽬可⾏性研究报告包括那些内容第⼆节⼟地利⽤⼯程与规划设计预算编制1.⼯程概况2.规划设计标准与单项⼯程设计3.⼯程量计算与⼯程预算编制4.施⼯组织习题要点:⼟地利⽤⼯程与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内容第三节⼟地利⽤⼯程与规划设计效益评价与成果编制1.项⽬规划设计效益评价2.规划设计⽂本及说明编制3.规划设计图件及附件编制习题要点:⼟地利⽤⼯程与规划设计效益评价、成果编制内容本章重点、难点:⼟地利⽤⼯程与规划设计效益评价、成果编制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地利⽤⼯程项⽬可⾏性研究报告内容理解:⼟地利⽤⼯程与规划设计预算编制程序掌握:⼟地利⽤⼯程与规划设计效益评价、成果编制内容五、考核⽅式及要求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进⾏综合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年目录课程设计的指导书 (1)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1)评分细则 (7)一、评分原则 (7)二、各档次给分范围和要求 (7)表格及附表 (8)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编制该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本课程设计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在内容上由六个课程设计部分组成,安排十次作业。

通过十次作业的练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方案编制中数据的处理及编制的方法。

由于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有限,该课程设计未安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课程设计一:城镇村规划(一)作业一1.内容:根据提供的199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资料,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过渡分类系统》编制199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表和1996年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表。

具体表样见表1、表22.时间安排:1课时(二)作业二1.内容:根据提供的历年长沙市人口资料,编制长沙市人口分布规划表、2000年、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水平规划表。

具体表样见表3、表42.时间安排: 2课时3.编制方法:(1)根据前十年人口资料对表3中人口进行预测。

要求用自然增长法进行预测。

将预测的结果如实填写。

然后以长沙市(含五区四县)预测的总人口为控制,对预测人口进行平差。

(2)对预测总人口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对大城市人口规模应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人口过分膨胀,并将人口有序引导扩散到周边小城镇或县城中。

下表中的人口数既是城镇人口也是非农业人口。

长沙市市区人口分流分配表单位:万人表3的最终结果应是进行调整后的结果。

(3)对城镇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全面进行预测,待结果确定后,利用预测的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常住非农业人口分别除以预测的总人口即可得出两种口径计算出的城镇化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设计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各位老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求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网上课件辅助教学、上网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等。

要求各位老师上任后立即建立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业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便中央电大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主讲教师的辅导和答疑。

要求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各种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

希望各位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单位的实习条件、研究课题等与电大学生共享,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学习、锻炼和提高服务。

八、主持教师、主讲教师联系方法。

主讲教师。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一)实习内容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和原则。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具备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统计表等工具,收集和分析土地利用数据,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概念: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原则及重要性。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资源”2.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3. 节约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集约用地的方式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节约集约用地”4.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步骤与方法: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程序、常用方法及实践案例。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与步骤”5.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与规划

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学》实验指导书2011年9月6日实验一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调查、收集1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实地调查与测量实地调查与测量一般来说主要针对小区域小范围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问题而进行的,我们以全站仪与GPS仪器的简单调查与测量为例进行简单的测量,获取部分实测数据。

全站仪与GPS仪器的简单操作前面的课程我们也都已经学过,我们只做简单的温习。

测量数据整理。

2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收集(包括电子版数据与纸质数据等)土地利用与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电子版数据与纸质数据等,电子版数据包括已经完善好了的规划与利用图件,还有一些未进行过编辑处理的遥感影像,航片等等;纸质数据主要包括一些计算资料,一些印刷图纸等等,这些数据我们要对其进行扫描或输入,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遥感影像和航片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里主要讲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处理。

1) Open Image File (打开图像文件)Open Image File 是一个普通的文件打开程序。

使用该项打开ENVI 图像文件(flat binary files。

ENVI 自动地识别和读取下列类型的文件:TIFF、GeoTIFF、GIF、JPEG、BMP、SRF、HDF、PDS、MAS-50、NLAPS、RADARSAT 和A VHRR 。

数据仍保留它原有格式,必要的信息从数据文件头中读取。

1.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2. 当出现Enter Data Filename 对话框,点击文件名,再点击“OK” 或“O pen” 以打开选择的文件。

·要选择一组连续显示的文件,在该组的第一个文件上点击,然后按住它的同时,点击该组的最后一个文件。

或者,用鼠标左键点击和拖曳来选择所需要的组。

·要选择非连续显示的多个文件,按住“Ctrl”键,在每个所需要的文件上点击。

·要改变目录来查找你的文件,在“File Name” 文本框输入路径名(“Path” for UNIX)。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概述 (5)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一)、农用地 (7)(二)、建设用地 (7)(三)、未利用地 (8)三、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情况 (8)(一)、规划目的 (8)(二)、规划原则 (8)(三)、规划依据 (8)(四)、规划范围 (9)(五)、规划期限 (9)(六)、土地利用战略 (9)1、优化战略 (9)2、协调战略 (9)(七)、土地利用目标 (10)(八)、土地利用布局 (10)1、基本农田保护区 (10)2、一般农地区 (11)3、林业用地区 (11)4、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11)5、风景旅游用地区 (11)6、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11)7、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11)四、农用地保护利用 (11)(一)、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11)(二)、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1)(三)、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2)(四)、鼓励农用地流转,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 (12)五、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2)(一)、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12)(二)、保障重点,合理布局新增建设用地 (12)(三)、盘活闲置土地 (12)(四)、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中 (13)(五)、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改造 (13)(六)、大力促进基础设施用地集约化 (13)(七)、积极推进旅游设施用地集约化 (13)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13)(一)、允许建设区 (13)(二)、有条件建设区 (14)(三)、限制建设区 (14)(四)、禁止建设区 (14)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14)八、规划实施措施 (14)九、各行政区具体规划情况 (17)增城市荔城街道 (17)(一)、规划范围 (17)(二)、规划年限 (17)(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17)(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7)(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18)增城市增江街道 (19)(一)、规划范围 (19)(二)、规划年限 (19)(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19)(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0)(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0)增城市朱村街道 (21)(一)、规划范围 (22)(二)、规划年限 (22)(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2)(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2)(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3)增城市石滩镇 (24)(一)、规划范围 (24)(二)、规划年限 (24)(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4)(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4)(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5)增城市新塘镇 (26)(一)、规划范围 (26)(二)、规划年限 (26)(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6)(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6)(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27)增城市中新镇 (29)(一)、规划范围 (29)(二)、规划年限 (29)(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29)(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29)(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0)增城市派潭镇 (31)(一)、规划范围 (31)(二)、规划年限 (31)(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1)(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2)(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2)增城市正果镇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4)(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4)(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4)(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5)增城市小楼镇 (36)(一)、规划范围 (36)(二)、规划年限 (36)(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36)(四)、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7)(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 (37)一、概述增城市是广东的一个省辖县级市,增城市于1993年12月撤县设市,由省委托广州市代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科技大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系2010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概述 (1)1.1 课程基本信息 (1)1.2 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1)1.3 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1)1.4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1)1.5 参考教材 (2)第二部分基本要求、资料清单及提交成果 (2)2.1 规划设计要求 (2)2.2 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 (2)2.3 完成的主要成果 (2)2.3.1 表格部分 (2)2.3.2 文字部分 (3)2.3.3 图件部分 (3)第三部分规划设计步骤(仅供参考) (4)3.1 属性库处理 (4)3.1.1 统一字段 (4)3.1.2 赋规划码、用途码 (5)3.2 规划上图 (7)3.2.1 重点建设项目上图 (7)3.2.2 城镇建设用地上图 (9)3.2.3 农村居民点上图 (9)3.2.4 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上图 (10)3.2.5 生态环境建设用地区上图 (10)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概述1.1 课程基本信息实习名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Subject Design For Land Use Planing课程编号:0108067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实习总周数和学分:总周数:3;总学分: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先修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开课教研室:资源工程系1.2 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地规划,能结合某具体乡(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整、分配和规划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划水平。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为:(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能够利用这些原理方法完成一个具体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能利用规划的原理对土地利用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1.3 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为此,要求学生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一个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的土地规划课程设计。

为使每位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土地规划设计的能力,特提出下列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评审办法。

课程设计分组(一般每5人一组)进行,根据学生人数情况安排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期间,要求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

教师辅导期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有关工作,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1.4 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设计采取课设成果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课程设计过程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50%,成果报告的水平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5 参考教材(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校内用)(2)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2010.07.31。

(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091111。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资料清单及提交成果2.1 规划设计要求根据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某某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分解表、编制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 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2.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3.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4.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MapGIS文件格式的电子档)5. 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片格式)6.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0911117.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010-07-318. MapGIS 6.7软件及规划系统库9. 土地规划分类(见下图1、2、3)2.3 完成的主要成果2.3.1 表格部分(具体见规划文本)1. 规划期内主要用地指标控制表(注:上图后的统计面积不得超过该表中2020年的约束指标值)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4.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5. 土地整治规划表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8.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重点)9.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2.3.2 文字部分某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大纲第一篇源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第二节规划依据第三节规划原则第四节规划任务及期限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源潭镇基本情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模和范围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第八章村土地利用控制第一节落实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第二节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第三节加强村土地利用调控第九章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十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附表附图2.3.3 图件部分提交图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规划图要素(各要素参考乡镇规划制图规范)(1)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

(2)土地利用区及界线(3)地类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

(4)其它: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邻区名称界线、规划期限、比例尺、坐标系统、编图单位、编图时间等内容。

第三部分规划设计步骤(仅供参考)注意:(1)空间分析、切割、合并图斑之前之后一定要拓扑错误检查,确保无误。

(2)拓扑之前的文件要备份,以防拓扑后图斑变形无法恢复。

(3)空间分析输入模糊半径时在默认的数字基础上把前几位改为0。

(参考数值:前七位数值改为0)3.1 属性库处理3.1.1 统一字段另存“××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XX乡(镇)规划图斑层”,进行以下操作:属性库管理——结构——编辑属性结构——编辑区属性结构在属性库管理中编辑字段名称,字段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3.1.2 赋规划码、用途码(1)根据参数赋属性——“是否补划==”N””——赋现保护类别==1;根据参数赋属性——分别根据地类编码==111&&现保护类别!=1,地类编码==112&&现保护类别!=1,地类编码==113&&现保护类别!=1赋现保护类别!=1的所有耕地现保护类别为2(2)耕地根据现保护类别为1,赋规划码、用途码都为1;根据现保护类别为2,赋规划码==2、用途码==3,其他地类全部根据地类编码赋规划码、用途码,具体分类如下:规划码用途码表达式园地12 3 地类编码==121||地类编码==122||地类编码==123 林地13 13 地类编码==131||地类编码==132||地类编码==133 牧草地14 4 地类编码==141||地类编码==142||地类编码==143 其他农用地15 3 地类编码==151||地类编码==152||地类编码==153||地类编码==154||地类编码==155城市211 211 地类编码==211建制镇212 212 地类编码==212农村居民点213 213 地类编码==213采矿用地214 215 地类编码==21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5 215 地类编码==215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规划码全部按其三级分类,即规划码等于地类码,用途码按照其二级分类。

例:交通水利用地:地类编码==221 规划码221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2 规划码222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3 规划码223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4 规划码224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5 规划码225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6 规划码226 用途码22地类编码==227 规划码227 用途码22其他建设用地:地类编码==231 规划码231 用途码23地类编码==232 规划码232 用途码23地类编码==233 规划码233 用途码23水域:地类编码==311 规划码311 用途码31地类编码==312 规划码312 用途码31地类编码==321 规划码321 用途码31 (滩涂)自然保留地:地类编码==313 规划码313 用途码32 (冰川及永久积雪)地类编码==331 规划码331 用途码32 (荒草地)地类编码==332 规划码332 用途码32 (盐碱地)地类编码==322 规划码322 用途码32 (沼泽地)地类编码==333 规划码333 用途码32 (沙地)地类编码==334 规划码334 用途码32 (裸地)地类编码==335 规划码335 用途码32 (其他未利用地)注意:检查是否所有图斑都赋规划码、用途码。

是否地类码、规划码、用途码都符合基数分类,是否正确。

知识补充:土地用途区:用途码基本农田保护区 1一般农地区 3林业用地区13牧业用地区 4城镇建设用地区211或212村镇建设用地区213且其他区==213独立工矿区215风景旅游用地区 5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7特别的:村镇建设控制区不划在土地用途区中,其表达式为“用途码==213&&其他区==”””注意:修改完成后,另存为“XX乡(镇)规划图斑层1.wp”,以后每另存一次,名字后的数字依次加1,如“XX乡(镇)规划图斑层2.wp”、“XX乡(镇)规划图斑层3.wp”新建规划的文件夹,将3.1之后的新建的文件,复制粘贴在XX乡(镇)规划文件(自行命名)中,工程的名字命名为“XX乡(镇)规划图.mpj”知识补充:提取图斑层使地类图斑层处于编辑状态,R区编辑——根据属性赋参数——输入需要提取的地类图斑的表达式,确定——选中图层,设定为999层(前提是999层无其他图斑内容)——图层——该当前层为999层——管所有层——改层开关,改区R——双击999,使999层处于打开状态——更新Mapgis界面,确定所需图斑被提取到999层上——图层,存当前层,保存区——填写存放路径和名称。

3.2 规划上图注意:所有切割图斑或合并图斑导致颜色发生改变等,先暂时不修改颜色、填充图案等图斑参数,但需要修改图斑的属性,不要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