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舟赋序文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合集下载

长沙吊贾谊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长沙吊贾谊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岁在丙辰,予春秋二十有一,于役粤西,路出长沙,感贾生之吊屈平也,亦为文以吊贾 生。其词曰:
何苍苍者之不自珍其灵气兮,代纷纷而俊英。前者既不用而流亡兮,后者又不用而挺生。 惟吾夫子之于君臣兮,泪如秋霖而不可止。前既哭其治安兮,后又哭其爱子。为人臣而 竭其忠兮,为人师而殉之以死。君固黄农虞夏之故人兮,行宛曼于先主。不知汉家之自 有制度兮,乃唛嗲然一则曰礼乐、二则日明堂。夫固要君以尧舜兮,岂知其谦让而犹末 遑。彼绛灌之戴肮兮,召儒生而恒东向。见夫子而吠所怪兮,以弱冠而气凌其上。日丁 我躬而未谐夫人世兮,未免负孤姿而抱绝状。当七国之妖氛将发兮,彼社稷臣无一语。 徒申申其排余兮,余又见木索筚笞而怜汝。荪两爱而莫知所为兮,终不知千古之孰为龙 而孰为鼠。彼俗懦之寡识兮,谓宜交欢夫要津。使诡遇而获售兮,吾又恐孟轲之笑人圣 贤。每汶汶而蹇屯兮,历万祀而不知其故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YOU!

求志赋第三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求志赋第三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求志赋
第三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 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晁补之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 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 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幽离房诚不忍兮,弃此而莫能藏。执徐之青阳兮,余先 子乎东征。横武林之大江兮,往始宁之南邑。
……………………………………………………… ………………………………………………………
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 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 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 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 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THANK YOU!
• 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年),晁补之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 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
• 元祐五年(1090年),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 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祐七年(1092年),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任著作 佐郎。元祐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用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 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醉赋并序节选【明代】贝琼骈体文

醉赋并序节选【明代】贝琼骈体文

第五段
省略
第六段—第九段 省略
作者简介
• 贝琼 (1314 ~ 1379 )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 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 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 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 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 间集》等。
THANK YOU!
第四段
• 耳不及于听音,目不及于观色。虮虱万钟,泥沙白璧,力 过孟贲者,醉能系其颈,辩雄张仪者,醉能断其舌。略儿 女之愁,而不爲动心。夷王侯之势,而不爲折节。太湖三 万六千顷,醉俯之一兕杯,太华三万六千丈,醉览之一螘 垤。击缶而歌,心驰燕赵,拔劔而舞,气吞吴越。走桓温 之老兵,歼周顗之狂客。又焉能蹈规矩而守绳墨也。
明代骈体文
醉赋 节选
明代 贝琼
第一段
• 余读柳柳州荅吴武陵书,称其醉赋,及答客问而其文逸不 传,因赋之以补其遗。辞曰:
第二段 省略 第二段
• 弱水竭,三山折,少君灭,石芝歇。吾将筑九千仞之麴台, 介风云而宾日月。援青天之北斗,酿千秋之古雪 纵长夜之乐,负一世之豪,脱处士之一角巾,解仙人之五 色袍。右挈吾榼,左操吾瓢。出上方之酴醿,引西国之葡 萄。流白云于春瓮,落丹泉于夜槽。擪玉环之鹍弦,裂双 成之凤箫。六么作,霓裳阕,朝五斗,暮一石。

画舫闻歌赋第十六段赏析【清代】吴绮骈体文

画舫闻歌赋第十六段赏析【清代】吴绮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绮(1619~1694年)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 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 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 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有"红豆词人"之称。他的 〔浣溪沙〕《有感》"南浦轻烟蘸碧波"、"吴苑青苔锁画廊"两首,也被人认为是"含凄古淡,乃 为不负"之作(谭献《箧中词》)。长调如〔满江红〕《岳坟次武穆原韵》、《金山》和〔沁园春〕 《述怀》等,意境和格调较高。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 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著。还著有传奇三种:《忠愍记》、《啸秋风》和《绣平原》,当 时多被管弦,今均无存。著作有《林蕙堂集》26卷,有康熙刻本、乾隆刻本。
作品赏析
•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 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相传秦始皇 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 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 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 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 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 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 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铜鼓赋第三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铜鼓赋第三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
清代骈体文
(1736)袁枚二十一岁,赴桂林广西巡抚金鉷幕中探望叔父袁鸿先生。 在金氏幕中袁枚锋芒毕露,大显奇才。金氏见年青袁枚相貌不俗,欲试其才, 乃命作《铜鼓赋》。袁枚提笔立就,文词瑰丽,才气横溢。金氏大为惊奇,于 是力荐袁枚应博学鸿词之试。当时海内征士二百余人,袁枚年最少。尽管此试 落选,但其“奇才”之名声已鹊起京师。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脱颖而出。
逺而望之,若朱云離褷于寳鼎。近而察之,若绿羽璘斒于万重。金锁珊枝, 直夺雨工之巧。碧文圆顶,似劳织女之缝。翠生波而欲滴,玉结乳以为容。 副墨抱珠于蔡锦,白象削字于芙蓉。其声则鞺鞳为音,砰訇作韵。霜降钟 鸣,雷出地奋。汉宫击瓦而屋尘皆飞,秦铎驱山而草木悉震。发清机于地 籁,依稀仙阁髙鸣,振元气于鲸鱼,恍若钧天可近。未取木于临平,已闻 声于邺县。于是盛以柽架,置之军府,共鸾书翠,轴以齐留。俪龙篆蜺, 旌以为辅。楼车鼓铎,惊双鹭之蛇门。碧玉浮金,考籥章于毛土。彼夫穆 满遗车于黎野,祖龙失玉于青城。寳玺不传于吴井,玉杯伪设于汉廷。

栟榈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栟榈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 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 棕榈叶鞘为扇子型,有棕纤维,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态 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
• 岭南有桄榔、槟榔、椰子、冬叶、虎散、多罗等木,叶皆与 榈相类。时珍曰∶棕榈,川、 广 甚多,今江南亦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芨叶;高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 四 散歧裂,其茎三棱,四时不凋。其干正直无枝,近叶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干 身 赤黑,皆筋络,宜为钟杵,亦可旋为器物。其皮有丝毛,错纵如织,剥取缕解,可织衣、 帽、 褥、椅之属,大为时利。每岁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也。三月于木端茎中出 数黄 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渐长出苞, 则成 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黑,甚坚实。或云∶南方此木有两种∶一种 有皮丝, 可作绳;一种小而无丝,惟叶可作帚。郑樵《通志》以为王彗者,非也。王彗乃落 帚之名, 即地肤子。别有蒲葵,叶与此相似而柔薄,可为扇、笠,许慎《说文》以为棕榈亦误矣。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1068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 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 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 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 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 “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 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 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圆方相摩,纯粹精兮。刚健专直,交神灵兮。冯翼正性, 栟榈荣兮。中立不倚,何亭亭兮。
……………………………………………………… ………………………………………………………

铜鼓赋第二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铜鼓赋第二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尔乃九乳灼然,水沈千纪,歴唐宋以犹湮,含盈虚而不滓。歳 逺则蠵觜生苔,年深则蛟涎滑体。星魂月魄,久藏羊馆之珠。 鳯卤鸾仪,似擘麻姑之指。汾隂献瑞,岂劳钩鉣以缠浮,浔水 呈祥,不听琵琶,而亦起其状,则体如坐墩,面同博局。葱岭 点砂,琅环砌玉。腹自脐以内空,腰较首而微束。势跃跃于嵚 岑,纹彬彬于沈绿。旧纽拖襟,余蟾瞪目。或褰绉而戍削,或 霜皴而雪剥。八面七星之迹,谁知九敲三挝之技。
…………………………………………………
…………………………………………………
清代骈体文
铜鼓赋 第二段
清代 袁枚
作品赏析
• 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赴桂林广西巡抚金鉷幕中探望叔父袁鸿先生。 在金氏幕中袁枚锋芒毕露,大显奇才。金氏见年青袁枚相貌不俗,欲试其才, 乃命作《铜鼓赋》。袁枚提笔立就,文词瑰丽,才气横溢。金氏大为惊奇,于 是力荐袁枚应博学鸿词之试。当时海内征士二百余人,袁枚年最少。尽管此试 落选,但其“奇才”之名声已鹊起京师。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别知赋第二段赏析【明代】袁袠骈体文

别知赋第二段赏析【明代】袁袠骈体文
2—1547年)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 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 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 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 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 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改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整治旧弊,刚有所作为时,不料一天仓库失 火,这时张璁已入内阁,权势更炽,就给袁袠加上纵火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要杀他而后快。 关了几个月,毕竟查无实据,但还把他谪戍湖州。经此横祸,他看透了官场黑暗。后遇赦回家, 他感叹身世,与唐伯虎蒙冤曾被命谪湖州为吏役相仿佛,而伯虎文集当时已罕有流传,于是他 出资刻印《唐寅文集》。后来虽然他再次起用,也只沉浮下僚,如主事、佥事之类的小官,遂 引疾归,读书于横山(今七子山),并筑横山草堂。卒年仅四十六岁,文徵明为他写墓志铭。 袠诗文俊爽,有《胥台集》二十卷,又有《世纬》(均《四库总目》)、《皇明献宝》、《实 吴中先贤传》等并行于世。
王子之贡于天官也,仆感阳禹弹冠之谊,循回路赠言之情,慨 然赋述,命曰别知,要之终始焉尔。
……………………………………………………… ………………………………………………………
《四悼·王太学履吉》:“词倾倒峡流,赋掷锵金声。”王宠是吴中诗派后起之秀,英年早逝,士 人胜誉之。袠亦对其时有佳誉,“草玄吾已钦前辈,作赋君今畏后生”、“少负逸材,博涉坟 籍”、“三吴富材杰,王子绝代英”。王、袁两家世交,同住里巷,两人自孩提时便非常熟识。 《方斋袁君室韩孺人行状》:“宠与袁同闬,两家相欢,家大人视方斋君兄也。于宠为丈人行, 诸子辱朝夕游,往来门屏甚狎”。及长为举子业,以志趣道德文字相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山尚书再莅两江之四年,政行化和, 风物恬美。署之西,小园夹池,屋形如舟。 公葺其旧而颜之曰「不系」。夫舟之义取乎 济川,其系与否,非舟之所能自为也。昔人 称谢太傅功高百辟,心在一丘。公之谓矣。
………………………………………………… …………………………………………………
清代骈体文
不系江南园林志》: “煦园本明初黔宁王沐英宅第,入清
为两江督署西园,有石舫,袁枚为作《不系舟赋》,一度
为太平天王府。”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