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教学文档
粤教版必修一《“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3篇

【教学目的】⒈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⒉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⒈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⒉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㈠导入对于孙中山总统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但对孙中山总统又被称为“布衣总统”,同学们是否也有所理解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布衣总统”孙中山》。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廷一一起解读“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其来历,了解其布衣特色。
(板书:标题和作者,同时让同学们阅读全文)㈡分析和讨论——理解层⒈整体分析:从标题出发,结合全文,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文章内容板书:“布衣总统”孙中山————————————同位结构——————偏正结构由标题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传主是孙中山,而孙中山的地位是总统,而且被称为布衣总统,是具有布衣特色的总统,来自于布衣,又具有布衣品德的总统。
因而,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大问题理解全文:⒈对于孙中山你了解多少(目的为补充了解下传主的基本生平);⒉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⒊从何体现“布衣特色”。
而后大问题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
Ⅰ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通过提问同学解决)◆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何谓“布衣”?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
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
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2、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教学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生平资料及教学要点。
2、师生问答、讨论。
3、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让同学们查找资料,你对孙中山了解多少?出生地,原名,名字“中山”的来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领导辛亥革命。
二、展示孙中山生平资料。
问题一:看过孙中山生平资料,你认为孙中山为何让国人崇敬?明确:推翻封建帝制,让一个习惯跪下去的民族站起来了。
问题二: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明确: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问题三:从何体现布衣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检查提问。
三、展示孙中山的布衣特色,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体现:住——简朴(房间不大、摆设简单)衣——朴素整洁(改学生装为中山装)食——俭约(与唐绍仪、吴廷芳对比)行——亲民淡泊(不扰民众)四、小结: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那种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更让我们崇敬。
问题四: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竞争的社会里对青少年还具有教育意义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问题五:对“布衣”、“剪辫”、“睡狮”如何理解?明确:“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称;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
“剪辫”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睡狮”是引用拿破仑的话,代指尚未觉醒的中国。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第一篇:“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一、教材分析《“布衣总统”孙中山》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的第一篇教学内容,本案例是第一课时。
课文用平凡的例子,从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后的住、衣、食、行四方面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以民为本、生活简朴的“布衣”形象。
文章以叙述为主,文字平凡质朴,感情真挚细腻,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全是生活的小细节描写,但却很能触动人心。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孙中山,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励志的目的。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4、通过自我研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传记阅读的基本方法。
5、学习孙中山先生甘于淡泊的品质,从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确立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
6、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教学之前利用教参书和网络资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适合本班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二、【课前预习】(一)要求:学生自主完成1、字音、字形、字义。
(通过练习册检查预习)2、对作者陈廷一的了解。
关于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粤教版)《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作为“布衣总统”的品质和精神,分析他的政治 理念和贡献。
课堂互动与讨论
总结词:交流探讨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提升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 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 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 对孙中山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的平民生活和政治理念,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 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孙中山的政治理念、人格魅力及 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难点
如何理解孙中山的平民生活与政 治理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如何 将二者结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 想。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 享对孙中山或相关历史事件的 前期了解,激活学生的前知。
(粤教版)《布衣总统孙中山》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6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孙中山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
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性格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
写作能力。
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孙中山艰苦朴素、清正廉 洁的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质和行为习惯。
认识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激发为社会进步而 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方案设计必修一

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从何体现布衣色彩?
教学活动4
(四)基本阅读,了解传主。
根据同学们对国家元首的了解,你觉得贵为大总统的起居饮食是怎样的?被称为“布衣总统”的孙中山又是怎样的?
(1)人物传记也带评论,试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
明确:
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北伐军唱着新军歌。
从侧面衬托孙中山革命的成效、贡献。
教学活动7
(七)归纳总结,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孙中山一生东奔西跑,南征北战,可写的材料很多,为什么本文只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来写?
观看视频《百年中国》片段,留意片中从哪方面刻画孙中山的形象。
明确:
本文围绕“简朴”这一中心组材展示传主性格,通过日常生活细节表现伟人情怀。(以小见大)
教学活动2
(二)检查预习作业,展示合作成果。
1.简介传主。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
2.检查生字词过关的预习作业。
写出加下划线的字或拼音:
jí贯()yǒngyuè( )水xiè不通()烦zào( )
张灯结cǎi( )菜肴()奢侈()惊扰()着急()
教学活动3
(三)叩击文题,整体感知。
(2)1984年国庆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城楼亮出“小平您好”的横幅标语。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方案设
课题名称
“布衣总统”孙中山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这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实用类文本,是一篇传记,浅易易懂。进入高一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多的锻炼,而且对孙中山及其相关的历史也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有利条件。
【实用文档】布衣总统孙中山语文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语文教案目标要点学法1、|知识和能力了解传记的一般写法,概括出名片故事和吃穿住行故事,理解孙中山的品性。
2、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能从文章中整合出吃穿住行几方面,发现“布衣”一词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孙中山“布衣”而怀大志、“总统”而不骄人的精神,学习他的简朴淡泊。
识记理解积累字音锡(xī)制奢侈(shēchǐ)三字帖(tiě)字帖(tiè)妖氛(fēn)下咽(yàn)字形长袍马褂¬-庖厨-刨根问底-水疱烦躁-干燥-害臊-聒噪水泄不通-泄愤-泄劲-泄密-一泻千里-流泻-上吐下泻踊跃-甬道-陶俑-涌现菜肴卤水词义布衣:平民。
独具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
刚,强壮。
形容青壮年精力强盛。
天高地厚:形容事物的艰巨、复杂(多用做‘不知’的宾语)。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导读剖析领悟走进作者陈廷一,河南新县许洼村人,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著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等1000多万字传记文学作品。
任大地出版社副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
在传记文学的领域里,素有“南叶北陈”之说,“南叶”是指叶永烈,“北陈”就是指陈廷一。
整体把握思路文章抓住“布衣”二字,先写“名片”故事,一介布衣傲王侯。
然后写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淡泊简朴故事,大体从“住”“穿”“吃”“行”几个方面展开。
主旨节选部分通过记叙孙中山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重点表现了一代伟人的淡泊情怀,简朴品质;也表现了他一介布衣时就胸怀大志,还表现了他的伟大功绩和人们的由衷敬仰。
结构一、名片故事住:不同意换房穿:中山装吃:招待唐绍仪招待武廷芳行:不惊扰群众特色选材精当。
文章围绕“布衣总统”四字,精当的组织材料。
选材可视作两个层面。
“名片”故事为一层面,孙中山一介布衣,但早怀大志,足傲王侯,可谓奇伟不凡。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教案-教学文档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教案课题“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目标1.学习孙中山先生甘于淡泊的品质2.初步感知传记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1、通过环境、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深人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教具方法点拨、讨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课件展示彩色照伟人孙中山),画面中的这位是谁啊?(生:孙中山)作为一个中山人你不知道他是谁的话,那真是你的一大悲哀啊!你们虽是中山人但你们对孙中山的了解有哪些呢?(出示孙中山简介)这位20 世纪的历史巨人的丰功伟绩,大家都清楚,但有些生活轶事不知大家知否?陈廷一先生却非常乐意为我们讲述,今天我们就一起听他讲《“布衣总统”孙中山》。
二、走进作者陈廷一先生在当代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陈廷一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等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
2019年《新闻出版报》指出“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三、解题课题为“‘布衣总统’孙中山”,那么什么叫“布衣”?(明确:“布衣”即是平民,以前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制成的衣服,而达官贵人则穿绫罗绸缎,因此“布衣”确指没有官衔的普通百姓。
)为什么把孙中山称作“布衣总统”?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四、注意字词字音:卤(lǔ),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肴(yáo),鱼肉等荤菜多音字:称匀称chèn 咽咽喉yān 称呼chēng 下咽yàn呜咽yè字形辨析:兴高采烈(cǎi)崇拜(chón g)喧闹(xuān)水泄不通(xiè)噪音(zào)张灯结彩(cǎi)作祟(suì)寒暄(xuān)奔泻千里(xiè)干燥(zào)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段)介绍“布衣总统”称呼的由来开头第一段有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他被人们称为“布衣总统”?由此吸引读者读下去。
高中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必修一.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惠东县荣超中学杨巧玲【教材分析】《“布衣总统”孙中山》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的第一篇教学内容。
课文用平凡例子,从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后的住衣食行四方面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以民为本、生活简朴的“布衣”形象。
文章以叙述为主,文字平凡质朴,感情真挚细腻,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全是生活的小细节描写,但却很能触动人心。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孙中山,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励志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门槛,是新的开始。
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
最重要的是,此时学生大都怀有改善和提高的愿望,所以要注意语文课堂的浅显、生动,不可以给学生一个枯燥刻板的课堂效应。
【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生平,领会孙中山的淡泊精神、民主理念。
领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孙中山淡泊精神(“布衣”的表现。
难点:领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法】引导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孙中山同学们都知道吧?知道他多少呢?哪位同学来说说!(二走近孙中山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孙中山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奋斗了终生。
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担任民国第一任总统;组建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实现国共合作。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按理如此重要的人物他的生活应该是很大排场才对的,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6页,我们一起学习《“布衣总统”孙中山》,认识一下真实的孙中山。
(三学习目标1、理解孙中山淡泊精神(“布衣”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主要记取了孙中山先生与张 之洞交往的故事以及成为中华民 国总统之后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 片段,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 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 品质和精神。
人物 足迹
怀念
传承 开拓
议一议
• 孙中山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 来说是否还有必要提倡呢?
房间 不大
住:简单 摆设 数目少,简单
外面 客厅兼饭厅
“布衣” 衣:朴素 改学生装为中山装
外表整洁
(简朴) 食:俭约 正:孙中山
正反
反:唐绍仪、伍廷芳 对比
行:亲民淡泊
悄悄出巡 不事事扬
制止巡官挥刀驱人 群
以小见大的写法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 生南征北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多,影 响深远的也不少,但作者——著名的传记 文学家为什么没有从中做章,通过其大辉 煌大事件来介绍孙中山,来突出其伟大和 不朽?
• 籍(jí)贯 美味佳肴(yáo) 奢 侈(shēchǐ) 卤(lŬ)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
布衣:指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 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 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 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 名利。
思考:
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 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 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 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年历表
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 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1894年组建兴中会。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 义(民族、民权、民生)。
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通过这些使得
传主的个性更加丰满而鲜活,同时,这些 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他的 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生理想方 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 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不同于一 般总统的独特性。
• 我们也要学以致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 善于运用“以小见大”写法。但是要注意的是: “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 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 ◆何谓“布衣”? • “布衣”与总统有什么关系? •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
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 • 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
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布衣亦可傲王侯”。
速读全文,看看作为临时大总统 的孙中山,在他身上具有哪些“布衣” 色彩?(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体现)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
作家作品简介:
陈廷一,被誉为我国当代传记文学 的扛鼎作家。在传记文学领域素有“南 叶(叶永烈)北陈(陈廷一)”之说。 作品主要有:《宋氏三姐妹》、《孙中 山大传》、《宋庆龄全传》、《宋氏家 族全书》等,本文节选自《世纪伟人— —孙中山 》。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来?
“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 日新,改号逸仙。他是中 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 中国国父,中国三大伟人 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 始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和民主 命先驱者,为中
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
•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 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