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制弱酸参考3

合集下载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

页脚内容1
“一种较强的酸” +“一种较强的弱酸的盐”=“一种较强的盐” +“一种较弱的酸”
H Cl+CH3COO Na=NaCl+CH3COOH说明酸性:HCl>CH3COOH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说明酸性:CH3COOH>H2CO3 H2O+CO2+NaHCO3+↓ 说明酸性:H2CO3>
Na2CO3Na HCO3+>HCO3-HCO3-+AlO2-+H2O=CO32-+Al(OH)3↓ 说明酸性:HCO3->Al(OH)3
高考考点: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是否过量总只发生
H2O+CO2+NaHCO3+↓
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下列错误方程式来诱导我们上当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2 ↓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程式)
但是H2SO3的酸性比较强,HSO3-的酸性也比较强。

下面2个方程式是对的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2SO3 +↓ ( √ )
足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HSO3+↓ ( √ )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 ( × )
足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 +NaHCO3+↓ ( √ )
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是“强酸”制“弱酸”,但是个别特例,“弱酸”制“强酸”
可认为高中阶段唯一的一个“弱酸”制“强酸”的例子是H2S+CuSO4=H2SO4+CuS↓。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

事实上,弱酸能制取强酸的道理是相同的,也是使整个反应向总的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只不过是由于生成的盐的溶解度实在是很小。
如:CuSO4 + H2S == CuS(沉淀)+ H2SO4等等。
2)氧化还原反应
这纯粹是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氧化还原性大小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 还原性强的还原剂 == 氧化性弱的氧化产物 + 还原性弱的还原产物。
如:Cl2 + H2S == S(沉淀)+ 2HCl
H2SO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2 == H2SO4 + HCl(未配平)等等
在比如用硫酸与高氯酸钡作用生成高氯酸,虽然我们说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但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因此对于强酸制弱酸大家要理解它,不要一遇到有酸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与盐时都简单的归为强酸制弱酸。
不是一定强酸制弱酸,有特殊情况:如:H2S+CuSO4=H2SO4+CuS
这个反应主要是生成了一种难溶于强酸的物质(也就是提到离子反应中的难溶物质)
强酸是说酸溶解在水中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电离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弱酸是相对强酸来说的,指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大部分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一般的酸制酸的反应实际上是个复分解反应,这个反应能不能发生除了要看酸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没有沉淀,气体,高沸点或低沸点酸的生成。
比如用磷酸(一种中强酸)制取HI ,HBr(二者都是比盐酸强的酸)。虽然磷酸为弱酸,但由于生成了气体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弱酸制强酸有两种情形:
1)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复分解反应
诚如,楼上那位所述,酸性较强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弱的酸,是因为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较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根根离子结合,形成较难电离的较弱酸分子从体系中“游离”出去,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向着生成较弱酸的方向移动。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

中学化学中的一大基本规律:“强酸”制“弱酸”之老阳三干创

所谓“强酸”制“弱酸”指的是
“一种较强的酸” + “一种较强的弱酸的盐”= “一种较强的盐” + “一种较弱的酸”
H Cl +CH 3COO Na =NaCl +CH 3COOH 说明酸性:HCl >CH 3COOH
2CH 3COOH +Na 2CO 3=2CH 3COONa +H 2O +CO 2↑
说明酸性:CH 3COOH >H 2CO 3
H 2O +CO 2+3+ H 2CO 3>
Na 2CO 3+ Na HCO 3HCO 3-
HCO 3-+AlO 2-+H 2O =CO 32-+Al(OH)3↓ 说明酸性:HCO 3->Al(OH)3 高考考点: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 2是否过量总只发生
H 2O +CO 2+ NaHCO 3+↓ 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下列错误方程式来诱导我们上当
少量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 2O +CO 2+2 Na 2CO 3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程式)
但是H 2SO 3的酸性比较强,HSO 3-
的酸性也比较强。

下面2个方程式是对的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 2O +SO 2+2 Na 2SO 3 足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 2O +SO 2+ NaHSO 3+ 少量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 2O +CO 2+2 Na 2CO 3+ 足量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 2O +CO 2 + NaHCO 3+↓ ( √ )
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是“强酸”制“弱酸”,但是个别特例,“弱酸”制“强酸”
可认为高中阶段唯一的一个“弱酸”制“强酸”的例子是H2S+CuSO4=H2SO4+CuS↓。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大汇总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大汇总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汇总呵呵有点⼩偷懒,汇集⼀下有关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的好⽂档强酸制取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成较弱酸。

即: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中学化学通常以H 2CO 3、H C O 3-的酸性作为⽐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弱顺序: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个⽅⾯:1. 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C a C O H C l C a C lH O C O 32222+=++↑ N a S O H S O N a S O H O S O 232424222+=++↑()较浓 F e S H S O F e S O H S +=+↑2442C a P O H S O H P O C a S O 34224344323()()+=+浓 B a O H S O B a S O H O 224422+=↓+2. 解释现象漂⽩粉久置失效的原因:C a C l O C O H O C a C O H C l O ()22232++=↓+ 222H C l O H C l O =+↑建筑⽤的粘合剂⽔玻璃久置会变质:N a S i O C O H O H S i O N a C O 23222323++=↓+3. 产物的判断①向N a A l O 2溶液中通⼊少量的⼆氧化碳232222332AlO CO H O Al OH CO --++=↓+()②向N a A l O 2溶液中通⼊过量的⼆氧化碳A l O C O H O A l O H H C O 222332--++=↓+() ③向N aS i O 23溶液中通⼊少量的⼆氧化碳 S i O C O H O H S i O C O 32222332--++=↓+ ④向N aS i O 23溶液中通⼊过量的⼆氧化碳 S i O C O H O H S i O H C O 3222233222--++=↓+ ⑤向C H O N a 65溶液中通⼊⼆氧化碳 C H O N a C O H O C H O H N a H C O 6522653++=+ 不管CO 2是否过量,都⽣成N a H C O 3。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2CH3COO-+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Na2CO3 + 2CH3COOH =2CH3COONa + CO2↑+ H2O②CO2 + H2O + C6H5ONa=C6H5OH + NaHCO3③CH3COONa + HCl =NaCl + CH3COOH④C6H5OH + Na2CO3=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 H+ ) HCl CH3COOH H2CO3C6H5OH HCO3-碱Cl-CH3COO-HCO3-C6H5O-CO32-(OH-)得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HA + HC2-(少量)=A- + H2C-②H2B (少量)+ 2A-=B2- + 2HA③H2B (少量)+ H2C-=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2HA (过量)+ C3-=2A- + H2C-. [解] 由已知①式得HA>H2C-2B>HA,由③式得H2B>H3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HB-< H2C-< B-< A-< HC2-< C3-< (OH-)得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A + CO2 +H2O =HA + NaHCO3②2NaB + CO2 + H2O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

高一常见的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

高一常见的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

高一常见的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常见的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强酸制弱酸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强酸制弱酸规律及应用

强酸制弱酸规律及应用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 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 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 2CH3COO- +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 Na2CO3 + 2CH3COOH = 2CH3COONa + CO2↑ + H2O② CO2 + H2O + C6H5ONa? =C6H5OH + NaHCO3 ③ 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④ C6H5OH + Na2CO3= 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 ( H+ ) HCl CH3COOH H2CO3 C6H5OH HCO3-碱 Cl- CH3COO- HCO3- C6H5O- CO32- (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 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 HA + HC2-(少量)= A- + H2C- ② H2B (少量)+ 2A-= B2- + 2HA③ H2B (少量)+ H2C-= 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 2HA (过量)+ C3-=2A- + H2C-.[解] 由已知①式得 HA>H2C-,由②式得 H2B>HA,由③式得H2B>H3C,又依分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 HB-<??H2C-<? B-<?A-<? HC2-<?C3-<?(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题答案为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①题答案是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 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 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 NaA + CO2 +H2O = HA + NaHCO3② 2NaB + CO2 + H2O =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

高中强酸制弱酸方程式

高中强酸制弱酸方程式

高中强酸制弱酸方程式1. 强酸与弱酸的初相识哎,说到酸,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个酸好酸!”没错,强酸和弱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强酸就像那位霸气侧漏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一开口,整个教室都得安静下来;而弱酸呢,则像个温柔的朋友,讲话时轻声细语,让人倍感亲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用强酸变成弱酸,这个过程就像魔术一样,特别有趣。

1.1 强酸的身世背景强酸,最典型的就是盐酸、硫酸和硝酸。

这些家伙可不简单,浓浓的酸性让人闻之色变,稍不小心就会被“酸”到。

想象一下,盐酸就像个火辣的明星,随便一出现就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不过,它们的强烈刺激性也让我们得小心翼翼,毕竟“好汉不提当年勇”,大家还是得注意安全。

1.2 弱酸的温柔魅力反观弱酸,比如醋酸和碳酸,简直就是生活中的小清新。

谁不喜欢做饭时加点醋,瞬间让菜肴变得香气四溢呢?这些弱酸不仅安全,而且还有调味的魔力。

咱们要是能把强酸转变成弱酸,岂不是既能保持酸的风味,又能避免刺激,这样的好事,谁能拒绝?2. 强酸变弱酸的“化身”之旅那么,如何把强酸变成弱酸呢?这里就得用到一些化学反应了。

我们可以通过稀释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想象一下,就像把烈酒兑水,酒劲儿一下子就没了。

将强酸和水混合,浓浓的酸味立马就被稀释,变得温和了许多。

要是这时候有个朋友在旁边,肯定会感叹:“哇,这酸没那么强了!”2.1 实际操作步骤具体步骤也简单,首先,找一瓶强酸,切记!安全第一,穿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像个超级英雄一样。

然后,慢慢将强酸倒入水中(千万不要反着来,强酸倒水可危险了),水面上会冒出一阵热气,就像魔法师施法时的烟雾。

这时候,你会发现酸性逐渐减弱,温和得就像春风拂面。

2.2 酸的变化及应用这个过程中,酸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强酸的活性降低,转变成了弱酸。

生活中很多化学反应其实都是如此,像是“化腐朽为神奇”。

弱酸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比如清洗、调味、甚至在某些化学实验中也能派上用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
强酸制取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生成较弱酸。

即: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中学化学通常以H2CO3、的酸性作为比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弱顺序:
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
2. 解释现象
漂白粉久置失效的原因:
建筑用的粘合剂水玻璃久置会变质:
3. 产物的判断
①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②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③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④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⑤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不管CO2是否过量,都生成。

⑥与溶液混合
4. 酸性强弱的比较
例1. 以苯、硫酸、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为原料,经典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可以简单表示为:
苯苯磺酸苯磺酸钠苯酚钠(及盐和水)苯粉(1)写出②、③、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反应判断苯磺酸、苯酚、亚硫酸三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并说明理由。

分析:(1)



(2)答:根据强酸可从弱酸盐中制取弱酸的原理,由反应②、④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苯磺酸>亚硫酸>苯酚。

5.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
例2. 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H2A为二元弱酸,它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

H2A
由于酸性:,所以与反应,只能使H2A发生第一步电离,化学方程式为
或,正确答案为AC。

6. 除杂问题中试剂的选择
弱酸(或弱酸的酸酐)中含有较强酸(或较强酸的酸酐)杂质,通常选择弱酸所对应的酸式盐,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除去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