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制弱酸和弱酸制强酸的辨析

合集下载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弱酸根与强酸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根的反应,也就是弱酸根夺取了强酸的氢离子。

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例如,通过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可以制取弱酸。

如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H2CO3),这是一个典型的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2、解释某些现象:例如,漂白粉久置失效的原因是由于强酸(如HCl)与次氯酸钙(Ca(ClO)2)反应,生成了弱酸次氯酸(HClO),而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3、产物的判断:在某些反应中,可以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判断产物的生成。

例如,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由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会发生强酸制弱酸的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4、酸性强弱的比较:通过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酸的酸性强弱。

例如,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需要注意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除了满足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外,还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其他条件,如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

此外,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也可能生成弱酸,但这并不是强酸制弱酸的唯一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高中化学酸制酸的规律

高中化学酸制酸的规律

( 责任 编辑 罗 艳)
( C0 2过 量 )
上述反应 中次氯 酸钠 和苯 酚钠分 别与 二氧 化碳 反
应都生成碳酸氢钠 , 是 因为酸性强弱 为 : H C O 3 >H C 1 O
>C 。 H。 OH > HC O  ̄, 而次 氯 酸钙 和少量 二氧 化碳反 应 生成碳酸钙 , 是 由于沉淀物使离 子浓度进 一步减少 的结
由弱酸制强酸还会因为弱酸被 氧化而实 现 , 此反应 的发生与反应 物 和产物 的氧 化还原 性大 小有 关 。氧 化 还原反应发生 的规律 : 氧化性强 的氧化剂 +还 原性强 的 还原剂 一氧化性弱 的氧化产物+还原性 弱的还原 产物。
如: c l 2 +H 2 s —S +2 HC 1

强 酸 制 弱 酸
酸性较强的酸能够 制取 酸性较 弱的酸 , 是 因为较强
酸在水 溶液 中的 电离程度大 于较弱酸 , 电离产生 的氢离 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根 离子结 合 , 形成 较难 电离 的较弱
虽然硫酸的酸性 比氢硫 酸和 乙二 酸强 , 但 由于这两
个反应都生成了一种难溶 于强酸 的物 质 , 所 以反 应也可
S O2 +C l 2 +2 H2 O—H2 S O4 +2 HC l
S O2 + Na C1 0+ H2 O— H2 S O 4 + Na C1
如: HCl +C H C O0Na —C H C OOH+Na C l
2 CH3 C OOH + Na 2 C03— 2 CH3 C OONa+ H2 O +
Na Cl O+ C O2 + H2 O— Na HCO3 + HC1 O C6 H5 ONa +C O2 + H2 O— C 6 H5 OH+ Na HC O3 C6 H5 OH + Na 2 C O3 一 H5 ONa + Na HCO3 C a ( C1 0) 2 + H2 O+ CO2 一C a CO ̄ + 2 HC 1 0( C O2

强酸和弱酸有什么区别

强酸和弱酸有什么区别

强酸和弱酸有什么区别?强酸和弱酸是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来划分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强酸和弱酸的区别。

1. 离解程度:强酸的离解程度非常高,几乎所有的酸分子都会完全离解成氢离子(H+)和对应的阴离子。

例如,盐酸(HCl)在水中完全离解成H+和Cl-离子,而硫酸(H2SO4)则离解成2H+和SO4^2-离子。

弱酸的离解程度相对较低,只有一部分酸分子会离解成氢离子和对应的阴离子。

例如,乙酸(CH3COOH)在水中部分离解成H+和CH3COO-离子。

2. 离子浓度:由于离解程度的差异,强酸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较高,而弱酸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相对较低。

3. 酸性:由于H+离子的浓度不同,强酸的溶液呈酸性,而弱酸的溶液呈弱酸性。

酸性是指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高,导致溶液具有酸性质,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 化学反应:强酸和弱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由于强酸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高,其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能力较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能力也较强。

相比之下,弱酸的酸性反应相对缓慢,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能力较弱,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能力也较弱。

5. 腐蚀性和刺激性:由于强酸的离解程度和H+离子浓度高,其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

强酸能够对许多物质产生腐蚀作用,因此需要小心处理。

相比之下,弱酸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弱,更常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强酸和弱酸的强度是相对的,取决于其在水中的离解程度。

在非水溶液或非常规溶剂中,酸的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结:强酸和弱酸的区别在于离解程度、离子浓度、酸性、化学反应、腐蚀性和刺激性等方面。

强酸的离解程度高,离子浓度高,溶液呈酸性,化学反应较剧烈,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而弱酸的离解程度低,离子浓度低,溶液呈弱酸性,化学反应较缓慢,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弱。

高考化学 热点题型一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强酸、弱酸的比较

高考化学 热点题型一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强酸、弱酸的比较

专题7 模块2 热点题型一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强酸、弱酸的比较一.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浓度与pH的关系。

如0.1 mol·L-1 CH3COOH溶液,其pH>1,则可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3)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

如CH3COONa溶液呈碱性,则证明CH3COOH是弱酸。

(4)稀释前后的pH与稀释倍数的关系。

例如,将pH=2的酸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 000倍,若pH小于5,则证明该酸为弱酸;若pH为5,则证明该酸为强酸。

(5)利用实验证明存在电离平衡。

如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再加CH3COONa固体,颜色变浅,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6)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与金属反应的速率的快慢。

如将锌粒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起始速率前者比后者快。

二.证明弱电解质的实验方法证明电解质为弱电解质的实验设计(以CH3COOH为例)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从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分析①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 mol·L-1的醋酸溶液,测定该溶液的pH>1。

②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入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灯泡亮度,接盐酸的灯泡更亮。

③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醋酸溶液的pH大。

(2)从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分析①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配制pH=1的两种溶液,取相同体积溶液并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醋酸产生氢气的量多。

②把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醋酸钠固体,然后分别加入形状相同质量相同的锌,未加醋酸钠固体的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快。

(3)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分析①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加热,溶液红色变深。

②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淡红色。

强酸、弱酸常见的七种判断方法

强酸、弱酸常见的七种判断方法

强酸、弱酸常见的七种判断方法强酸、弱酸的辨别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考点和热点,它涉及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pH的求算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必须了解强酸、弱酸常见的七种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它体现了酸性的相对强弱.如CaCO3+2HC l=CaCl2+ CO2+H2O,说明酸性:HC l> H2CO3,H2CO3是弱酸.2、根据pH大小判断(1) 强酸、弱酸电离出H+的程度不同,c(H+)不同,pH也不同,见表1.与强碱生成的盐溶液因水解和电离的程度不一样(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的酸碱性不同,pH也不同,见表2.3、根据pH变化判断(1)同pH的强酸、弱酸分别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溶液的pH变化大的为强酸,变化小的为弱酸;若pH变化相同时,弱酸加水稀释的量大于强酸。

(2)同pH的强酸、弱酸的稀溶液分别加入少量该酸相应的无水钠盐或钾盐(正盐),pH 变化大的为弱酸,几乎不变的为强酸。

4、根据反应物消耗量判断(1) pH相同、体积相同的一元酸与碱中和,消耗碱最多的为弱酸,少的为强酸。

(2)物质的最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一元酸与碱中和,消耗碱的量相同时,弱酸盐溶液的 pH大于强酸盐溶液;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pH=7),则强酸消耗碱的量大于弱酸。

5、根据生成H2的速率判断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强酸,弱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如Al、Zn等)剧烈程度不一样,生成比的速率也不一样(直接观察气泡的生成速率),见表36、根据导电性强弱判断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强酸、弱酸溶液,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不同(强酸是完全电离,弱酸是部分电离),溶液的导电性也不同,强酸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酸溶液(可以用电流计测出)。

7、根据中和热大小判断相同条件下,绝大多数弱酸电离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与强碱中和释放出的热量 (又称中和热)小于强酸(可以用量热计测出)_ 如1 L0. 1 mol/L HC l与CH3COOH稀溶液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测得HC l的中和热所放出的热量为57. 3 KJ/mol,CH3COOH的中和热所放出的热量为56.0 KJ/mol。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划分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划分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划分强酸和强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离解,产生大量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而弱酸和弱碱则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离解,产生较低浓度的H+或OH-离子。

1.强酸: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产生大量H+离子的酸性物质。

典型的强酸包括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等。

当这些酸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时,能够迅速或完全释放出H+离子,导致溶液呈酸性。

2.强碱:强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产生大量OH-离子的碱性物质。

典型的强碱包括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等。

这些碱性物质能够迅速或完全释放出OH-离子,导致溶液呈碱性。

3.弱酸:弱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离解,产生较低浓度的H+离子的物质。

弱酸的离解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溶液呈弱酸性。

举例来说,乙酸(CH3COOH)、苹果酸、柠檬酸等都属于弱酸。

这些酸性物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产生少量H+离子。

4.弱碱:弱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离解,产生较低浓度的OH-离子的物质。

弱碱的离解程度较强碱要低,导致溶液呈弱碱性。

例如,氨水(NH3)和二甲胺(CH3)2NH)都是典型的弱碱性物质。

它们在水中只部分离解,生成少量OH-离子。

强酸和强碱的离解能力远高于弱酸和弱碱。

这是因为强酸和强碱的分子或离子在水中能够完全解离,形成大量离子,而弱酸和弱碱则只能部分解离,生成相对较少的离子。

这也决定了强酸和强碱溶液的酸碱度较高,而弱酸和弱碱溶液的酸碱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强酸和强碱常常用于调节酸碱平衡,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盐酸来中和碱溶液,或者使用氢氧化钠来中和酸溶液。

而弱酸和弱碱则常常用于调节水质,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使用柠檬酸来调节pH值。

总而言之,强酸和强碱是指能够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离子的物质,而弱酸和弱碱则只能部分离解产生较低浓度的离子。

这四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能力不同,决定了它们的酸碱性质和应用范围。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划分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划分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例如硫酸、盐酸盐酸和硝酸等。

而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能完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弱酸如亚硫酸、碳酸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因此它们需要与水分子结合才能电离出氢离子。

弱碱如氨水、氢氧化铝等同样只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酸或碱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水合氨在水中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因此在水中表现出碱性。

然而,在更强的酸环境中,一水合氨会失去氢氧根离子,表现出酸性。

此外,一些酸或碱的盐类物质在水中也可以表现出酸碱性。

例如,碳酸钠是盐类物质,但在水中可以水解出氢氧根离子,表现出碱性。

因此,在判断一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时,需要考虑它在具体条件下的表现。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 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 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 2CH3COO- +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 [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 Na2CO3+ 2CH3COOH = 2CH3COONa + CO2↑ + H2O② CO2 + H2O + C6H5ONa =C6H5OH + NaHCO3③ 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④ C6H5OH + Na2CO3= 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 ( H+ ) HCl CH3COOH H2CO3C6H5OH HCO3-碱 Cl- CH3COO- HCO3- C6H5O- CO32- (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 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 HA + HC2-(少量)= A- + H2C- ② H2B (少量)+ 2A-= B2- + 2HA③ H2B (少量)+ H2C-= 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 2HA (过量)+ C3-=2A- + H2C-.[解] 由已知①式得 HA>H2C-,由②式得 H2B>HA,由③式得H2B>H3C,又依分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 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 HB-<H2C-< B-<A-< HC2-<C3-<(OH-)得 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题答案为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①题答案是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 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 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 NaA + CO2 +H2O = HA + NaHCO3② 2NaB + CO2+ H2O =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酸制弱酸和弱酸制强酸的辨析
陕西吴亚南主编
在中学化学中我们常常提到强酸可制弱酸,一般弱酸不能制强酸。

但有些情况下弱酸也可以制强酸。

这致使一些学生感到迷惑,而教材中又不说明。

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HCl+CH3COONa=CH3COOH+NaCl 该反应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

二、SO2+H2O+BaCl2=BaSO3↓+2HCl(错误) 该反应不发生因为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

三、H2S + CuSO4 = Cu S↓+ H2SO4该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溶解度极小)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所以可进行。

四、H2SO3+Cl2+2H2O=H2SO4+2HCl 由弱酸制强酸是因为弱酸被氧化的过程。

五、Na2CO3+SiO2=Na2SiO3+CO2↑该反应能发生是因为反应是高温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离开反应体系。

不能说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六、稳定性酸可制挥发性酸
七、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什么是酸性)
1、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由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

2.弱酸的酸性可由其第一电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同温时第一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酸性越强。

3、与氢离子结合能力的强弱来判断,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强则酸性
越弱。

4、通常也说一个溶液的PH越小其酸性越强,比相同条件下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大小
5、不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来做判断(实际上能制出来也不一定符合强到弱的规律)会给学生的思想带来混乱。

6、常见弱酸酸性的排序(相同条件下)
H2SO3>H3PO4﹥HF >CH3COOH >苯甲酸>H2CO3>HSO3-﹥H2S >HClO >HC N﹥H2SiO3>苯酚>HCO3->H2O2(亚林服已本家,谈六次,轻轻归本分。

碳氢、双氧水)偏铝酸的酸性极弱可认为不显酸性。

附加:
1、酸性常用该酸的标准溶液(I=0,温度25摄氏度,1标压,C=1.0 mol/L)的PKa表示,即酸度常数。

2、酸性也可理解为酸电离出H+能力的大小,越易电离出H+的酸,酸性就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