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植被河道水流特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的研究进展

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的研究进展

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婕铭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5期[摘要]本文将结合目前国内外对于植被以及河渠水流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河渠植被分布特点以及对于水流的作用影响,在对于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研究现状以及成果进展总结分析基础上,实现对于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研究的分析,以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关键词]植被分布特征河流作用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45-01植被在河流治理与生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研究内容越来越多,并且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

进行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展,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支持,对于推进生态环境的合理发展与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植被与河流是生态环境中两个比较敏感的词语,对于植被与河流问题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分析,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于现阶段植被与河流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有利于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从而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发展。

一、有植被的河渠水流问题研究价值意义与作用分析在生态环境领域中,河渠水滩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与场所之一。

通常情况下,河滩植物不仅有利于增加河渠水流的阻挡面积,提升河渠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水流对于河渠的冲刷作用,同样河渠植被也是进行河渠岸堤以及河滩水土进行保护实现的重要工具。

因此,河渠植被在河渠生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严重化,导致生态环境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环节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这种突出矛盾,在进行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治理,越来越重视对于水流与植被作用的研究,以通过在河渠水道或者是河滩地区进行植被的人工栽种,来增强植被在河渠水流中的作用和影响,减少河渠水流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植被覆盖下坡面流的水流特性实验研究

植被覆盖下坡面流的水流特性实验研究
2 . 1 实 验 装 置
实 验在 四川 大学水 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的玻璃水 槽 中进 行 , 水槽长 6 m,宽 0 . 5 m, 水 槽 坡 度分 别 可 调 整为 5 。 , 1 0 。 , 1 5 。 。水 流 从 水槽 的顶 部 进 入 , 流 量 控 制 在0 . 1~ 3 . 0 L / s , 水 流 流态 在 层 流 到 紊 流 间 变化 。
的靠坡 面一 端 固定 在坡 面 上 , 则 可 将 其 作 为 柔性 植 物 的模拟 。
的假 说 、 推 论 和判 断 。另 外 , 由于 坡 面流 的复 杂 性 , 虽 然近几 十 年来 国 内外 已有 很 多研 究 成 果 ¨ , 但 是 许 多 问题 仍处 于定性 阶段 , 在基 本 理论 、 测验 技术 和数 学模 拟等 方面 还需要 进 一步研 究 和探索 。本 文 主要 通 过研 究在 柔性 、 刚性 植被 覆盖 下 的坡面 流水 力学特 征 , 探讨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1 3
作者简介 : 董 杨 , 男,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农 田 水 利 工 程 方 面的 研 究 。E— ma i l : d o n g y a n g l @y e a h . n e t 通讯作者 : 雷孝章, 男, 研 究生导师, 主 要 从 事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方 面 的研 究 。E—m a i l : l e i x z 1 9 6 5 @1 6 3 . e o m
植 被 覆 盖 下坡 面 流 的 水 流 特 性 实验 研 究
董 杨 , 雷孝 章 , 胡 正 红
( 1 . 四川 大 学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5 ; 2 . 四川 大 学 水 力 学 与 山 区河 流 开 发 保 护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5 )

植被对水流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植被对水流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植被对水流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刘超;杨克君;单钰琪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卷),期】2009(009)004
【摘要】根据现有资料总结了植物对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和行洪的影响.流速分布受植物影响在各方向上均发生改变;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水流脉动强度和雷诺应力使水流沿程各断面的紊动强度发生较大变化;在行洪影响中,岸堤常受水流的侵蚀和冲击,选取种植正确的植物和施工位置可较好的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最后提出需进一步研究问题.
【总页数】3页(P150-151,153)
【作者】刘超;杨克君;单钰琪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四川,成
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1
【相关文献】
1.水流特性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规律研究进展 [J], 魏华
2.倒伏植被茎秆粗度对坡面水流特性的影响 [J], 刘颖; 张升堂; 王之凯; 李贵宝
3.非淹没刚性挺水植被对弯道水流特性的影响 [J], 赵瑜琪;彭清娥;史学伟;杨克君
4.柔性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J], 武迪;庞翠超;赖锡军;汪德爟
5.不同布置形态下刚性淹没植被对水流特性的影响 [J], 杨琰青;王雯;顾中明;董嘉锐;周凯波;李佳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植被突扩明渠水流特性试验_王泽

有植被突扩明渠水流特性试验_王泽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4-8530.2011.01.010有植被突扩明渠水流特性试验王 泽,张 静(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 要:通过水槽试验分别研究在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富贵竹两种植被作用下的突扩式明渠水流特性,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测量突扩前后不同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计算得出时均流速分布,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突扩明渠中植物对水流内部结构的影响.试验发现:在种植植被前,中垂线上突扩前后流速均呈半对数分布,而种植植被后,水流受两种不同植物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趋势,有沉水植物的情况流速分布可分为3层,即植被冠层内、植被层之上和过渡层,且过渡层有随流逐渐增大的趋势,有挺水植物情况由于植物不同部位阻水效应的差异,使得流速呈现“3”型分布.位于扩散段回流区内的左垂线流速分布更加复杂,不服从半对数关系.种植植被后,同一垂线不同流量下水流的流速分布有很大变化,并且流速分布的变化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关键词:明渠水流;突扩;植被;声学多普勒测速仪;流速分布中图分类号:S 277.9;T V 1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530(2011)01-0045-05收稿日期:2010-01-14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8C B 418203)作者简介:王 泽(1956—),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d a o s h i w z @126.c o m ),主要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张 静(1985—),女,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215x i a o j i n g @163.c o m ),主要从事流体力学研究.E x p e r i m e n t o nh y d r a u l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d d e n -e x p a n s i o nc h a n n e l w i t hv e g e t a t i o nW a n g Z e ,Z h a n g J i n g(C o l l e g e o f M e c h a n i c s a n dM a t e r i a l s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1009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V e g e t a t e d s u d d e n -e x p a n s i o n o p e n c h a n n e l f l o ww i t h t h e s u b m e r g e d p l a n t o f f l o a t i n g f e r n o r e -m e r g i n g p l a n t o f l u c k y b a m b o o b e d s w a s s t u d i e d i n a l a b o r a t o r y f l u m e .A n a c o u s t i c d o p p l e r v e l o c i m e t e r w a s e m p l o y e d t o m e a s u r e t h e 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f l o wv e l o c i t y a t d i f f e r e n t m e a s u r e p o i n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s u d d e n e x p a n s i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m e a n f l o wv e l o c i t y 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 i no r d e r t o a n a l y z e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d i s c u s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p l a n t s i n o p e n c h a n n e l o n t h e i n t e r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w a t e r f l o w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r e v e a l e dt h a t b e f o r e v e g e t a t i n g ,t h e m i d d l e c u r r e n t c u r v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s u d d e n -e x p a n s i o n w a s s e m i -l o g a r i t h m i c a l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f t e r v e g e t a t i n g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f l o wv e l o c i t y u n d e r s u b m e r g e dp l a n t c o n d i t i o n w a s 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 t h r e e l e v e l s :t h e c a n o p y ,t h e v e g e t a b l e l a y e r ,a n d 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b e d .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b e d w a s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e n l a r g e d .D u e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 w a t e r -b l o c k i n g e f f e c t s 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p o s i t i o n s o f e m e r g i n g p l a n t ,t h e f l o wv e l o c i t y a s s u m e s “3”s t y l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h e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l e f t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l o c a -t e d a t t h e r e t u r n f l o w r e g i o n w a s m o r e c o m p l e x a n d w a s n o t s e m i -l o g a r i t h m i c a l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f t e r v e g e t a -t i n g ,t h e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i d e n t i c a l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d i s c h a r g e h a s a g r e a t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v a r i a n c e r a t i o o f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a s i n c r e a s e d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d i s c h a r g e i n c r e a s e d .K e y w o r d s :o p e n c h a n n e l f l o w ;s u d d e n e x p a n s i o n ;v e g e t a t i o n ;a c o u s t i c d o p p l e r v e l o c i m e t e r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第29卷 河道中生长的植被是其水动力系统的一项基本要素.探讨植被与水流的相互影响,深入理解植被与水流之间的作用机理及生长有植被的河流的水力环境,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流及湖泊的生态修复、管理和河道整治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1].但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例如河流入湖时过流断面的突然增大、选择植被的种类、种植排列方式、密度、淹没状态等,增加了研究有植被河道水流问题的难度,对于这一类问题的研究仍有待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数值模拟[2-3]和模型试验是流体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而在植物对水流的作用及含植物水流的紊流机理研究中,水槽试验是国内外学者经常采用的研究手段,W i l s o n等[4]利用水槽试验研究明渠水流通过不同形式淹没状态下的柔性植被时的水流特性.S y l v e s t e r P e t r y k等[5]选取了小麦和高粱两种植被的模型进行了水流通过植被的模拟试验,指出植被的密度是影响流阻的一个重要因素.吴福生等[6]在室内矩形水槽试验中系统地对刚性植物与柔性植物的阻力特性、垂线流速分布及紊流特性进行全面研究.王海胜等[7]通过水槽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对复式河槽流速分布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对有植被明渠水流的试验研究,无论是单式断面渠道还是复式断面渠道,都很少考虑断面形状突变对水流的影响[8],因此,笔者在前人基础上研究植被对突扩明渠水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天然河道中植被对水流的影响提供依据.1 试验方案1.1 试验装置该水槽采用自循环系统,水流由供水系统供出,通过流量调节阀,进入消能池,水流稳定后进入水槽,水槽试验段总长1.64m,高0.25m,突扩前段长0.80m、宽0.12m,突扩段长0.84m、宽0.21m,展宽比1.64.水槽两侧边壁及底面均为有机玻璃板,槽尾设有挡水闸门,调节闸门开启度来控制水槽水位并测量流量.本试验采用美国S o n T e k公司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测速仪对水流速度进行测量.1.2 试验材料及方案测量前先将底泥平铺入突扩水槽底部,再将植物交叉排列固定于底泥中,分别采用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富贵竹两种水生植被进行试验.植被带布置在水槽中部,长为1m.本试验中瞬时流场的测量分别在3种不同的水力条件下进行,即:无植物、有沉水植物和有挺水植物,并在每种水力条件下设Q m a x,1∕2Q m a x和4∕5Q m a x 3个工况.试验中沉水植物为淹没状态,挺水植物为非淹没状态,水深均为15.3c m.试验在植被带上游、下游、植被带内部选取6个横断面作为测量断面,测量垂线布置在各断面的中垂线上,另在断面4靠近边壁处布置一条左垂线,以对比研究扩散段回流区的水流特性.具体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图1 测量布置平面图F i g.1 M e a s u r i n gl a y o u t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无植物条件下时均流速分布在Q m a x工况下,分别对断面2-5的中垂线进行了测量.图2反映了各垂线时均流速u x与相对水深y的关系,发现突扩前与突扩后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均呈现“J”型,符合半对数关系,即V o n K a r m a n-P r a n d t l关系式;突扩后断面5的流速有大幅度衰减,接近水面的流速有轻微波动.可见,过流断面的突然扩大没有改变时均流速在断面中垂线上的分布,而使突扩后的流速水平大大降低,水流表面由于波动起伏流速变得不稳定.图2 无植物条件下各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2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r o s s-s e c t i o nu n d e r c o n d i t i o nw i t h o u t p l a n t在4∕5Q m a x工况下对比断面4中垂线与左垂线的流速分布(见图3),可以看出左垂线流速从渠底向上有单调递增趋势,已不服从半对数关系,并较中46 第1期王 泽,等 有植被突扩明渠水流特性试验垂线流速有大幅削减.这主要是由于左垂线位于扩散段的回流区内,该区域内不断有漩涡产生,消耗大量动能,造成流速减小且波动大.图3 无植物条件下断面4左垂线与中垂线流速分布对比F i g .3 C o m p a r i s o no f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b e t w e e n l e f t a n dm i d d l e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o n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4w i t h o u t p l a n t比较不同工况下突扩后断面4中垂线的流速分布(见图4)可以看出,无植物条件下,不同的工况下流量的改变只影响流速的大小,对流速分布的改变很小.图4 无植物条件下不同流量断面4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 .4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e c t i o n 4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d i s c h a r g ew i t h o u t p l a n t2.2 有沉水植物条件下时均流速分布栽种沉水植物水蕨后,在相同的水力条件下,不同断面时均流速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见图5.图5 有沉水植物条件下各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 .5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u n d e rc o nd i t i o nw i t hs u b me r g e d p l a n t观察图5发现,水流未进入植被区之前断面1时均流速沿垂线分布与无植被时的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水流进入植被区,时均流速不再符合半对数分布,并且这种变化一直延伸到植被带下游.在图5中可以观察到沉水植物作用下水流流速分布的三层结构,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9-10].(1)在植被冠层内呈“S ”型分布,植被冠层内的流速随流减小,由于植物随水流倾覆后,其高度相对于水深偏小,加上植物不同的排列与位置对植物冠层内水流的影响,使得“S ”型分布不是十分明显,并且各断面流速曲线形态各异,但仍可发现在突扩前断面2,3在植被冠层内相对水深y =0.1处有一个次级流速最大值出现,突扩后断面5则出现在y =0.2处,这是由于突扩后流速的衰减使植被的倾斜度减小,其相对高度就比突扩前高一些,因此流速分布中,次级流速最大值出现在较高的水深位置上.(2)在植被层之上的水体均表现出“J ”型流速分布,也即冠层之上的水流结构符合湍流边界层理论,但其分布区域的大小各断面都有所不同.(3)过渡层从植被冠层顶部开始到流速基本恢复稳定结束,植被冠层顶部的扰动吸收了大量的水流运动能量,欲使流速降低,而当上部水体随惯性向前运动时,对过渡层水流产生了拖拽力,使流速保持单调递增的趋势,可以近似为线性变化.可以看到断面2的过渡层最小,说明刚进入植被带植被对水流的扰动小,随着水流向下游发展过渡层增大,也就是植被对水流的扰动作用在增强.图6显示了种植沉水植物前后断面4左垂线在4∕5Q m a x 工况下的流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种植沉水植物前后左垂线在植被层之上的流速水平相当,在植物冠层顶部及冠层以内流速比无植被时小,这是后排植被阻挡作用引起的.图6 有无沉水植物断面4左垂线流速分布对比F i g .6 C o m p a r i s o no f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i t ho r w i t h o u ts u b m e r g e d p l a n t o n l e f t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4突扩后断面4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速分布如图7所示.随着平均流速增大,冠层内流速的变化并不大,而在植物层之上各工况流速大小差异明显,从而47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第29卷使过渡层内流速梯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图7 有沉水植物条件下不同流量断面4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 .7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e c t i o n 4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d i s c h a r g ew i t h s u b me r g e dp l a n t2.3 有挺水植物条件下时均流速分布在有挺水植物富贵竹的突扩式水槽中,对沿程各个断面的中垂线进行了测量,图8反映的是工况Q m a x下的测量结果.图8 有挺水植物条件下各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 .8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u n d e rc o nd i t i o nw i t he m e r g e n t p l a n t断面1处水流未进入植被带,流速分布仍呈“J ”型,符合半对数变化规律.随着水流进入植被带,各断面流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试验中富贵竹处于非淹没状态,也即水流始终穿梭在植物的间隙中,植被要素(茎、叶、干等)吸收了水流的运动能量,然而植物不同的部位消耗的能量有多有少,在接近渠底的部分为茎秆,向上发展植物的叶片越来越稠密,阻水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出现了下部流速大、上部流速小的现象,呈现“3”型分布.由于实际植物的生长结构不同,对水流的影响很大,因而各断面的流速分布呈现出各异性.突扩前从断面1到断面3植被枝叶部分水体流速相继减小,茎秆部相继增大,突扩后断面4由于距离植被稍远,并处于植被间隙的后方,流速比断面3有少许增大,断面5的流速则比突扩前有很大程度的衰减,这是突扩后流速水平整体下降的结果,植被带后的断面6仍然没有摆脱植被对它的影响,延续了断面5的流速分布趋势,随着断面平均流速持续在扩散段递减,植被茎秆部水流流速继续衰减,而枝叶部水流流速在摆脱植被后有所回升.图9为种挺水植物前后工况4∕5Q m a x下断面4左垂线的流速分布比较.可以看到挺水植物的阻挡使左垂线的流速分布相当复杂,由于渠底阻力相对较小,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此处,在后排植物的阻挡下垂线的中部形成了很强的回流,虽然在靠近水面流速有所提升,但始终比无植物时的流速小很多.图9 有无挺水植物断面4左垂线流速分布对比F i g .9 C o m p a r i s o no f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i t ho r w i t h o u te m e r g e n t p l a n t o nl ef t v e r t i c a l l i n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4图10反映的是植被带内不同工况下相同垂线的流速分布比较.可以看到靠近水面流速分布相对集中,此位置处植物叶片稠密,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很大,虽然平均流速有很大变化,此处的流速差距却很小.然而流速分布曲线的下半部分,也就是植物的茎秆作为主要的阻力因素,不同工况的流速差距很大,流速分布在整个水深上的变化率随平均流速的减小而减小,也即当平均流速较小时流速的垂线分布更均匀.图10 有挺水植物条件下不同流量断面4中垂线流速分布F i g .10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e c t i o n 4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d i s c h a r ge w i t he m e r g e n t p l a n t3 结 论分别对3种不同水力条件下,突然扩大明渠水流的时均流速分布做出比较分析发现:(1)在无植物条件下比较各断面中垂线的流速48 第1期王 泽,等 有植被突扩明渠水流特性试验分布,发现突扩前与突扩后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相似均呈现“J”型,突扩后流速有大幅度衰减.位于扩散段的回流区内断面4左垂线的流速分布从渠底向上单调递增,已不服从半对数关系.(2)栽种植物后,在相同的水力条件下,不同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植被带上游水流受植被影响较小,流速分布与无植被时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植被带内及下游水流受到很大影响,时均流速分布不再符合半对数分布.试验发现沉水植物水蕨作用下的水流流速分布可分为3层结构,即:植被冠层内、植被层之上和过渡层,随着水流向下游发展过渡层在逐渐增大,说明植被对水流的扰动作用在沿流增强.在挺水植物富贵竹作用下,植被要素(茎、叶、干等)吸收了水流的运动能量,然而植物不同的部位所消耗的能量多少不同,从而出现了下部流速大、上部流速小的现象,呈现“3”型分布.(3)种植植物后断面4左垂线的流速分布发生变化.有沉水植物条件下,受后排植被阻挡植物冠层顶部及冠层以内的水流速度比无植被时小;有挺水植物条件下,左垂线的流速分布更加复杂,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渠底,在后排植物的阻挡下垂线的中部还有逆向流速出现.(4)在无植物的条件下,流量只改变流速大小,而不改变流速分布.栽种植物后流量的改变,对水蕨冠层以上和富贵竹茎部的水体影响较大,流速分布在整个水深上的变化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李 冬,刘 斌.植被对水流结构影响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07(13):217-218.L i D o n g,L i u B i n.P r o g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v e g e t a t i o no n f l o w s t r u c t u r e[J].S c i e n c eI n f o r m a t i o n,2007(13):217-218.(i n C h i n e s e)[2] B e l m i l o u d M,陈善群.分叉管流动的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2005,23(2):39-48.B e l m i l o u dM,C h e nS h a n q u n.N u m e r i c a l c o m p u t a t i o no fb i f u rc a t i o np i p ef l o w s[J].D r a i n a g e a n dI r r i g a t i o nM a-c h i n e r y,2005,23(2):39-48.(i nC h i n e s e)[3] 陈善群,王 泽.旋涡发生器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2008,26(1):65-68.C h e nS h a n q u n,Wa n gZ e.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o f3Df l o wf i e l di nap a i ro f v o r t e xg e n e r a t o r s[J].D r a i n a g ea n dI r r i g a t i o nM a c h i n e r y,2008,26(1):65-68.(i nC h i n e s e)[4] Wi l s o nCAM E,S t o e s s e rT,B a t e sP D,e t a l.O p e nc h a n n e l f l o wt h r o u g hd i f fe r e n tf o r m s o f s u b m e rg e df l e x i-b l ev e g e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a u l i cE n g i n e e r i n g,2003,129(11):847-853.[5] S y l v e s t e r P e t r y k,A S C EA M,G e o r g eB o s m a j i a nⅢ.A-n a l y s i s o f f l o wt h r o u g h v e g e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H y-d r a u l i c s D i v i s i o n,1975,101(7):871-884.[6] 吴福生,姜树海.柔性植物与刚性植物紊流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8,23(2):159-164.WuF u s h e n g,J i a n gS h u h a i.T u r b u l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o p e nc h a n n e l w i t h f l e x i b l e a n dr i g i dv e g e t a t i o n[J].C h i-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d y n a m i c,2008,23(3):159-164.(i nC h i n e s e)[7] 王海胜,杨克君,刘兴年,等.滩地植被下复式河槽水流特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9,36(6):26-27.Wa n g H a i s h e n g,Y a n g K e j u n,L i uX i n g n i a n,e t a l.E x p e-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f f l o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c o m p o u n d c h a n-n e l s w i t hb e a c hv e g e t a t i o n[J].Y e l l o w R i v e r,2009,36(6):26-27.(i nC h i n e s e)[8] 王 忖,赵振兴.河岸植被对水流影响的研究现状[J].水资源保护,2003(6):50-52.Wa n gC u n,Z h a oZ h e n x i n g.T h ep r o g r e s so f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 i m p a c t o f r i p a r i a n v e g e t a t i o n o nw a t e r[J].W a t e r R e-s o u r c e s P r o t e c t i o n,2003(6):50-52.(i n C h i n e s e) [9] 王 忖.有植被的河道水流试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10] 时 钟.海岸盐沼冠层水流时均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学报,2001,8(3):11-17.S h i Z h o n g.A f l u m es t u d yo nm e a nv e l o c i t yp r o f i l e so ff l o wi na c o a s t a l s a l t m a r s hc a n o p y[J].O c e a nE ng i n e e-r i n g,2001,8(3):11-17.(i nC h i n e s e)(责任编辑 徐云峰)49。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水流紊动强 度沿 程递减 ; 滩槽 交 界区的水流紊 动强度 滑程小 断增大 ; 主槽 的水流紊动 强度主 要与床 而糙 率有
关 , 地 植 被 影 响 了滩 地 水 流 的归 槽 时 间 , 主 槽 水 流 流 速 沿 程 增 大 . 滩 使
关 键 词 :水流紊动强度 ; 被;濉地 ; 植 复式 断面河道 ; 型试 验 模
( 海 大 学 环境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江苏 南 京 河 2 09 ) 10 8
摘要 : 通过物理模 型试验 , 研究 Ⅲ ,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 试验结 果表 明, 在复式 断面河 道滩地 种植柔性
槽 被 后 , 地 糙 率 增 大 , 流 紊 动 更 为 剧 烈 , 道 水 流 紊 动 强 度 峰值 由原 先 的 滩 槽 交 界 区 转 移 到 滩 地 区. 地 的 滩 水 河 滩
Absr c : Th t r ln h r c e itc ffo ta t e u bu e t c a a trsi s o w i v g tt d ha n l r sude i p y ia mo e e t. Te t l n e e ae c n e s a e t id n h sc l d lt ss s r s lss o t a he r u h e so o d li n u b ln e o o i c e s atr f xb e v g tto s p a td i e ut h w h tt o g n s ff o p an a d t r u e c ff w n r a e fe e il e ea in i l ne n l l l t e fo d l i f t e wae wa t a c mp u d s cin, a d h tt b ln e i t n i e k s ta f re o h h o p an o h t r y wi l h o o n e to n t a ur u e c ne st p a i rnse r d t t e y l d l i r m h i tre to ewe n t e f o p an a d t e m i h nn 1 f o p an fo t e ne s ci n b t e h o d li n h an c a e . Tu b ln e i tn iy o o i h o l r u e c ne st ff w n t e l l o p an d c e s s g a al l n h ie i t a n t e i tre t e in ewe n h o p an n h fo d l i e r a e rdu ly a o g te rv rwh l h ti h n e s ci n r g o b t e t e fo d li a d t e e o l ma n c a n li c e s s Tu b lnc ne st n te ma n c a n li so itd wi h o g n s fb d s ra e. i h n e n r a e . r u e e i tn i i h i h n e sa s ca e t t e r u h e s o e u fc y h Ve ea in n t e fo d an fe t h t e o n it h an h n e ft e fo d l i f w a d a o s h g t t s i h o pli afc te i c mi g n o t e m i c a n lo h o p a n l o l m l o n ru e te i c e s ffo v lc t n t e ma n c a n lao g t e rv r n r a e o w eo i i h i h n e l n h ie . l y

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植物在水流中的存在对水流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对水流的影响机制,并能够预测和评估水流特性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植物在水流中的生长状态,并观察了其对水流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的模拟植物包括一般的水生植物和河岸带植物,如马尾藻、莲藕和芦苇等。

我们将植物放置在水槽中,通过调节水流速度和植物的配置方式,观测水流经过植物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存在对水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植物的存在不仅减缓了水流速度,还改变了水流的方向和分布。

同时,植物的根系和茎干结构也对水流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水流的湍动程度减弱,从而减少了水流的剪切力。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对水流的影响机制,我们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

通过建立水流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模型,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植物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影响效应。

我们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离散化的数值解法求解流体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模拟水流在植物周围的流动情况。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植物的形状、密度以及根系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以便更加真实地模拟植物对水流的影响。

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的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不同植物对水流特性的影响程度,并揭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例如,植物的形状和密度对于水流剪切力的减弱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根系的布局和结构也对水流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河流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植物对水流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存在对水流速度、方向和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地模拟植物与水流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生态保护和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

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

采 用了沉水植物 、挺水植 物和湿生植物对河道工程进行了维护和修 先提 出并在河道护坡 方面进行 了应 用。近年来 ,我 国也开始进行植
复 ,在 l0个月之后发现土壤 的剪切力和生物的多样 性都得到了显 被 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植被 型生态混凝 土 由多孔混凝土 、保 水材
著 的提升。
料 、难溶 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 ,多孔混凝 土 由粗骨料 、水泥 、适 量的
位 置应该设置一些耐湿性 比较强 的植物 ,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生态 层 形成盘根错节 的根 系 ,有效抑制暴 雨径流对边坡 的侵蚀 ,增加 土
系统的建设更加完整 ,在对土壤侵蚀现象予 以有效控制 的同时 ,还 体 的抗剪强度 ,大幅度提高岸坡的稳定性 和抗 冲刷能力 。
能使得周边 的环境得到 了改善 ,相 关的研究 人员 在浦 东机场河道中 2.2.3植被型生态混凝 土护坡技术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是 日本首
· 266·
农 林 科 研
应用植 物措施进 行河道 生态建设 技术 的研究现状
巨媛媛 (上海明波水利设计有限公 司,上海 201199)
摘 要:河道生态建设和修复现在 当前生态建设和研 究是非 常重要 的一个问题 ,植物措施在互道生 态建设方 面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 用 ,而且 国 内外很 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 了全面的研 究 ,本 文主要分析 了应 用植物措施进行 河道生 态建设技 术的研 究现状 ,以供参考和 借 鉴 。
粗糙 的程度 ,这样一 来就控制 了地表径 流的速度 ,植物和 凋落物可 种在石笼或者是其 中的土壤例 ,这样就形成 了一 个复合型的土壤生
以十分有效的提高土壤 的渗 透性 ,这样 一来就使得 壤 的湿度有所 物工程 固坡结构 。相关 的研究人员采用上述 复合技术对河道修复进

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研究

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研究

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研究白如双【摘要】The growth of aquatic plants changes the turbulent structure of river course in the natural rivers.Water body of river course containing with plants mixed intensely in ordinary open-channel turbulent with complex structure,the structure of turbulent affected directly transmission of the river sediment and nutrient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 the research of turbulent structure of river course mixed with plants.By analyzing the mean velocity of vegetated channel turbulent,the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oher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supplie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erosion and ecology of river course.%自然河流中,水生植物的生长使河道中的紊流结构产生了改变.普通明渠紊流中,含植物河道水体掺混剧烈,结构复杂,由于紊流结构对河流泥沙、营养物等的输送转移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加大对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的研究力度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分析含植物河道紊流平均流速、紊动特性和拟序结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适当给出建议,以期解决水土流失和河道生态问题.【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44)012【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平均流速;流动类型;建议【作者】白如双【作者单位】锦州市北镇市水利勘测设计队,辽宁锦州 1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3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可以改变水流阻力,可以抬高河道水位,造成河流紊动掺混作用家居,河道中推移质以及泥沙数以等发生相应的改变,想要对水土流失和河道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含植物河道紊流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莹莹赵振兴(河海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8)摘要:近年来,生态修复一直是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河岸种植植被能固滩固岸,保护岸坡不受侵蚀,但也有专家提出植被会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

如何布置,使植被更大限度地发挥“固滩护堤”的作用,是生产实际中提出的新问题。

于是研究植被对水流特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本文详细回顾了前人对有植被河道水流特性问题的研究状况,综合评述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生态护岸河道 刚性植被 柔性植被1. 背景河流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许多河道的岸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也严重受损,导致了河流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洪灾总体风险不断增加,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日渐频繁且强度加甚。

这种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不得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乎近年来河道的生态修复已提上日程并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也已经普遍得到专家人士的认可。

其中,植物护坡技术在国内外堤防工程中更是被广泛采用。

河岸种植植被,植被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能切实可行地做到“固滩固岸”,保护岸坡不受侵蚀。

采用种植植被护坡技术投资少,技术简单,又可以绿化自然,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

此又可谓之“生态护岸工程”,生态护岸能达到加固河岸,防止河道淤积、侵蚀和下切的目的。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到,水中种植植被增大了河流的阻力,减缓了河流的流速,导致河道水位的攀升,甚至引起部分泥沙的淤积;另外,河道水流部分能量被迫转换成植被附近产生的紊流脉动动能,使水流动能得到消耗。

从这方面考虑,种植植被则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这种植物护坡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其利弊,因地制宜,找出最合理的种植植被的方案,使其扬利除弊,更好地发挥作用,保证行洪的安全,并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这正是生产实际中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弄清河道中种植植被对水流的阻力影响、水流的紊动结构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有植被的河道水流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问题,该项目涉及到水流、植被、泥沙、地貌、河道演变、水土流失以及环境生态等诸多领域。

研究有植被水流的紊流结构,对河道中泥沙的输运与沉降、河床的淤积与堤岸的侵蚀、河道中污染物的扩散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种植植被的河道水流特性的研究1河道中植被对水流的影响是特殊而且复杂的,植被的类型很多,有低矮的柔性叶片草,有密集茂盛的灌木丛,甚至还有枝干坚硬的高大树木,各种不同植被的形状、密度以及淹没状况等对水流的紊动结构的影响都不尽相同。

而且,千变万化的河道断面形状也对水流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有植被的河道水流问题的交叉与复杂性,所以国内外对此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且很粗浅,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有植被河道水流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

2.1 流场模型实验方面的研究植被的类型根据枝干的柔韧程度可分为刚性植被(如高大坚硬的树木)和柔性植被(如柔弱纤细的小草)。

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植被其水流的特性也存在差异。

流体力学上,最早对水流流经有植被区域物理性质的研究是针对恒定均匀流流经硬管的简单情况所做的研究,所以最初对流经有植被区域的水流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到植被的弯曲,一律将植被视为刚性体。

例如,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Hsieh.T[1]以及此后的Li和Shen[2]在矩形渠道中用圆柱体的木墩模拟大树研究分析树木对水流的阻力作用,得出种树密度与树的排列方式影响水流速度的结论。

后来,Dunn,Lopez以及Carcia[3]用硬度不同的圆棒代替植被也在矩形渠道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密度的增加会引起水流阻力的增加。

2.1.1 国外研究概况此外, Sylvester Petryk[4]等人选取了小麦和高粱两种植被的模型进行了水流通过植被的模拟试验,分别从流速分布、流阻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植被的密度是影响流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建立了不同水深方向上的曼宁系数的计算公式,但此公式有待于后来的验证。

Cheng-lung Chen和M.ASCE[5]对有天然草皮覆盖的浅水流阻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取了“Kentucky Blue grass”和“Bermuda grass”两种适宜在浅水域中生长的草进行实验分析,得到了有草皮覆盖的浅水河道的达西-韦斯巴赫粗糙系数与雷诺数的f-R关系曲线图。

此研究中建立的函数关系同样实用于与此两类草具有相似密度及相似粗糙度的其它类型的草皮。

为我们以后研究植被对河流流阻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把植被作为刚性体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柔性植被,而实际上河道中大量的水草及其它部分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芦苇等)都是有很大韧性的,这些植物即使是在很低的流速下也会发生“摆动”现象,摆动的发生正是柔性植被的一大性征的体现。

这是早在1939年Cook和Compbell就提出来的,后来才陆续有学者对淹没的草、柔性窄条以及树冠对水流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水流流经柔性植被,植被的弯曲流线化以及波动现象都是非常明显的,然而,以前的很多研究往往忽略韧性(即植被偏转对水流的作用)。

Fathi-Maghadam和Kouwen[6]指出,将河岸植被都看作是刚性的,就会导致流速和阻力关系产生很大的错误,并提出了估算针叶松类植物的水流阻力的方法,Kouwen等[7~8]指2[9]进一步指出,植被的柔韧度和密度决定了植被的弯曲程度,而此弯曲量又决定了植被对水流的阻力,因此,植被的韧性及密度成为植被对流阻影响的主要参数。

他还指出,植被弯曲时,边界糙率降低,所以水流流经柔性植被实质上是一个动边界问题。

Fisher[10]也认为植物对水流的阻力与植物类型、密度、硬柔、高度、阻水面积和植物分布有关。

之后,Syunswke Ikeda和Minoru Kanazawa[11]用尼龙纤维模型模拟柔性植被,进行室内研究,发现水流在植被附近产生涡旋,在植被顶端时均流速显著变化,而且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都在该处达到最大。

Kutija和Hong[12]用最基本的一维垂向混合模型研究柔性植被对水流阻力的影响因素,但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影响因素定量化的问题。

因此,在实验室水槽中对柔性植被的物理特性及对水流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测试的基础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早在1948年W.O.Ree[13]在芝加哥的美国农业工程冬季会议上就提出,河道中覆盖的水草会对影响行洪安全,故建议控制水草生长态势,要按时收割。

此后,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全球相当一部分的河流湖泊已受到污染,于是河流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此时,植被对水流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在防洪角度上,许多学者都把植被问题同环境生态、水土流失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TETSURO TSUJIMOTO [14]在1999年指出河道的管理中,植被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也起到一个关键作用,要同人们以往认识到的它在防洪、水资源利用上的作用一样引起重视。

所以植被对河床演变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他还建立了一个二维的平均水深模型来描述有植被河道的泥沙输移概况,并且分析了有植被区域的河槽刷深变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之前,大多研究者关注的只是矩形或者梯形断面的渠道水流的研究,后来国内外陆续有学者曾对有滩地的复式断面渠道水流特性进行研究。

1985年,Pasch和Rouve[15]对滩地有植被的复式断面水流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带有河滩漫地主槽为梯形的物理模型,滩地种植植被且非淹没,用断面分割的方法建立一维数学模型模拟有植被的河道水流,得出结论:将水流简化为只有横向与纵向的二维物理过程,且把滩槽交界面视为一堵“墙”是合适的。

他们并根据滩槽有动量交换部分纵向流速的横向分布的线型,分别用3次幂函数和对数曲线进行模拟,得出的公式涉及很多待定系数,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之后,Wark(1990年)通过简化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得到计算复式断面河道单宽流量方程。

Darby[16](1999)也曾引用此方程来计算复式断面有植被水流问题。

但由于该模型没考虑到滩槽水流之间的动量交换以及断面形状对水流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复式断面河道水流特性只可用作一般流量计算。

此外,Darby和Thorne[17](1996)分析了滩地植物对水流阻力及过流能力的影响,Darby[16](1999)还建立了估算不同类型植物的Darcy Weisbach阻力系数的方法;Thornton[18](2000)等通过试验量化了主槽与植被滩地交界面上的表观剪切应力大小,认为表观剪切应力3最近,Jarvela[19](2002)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对Darcy Weisbach阻力系数的影响以及它与相对粗糙度、水流流速和水深关系。

IEHISA NEZU[20](2001)利用激光测速仪(LDA)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速来研究有植被的明渠水流的紊流结构,试验发现随着弗劳德数德增加,二次流(注:紊动驱动引起的沿断面横向流动的水流,常见于漫滩水流中)的强度和紊动动能都会增加,紊动的各相异性现象的产生使得二次流在靠近自由表面处产生平移扩散。

他还指出,弗劳德数和植被密度的增加都会导致自由表面处产生水平旋涡,同时,他还借助经验的阻力系数利用雷诺方程计算出了有植被区域的河床切应力。

2.1.2 国内研究概况在国内,对这一比较前沿的课题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黄本胜等人[21~22]以珠江三角洲网河为原体,概化模型,重点对窄滩复式断面河槽(滩槽宽度比小于1)的过流能力以及滩地种树前后的漫滩水流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滩地种树的阻力主要来自其阻水面积和树的物体阻力及其对滩槽水流相互作用的影响的结论。

研究并且表明,窄滩复式河槽滩地种树对上游水位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滩地的槽蓄滞洪作用。

因此,滩地种树对行洪影响的利与弊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之后,石月珍[23]基于尾流理论推导了滩地种树的复式断面河渠水流归槽长度的计算式,可用于估算滩地种树的复式断面渠道滩地水流的归槽长度,进而为正确评价滩地种树对滩地行洪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水流归槽长度的定义取自黄本胜等《河滩种树对行洪影响试验研究》[21]一文中:在一定的种树密度和排列方式下,经过一定距离后,滩地水体几乎全部归槽,定义滩地水流全部归槽点至种树带前端的距离为水流归槽长度L m ,L m是评价滩地种树对渠道行洪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此方法为生态护岸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依据,但它在应用广度应用范围的可行性上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