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 上颌切牙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上颌中切牙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上颌中切牙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概况:
(1)切牙中体积最大 (2)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 (3)牙弓中位置最靠前
一、牙冠:
1、唇面:
(1)平坦,梯形 (2)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 (3)切1/3处可见两条纵形发育 沟,近唇发育沟和远唇发育沟 (4)颈1/3处略突出形成唇面的 外形高点即唇颈嵴
2、切缘:
(1)切缘与近中缘相交 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 (2)切缘与远中缘相交 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 以区分左右 (3)新萌出者切缘可见 三个切缘结节
5、邻面:
(1)近中面:似三角形,顶 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 称颈曲线,该线底部至颈缘最 低点连线的距离成为颈曲度, 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 (2)远中面: 似近中面但稍 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距 切角稍远。
6、切嵴:
(1)切端唇侧较平形成切 缘 (2)舌侧圆突形成切嵴 (3)上下颌牙切嵴接触时, 能发挥切割功能 (3)侧面观察,切嵴位于 牙长轴唇侧
3、唇面形态:
(1)卵圆形,唇面颈部 和切端较窄约占72% (2)尖圆形,牙冠唇面 颈部缩小显著约占26% (3)方圆形,牙冠唇面 颈部略窄于切端约占2% (4)牙冠唇面形态与人 的面型相协调
4、舌面:
(1)形态与唇面相似但体 积较唇面小 (2)中央凹陷成窝称舌窝 (3)周边围以突起为嵴, 靠近中缘者称近中边缘嵴, 靠远中缘者称远中边缘嵴 (4)牙颈部嵴称舌面隆突 (5)在切端位于切缘舌侧 者称切嵴
颈厚
近中颈曲度
6.0
3.595.3Fra bibliotek远中颈曲度
2.5
3.8
二、牙根:
(1)单根:粗壮较直 (2)唇侧宽于舌侧 (3)牙根颈部横切面为 圆三角形 (4)牙根向根尖逐渐缩 小,根尖较直或略偏远 中 (5)根长稍大于冠长或 冠根长度相等,亦有根 长短于冠长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问题大题整理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问题大题整理新

一、如何区分上下颌切牙二、二、;2.舌面的边缘嵴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并延续到根面;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远;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三、如何区分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四、如何区分上颌侧切牙与下颌侧切牙五、六、1.面型:易因外伤而折断或脱落,缺损后对发音和面容美观有直接影响;修复治疗时人工牙形态、色泽应与面型及邻牙相协调;2.龋坏1.切牙的邻面接触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因自洁作用差,常为龋的好发部位;2.下颌切牙舌侧接近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发生龋坏机会少,但舌侧颈部通常有牙结石沉积;3.变异1.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牙列拥挤及咬合关系紊乱;2.上颌侧切牙常发生变异如锥形侧切牙,也偶有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者;4.拔牙:1.上颌中切牙牙根直且圆,牙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2.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牙拔除时应仔细;3.下颌切牙的牙根扁而窄长,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七、尖牙外形的应用解剖;1.牙根与面形:1.尖牙位于口角处,其根长大粗壮,起支撑口角的作用;2.上颌尖牙缺失者,对面容影响较大;2.不易龋坏: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好,较少发生龋坏;3.尖牙牙根较长,在牙槽窝内稳固,通常是口腔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修复时多用作基牙;4.拔牙:1.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2.下颌尖牙的牙根稍扁圆,在牙已松动的情况下,可配合较小的旋转力;八、九、十、如何区分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十一、前磨牙的应用解剖;1.拔牙1.上颌前磨牙为扁根且多分叉,不可使用旋转力;2.下颌前磨牙虽多为单根,但根尖常有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2.龋坏1.面窝、沟、点隙及邻面是龋病好发部位2.修复时应注意恢复正常解剖形态以及接触区形态和位置,以免嵌塞;3.6缺失机会多,常以5作为修复6的基牙3.毗邻:上颌窦和颏孔1.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邻近,根尖感染可能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应避免使用推力,以避免断根推入上颌窦;2.下颌前磨牙可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4.畸形中央尖:前磨牙面中央窝偶见一个小牙尖,称为畸形中央尖abnormal centralcusp,常因磨损导致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多见于下颌5;5.前磨牙常发生错位、易位、额外牙;十二、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应用解剖1.正畸拔牙首选去掉上颌5以改善牙列,应用摇动力拔牙2.楔状缺损常见:牙颈部缩窄处为应力集中点,加上不当方法刷牙时的机械摩擦、牙菌斑酸蚀等多因素综合,易在牙颈部发生楔形缺损3.好发龋、牙折沿中央沟4.防侧穿、防邻牙损伤RCT时尤其注意5.防上颌窦损伤根部邻近上颌窦,RCT、拔牙等操作时用力过猛可能突入上颌窦,特别是拔牙断根加之用力不当,可能会导致断根落入上颌窦中6.单臂卡的放置区域利用上颌4、5之间的天然沟隙防治挂钩十三、上颌第二前磨牙的应用解剖1.拔牙时主要使用摇力2.楔状缺损3.好发龋、牙折4.偶见双根,牙髓治疗要注意RCT时,牙根要找完全5.防上颌窦损伤6.错位牙十四、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鉴别1.第一磨牙的颊舌径稍大于近远中径,第二磨牙颊舌径远大于近远中径;2.第二磨牙颊面自近中向远中的倾斜度,比第一磨牙大;3.第二磨牙的牙根聚拢;十五、左右上颌磨牙的鉴别1.近中舌尖最大,远中舌尖最小,第一磨牙的卡氏尖在近中舌尖的舌侧2.近颊角最锐;斜嵴从远中颊尖到近中舌尖;3.近中边缘嵴高、远中边缘嵴低;十六、左右下颌磨牙的鉴别1.面近中边缘嵴高于远中边缘嵴2.第一磨牙及五尖型第二磨牙的远中尖位于远中颊侧3.根尖偏远中十七、十八、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6龋、与Ⅴ鉴别、关键;7腮腺导管口;8腭大孔;上颌窦、下颌管1.第一磨牙萌出早,且面窝、沟、点隙多,自洁作用差,易龋坏及早进行窝沟封闭2.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位置邻近,注意鉴别做好健康宣教,防治第一磨牙龋3.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是牙尖交错中的“关键”,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应尽量保留必须修复时,一定要趁早,如10±1岁,则仍有调整正常咬合的机会4.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正对的颊粘膜:腮腺导管口故6、7容易积聚牙结石,应做好洁治5.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的标志8与腭中线中外1/3的凹陷处为腭大孔,此处进针进行腭前神经麻醉;麻醉前仍然需要回抽避免入血6.上颌磨牙和上颌窦关系密切,根尖感染可以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断根拔除时,不应该使用推力,以免断根进入上颌窦;下颌磨牙根尖和下颌管接近,断根拔除时,不宜使用压力,以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血管;十九、乳磨牙的特点1.乳白色釉质比较薄,而有机物较多,故颜色较浑浊呈白色2.体积小:外形与同名恒牙相似,但体积小;乳磨牙体积依次递增3.牙冠短而宽4.颈缘窄,颈嵴突出,牙根明显缩小——冠根分明5.乳前牙1.宽冠窄根,颈嵴、舌隆突较突,舌窝明显一、除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2.根尖偏唇侧、偏远中3.上颌乳尖牙,牙尖偏向远中是所有尖牙中,牙尖唯一偏向远中者6.乳磨牙1.体积递增,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颊尖、远中尖三尖等大;2.乳磨牙方聚合度大,面缩窄,窝沟尖嵴不清晰;二十、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鉴别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方聚拢;3.主要鉴别点下领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第二乳磨牙的颊尖三尖等大,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4.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二十一、乳牙的应用解剖1.注意预防保护,龋坏应及时治疗2.完整乳牙,咀嚼效率高,有利儿童成长;3.刺激颌骨生长发育4.引导恒牙正常萌出5.治疗时应保护恒牙胚(1)根管治疗(2)“特纳牙”:个别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常与乳牙根尖周炎有关(3)乳牙更替时牙根为垂直吸收,拔牙应垂直向上用力,避免摇动和旋转力二十二、切端和面形态的生理意义1.简述前后牙的功能1.前牙:穿透、切割、撕裂2.后牙:容纳、限制、磨碎、排溢2.接触的增龄性变化1.早期为点、线接触(1)切端和面的尖、窝、沟、嵴都是由曲线、曲面构成(2)儿童咀嚼力小,点线接触的局部咀嚼力大,利于咀嚼食物(3)利于牙移动,建立合适的咬合关系2.后期小斜面接触(1)接触面积增大,咀嚼效率提高(2)牙完全萌出经调整建立稳定咬合关系后,小斜面接触利于咬合关系的稳定二十三、牙冠轴面突度curvature of crown包括哪些方面其生理意义分别是二十四、1.牙冠轴面凸度包括三个方面:唇舌面凸度、邻面凸度和楔状隙;(1)正常牙冠轴面突度是适应动物进化的结果,是保证牙齿能更健康地维持牙弓内形态(2)正常牙冠轴面突度可帮助预防牙齿各种疾病的发生(3)正常牙冠轴面突度可帮助保护牙周组织2.唇舌面凸度的生理意义(1)牙冠的正常唇舌面凸度,可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有利牙龈组织的健康1.促进血液循环:咀嚼时,排溢的食物顺着正常的牙冠凸度滑向口腔,摩擦牙龈对牙龈起到按摩作用2.牙冠凸度过小/无凸度,牙龈将会受食物直接撞击损伤3.牙冠凸度过大,牙龈会失去食物的摩擦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2)颈1/3凸度,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3.邻面凸度的生理意义(1)防止食物嵌塞,还可防止龈乳头萎缩,牙槽骨吸收(2)维持牙弓完整,分散力(3)稳定关系,有利于咀嚼,对颞颌关节、咀嚼肌和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4.楔状隙的生理意义(1)邻间隙充满龈乳头,保护牙槽骨和邻面(2)楔状隙作为食物排溢通道,食物摩擦牙面,保持牙面清洁,可防治龋病发生1.可防止食物嵌塞2.免使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降低3.分散力楔状隙减少面的压力4.稳定关系使牙及关系稳定、牙弓完整,有利于咀嚼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及牙周组织的健康5.使食物在接触区处分流6.牙齿自我清洁的结构二十五、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应用解剖1.髓腔形态是临床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基础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桥梁(1)髓室的大小、位置(2)髓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3)根管数目、根管的类型、弯曲程度和方向(4)根管与牙周组织间的关系2.高耸的髓角:在备洞或作嵌体针道时容易发生意外穿髓3.弯曲的根管:进行去髓和扩大时,容易造成器械折断或根管侧穿4.根尖孔或牙根尚未完全形成者:器械、药物或充填物容易穿出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二十六、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1.前牙(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髓壁比切端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2)上颌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根管粗大而直,操作方便,效果好(3)上颌前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拍摄X线片时应注意投射角度近远中向投射(5)下颌切牙根管较窄,根管侧壁薄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2.前磨牙(1)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近面宽,颈部较窄:开髓时应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侧穿(2)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注意避免穿通颊侧髓角(3)上颌前磨牙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4)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度大,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颊侧髓角较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3.磨牙(1)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应避免穿髓(2)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颊侧两根管口相距很近,根管窄小,应注意寻找,注意走行方向(3)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在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从面颊沟、舌沟、近中窝、远中窝等位置入手(4)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2根管融合为1粗大的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5)下颌第一、第二磨牙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高于远中,牙体预备时避免穿髓(6)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和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避免穿通髓室底(7)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8)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管在颊侧融合:开髓时勿将其误认为是髓室底穿通(9)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髓腔偏向颊侧:开髓时应避免对舌侧壁的切割,开髓部位应在面偏向颊尖处二十七、纵、横曲线的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二十八、1.曲线是一组用以表示牙弓面形态特征的曲线,包括纵曲线、横曲线;2.纵曲线是表示矢状方向的面形态特征曲线;(1)下颌牙列的纵曲线:又称司匹曲线,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和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2)上颌牙列的纵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和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3.横曲线是表示冠状方向的面形态的曲线;连接任何同颌双侧同名磨牙的同名颊舌尖,可得到横曲线;由于牙体自身的倾斜度,倾向颊侧的上颌的横曲线凸向下,倾向舌侧的下颌的横曲线凹向下;4.曲线的意义(1)上、下颌牙列的曲线彼此相似或吻合,咀嚼运动时,保持密切的接触关系,与下颌运动的方式相协调;(2)曲线与牙槽突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利于咀嚼力的分散与传导,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二十九、关键是什么什么因素形成了关键1.关键occlusal key: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向关系,是牙尖交错的最重要标志2.形成关键的因素(1)6/6 最大,是最早萌出的牙,尖窝多——咬合关系稳定(2)6/6 根多且粗大,位于骨质致密的颧牙槽嵴内——位置稳定(3)6/6 位于牙弓后段的中份,接近咀嚼肌的合力作用点——承受牙合力最大(4)三十、正常覆、覆盖的生理意义1.提高咀嚼效率: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咀嚼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接触2.保护唇颊、舌边缘软组织在咬合时不被咬伤:上牙盖下颊尖,下牙盖上舌尖3.保持面部丰满:衬托唇、颊4.前牙超覆:正常,利于咬切功能三十一、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五个方面:中线、一对二、尖牙关系、中性、覆合覆盖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与上唇系带、人中一致2.除/1 和 8/ 外,均为一对二的关系,牙尖交错接触3.3/ 牙尖顶与 /3 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相对/3 牙尖顶与 3/ 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相对4.6/6 为中性关系6/的近中颊尖对着/6的颊沟5.前、后牙的覆覆盖关系正常三十二、下颌骨的薄弱部位1.正中联合Symphysis2.颏孔区Mental foramen3.下颌角Mandibular angle4.髁突颈部Neck of the condyle三十三、狭义的咀嚼肌指他们的功能特点为三十四、1.狭义的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2.功能特点1.咬肌、颞肌、翼内肌的下颌附着点低于起点,收缩时上提下颌,产生闭颌运动2.翼外肌位于水平方向,收缩时参与前伸、开颌运动三十五、简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结构特点1.髁突condylar process(1)椭圆形,冠状分内、外极,关节面被横嵴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2)前斜面组成关节的功能区的一部分(3)髁突水平轴与下颌支表面垂直(4)双侧髁突延长线相交,在枕骨大孔前缘形成145~160°角;(5)髁突颈细,弯向腹侧,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也是颅中窝损伤的安全阀装置;(6)髁突颈前内区有翼肌窝;(7)髁突形态差异大;2.颞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articular fossa and tubercle(1)关节窝呈一个底边朝前的三角形,关节结节侧面观为一圆丘形;(2)关节结节被骨嵴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关节结节后斜面组成功能区的一部分;(3)关节结节和关节窝与颅中窝仅相隔一层薄骨板,颅腔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若损伤,可导致严重颅内出血,应防止;3.关节盘articular disk(1)与颞骨关节面形态相适应,后方凸起,前方凹陷,与后方的关节窝和前方的关节结节相对应;(2)断面呈S型,分为前、中、后带,其中中带最薄,为关节盘的功能区;(3)关节盘前后均有附着,构成前伸部和双板区;(4)关节盘内、外侧韧带与髁突内、外极组成盘-髁复合体;(5)与关节上、下腔分别组成盘-髁关节滑动关节和盘-颞关节铰链关节4.关节囊和关节腔articular capsule and cavity :由韧性较强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内骨关节面都覆盖着关节软骨;5.关节韧带articular ligament:有三条,分别为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限制下颌在正常范围内活动;三十六、叙述颞下颌关节盘的功能作用1.使上下关节面吻合矢状呈双凹形关节盘大于髁状突又小于关节窝,弥补了突窝的大小不协调,使关节既灵活又稳定2.改变颞下颌关节运动的轴向3.吸收拉力和压力(1)关节盘最外层的致密纤维网,可使关节盘在拉力和压力下维持形态(2)关节盘上层的胶原纤维成不规则的波浪状,下层则呈向上同向起伏排列的波浪形,能吸收咀嚼压力4.保持关节盘与髁突平衡5.营养、润滑和感觉功能(1)关节盘上下面的滑膜、双板区的血管可产生滑液,提供营养和润滑(2)关节盘丰富的神经末梢能调节有关肌肉的运动,明确关节疼痛的部位三十七、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1.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又称“牙位”tooth position,“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l position,MI;2.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3.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提颌肌群轻微收缩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三十八、请简述RCP起始的开口运动过程;RCP起始的开口运动:转动→滑动兼转动→转动;具体过程如下:1.从RCP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下降18~25mm小开口;此时,髁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转动;2.超出此范围后,髁突的运动变为在关节上腔作滑动兼转动,至关节结节前下方;大开口3.若继续开口,则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三十九、请简述ICP或MPP其实的开口运动过程;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滑动兼转动→转动;具体过程如下:1.从ICP或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大开口2.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四十、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1.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2.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3.颌面部无痛4.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5.开口度为40mm以上四十一、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双侧颞下颌关节:双侧颞下颌关节是解剖性因素,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对下颌运动的范围和方式有重要制约作用,2.:也属解剖性因素,可在一定范围内因自然的变化如生理性磨耗和病理性磨损与医源性改变如充填、修复、正畸、重建等而发生变化;3.神经肌肉结构:神经肌肉因素是一个因受牙周、关节蠹及关节韧带等多种结构中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而灵活多变的因素;四十二、请简述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缺牙、接触面积、牙周组织、口腔内环境、TMJ、全身健康1.缺牙的位置:前牙缺损影响小于后牙2.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1)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2)年长男性比年轻男性咀嚼效率高3.牙周组织4.口腔内软硬组织缺损、炎症、外伤5.TMJ疾患6.全身性健康:年老体弱、有全身疾患等患者,可能存在肌肉的退行性变,咀嚼力弱7.其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不良咀嚼习惯四十三、咀嚼时正常肌电图与异常的区别分期、维持时间、协调性1.正常EMG的放电期与静止期分期明显;异常EMG不明显,且有静止期的波幅小的爆发式放电2.正常EMG的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较长;异常EMG不能保持一定的时间;3.正常EMG的ICO或非ICO作咀嚼负荷测试时,两则肌肉活动协调;异常者不协调,或表现为同一侧咀嚼肌放电增强或减弱,甚至迅速减弱至电活动消失;四十四、唾液腺的组成,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腺体;1.腮腺:纯浆液性腺;2.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3.舌下腺:黏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4.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多数为黏液性腺;。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诸部位的正常形态、功能活动规律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2.下颌第一前磨牙为体积最小的前磨牙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牙合面有横嵴颊尖偏近中有新月形的颊颈嵴3.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是:按一定先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左右成对地先后萌出下颌牙略早于同名上颌牙4.乳牙的特点是:牙冠短而宽体积小色白牙合面缩窄,颈嵴突出乳前牙冠宽窄根5.上下颌磨牙的主要区别:上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下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上颌磨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上颌磨牙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6. 上下颌磨牙的主要区别:上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下颌磨牙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上颌磨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上颌磨牙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7. 关于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髓室颊舌中径大于近远中径大于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均接近牙冠中1/3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均接近牙冠颈1/3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63%8. 关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髓室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大于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舌侧髓角高度约近牙冠中1/3颊侧和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或颈缘附近近中根管为双管型者占87%9. 1.外形高点牙体个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2.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3.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4.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5.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6.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口腔解剖学上颌切牙(业界研究)23页PPT

口腔解剖学上颌切牙(业界研究)23页PPT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口腔Biblioteka 剖学上颌切牙(业界研究)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习题集-恒牙外形(上颌切牙组)》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习题集-恒牙外形(上颌切牙组)》

口腔解剖生理学恒牙外形〔上颌切牙组〕一、选择题1.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中面与远中面比拟A.近中面大而平B.远中面短而圆突C.近中接触区靠近切角D.远中接触区离切角稍远E.上述说法都是正确的2.女性,25岁,因重度四环素牙,欲行切牙贴面修复,临床检查发现:除牙齿颜色呈深褐色外,无明显牙体缺损,在制作树脂贴面形成中切牙唇面外形时,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一样,比拟直B.切缘与近远中边缘嵴都成直角C.颈缘成直线型D.切缘与远中边缘嵴所成的角度比近中边缘嵴成的角度要圆钝E.以上都不是3.上颌中切牙冠唇舌面的外形高点位于A.唇面切1/3与舌面颈1/3B.唇面颈1/3与舌面切1/3C.唇面颈1/3与舌面颈1/3D.唇面中1/3与舌面中1/3E.唇面切1/3与舌面切1/34.以下关于上颌中切牙的论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近中缘较直,远中缘略突B.近中切角近似直角C.从侧面看切嵴在牙体长轴的舌侧D.牙根为粗壮的单根E.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5.下述上中切牙冠唇面形态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唇面轮廓呈梯形B.切端至龈缘径大于近远中径C.近中切角近似直角D.远中切角圆钝E.唇面有3~4条纵行的发育沟6.下述上颌中切牙牙根的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A.单根粗且直B.颈部横切面呈椭圆形C.唇面宽于舌面D.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E.根长稍大于冠长或等于冠长7.上前牙牙根唇面宽于舌面的生理意义是A.与牙冠较宽的唇面相延续B.抵抗意外碰撞的外力C.抵抗向前的牙合力D.与牙槽嵴形态相适应E.补偿牙弓较大的外径8.下述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区别中哪点不正确?A.唇面较窄小、圆突B.舌窝窄而深C.切嵴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小D.近中切角似锐角E.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颈部横切面为扁圆形9.一个30岁男性患者,因外伤,右侧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冠折断,经完善根管治疗及桩核修复后,开始进行烤瓷冠修复,临床检查发现上颌牙弓排列整齐,外形正常,前牙呈浅覆牙合,浅覆盖关系。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第2节-牙尖交错牙合)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第2节-牙尖交错牙合)

(4)深覆盖: (5)反牙合: (6)开牙合:
后牙覆合、覆盖关系分类
后牙 型分型
(1)正常覆 、覆盖:后牙覆 覆盖关系 正常时,上牙列包盖在下牙列颊侧,同时下牙 列包盖在上牙列舌侧,上、下颌牙尖交错嵌合, 密切接触。
(2)后牙反合:
下后牙颊尖咬在上后牙颊尖颊侧。
(3)锁合:
上后牙舌尖在下后牙颊尖颊侧。
支持尖 引导尖
1> 是咀嚼中主要压 力实施者;
2> 维持咬合关系稳 定,支持下面部高 度 ──正中止接触 (centric stop)
1>功能性接触部位很小,约 1mm范围,因而不是主要 的施力牙尖;
2>其牙尖内侧面与支持尖 的侧面相接触,对稳定咬 合关系起重要作用;
3>在咀嚼时引导下颌运动, 并在咀嚼中具有一定的反 馈意义;
(4)反锁合:
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颊侧。
5.上下颌牙齿的咬合接触关系
(1)前牙的接触部位和接触类型
1> 前牙接触部位 上切牙舌侧( 切缘 ) 下前牙唇侧( 切缘 ) 上尖牙近中牙尖嵴舌侧 下尖牙远中牙尖嵴颊侧
由于前牙不是咀嚼主力 牙,而只是咬切以及引 导咀嚼运动,因而ICO时 前牙可以不接触,如果 接触过强,反而会引起
参考面与参考线
眶耳平面(Frankfort 平面) 眶下缘最低点←→外耳道上缘 特点: 与地平面平行(端坐时)
耳屏鼻翼线 耳屏中点←→鼻翼中点 特点: 与 牙合平面平行,与地平面呈15°交角
眶耳平面 鼻翼耳屏线
牙平合 面
前牙唇向漂移。
2> 前牙接触的类型
前牙向唇侧漂移约12~28°(与垂直线),下切缘咬于上前牙 舌窝内。
(2)后牙的接触部位和接触类型

口腔解剖学考试重点整理

口腔解剖学考试重点整理

⼝腔解剖学考试重点整理⽛体长轴:为经过⽛冠与⽛根中⼼的⼀条假想直线。

中线:将颅⾯部分为左右两等份的假象垂直线。

接触区:相邻两⽛邻⾯的接触部位。

⽛冠表⾯解剖标志⽛尖:⽛冠上近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

位于⽛尖的切端,前磨⽛和磨⽛的⽛合⾯上。

切缘结节:初萌切⽛切缘上圆形的隆突。

随⽛的切磨逐渐消失。

⾆⾯隆突:前⽛⾆⾯近颈缘部的半⽉形隆突。

前⽛解剖特征之⼀。

嵴:⽛冠上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根据位置、形状、⽅向,分为切嵴、边缘嵴、轴嵴、颈嵴、三⾓嵴、⽛尖嵴、横嵴、斜嵴。

发育沟:⽛⽣长发育时,两⽣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有规则的浅沟。

裂:钙化不全的沟。

龋病好发部位。

⽣长叶:⽛发育的钙化中⼼。

多数⽛是由4个⽣长叶发育⽽成,部分5个。

窝:⽛冠⾆⾯及⽛合⾯上不规则的凹陷。

斜⾯:组成⽛尖的各⾯。

恒⽛:(⼀)切⽛组1.上颌中切⽛为切⽛中体积最⼤,前⽛中近远中径最宽、⽛⼸中位置最靠前的⽛(1)⽛冠1)唇⾯:略似梯形,切颈径⼤于近远中径。

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

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

切缘与近中缘相交⽽成的近中切⾓近似直⾓,与远中缘相交⽽成的远中切⾓略为圆钝。

新萌出者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

⽛冠唇⾯形态分布可分为卵圆形,⽛冠唇⾯颈部和切端较窄,约占72%;尖圆形,⽛冠唇⾯颈部缩⼩显著,约占26%;⽅圆形,⽛冠唇⾯颈部略窄于切端,约占2%,常与⼈的⾯型相协调。

2)⾆⾯:较唇⾯为⼩。

中央凹陷成窝称⾆窝,周边围以突起的嵴,在⽛颈部者称⾆⾯隆凸,靠近中缘者称近中切缘嵴,在切端位于切缘⾆侧者称为切嵴。

3)邻⾯:近中⾯似三⾓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

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

远中⾯似近中⾯但稍短⽽圆突。

接触区在切1/3距切⾓稍远。

4)切嵴:切端唇侧较平,形成切缘。

⾆侧圆突成嵴,称切嵴,与下颌⽛的切嵴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

侧⾯观察,切嵴在⽛体长轴的唇侧。

(2)⽛根:为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舍侧,⽛根向根尖逐渐缩⼩,根长较冠长稍长,也有根长短于冠长者或偶见⽛根弯向唇侧,⾆侧和远中唇侧者。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1.牙的演化:牙数从多到少,牙根从无到有,从多牙列到双牙列,从同形牙到异形牙,从分散到集中。

2.牙的萌出:(1)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安一定先后顺序萌出,左右同颌同名牙同时萌出,下颌牙早与上颌牙,同龄人女性萌出早与男性。

(2)时间: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

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

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是上颌第二磨牙。

(3)顺序:乳牙:乳中切,乳侧切,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3.乳牙的特点:牙冠短小,色白,颈嵴明显,冠根分明。

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

下颌乳前牙的舌面边缘嵴与颈嵴比恒前牙明显。

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4.牙体外形的应用解剖:(1)下颌切牙最不易发生龋齿。

易堆积牙结石。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齿好发部位。

(3)尖牙最不易龋坏,保留时间最长,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

(4)下颌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畸形中央尖。

(5)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5.重要的几个数据:(1)上颌第一前磨牙80%双根87%双根管。

(2)上颌第二前磨牙60%单根管。

(3)上颌第一磨牙87%近中双根管。

(4)根尖孔56%尖部。

(5)根尖狭窄距根尖孔1毫米。

(6)下颌切牙10%唇舌向双根管。

(7)下颌第一前磨牙17%双根单根尖孔。

6.牙合正中颌的标志:正中颌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7.颌骨:(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6>7>5>8。

(3)支柱结构:颧突支柱,翼突支柱,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4)下颌骨:外侧面可见结构,内侧面可见结构。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解剖个论
精品课件
恒前牙外形
总体功能与形态特点 功能特点:切割 摄食 发音 面部容貌 形态特点:楔形 颈部厚 牙冠有切嵴 牙根:单根 锥形 粗大 (可能有变异)
精品课件
切牙组
共同特点
牙冠 4个轴面 1个切嵴 唇舌面 梯形 长大于宽 邻面 楔形 颈1/3 最宽
牙根 均为单根 较直
精品课件
上颌中切牙
精品课件
上颌侧切牙
与中切牙比较掌握 牙冠比较:窄小,圆突,短 唇面不平坦,近远中方向圆突,发育沟不明显 远中切角更圆钝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精品课件
上颌侧切牙
舌窝窄而深,有裂沟
上颌中切牙
牙根比较:根长>冠长
上颌侧切牙
根扁
根尖偏远中
变异形态较多:先天缺失精品、课件棍形、锥形
左右上颌侧切牙鉴别
近中切角钝,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近中缘直,远中缘圆突 根尖偏远中
精品课件
切嵴
唇侧较平-------切缘 舌侧突起-------切嵴
精品课件
上颌中切牙的三种类型:
从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的外形观察,有三种类型
6.上颌 中切牙 的类型
精品课件
牙根
单根,唇侧比舌侧宽,略圆,较直。其长度多数比牙冠 稍长一点,二者比接近1:1,但也有少数是牙根比牙 冠还短的,个别牙有弯根。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精品课件
唇面
较平、四边形(近中缘、远中缘、切缘、颈缘) 两个切角(近中切角、远中切角) 四边形的长(切—颈径)>宽(近中---远中径) 其他解剖标志: 颈嵴:牙颈部的近远中向长形隆起 釉质横纹:2~3条 平行于颈缘走行 发育沟:与近远中缘平行,达冠中1/3
精品课件
左右上颌中切牙鉴别
1 近中切角锐(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 2 唇面:近中缘直,长;远中缘圆突
远中缘 远中切角
近中缘 近中切角 精品课件
上颌中切牙口诀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是它特点。
远中切角 远中缘
近中切角 近中缘
精品课件
上下颌切牙的鉴别
上颌切牙 下颌切牙
牙冠 较宽
窄小
发育沟 明显
不明显
舌窝 深
浅平

突出
不明显
切嵴 牙长轴唇侧 通过牙长轴
牙根 粗直
窄扁 凹陷
功能面 切嵴 舌面
切嵴 唇面
精品课件
切牙应用解剖
1.切牙的位置决定了其易损伤,修复时的外形要求协调,满足 功能 2.切角及上颌侧切牙较深的舌窝为龋病好发区,以上颌切牙多发 3.切牙多为单根,上颌侧切牙可旋转拔除,而下颌切牙因根扁,应摆 动拔除 4.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 5.上颌侧切牙变异多见,且易形成空隙,需用美容方法修复 6.下颌切牙靠近舌下腺导管开口,不易龋坏,但易形成牙结石与牙 垢
精品课件
思考题☻如何区分上Fra bibliotek颌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侧切牙与下颌侧切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下颌中切牙
形态与上颌中切牙类似 下颌中切牙最小,牙冠左右对称,切缘平直
唇面
舌面
精品课件
切面
侧面
下颌侧切牙
形态与上颌中切牙类似 牙冠不对称,远中切角圆钝,远中缘圆突
唇面观
13.下颌侧切牙
舌面观
精品课件
切面观 侧面观
左右下颌切牙鉴别
下颌中切牙对称,难区分左右 有时牙根远中面长形凹陷较近中面深---鉴别参考 下颌侧切牙远中切角圆钝,远中缘突 唇面:近中缘直、长;远中缘短、圆
精品课件
舌 面
形态与唇面相似 颈部有舌面隆突 中央凹陷----舌窝 舌面内收:牙列的外圈大于内圈 切端有切嵴 近中有近中边缘嵴 远中有远中边缘嵴
精品课件
邻面
近中面:略似三角形,底是颈缘, 呈“V”形;顶部是切端,在其稍下处 与对侧中切牙接触,接触的部位很小 近中接触点位于切1/3内。
远中面:和近中面近似,稍短, 较圆突,远中接触点位置较高,在 中1/3与切1/3之间,也有的在中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