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0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2)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第7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三单元 第7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7讲 ATP 和酶[考纲要求] 1.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ATP 的结构(1)图中各部分名称:A 代表腺嘌呤,P 代表磷酸基团,①代表腺苷,②代表AMP ,③代表ADP ,④代表ATP ,⑤代表高能磷酸键。

(2)特点①A TP 分子中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 就转化为ADP 。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 也可以接受能量而重新形成ATP 。

②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 ,所以说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 项目ATP 的合成 ATP 的水解 反应式ADP +Pi +能量――→酶ATP ATP ――→酶ADP +Pi +能量 所需酶ATP 合成酶 ATP 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量去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生物体的需能部位3.ATP的功能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代谢(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形成ATP。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发光发电、肌肉收缩、物质合成、大脑思考等。

归纳总结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常见生理过程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1)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2)线粒体内膜、内质网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4)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 TP的唯一来源(×)(5)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的合成与水解(×)(6)“能量”就是指A TP,ATP就是“能量”(×)易错警示(1)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等同于能量。

【步步高】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综合提升名师精编课件 苏教版必修2

【步步高】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综合提升名师精编课件 苏教版必修2

2.DNA 复制中有关的计算 若取一个全部 N 原子被 N 15 标记的 DNA 分子(0 代),转移 到含 N14 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n 代。 (1)子代 DNA 分子中,含 N 14 的有 2n 个,只含 N14 的有(2n -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 N15 的 DNA 分子数始终是 2 个,含 N 15 的链始终是 2 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 分子数”还 是“链数”。 (3)若一亲代 DNA 分子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 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m×(2n-1)个。 第 n 次复制,需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
2.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
为 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3m-2n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2
③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
④G 的数量为 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①的等量关系容易判断游离的磷酸基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10

C.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 种
解析 A 错误,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 由一条链上 A∶T∶G∶C=1∶2∶3∶4,计算得出一条链上 100 个碱基中 A、T、G、C 的数量依次是 10、20、30、40, 另一条链上 A、T、G、C 的数量则依次是 20、10、40、30。 故该 DNA 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10+20=30 个,连续复 制 2 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2-1)×30= 90 个,故 B 错误。

步步高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单元 考能专项突破

步步高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单元 考能专项突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该 DNA 分子中,A=T=600 个,则 C=G=200 个, 复制 n 次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 200×(2n-1)= 6 200 个,n=5。
重点题型研析8
考能专项突破
2.牛胰岛素由 2 条肽链构成,共有 51 个氨基酸。则牛胰岛 素含有的肽键数以及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的脱氧 核苷酸数依次是 A.49、306 C.51、306 B.49、153 D.51、153 ( A )
答案 A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点题型研析8
考能专项突破
2.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 为 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3m-2n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2 ③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 ④G 的数量为 m-n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 )
重点题型研析8
2.DNA 复制中有关的计算
考能专项突破
若取一个全部 N 原子被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0 代), 转移 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n 代。 (1)子代 DNA 分子中, 含 14N 的有 2n 个, 只含 14N 的有(2n -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 15N 的 DNA 分子数始终是 2 个, 含 15N 的链始终是 2 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 分子 数”还是“链数”。 (3)若一亲代 DNA 分子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m×(2n-1) 个。第 n 次复制,需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 m· 2n-1。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点题型研析8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0课时课件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0课时课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第20课时
[练一练] 经测定,甲、乙、丙 3 种生物的核酸中碱基之比如 下表,这 3 种生物的核酸分别为 A 甲 乙 丙 A. 60 30 41 G 40 20 23 C 60 20 44 T 40 30 - U - - 28 ( B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双链 DNA、单链 DNA、RNA
B.单链 DNA、双链 DNA、RNA C.双链 DNA、RNA、单链 DNA D.RNA、单链 DNA、双链 DNA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第20课时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比较 项目 场所 转录 翻译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细胞核 主要是_______
核糖体 细胞质中的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3.若某生物全部核酸中嘌呤≠嘧啶,则可能是哪类生物,不 可能是哪类生物?
提示 可能是细胞生物或 RNA 病毒,不可能是 DNA 类病毒, 如噬菌体等。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第20课时
4.若某生物遗传物质中嘌呤≠嘧啶,则可能是哪类生物,不 可能是哪类生物?
提示 可能是 RNA 类病毒,如 HIV、SARS、烟草花叶病毒 等;不可能是细胞生物和 DNA 类病毒。
色素等非蛋白质类物质体现生物性状都属于间接控制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第20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第20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回扣教材 1.教材 68 页,利用图 4-10 构建转录的思维模型。 2.观察教材 71 页图 4-14,构建翻译的思维模型。 3.关注教材 70 页,遗传密码的特点,及阅读方式。

第十单元 第3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十单元 第3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33讲 基因工程[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的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作用: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③形成末端类型⎩⎪⎨⎪⎧识别序列中心轴线两侧切开→黏性末端识别序列中心轴线处切开→平末端(2)DNA 连接酶①作用:将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 片段拼接成新的DNA 分子。

②类型常用类型 E ·coli DNA 连接酶T 4 DNA 连接酶 来源 大肠杆菌 T 4噬菌体 功能 只缝合黏性末端缝合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结果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DNA 连接酶和限制酶的关系(3)载体 ①条件条件适应性稳定并能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数量可扩大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可携带多个或多种外源基因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②种类⎩⎪⎨⎪⎧最常用:质粒其他: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③作用:携带外源DNA 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④特点:可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随染色体DNA 进行同步复制。

教材拾遗 限制酶来源于原核生物而不切割自己的DNA 的原因是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原核生物的DNA 分子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P 4寻根问底拓展)。

1.判断关于基因工程中工具酶说法的正误 (1)限制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 × )(2)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能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 ) (3)DNA 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 × )(4)E ·coli DNA 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 × ) (5)限制酶可以识别和切割RNA( × ) 2.判断关于基因工程中载体说法的正误(1)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的标记基因( × ) (2)每个质粒DNA 分子上至少含一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 ) (3)质粒是小型环状DNA 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 )(4)载体的作用是将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 )易错警示(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第26课生物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项目主要观点贡献评价自然选择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不足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

b、基因库: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所包含的所有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① 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 结果: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方向性变化。

(3)隔离和物种形成1① 物种:一组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

② 隔离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分离。

④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 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 成因:生物体的共同进化。

③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的主要基础是化石。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1)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3)突变=基因突变(×)(4)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6)隔离=生殖隔离(×)(7)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8)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2.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3.理清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二4.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1)逐渐变化——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第四单元 第1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四单元 第1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3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考纲要求]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①普遍性:多细胞生物普遍具有。

②持久性: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

③稳定性: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④不可逆性:一般来说,细胞只能从全能干细胞最终走向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反向进行。

(3)实质(如图所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意义⎩⎪⎨⎪⎧①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归纳总结 细胞分化的三个关键点(1)细胞分化的标志①分子水平:合成了某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如唾液淀粉酶、胰岛素等。

②细胞水平: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2)分化细胞表达的基因①管家基因:所有细胞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呼吸酶基因、ATP水解酶基因。

②奢侈基因: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性的生理功能,如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3)细胞分化的“改变”与“不变”①不变:DNA、细胞的数目,tRNA、rRNA的种类。

②改变:mRNA、蛋白质的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全能性3.干细胞(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类型项目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来源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组织来自各式各样的组织功能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分化成特定功能细胞的能力举例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1.判断关于细胞分化说法的正误(1)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mRNA、蛋白质均不同(×)(2)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而无抗体基因,故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3)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4)ATP合成酶基因属于奢侈基因,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2.判断关于细胞全能性说法的正误(1)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一定低(×)(3)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整体仍然具有全能性(×)(4)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组织和器官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5)人体内所有活细胞均具有全能性(×)易错警示(1)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不一定低。

【步步高】201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单元 第20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大纲人教版

【步步高】201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单元 第20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大纲人教版
细节点拨 八国联军中的“奥”是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 “一战”后奥、匈分立。
3.结果 .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的签订,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的签订, 封建社会的境地。 社会的境地。
细节点拨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从此中国社会中所 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合流。也就是 说以后的中国革命斗争反封即反帝,反帝即反 封
由沙皇俄国控制了辽东半岛。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日 本击败俄国,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东北南部,才改变 了沙俄独霸中国东北的局面。
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坚决反对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 背景 《马关条约 《 割地议和,台湾人民也组织义军, 割地议和,台湾人民也组织义军 ,誓与台湾共存 亡。 (2)意义: 意义: 意义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 领土完整 的坚 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主要过程 . (1)爆发:1894 年 7 月,日本海军在朝鲜 丰岛 海面袭 爆发: 爆发 击中国运兵船。 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击中国运兵船。8 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9 月,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失败。 平壤战役: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失败。 平壤战役 (3)黄海战役: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遭受损失, 黄海战役: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遭受损失, 黄海战役 但主力尚存,但李鸿章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日本取 但主力尚存,但李鸿章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 得了黄海海域的 制海 权。 (4)威海卫战役:1895 年 2 月,日军占领 威海卫 ,北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 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舰队全军覆没。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割地 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 对中国领土进行的又一次严重掠夺。它迫使台湾与祖国分 对中国领土进行的又一次严重掠夺。 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 步加深。 (2)赔款:数额高达白银 2 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 赔款: 亿两, 赔款 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即使人民被 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 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这 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基因突变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吗?
提示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 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5)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一般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病毒和原核细 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囊性纤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豌豆皱粒的根本 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P69、P70)
正误辨析
(1)病毒、大肠杆菌及动物和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 ) (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 ) (3)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 (4)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 ) (5)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具有普遍性( × )
(1)①②③分别表示引起基因突变的什么因素? 提示 物理、生物、化学。
(2)④⑤⑥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 提示 增添、替换、缺失。
(3)为什么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
提示 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 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易错 警示
有关基因突变的6点提醒 (1)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是基因突变,只有引起了基因结 构变化,才是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不只是发生在分裂间期: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但也能发生在其他各时期,只是突变率更低。 (3)诱变因素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诱变因素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 不会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4)基因突变时碱基对的改变可多可少: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 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只要是基因分子结构内的变化,1个碱基对的改变 叫基因突变,多个碱基对的改变也叫基因突变。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5)突变特点 ①_普__遍__性__: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任__何__时__期__;部位上——可 以发生在细胞内_不__同__D_N__A_分__子__上和同一DNA分子的_不__同__部__位___。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__低__。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_等__位__基__因_, 还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基因突变破坏__生__物__体__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 有害。
2.基因突变 (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圆饼 镰刀
谷氨酸 缬氨酸
谷氨酸 替换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_碱__基__对__的__替__换__、__增__添__和__缺__失__,而引起的_基__因__结__构__ 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时间:主要发生在_有__丝__分__裂__间__期__或__减__数__第__一__次__分__裂__前__的__间__期__。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
命题示例
1.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了一种突变,导致1 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 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6)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与性状的影响 ①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除非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 小
变氨基酸序列
增添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②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a.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 b.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 性)。 c.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7)意义:①_新__基__因__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_根__本__来__源__;③生物进化的_原__ _始__材__料__。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纲要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基因突变 考点二 基因重组 知识网络 核心要语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精练
基因突变 01
知识自主梳理
1.变异类型的概述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_突__变__,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 为_染__色__体__变__异__,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异为_基__因__突__变__和__基__因__重__组__,只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_基__因__重__组__,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_基__ _因__突__变__。
(5)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分子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 部,并没有改变DNA分子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6)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小麦的高秆对小麦本 身有利,但对增产不利。
考向逐一突破
考向一 基因突变的原理及与生物性状之间关系的辨析 热点拓展 据图分析基因突变机理
教材 拾遗
(1)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 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 较强的抵抗力。(P84拓展题) (2)紫外线、X射线均会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诱发癌变。(P81) (3)在自然条件下,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是 从整个种群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 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 原材料。(P82批判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