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反事故措施目录1. 防止汽轮机烧瓦事故的技术措施2. 防止汽轮机严重超速的技术措施3. 防止汽轮机组大轴弯曲的技术措施4. 防止汽缸进冷汽冷水的技术措施5. 防止油系统着火技术措施6. 防止除氧器超压爆破的技术措施1•防止汽轮机烧瓦事故的技术措施1.1.1机组检修后启动前,在冷油器充油和油系统投运前,各油箱油位应符合规程要求,并将各冷油器充油后,将冷油器进出口油门开启。
1.1.2 油质不合格或机组启动时油温低于30C时禁止机组启动。
正常运行油温控制在35至45 C。
1.1.3 直流油泵的直流电源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至少满足该泵维持60分钟以上的额定负荷)。
1.1.4 任何一台油泵工作失常时,禁止机组启动。
1.1.5油系统投入后,应认真检查油位计、油压表、油温表及相关的信号装置,要求装设齐全、指示正确。
1.1.6 投盘车前开启盘车油门、顶轴油泵,大修后需确认大轴顶起高度为0.02mm 以上。
1.1.7 机组启动中应及时调整油温,严禁油温大幅度摆动。
1.2机组运行中1.2.1运行中油系统进行切换(如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等),必须在汽机班长的监护下按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排尽各处空气并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
1.2.2 在班长的监护下,按照定期工作要求,定期辅助油泵的开停试验。
试验结束后,备用油泵的出口门必须在开启状态。
1.2.3 每次开机之前,定期试验低油压联动装置,润滑油压的数值以汽轮机中心线标高距冷油器最远的轴瓦为准,运行中,禁止低油压保护退出。
1.2.4 各油箱油位保持正常,主油箱滤网前后油位差达 100mm 时,即时进行清理。
润滑油高位补充油箱必须充满合格的润滑油。
1.2.5 保持润滑油压的最低值(在 8米平台现场开机盘显示数值)在 0.1 以上。
任一轴瓦的进口油压值,不小于 0.06 兆帕。
1.2.6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机1.261推力轴承温度高110C。
汽机反事故措施

5.机组大修中,必须检查平衡块固定螺丝、定子铁芯支架螺丝、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紧固情况,保证各联轴器螺丝的紧固和配合间隙完好,并有完善的防松措施。
6.机组大修中应检查隔板变形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
汽轮机组反事故技术措施
序号
措施名称
措施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日期
一
防止汽轮机超速
1.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2.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启动和运行。
3.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正确或失效,严禁机组起动。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
4.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
5.机组大修后必须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止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节系统工作正常。在调节部套存在有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起动。
6.正常停机时,在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是否到零,在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严禁带负荷解列。
2.汽轮机起动前必须符合机组起动的条件,否则禁止起动。
3.机组起、停过程中严格按运行规程中的操作措施执行。
4.汽机保温要良好,保证机组正常停机后的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最大不超过50℃。
5.疏水系统应保证疏水畅通。疏水联箱的标高应高于凝汽器热水井最高点标高。高、低压疏水联箱应分开,疏水管应按压力顺序接入联箱,并向低压侧倾斜45°。
汽机反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保障人员安全、设备稳定运行,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电力设施安全工作规程》3. 《汽轮机运行规程》4. 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汽轮机运行、检修、维护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汽轮机启动、运行、停机过程中发生的事故;2. 汽轮机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事故;3. 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原因引发的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汽机反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和调度;(2)抢险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和设备抢修;(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药品及医疗设备保障;(4)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物资、车辆、通讯等保障;(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报道。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3. 现场指挥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抢险救援组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5.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6.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车辆、通讯等保障。
7. 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报道。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汽轮机设备故障:(1)立即切断故障设备电源,防止事故扩大;(2)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检查、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3)对故障设备进行安全隔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2. 操作失误:(1)立即停止操作,避免事故扩大;(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3)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操作规范。
3. 环境因素:(1)加强现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3)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汽轮机反事故技术措施

1概述防止转子自身缺陷的断轴事故防止大轴破损事故防止运行中汽缸进水造成的断轴事故防止机组严重超速防止大轴弯曲防止非同期合闸目录234567目录8防止烧瓦(包括推力瓦)事故9结束语火电厂的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被看成是洪水猛兽,人们无不谈虎色变,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多年来都在研究避免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措施。
为了防止汽轮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发生,电力系统出台了一系列的反事故措施和事故通报,有:《水利电力部(61)水电技程字第15号文》,附《防止汽轮发电机组超速事故》;有(水电部(86)电生火字第194号)文,《关于《防止20万千瓦机组严重超速的技术措施》》;水电部(86)电生火字第194号文《关于发送《20万kW机组严重超速事故的技术措施》》;水电部(85)水电生字第85号文关于大同第二电厂2号机组超速损坏事故的紧急通报。
关于秦岭电厂5号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断裂事故的通报。
河南省电力局关于新乡火电厂2号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损坏事故的初步报告;关于华东某电厂汽轮机飞车的信息通报(国家能源部物资公司电力技(1991)13号;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通流部分严重损坏和烧瓦事故的有水电部(85)电生火字第87号文和(86)基火字第69号文件附2;关于转发《防止20万kW机组高中压转子联轴器螺栓断裂事故的技术措施》的通知((86)电生火字第236号);防止转子断裂的有:汽轮发电机转子安全技术措施(水利电力部生产司、科技司(83)电生字第209号)。
还有其他关于转子监督的文件。
这些通报和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对于防止汽轮机和发电机组的事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故的发生既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也有很多必然的因素。
只有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才有可能杜绝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二十五项反措中有关汽轮发电机组的部分是防止断轴事故、严重超速事故、大轴弯曲事故和轴瓦损坏事故。
汽轮机运行反事故措施

汽轮机运行反事故措施1、编制目的新疆天业120万吨化工项目配套自备电厂工程安装4台135MW汽轮发电机组。
为确保机组试运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编制本措施。
2、编制依据2.1《反事故技术措施汇编》2.2《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834-20032.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2.4《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2.5《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3、调试质量目标确保在调试工作中不发生人身及设备事故,确保整套启动试运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一起恶性事故。
4、调试对象及简要特性介绍4.1本措施主要针对汽轮机,对发电机组的事故预防进行阐述。
4.2该汽轮机组在设计上采取了多项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措施,主要有:4.2.1汽轮机组采用DEH调节系统,并配有TSI监视系统及ETS事故跳闸系统,一旦监测参数之一达到跳闸条件,ETS即指挥继电器动作实现汽轮机跳闸。
该系统有多种管理功能,可实现协调控制,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而且有多种联锁保护功能。
4.2.2控制部套虽采用高压抗燃油,但如果泄漏至高温部件,也有失火的危险。
4.3尽管汽轮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中采取了多种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但运行人员仍然要有高度责任心,把安全放在首位.在试运行阶段要以防止轴系失稳、大轴弯曲、断油烧瓦及非正常超速为重点,同时要防止火灾、防止设备及容器超压,防止爆炸,防止误操作等事故的发生。
2. 防重大事故工作的组织与分工防重大事故工作应在试运指挥部及整套试运组的领导下开展。
安装单位在机组安装过程中应按照有关标准认真检查、细心安装,把重大错误消除在整组启动之前。
在机组试运过程中,应经常巡回检查,发现缺陷及时消除。
生产单位试运行人员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按规定时间和项目进行认真巡回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试运指挥及调试人员汇报,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汽机反事故措施

汽机运行反事故措施一.防止汽轮机进水的技术措施1.机组启动时,暖管必须充分,疏水必须彻底,尤其是主再热蒸汽系统,防止冲动时将疏水带入汽缸。
机组冲动参数必须满足规程要求;2.严禁低加满水运行,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进行调整或处理;3.各抽汽逆止门必须动作可靠,保证严密性;启机前要对高低加抽汽逆止门进行关闭试验,运行中抽汽逆止门保护必须投入;4.低加疏水泵出口逆止门应动作可靠,关闭严密;5.高加汽水侧安全门必须好用;高加保护动作可靠并投入运行;6.轴封汽源的使用必须和金属温度相匹配,投入和切换时,必须进行充分疏水和暖管;7.汽缸、法兰和螺栓加热装置的加热蒸汽温度必须高于金属温度100--150℃;法兰螺栓加热装置投入前必须进行疏水和暖管;8.在机组启停和事故处理中,应注意加减负荷的速度,防止蒸汽带水造成事故;9.停机中,严格控制主再热蒸汽速度,防止蒸汽温度下降过快;10.滑停过程中,主蒸汽温度低于高压内上缸内壁35℃时,应停止降温降压和减负荷;11.滑停中,再热蒸汽温度低于主蒸汽温度时,应停止降温降压减负荷,必须保证主再热蒸汽具有50℃以上的过热度;12.机组解列前,应关闭给水泵二级抽头门,炉侧应解列减温水;13.机组解列前,应停止法兰、螺栓和汽缸加热装置;14.停机时,机组打闸前,汽缸本体疏水一定要关闭;15.工况变动时,应注意对旁路系统死区和蒸汽管道死区的积水排放;16.除氧器水位高报警应好用,避免除氧器满水进入汽缸;17.除氧器压力水位,每天要对照一次,冬季每班要对照一次,防止水位及压力不准造成事故;18.除氧器切换汽源要严格按规程进行,减负荷速度要控制在1MW/min以内,抽汽压力低于除氧器内部压力时要切换备用汽源;19.投轴封供新蒸汽前必须充分疏水,并控制供汽压力在0.2--0.3MPa,并记录投入前后汽缸温度、温差、偏心等数据,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分析和处理。
20.高加保护不好用,禁止投入高加运行;21.严格控制高低加水位除氧器和凝汽器水位在规定范围;22.机组停止后要严格监视汽缸金属温度,防止汽缸进水及冷汽。
汽轮机突发事故处理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确保汽轮机运行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汽轮机超速、振动、漏泄、火灾等。
二、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1. 组长:生产厂长2. 副组长:生产副厂长、安全总监3. 成员:各车间主任、设备主管、安全员、技术员、运行值班人员等三、事故处理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 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3. 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确保事故处理有序、高效。
4. 事故处理后,全面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事故处理流程1. 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工作。
3. 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汽轮机超速事故处理:a. 确认停机保护动作,检查高中压主汽门、调汽门、抽汽逆止门、高排逆止门关闭;b. 检查汽轮机开始正常下降,检查高低旁路开启,并手动调整;c. 炉侧手动MFT,电气侧检查切换厂用电正常;d. 转速下降到2900RPM,启动主机交流润滑油泵,600RPM,启动顶轴油泵,维持顶轴油压正常;e. 查找汽轮机超速原因,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2)汽轮机振动事故处理:a. 确认振动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b. 如振动过大,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c. 采取措施防止振动进一步扩大。
(3)汽轮机漏泄事故处理:a. 确定漏泄部位,采取措施隔离;b. 如漏泄严重,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4)汽轮机火灾事故处理:a. 立即切断火灾区域电源,隔离火灾;b. 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设备进行灭火;c. 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4. 事故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汽机事故预案及处理

一、引言汽轮机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对整个发电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故,如超速、水击、汽蚀等。
为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事故分类及处理1. 汽轮机超速事故(1)现象:汽轮机转速超过规定值,超速保护装置动作。
(2)处理措施:1)确认停机保护动作,确保汽轮机转速下降。
2)检查高中压主汽门、调汽门、抽汽逆止门、高排逆止门是否关闭。
3)检查汽轮机转速下降,确认高低旁路开启,并手动调整。
4)炉侧手动MFT,电气侧检查切换厂用电正常。
5)转速下降至2900RPM时,启动主机交流润滑油泵,600RPM时启动顶轴油泵,维持顶轴油压正常。
6)其余操作参照紧急停机操作。
7)查找汽轮机超速原因,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2. 汽轮机水击事故(1)现象:汽轮机发生水击,导致转速波动。
(2)处理措施:1)立即手动打闸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2)派人就地手动打闸。
3)如果机组仍未掉闸,就地手动停止运行抗燃油泵(解除备用泵联锁)。
4)炉侧手动MFT,关闭汽轮机进汽隔离阀,开启PCV阀泄压,开启过、再热器疏水协助泄压,手动开启低压旁路泄压。
5)检查高中压主汽门、调汽门、抽汽逆止门、高排逆止门关闭,机组转速开始下降。
6)机组转速降至2900RPM时,启动交流润滑油泵,600RPM时启动顶轴油泵,观察机组惰走情况,并就地听音、化学检查凝结水的硬度。
7)电气侧检查切换厂用电正常。
3. 汽轮机汽蚀事故(1)现象:汽轮机叶片发生汽蚀,导致叶片损坏。
(2)处理措施:1)立即降低汽轮机负荷,减小汽蚀程度。
2)检查汽轮机叶片,确认汽蚀部位。
3)对汽蚀部位进行修复或更换叶片。
4)恢复汽轮机负荷,确保汽轮机安全稳定运行。
三、事故总结与改进1. 事故发生后,立即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
2. 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针对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制订的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11.1 防止火灾事故
11.1.1 发现油系统有漏油现象,应设法查明具体部位,能处理的联系检修人员
及时处理。
11.1.2 主机轴承油文件或法兰结合面漏油,运行人员无法监视调整的,及时联
系检修人员调整,若法兰结合面漏油无法处理的应采取打胶,接出漏油等临时措施。
11.1.3 发现漏油至热体上,并引起冒烟、明火等情况,运行人员应主动用附近
的灭火器灭火,灭火后若明火或冒烟仍不能消除,应及时汇报值长联系厂消防队灭火。
若漏油至保温层内,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将浸油的保温层打掉或更换新的保温材料。
11.1.4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
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11.1.5 禁止用铁器敲击氢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等,严禁在氢气区内吸烟,
严禁带火源进入氢气区。
11.1.6 在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工作开始前应认真测量氢气浓度,作
业地点所测量氢气含氢量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
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11.2 防止承压部件爆漏和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11.2.1 定期对除氧器、连排扩容器、高压加热器安全门的整定值进行校验。
11.2.2 凝结水或发电机内冷水水质不合格时,应及进行换水。
如确认凝结器铜
管发生泄漏,应及时汇报,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11.2.3 200MW机组禁止使用高压缸排汽向辅助蒸汽联箱供汽。
11.3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11.3.1 定期活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发现卡涩现象及时汇报值
长及有关专业领导决定处理措施。
11.3.2 机组启动前进行超速保护,电超速保护等模拟试验,机组运行中严禁
将主机保护退出运行。
11.3.3 按规定进行危急保安器的注油试验、超速试验,主汽门、调速汽门严
密性试验,若试验不合格,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1.3.4 加强油净化装置的运行维护,按规定要求进行主油箱放水、油质化验
工作,以保证油质良好。
11.4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损环事故
11.4.1 机组启动时,冲转前投入除低真空以外的各主机保护。
冲转过程中轴
承振动超过规定值应立即打闸停机。
11.4.2 不具备启动条件的机组,严禁强行启动。
11.4.3 一级旁路减温水禁止投用。
11.4.4 运行中汽温急剧下降50℃或启、停和变工况过程中在10分钟内上升或
下降50℃,以及管道、阀门、主汽门、调速汽门等处冒白汽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11.4.5 汽轮机停机前,应可靠地隔绝机组对外供汽的阀门,如至煤气站、油
区、生活区等供汽阀门。
停机后仍应认真监视凝结器水位、高加和除氧器水位、排汽温度、缸温差的变化情况。
11.4.6 停机盘车期间要加强对盘车电流、大轴挠度、汽缸壁温度的监视。
11.4.7 对运行中机组油系统的阀门状态、每班都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11.4.8 油系统的操作,如冷油器的倒换、油滤网的倒换等均应按操作票的顺
序,并在班长的监护下缓慢进行,操作过程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变化,防止断油烧瓦。
11.4.9 机组启动定速后,停调速油泵前应缓慢关闭调速油泵的出油门,并严
密监视调速油压和润滑油压的变化,停泵后及时将调速油泵出口门开启。
11.4.10 机组运行中严密监视轴瓦钨金温度和回油温度,如温度升高是由于冷
油器出口油温升高所致且升高较多,应倒换冷油器并联系检修人员清洗,若温度异常升高应按规程规定果断停机。
11.4.11 机组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制造厂的有关规定,至少不得少于
2-4小时,热态启动不少于4小时。
若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
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挠度的变化,当挠度较大时,应采取手动盘车180度,待盘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
11.4.12 停机期间锅炉做水压试验前,应检查确认电动主汽门、自动主汽门和
调速汽门关闭严密。
试验期间监视凝结器水位、缸温和排汽温度的变化。
11.5 防止水淹厂房事故
11.5.1 每班检查各排水泵工作情况正常,并作好详细记录,发现不正常情况
及时联系处理
11.5.2 多雨季节要定期检查排水口及穿墙管孔,防止外面的水倒灌厂房及穿
墙管孔泄漏,发现倒灌及泄漏现象应及时报告,及时排除。
11.6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11.6.1 机组运行中认真监视发电机进、出水温、进、出风温,升高时及时调
整,并分析原因。
11.6.2 潮湿季节要注意检查空冷器结露影响发电机绝缘,及时调整风温,消
除结露。
11.6.3 发电机发出漏水报警信号,经判断确认是发电机漏水时,应立即停机处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