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三段式评吸法
三段式烘烤

三段式烤烟烘烤:1. 变黄阶段:(1)目标要求。
烟叶基本变黄、主脉尖部1/3变软(全叶失水30%-40%)。
(2)操作过程和指标。
装炕前打开天窗、地洞,装好后关闭,酌情确定点火时间。
点火后稳烧小火,以每2h左右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5-38℃,保持干湿差1-2.5℃左右,使烟叶变黄7-8成,然后再升温到40-42℃,维持湿球温度36-37℃,直到烟叶变化达到目标要求。
(3)技术要领。
稳定干球温度,调整湿球温度,控制烧火大小,适当拉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4)注意事项。
对于水分大、不耐烘烤的烟叶,变黄阶段要敢于排湿,避免出现硬变黄,确保外观质量;对于素质好、耐烘烤的烟叶,要敢于提高烟叶变黄程度,使烟叶形成更多的香气基础物质,以提高内在品质。
(5)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是变黄和干燥不协调,或者变黄慢而失水快;或者变黄快而失水过少形成硬变黄。
二是同层烟叶变黄不均衡。
三是在烘烤水分特别小的烟叶时,若湿球温度偏低,在40℃以下可以对烤房采取补湿措施。
2. 定色阶段:(1)目标要求。
叶片全干大卷筒。
(2)操作过程和指标。
首先以平均2-3h升温1℃的速度提升温度到46-48℃,保持湿球温度37-38℃,使烟叶烟筋变黄,达到黄片黄筋叶片半干。
然后再以2h左右升温1℃的速度提温到54℃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7-39℃稳定,达到叶片全干大卷筒。
(3)技术要领。
逐渐加大烧火,逐步加强排湿,稳定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
(4)经常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第一,烧火要稳中加大,不能出现猛升温或大幅度降温,以免出现挂灰、蒸片、含青等烤坏烟现象。
第二,根据烟叶变黄速度确定升稳速度。
变黄快的烟叶要快升温,快变湿,快定色;变黄慢的烟叶要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
第三,下部叶在45-46℃以前达到烟筋变黄,中部叶在45-47℃达到烟筋变黄,上部叶在47-49℃达到烟筋变黄。
第四,根据鲜叶素质确定湿球温度。
素质好的烟叶湿球温度保持在39℃左右,素质差的烟叶保持在37-38℃。
三段式烘烤技巧

三段式烘烤技巧烟草在线摘自常德烟草网科学烘烤是对烟叶生产成果的一种巩固,优质烟叶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烘烤环节上,要烤出好的烟叶,必须要有好的烤房和先进的烘烤工艺。
(一)标准化烤房。
其具体指标要求有:1.烤房容量,内空长宽各为2.7米,横坚不少于4棚。
2.棚距。
底棚距离地面1.8—2.0米,棚距0.75—0.8米。
3.供热系统。
下扎式调炉应设在墙外,并高于烟卤屋面0.5米。
4.排湿系统。
冷热分布配套,热风度规格宽0.2米,高0.5米,长度与烤房长度相等。
(二)三段式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要把握好几个重要温度段的烟叶变化,35—38℃烟叶大量变黄的同时,叶片要失水凋萎,表现为发软;40—42℃叶片完成变黄,并充分发软塌架,主脉发软;46—48℃时,主脉变黄,烟叶勾尖卷边至小卷筒;54—55℃时,烟叶大卷筒,叶背面灰白色消失,变为黄色。
变黄阶段操作要点:变黄阶段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烟叶实现变黄;二是要使烟叶适量脱水实现变软。
烟叶变黄阶段通常分两步:第一步,烟叶装房后封严天窗地洞,不要马上点火,等到底棚烟叶叶尖变黄后再点火,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37-39℃,干湿温差1-3℃,直到底棚烟叶80%以上变到八成黄左右(即除叶基部、烟筋和烟筋两边为青色外,叶片呈黄色,且叶片开始发软).第二步,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升高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6-37℃,通常要适量打开天窗地洞进行排湿,使烟叶既变黄又变软,即黄片青筋带青,烟叶失水发软塌架,下部烟变黄时间需60-72小时,中部烟需48-60小时,上部烟需36-48小时。
定色阶段操作要点:定色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叶片干燥,从而将黄色固定下来,同时要防止出现褐色。
具体操作方法:进入定色阶段后,以3小时1℃的速度缓慢升温,逐渐开大天窗地洞,使烟叶边升温边变黄边排湿,下部烟升温速度可稍快,上部烟可稍慢,到46—47℃时,全房烟叶全黄,如未达到全黄,可在此温度段稳定一段时间,使烟叶全黄,特别是下部叶,因低温变黄程度低,定色升温较快,一般都要在46—47℃稳定一段时间才能使烟叶全黄,之后以每两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到54—55℃,并稳定下来,湿球温度稳定在39℃直到叶片全干,全房烟叶大卷筒,叶片正面与背面颜色基本一致。
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

一、三段式烘烤的基本要求1.变黄阶段烟叶变黄阶段通常分两步:第一步,烟叶装满炕后,要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升到34~38℃,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2.5℃,直到底棚烟叶80%以上变到八成黄左右,即除叶基部、烟筋和烟筋两边为青色外,叶片呈黄色,且叶片开始发软。
第二步,将烤房温度升高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6—37℃。
通常要适量打开天窗地洞进行排湿,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即黄片青筋微带青、主脉发软。
此阶段要特别重视使烟叶主脉变软,防止出现烟叶只变黄不变软的硬变黄现象发生。
整个变黄阶段要稳烧小火,对于水份大的烟叶要敢于大胆排湿,保持干湿球温度差可以比正常烟叶扩大1—2℃;对于水份小的烟叶,除了严密保湿外,必要时还可以向烤房内加水补湿,并大胆提高烟叶的变黄程度。
2.定色阶段定色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叶片干燥,从而将黄色固定下来,同时要防止出现褐色。
因此要逐渐加大烧火,逐步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
房内温度在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0℃。
烘烤烟叶水份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8℃。
在46—48℃左右,烟叶要达到黄片黄筋且勾尖卷边至小卷筒。
在此温度之前,升温速度宜慢(平均3小时左右升温1℃),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7—39℃,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湿球温度保持在37—40℃。
在54—55℃,要延长足够的时间,一方面要使烟叶达到大卷筒,也要特别注意使叶背面灰白色变为黄色(主要是较厚的烟叶)。
此阶段湿球温度过高将导致烟叶烤坏,过低既不利于烟叶质量,也会造成燃料浪费。
定色阶段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要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温度指标;但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且湿球温度也降低时,可以关小地洞,减少通风量。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一种传统的烟叶加工工艺方法,被广泛应用
于贵州烟叶的制作过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工艺过程。
“三段十点”烘烤工艺中的“三段”指的是烤房的分段,而“十点”则是用于指示烤
房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烟叶的分级。
烟叶根据其外观和品质特征,可以大致分为原料烟、
上选烟和下选烟三个等级。
原料烟是指经过初加工而未进行任何深加工的烟叶;上选烟是
指经过初步挑选后,符合加工要求、质量较好的烟叶;下选烟是指经过初步挑选后,未能
符合加工要求、质量较差的烟叶。
在“三段十点”烘烤工艺中,首先将原料烟放入烤房的第一段,此时烤房中温度控制
在50-60℃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的目的是让烟叶逐渐变软,便于后续的挑选。
此时烟叶的
水分含量也会逐渐降低。
烟叶将会被转移到烤房的第三段。
第三段的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这个温度可以让烟叶更加干燥和口感更加细腻。
此时,烤房中的湿度也会进一步降低。
经过第三段的烘
烤后,烟叶的水分含量会非常低,烟叶的质地也更加饱满。
在烘烤的过程中,十个控制点用于指示烤房中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烟叶的烘烤效果。
这些控制点包括烟叶的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口感等。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一种传统的烟叶加工工艺方法。
它通过三个
烤房段落和十个控制点,逐渐烘干烟叶,使其达到所需的质地和口感要求。
这一工艺方法
保证了烟叶的品质和口感,使得贵州六盘水烟叶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烤烟“三段式”烘烤技术探讨

烤烟“三段式”烘烤技术探讨摘要“三段式”烘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烤烟应用最普遍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烟叶的烘烤质量具有绝对的保障。
就“三段式”烘烤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该技术的主要特点,以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烤烟;“三段式”;烘烤技术1 烤烟技术的发展1.1 烟草烘烤技术现状烘烤是烟叶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和“一基四化”的提出,烤烟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实现烟草种植的规模化和烟叶烘烤标准化的目标,烘烤烟草的安全性以及保证其质量已然成为当今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1]。
但是当前密集烘烤的烟叶烘烤时间过短、内在物质转化不充分以及烟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协调等现状,使得密集烘烤不能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烟叶香气突出、吃味醇厚、低烟碱的要求。
因此,需要相关的烟草企业能够认识到密集烤房设备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及重点烟草烘烤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就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密集烤房已经普遍到快速发展阶段,而先进的烤房设备和技术也已经做到将烘烤过程简单化。
1.2 烟草烘烤中存在的问题1.2.1 技术配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由于密集烤房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跟不上现实发展的步伐,再加上密集烤房发展的原始动力不全是科学技术进步,而是在烤房结构调整中对于烤房产品需求的急剧增加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迫切性及被动性,不可避免地出现已形成规模化发展的的烤房中技术配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2]。
1.2.2 热能利用率亟待提高。
无论是烟草的种植,还是烟草的烘烤生产都在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密集烤房中的相关操作越来越简单化,例如其换热方式和控制方式,就会比较简单和粗放,从而导致在这些操作中大量的节能措施不能完全应用到密集烘烤上,最终导致烤房热能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同时操作人员的技术不熟练、装烟技巧不足以及装烟容量与烤房性能的不匹配等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热能利用率的提高。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1. 引言烤烟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其烘烤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介绍烤烟的三段式烘烤流程,并探讨其中的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
2. 三段式烘烤流程概述烤烟的烘烤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枯燥期、颜色发酵期和根流动期。
每个阶段的烤烟烘烤时间、温度和湿度都有所不同,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也各有侧重。
2.1 枯燥期枯燥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将烟叶中的水分蒸发掉。
在枯燥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45°C至55°C之间,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
此外,通风要良好,确保烟叶蒸发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2 颜色发酵期颜色发酵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二阶段,通过发酵过程使烟叶的颜色发生变化。
在颜色发酵期,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5°C至35°C之间。
此外,还需要留意湿度的变化,确保湿度在50%至70%之间。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室内通风畅通、控制烟叶的湿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3 根流动期根流动期是烤烟烘烤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使烟叶内部的水分均匀分布。
在根流动期,湿度和通风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至80%之间,通风要保持一定的流速。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速度和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3. 技术关键烤烟烘烤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温度控制不同阶段的烤烟烘烤需要适宜的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烟叶烤焦,温度过低则影响烟叶的干燥速度和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温度对烤烟烘烤非常重要。
3.2 湿度控制湿度对烤烟的烘烤同样非常关键。
湿度过高会导致烟叶发霉,湿度过低则会使烟叶发生裂纹。
合理调节湿度可以保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3.3 通风控制良好的通风可以使烤烟烘烤效果更好。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贵州烟草烘烤工艺的一种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烟草烘烤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该工艺以其独特的热处理方式和精湛的烟草熟化技术,使贵州六盘水烟叶具备了浓郁的香气、柔和的口感和浓厚的烟草口感。
“三段十点”烘烤工艺的名称中,三段指的是烘烤过程分为三段,而十点则指的是这三段烘烤过程中总共要掌握的十个要点,这些要点包括烟草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氮气含量、烟气流速等多个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通过工艺手段的调整,能够在烘烤过程中精确控制,从而使烘烤出的烟叶品质更加优良。
“三段”烘烤过程具体分为:第一段:清香型烘烤。
将烟叶在低温、低湿度下进行热处理,使烟叶中的水分蒸发,挥发出一些清香味道的物质,如挥发酸、酯类、萜类物质等。
这一段烘烤时间约为12小时。
第三段:熟化型烘烤。
将烟叶在适宜高温、适中湿度下进行热处理,使烟叶中的烟碱、多元酚等成分得到更加充分的复合变化,从而形成更为丰厚的烟叶香味和口感的基础。
这一段烘烤时间约为4小时。
1.热风温度: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热风温度,一般控制在105℃左右。
2.热风湿度:控制热风湿度,通常要控制在保持烟叶适宜湿度以内,一般为60%-70%左右。
3.热源控制:控制热源的类型和产生热量的大小等参数。
4.烟气流速:调节烟气流速,使其在烘烤室中均匀流动,保证烟叶温度均匀分布。
5.烟叶分层:合理地分层放置烟叶,使其受热均匀。
6.烟叶防潮:保持烟叶在烘烤室中的适宜湿度,避免烟叶过于干燥。
7.烟室温度/湿度监测: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实时监测烘烤室内的温湿度变化。
8.翻叶:注意适时翻动烟叶,使其受热均匀。
9.配套设备操作:注意烘烤室的通风、排气等配套设备的操作,保证烘烤室内空气流通。
10.烘烤过程中的质检:对烘烤后的烟叶进行质检,确保烘烤出的烟叶品质符合要求。
总之,“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化的烘烤工艺,它凭借严谨科学、精湛技艺、经验传承等因素,将优质的烟草原材料烤制成为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口感细腻的优质烟叶,为贵州烟草工艺的独特魅力和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

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要点一、变黄阶段1.技术关键变黄阶段是增进和改善烟叶质量的重要阶段。
技术关键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促进烟叶叶内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基础物质,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确保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的基础。
2.操作要点烟叶装炕后,要关闭天窗地洞,在气温较高的季节(28℃以上),维持10小时-12小时不点火,靠烤房内自然温度与烟叶呼吸放热使烟叶变黄,防止点火后升温过快过高出现底青,为此不可装热炕。
当装烟后烤房内温度在32℃以下时应及时点火,点火后一般以℃/小时-℃/小时的升温速度升至36℃-38℃,维持干湿球温度差在1℃-℃,延长时间,直至底棚甚至二棚烟叶基本全黄。
即除了叶基部微含青、叶脉为青白色外其余全为黄色。
下部烟变黄程度达7成至8成黄;中部烟叶变黄程度8成至9成黄,上部烟变黄程度9成至10成黄,且叶片充分凋萎,主脉变软,方可转火进入定色阶段。
此期约需时间36小时-72小时。
3.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注意升温要稳,并提前1℃-2℃封火稳温。
重视稳温保湿变黄,提高变黄程度,既要防止烟叶脱水过快过度难以完全变黄,而出现底棚烤青,又要防止脱水过慢导致变黄过慢、养分消耗过度。
当湿度偏大需排湿时,应充分发挥天窗的蒸散排湿作用,尽量迟开地洞,防止出现温度不稳和底青。
当湿度偏小时,应注意烤房严密保温,必要时可在地上泼水增湿。
烟叶变化达不到规定要求时,不可急于升温。
当烟叶变黄脱水不一致,应及时调竿、拔竿,提高烟叶变黄均衡性。
二、定色阶段1.技术关键定色阶段是决定烟叶质量的关键阶段。
技术关键是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
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的升高降低炕内湿度。
要稳定加大烧火,加强烟叶脱水和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烟三段式评价法
卷烟三段式评吸法是通过仿效普通烟草消费者的吸烟习惯而订立的一种评吸评价规则,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人体在吸烟的不同阶段所侧重感受的不同,将吸烟过程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尾段,从吸烟前对香烟嗅香的感受到吸后对口腔残留的感觉,形成对一支烟完整综合的评价。
它的优势是将消费者的吸食感受和卷烟内在质量有机联系起来,无论从单个指标,以及整体得分评价都能得到客观而准确的描述和反映,与国标制定的质量综合判定式的评吸方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该方法既适合与具备一定抽烟经历的初学者,也适合于卷烟配方人员,对于单料烟品吸,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吸烟的感受
吸烟是人体多个感觉器官共同感受的一个过程,但是由于吸烟的根本目的是缓解人体对尼古丁的需求,吸烟过程也是人体对尼古丁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不同阶段人体所侧重的感官享受是不同的,初始阶段,人体对尼古丁的需求强烈,中间阶段主要是对香烟的香味享受,最后阶段则是吸食过后的余味感受。
所以有仿照消费者吸烟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将卷烟的评吸,也分成三个阶段,并根据消费者对卷烟内在质量侧重点的不同,分别针对不同的官感进行评价。
下面的一张表格,设计并归纳了不同阶段消费者的侧重官感。
表一评吸阶段与相对应的侧重官感
注:香味赋形指的是对品吸不同阶段,根据消费者体验和需求的不同,赋予其与消费者感受相关的香味描述。
下面主要讲解一下三个阶段划分的缘由和香味赋形的具体指征。
1、初始阶段
对于一支卷烟,消费者习惯于闻一下卷烟气味后点燃,第一、二口经常废弃掉,然后迅速抽吸,以缓解烟瘾。
所以,这一阶段,消费者侧重的官感与烟瘾有所缓解后肯定是不同的,所以将烟支点燃之前,以及点燃后的两口深度的抽吸划分为第一阶段。
而相应的把初始阶段分为三个不同的点位,分别赋予其嗅香、点燃香和入喉香的赋形概念。
(1)嗅香
卷烟除提供卷烟燃吸时的香气,其嗅香(表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雅的嗅香因与其卷烟香气的相关性,也是评价卷烟香气的一部分。
嗅香的评价主要是感受卷烟是否有优雅的烟叶烘焙香气,其外加香是否让人愉悦,增强吸烟的欲望。
优雅的嗅香是优质卷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点燃香
卷烟点燃的第一口(有时也包括第二口,当卷烟第一口点燃效果不佳时,第二口也作为点燃作用,而不是吸入),往往由于烟丝中加入了梗丝、膨胀烟丝以及香精香料,所以香气往往变得驳杂,对口腔
和鼻腔的刺激比较明显。
点燃香是吸烟的第一口,故也可称为入口香,但由于并不深吸入喉,所以要与入喉香区分开来。
点燃香是一个企业配方、加香加料、保润技术体现的很关键的一环,虽然卷烟评吸人员往往并不重视,但入口香却给与消费者开始吸烟后的第一印象,也是形成对卷烟综合感受非常重要的一环。
(3)入喉香
入口香应该是卷烟抽吸时的第二口、第三口(或者顺延至第三口、第四口),此时卷烟已经被正常点燃,且燃烧较为充分。
这是吸烟者真正对卷烟评价的时刻,所以也形成了对卷烟较为重要的评价。
如果入口香不能给消费者较为适当的感官享受,卷烟往往很难被消费者接受。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开始吸烟后,连续两口甚至三口的吸食,以保证自己对烟碱的快速摄入,缓解烟瘾。
这个阶段,除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烟碱摄入外,更重要的是要给消费者不反感的刺杂感受。
这时,笔者认为,由于刚开始品吸,深层次的口腔和香味感受还未建立起来,消费者主要是解决烟瘾为主,还算不上很完整的抽吸体验,以对喉部刺激的反应为主,同时鼻腔的感受也比较明显。
2、中间阶段
该阶段消费者已经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吸烟过程,平均30~60秒一口的吸烟频率下,吸烟者不仅需要烟碱的均匀摄入,同时对卷烟香气、余味等特征的关注度开始提升,真正进入较为愉悦的吸烟享受。
该阶段由于卷烟燃烧特性使得卷烟香气最为浓郁,同时消费者也倾向于享受吸烟的愉悦感受,所以赋形为顶香。
该阶段卷烟香气呈现或接近峰值的表现,基本处于卷烟烟支(含烟丝的部分)部分的前1/4到后1/4处,一般来说,越好的卷烟其呈现峰值越靠后,其香气的累计越发明显,对于一些中档卷烟则呈现在中间位置,而更差的卷烟则在烟支的前部。
也是判定一支卷烟是否高档的重要特征。
3、尾段
烟草行业的品吸人员很少进行尾段评价,他们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卷烟的中间阶段,因为顶香更能体现一支卷烟的最高水平。
但是,后段品吸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吸烟后的残留感受,其实是一支卷烟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如果吸完烟后,引起喉部干涩刺激发痒等不良反应,就已经标志着这支烟的失败。
(1)尾香
当卷烟燃烧到尾部时,由于烟气的稀释与冷却作用降低,灼热感开始增强,所以烟瘾不大的消费者习惯于抽一两口就把烟支扔掉,只有烟瘾需求很大的消费者才会偶尔坚持把卷烟吸完。
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卷烟不要过分灼热以引起消费者难以忍受的不良反映,
(2)残留香
吸食完一支烟后的残留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是几分钟,也有可能是几十分钟。
一般来说,残留的时间越长,越难引起消费者对下一支卷烟欲望。
轻柔的短时间内的淡淡烟味更可能增强消费者的美好回
味,增加对吸烟的喜好感。
笔者认为,忽视残留香会葬送一个卷烟企业。
二、官感指标
上表罗列了九项(含小项计十六项)官感,与表一(评吸阶段与相对应的侧重官感)相对应,该表不仅提供了需要明晰并辨别的官感类型,同时也提供了其评价标准,告诉大家哪种吸烟的官感反应是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也给大家对优质卷烟有个基准的评价标准。
通过上表,笔者也有意告诉一些卷烟的开发人员,为什么明明做的烟总体质量很好,但却偏偏在同档次的竞争输于对手。
可能就需要
对以上十六个小项逐一进行分析,特别是烟味、吞入感、香气识别度、残留感等平时不太注重的指标进行分析。
以上评价标准,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认知,笔者也绝对不会求全责备地要求自己,本来任何工作都是见仁见智的,但笔者认为这张表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没有错误,只是个别指标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补足。
三、三段式品吸的流程
1、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计分表
表三是三段式得分分布的一个建议表,根据各阶段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其一定的得分,并规定了相应的分项得分。
这张表相对来说比较平衡,也是笔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订立的一张得分表格,经过笔者分析与品吸评价,还是能够得到大家一个比较中肯的肯定。
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这张表格,有些不太重要的项目可以忽略,并增加自身需要的表格项目。
但笔者认为,必须要结合品吸的三个阶段,结合感官的特点,不能生硬的将一个本属于第一阶段的指标挪入第二或者是第三阶段。
应当首先从认可三个阶段划分合理性的基础上,认真进行选择。
不过无论如何,适合自身的,能够真
正与卷烟销售挂起钩来的,才是最好的,笔者也绝不强求一致。
2、品吸开始前的准备
评吸前,笔者建议制定与表四相仿的档次评价表,可以采用0~5分计分或者记档的方式进行评价,方便对每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每支卷烟的优缺点。
当然,评吸前的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段式评吸的环境准备和样品烟准备可参照国标的方法执行。
3、评吸方式
三段式评吸推崇采用自然方式品烟,并不强求每个人的一致性,从而真实反映卷烟对不同消费者的感官反应,对于最终得分的不同,可采用每个人自身权值分配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评吸的基本流程是:
初始阶段:闻嗅香;点燃,感受入口感和烟味;吸入,在一分钟
内抽吸两到三口,感受过程中的喉感和鼻腔感受。
中间阶段:主要通过鼻腔感受香气,通过口腔感受抽吸过程中烟气在口腔中的感觉以及抽烟间隔时口腔的感觉。
尾段:抽吸的尾段通过口腔和鼻腔感受灼热感;抽吸完成后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感受口腔残留。
4、计分方式
计分方式可采用赋形分值各官感的实际得分值与总分分值之比乘以分项分值,即单项最终得分,以表四第一支烟(这支烟为地方上的一种高档卷烟)中间阶段顶香为例(采用表三的分项分值),七个小项得分分别为5、4、4、5、3、3、4.,单项实际分值为29分,单项总分为35分,而分项分值为50分,最终得分为41.4分。
同理,可以计算出本支烟的最终得分为74.2分。
该支烟的主要缺点是喉部刺激较大,烟气柔顺感差,少量的对鼻子针刺感的刺激,杂气控制相对较好,残留不舒适是该烟的主要问题。
从顶香得分可以分析出,该支烟用料应属上乘,但整支烟综合起来就相对差了些,说明这支烟问题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修饰。
5、分数的加权调整
该方法即对每个小项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以协调不同评吸人员之间的差异。
该内容属于专业评吸人员,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