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简述

合集下载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古文观止》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编纂于明代,共收录了六十篇古文作品。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古文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瑰宝,提升阅读水平和文学修养。

下面将对《古文观止》的意义和价值、常见的范文类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古文观止》的意义和价值《古文观止》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选集,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呈现了各个时期的优秀古文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加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其次,《古文观止》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讲究韵味和节奏,还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凝练。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最后,《古文观止》的阅读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古文作品的阅读需要深入理解和透彻解读,培养了读者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古文的语言使用也对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和修辞能力具有启发作用。

二、常见的范文类型《古文观止》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和体裁,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范文类型。

1. 议论文:例如《论语》中的《为政篇》和《公冶长》等,这些作品通过对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的探讨,表达了古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2. 游记:例如《陆游台铭》等,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的经历,描绘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

3. 骈文:例如《太常引》等,这类作品采用骈文的形式,构思巧妙,文字华丽,通常用于写赞美、叙事等。

4. 诗文:例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这类作品融诗与文于一体,既有诗的表达手法,又有文的叙事和抒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诗性和智慧。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古文观止》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集,而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注释:
(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24)纡(yū)馀:委婉从容的样子。妍:美。卓荦(luò):突出,超群出众。校(jiào):比较。
(25)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车轮痕迹。
(26)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临沂兰陵镇)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
(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31)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亡:通“无”。班资:等级、资格。庳(bēi):通“卑”,低。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
(32)瑕(xiá):玉石上的斑点。疵(cī):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
(33)杙(yì):小木桩。楹(yíng):柱子。訾(zǐ):毁谤非议。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豨(xī)苓:又名猪苓,利尿药。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摘要:一、古文观止的简介1.古文观止的定义2.古文观止的起源和发展二、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1.古文观止的选篇范围2.古文观止的分类方法3.古文观止的代表作品三、古文观止的价值和影响1.古文观止在古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2.古文观止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3.古文观止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四、古文观止的阅读方法和建议1.阅读古文观止的意义2.古文观止的阅读技巧3.古文观止的推荐阅读版本和资源正文:【古文观止讲解】一、古文观止的简介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选本,汇集了从先秦到明代的诸多名篇佳作。

古文观止中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与骈文相对,主要体现了唐宋八大家等文人的文学风格;“观止”则意味着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让人对古代散文有全面的了解。

古文观止起源于明代,由文人谢枋得编辑,后经历代增删、整理,形成了不同版本的观止。

其中,最著名的版本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所编的《古文观止》。

二、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1.古文观止的选篇范围广泛,涵盖了先秦诸子、两汉辞赋、魏晋南北朝骈文、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时期的优秀散文作品,共计222篇。

2.古文观止按照内容、题材和风格进行分类,包括经史子集、辞赋、论说、叙事、描写、议论、感慨等类别,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古代散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古文观止的代表作品有《论语》中的《学而》、《孟子》中的《公孙丑下》、《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史记》中的《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古文观止的价值和影响1.古文观止在古代文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将古文观止作为教材,许多文人学者通过学习古文观止,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古文观止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文学家,如鲁迅、郭沫若等都曾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中深受古文观止的启示。

古文观止中的作品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现代文学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书海领航】《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认为已经观赏了最高水平的了(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

编者以此冠书名表示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

这是一部无名的编者选定的名声极大的读本。

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不见于文献记载,连生平都不为他人所知,可是《古文观止》300年来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内容梗概】《古文观止》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章222篇,分为12卷,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

我们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我们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一、文学常识《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

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二、原文进学解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文化链接自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以来,骈体文文体鼎盛,乃至于不分场合,无文不骈,走向形式主义。

宋唐以后,古文家开始对骈体文表达不满。

唐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浩大的古文运动,用散体文来替代骈文。

这场运动中,韩愈最为具有代表性,从理论到实践,给古散文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

是故古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创作背景文章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2、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jùn)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古文观止摘要

古文观止摘要

古文观止《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石碏谏宠州吁》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郑庄公戒饬守臣》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季梁谏追楚师》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郑子家告赵宣子》在德不在鼎。

——《王孙满对楚子》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祁奚请免叔向》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产论尹何为邑》小国无罪,恃实其罪。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子产论政宽猛》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吴许越成》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祭公谏征犬戎》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祭公谏征犬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谏厉王止谤》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申胥谏许越成》《战国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古文观止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内容简介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本老书,那书名叫《古文观止》,听起来就挺有范儿,对吧?这可不是啥科幻小说,也不是讲啥未来科技的,它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里面全是些个经典中的经典,文章美得跟画似的,读起来那叫一个享受。

你想啊,古时候的人们,没事儿就爱写点啥,抒发抒发情感,记录记录生活,于是就有了这些流传千古的好文章。

《古文观止》就像是古文界的一个大杂烩,啥好吃的都有,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再到明清时期的名家之作,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顿文化大餐,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读这书啊,就像是穿越时空,跟那些古代的大文豪们面对面聊天。

你能读到孔老夫子的教诲,感受到他那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也能跟着庄子一起逍遥游,体会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境界;还能在韩愈的文章里,看到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小故事,让人在品味中收获智慧和感动。

而且啊,这书里的文字,那叫一个精炼,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宝石,闪闪发光。

你读的时候,得慢慢品,细细嚼,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

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你想半天,琢磨出好几种意思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说到这,我得提提里面的一些名篇。

比如《岳阳楼记》,范仲淹那哥们儿,站在岳阳楼上,望着浩浩荡荡的洞庭湖,心里那个激动啊,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这话一出,立马就成了咱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再比如《出师表》,诸葛亮北伐前给刘禅写的那篇奏章,那叫一个感人肺腑。

他一边回忆着跟刘备创业的艰辛岁月,一边又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担忧。

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仿佛能听到他在耳边轻声细语:“陛下啊,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古文观止》这本书啊,就像是咱们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魅力。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

古文观止讲解摘要:一、古文观止简介1.古文观止的背景与历史2.古文观止的作者与编者二、古文观止的内容与价值1.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2.古文观止的文学价值3.古文观止的文化价值三、古文观止的影响与启示1.古文观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古文观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古文观止讲解】一、古文观止简介《古文观止》是一部中国古代散文选集,由清代文学家、教育家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

该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散文名篇,共计222 篇,以其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的选文而著称。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也是后世学习古文的重要教材。

二、古文观止的内容与价值1.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注重文辞优美、思想健康、传世价值高。

书中所选文章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古代散文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2.古文观止的文学价值《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的较高成就,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

这些文章既有典雅华丽的骈文,又有清新自然的散体;既有深刻严谨的论说文,又有形象生动的叙事文。

因此,《古文观止》被誉为古代散文的“观止之境”。

3.古文观止的文化价值《古文观止》不仅是一部文学选集,更是一部文化史册。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思想观念的演变以及审美趣味的变迁。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三、古文观止的影响与启示1.古文观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文观止》的问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大家,如鲁迅、郭沫若等,都曾受《古文观止》的熏陶。

同时,《古文观止》也成为了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对古代散文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2.古文观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古文观止》作为古代文学教育的经典教材,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启示我们,教材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精选优秀的文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好的文学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韩愈 韩愈
作者 柳宗元 柳宗元
篇次 篇目 12 13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作者 王禹偁 王禹偁
3
箕子碑
柳宗元
14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
4 5 6 7 8 9 10 11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释秘演诗集序*
卷十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寘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相州昼锦堂记 作者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篇次 11 12 13 14 15 篇目 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作者 苏洵 苏洵 苏洵 苏洵 苏轼
张益州画像记* 刑赏忠厚之至论
战国策目录序* 白鹿洞书院学规* 正气歌并序
送秦中诸人引* 尚志斋说* 送东阳马生序
与吴质书* 与杨德祖书* 水经江水注 张中丞传后叙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尚节亭记* 教条示龙场诸生* 先妣事略* 项脊轩志
西湖杂记-2-4 复多尔衮书* 廉耻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袁家渴记* 罴说* 黔之驴
作者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篇次 篇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6 7 8 9 10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16 17 18 19
范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错论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泷冈阡表*
卷十一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6 7 8 上梅直讲书* 喜雨亭记 作者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苏轼 篇次 篇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方山子传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 苏轼 苏辙 苏辙 苏辙 曾巩 曾巩 王安石 王安石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严先生祠堂记 岳阳楼记 谏院题名记 义田记
范仲淹 范仲淹 司马光 钱公辅 李觏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 书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
袁州州学记* 朋党论 纵囚论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10 11 12 13
李陵答苏武书
李陵 路温舒 杨恽 汉光武 帝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贾谊过秦论(上) 汉武帝 贾谊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杨恽报孙会宗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6 7 8 卷七
贾谊治安策(一)* 错论贵粟疏*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贾谊 错 邹阳
作者 李白 李华 刘禹锡 杜牧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魏征 骆宾王
获麟解* 杂说一
9 10 卷八
滕王阁序 与韩荆州书
王勃 李白
19
杂说四
韩愈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卷九 篇次 篇目 1 2 驳《复雠议》* 桐叶封弟辨 师说 进学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斶说秦王
乐毅报燕王书*
6 7 8 9 卷五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15 16 17
李斯谏逐客书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李斯 屈原 宋玉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 触詟说赵太后
篇次 篇目
出处
篇次 篇目
作者出 处
1 2 3 4 5 6 7 8 卷六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秦楚之际月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孔子世家赞*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司马光 屈原 史记 史记 司马相如 汉书 郑玄 曹丕 曹丕 曹植 郦道元 韩愈 柳宗元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教战守策 六国论
苏轼 苏轼 曾巩 朱熹 文天祥 元好问 虞集 宋濂 刘基 王守仁 归有光 归有光 袁宏道 史可法 顾炎武 魏禧 袁枚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
篇次 篇目
出处
篇次 篇目
作者出 处
1 2 3 4 5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10 11 12 13 14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鲁共公择言*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出处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左传 左传 左传
出处 国语
篇次 篇目 12 春王正月*
出处 公羊传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卷四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国语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古 文 观 止
作者:吴乘权、吴大职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 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 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 “观止”二字乃据 《左 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 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本书书名谓“观止”,是表 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最佳读本。 《古文观止》的编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乘权, 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 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 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 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 《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 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 《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选编《古文观 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代表了中国古典散 文的最高成就,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古文观止》目录(十二卷 50 篇) 卷一 篇次 篇目 1 2 3 4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出处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篇次 10 11 12 13 篇目 宫之奇谏假道 出处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9 10 11 12 13 14 15
屈原列传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史记 司马迁
酷吏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报任少卿书*
篇次 篇目 1 高帝求贤诏*
作者 汉高祖
篇次 篇目 9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作者 司马相 如
2 3 4 5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 苏轼 御札子*
9 10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苏轼 苏轼
20 21
游褒禅山记 泰州海宁县主簿许
王安石 王安石
君墓志铭* 11 三槐堂铭* 苏轼
卷十二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6 7 8 9 附录 篇次 篇目 2-1 2-2 3-1 蓼莪 劝学 作者出处 诗经 荀子 国语 篇次 10-1 10-2 10-3 篇目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作者出处 欧阳修 欧阳修 苏洵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深虑论 豫让论 作者 宋濂 宋濂 刘基 刘基 方孝孺 方孝孺 王鏊 王守仁 王守仁 篇次 篇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瘗旅文 信陵君救赵论 报刘一丈书 吴山图记 作者 王守仁 唐顺之 宗臣 归有光 归有光 茅坤 王世贞 袁宏道 张溥
曾国藩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6 7 8 卷三 篇次 篇目 1 祭公谏征犬戎*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罃*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出处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左传
篇次 篇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14 15 16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诸葛亮前出师表 诸葛亮后出师表
马援 诸葛亮 诸葛亮
篇次 篇目 1 2 3 4 5 6 7 8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作者 李密 王羲之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 孔稚珪
篇次 篇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春夜宴桃李园序 吊古战场文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原道 原毁
沧浪亭记* 青霞先生文集序*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徐文长传
亲政篇* 尊经阁记* 象祠记
五人墓碑记*
送徐无党南归序* 送石昌言北使引*
句践复国*
4-1 4-2 5-1 5-2 6-1 6-2 6-3 6-4 6-5 6-6 7-1 8-1 9-1 9-2 9-3 9-4 9-5
鲁仲连义不帝秦* 渔父* 荆轲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长门赋* 苏武传* 戒子益恩书* 典论论文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公羊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谷梁传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