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 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 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 敬和感激之情。关于长妈妈的六个情节: ①阿长名字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④令 人烦恼的规矩。 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 形象
长妈妈: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
体验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 看法 腐朽的事实。
【能力训练】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 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复习
黄金考点讲练测
第一部《朝花夕拾》
目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作品主题 04 艺术特色 05 情节勾连
01 作者简介
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豫才。 1898年改为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 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 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含答案)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第一部分:填空题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是XXX回忆______、______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XXX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文章。

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3.《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父亲让我背《______》让我感到痛苦,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XX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XXX,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______》。

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藤野师长教师》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研究糊口,记叙了与XXX师长教师了解、相处、划分的几个片断,并说明了再仙台医专时______这一生中重要的思想改变经历。

7.《______》中写XXX的用意是人间没有公正,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8.XXX首次知道“XXX”,接触“物竟天择”,“XXX”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中提及。

9.XXXXXX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

10.在《______》一文中XXX师长教师曾描绘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11.XXX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名朋友,其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返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

中考真题专项练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中考真题专项练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中考真题专项练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20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2.(2020连云港)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

请概括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并简述原因。

(3分)3.(2020南充)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

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

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

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

(1分)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1分)(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4分)1.(3分)“我”渴望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我”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的情绪没有原来那么高。

2.(3分)弃医从文。

原因:①匿名信事件。

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使他体会到弱国弱民的屈辱。

②看电影事件。

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3.(6分)(1)(2分)衍太太《父亲的病》(2)(4分)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主要内容一.基本常识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内容主旨篇名人物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朝花夕拾是鲁迅在中年时期写的一本短篇文章集。

里面的文章都是记录了他童年与青年时的发生的事情。

期中最多的就是在他家乡时的回忆在叙述事件时,加入了许多讽刺,批评,批判,对反动,封建的势力进行尖锐的批评与嘲讽。

表示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是又有朴实善良的爱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2023年中考语文必考12部名著专项突破01《朝花夕拾》(答案带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必考12部名著专项突破01《朝花夕拾》(答案带解析)

专题01 《朝花夕拾》中考回应一、选择题1.(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C【解析】C.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文中的阿长虽然有着各种不好的习惯,而且还封建迷信,但她却深切关爱着鲁迅,为他买来了《山海经》。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故选C。

2.(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10篇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这就是作者给集子起名《朝花夕拾》的原因。

B.文中往往呈现出往日和现实两个世界,共存着对往事的温和怜爱和对现实的辛辣批判两种不同情感和温度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美好、温暖的爱和对世间无知、冷漠的憎:这种双重性正是《朝花夕拾》的思想价值所在。

C.没有姓名的保姆“长妈妈”,大声朗读古诗文时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旧学先生,《无常》中在迎神赛会上表演的“活无常”:从《朝花夕拾》中可以窥见旧中国真实的生活面貌。

D.从《琐记》中神往于“老鼠成亲”充满童趣的“我”,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敢于提问“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再到《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真理的“我”:《朝花夕拾》重温了作者的成长道路。

【答案】D【解析】D.“《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我’”理解不正确。

《父亲的病》中的“我”批判了庸医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故选D。

3.(2021·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初中语文中考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初中语文中考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哭竹生笋:晋朝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 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 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 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 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期吴国人。六岁时,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 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 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 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 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天寒地冻,继母想吃鲤鱼,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 冻得通红,仍在冰上求鲤鱼。忽然,他身边的冰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 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 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10年3考)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及答案(2019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及答案(2019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6.名著阅读(6分)
⑴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2 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⑵《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

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分)
答案:
6.⑴迎神赛会《五猖会》⑵示例:《琐记》:衍太太ぬ怂恿患“我”去偸母亲的手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家东西卖钱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这件事表现出衍太太是一个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的人。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朝花夕拾》的记忆与理解。

(1)题中,从“生重病”“扮犯人“等词语中可看出所选篇目为《五猖会》。

那么“盛事”就是迎神赛会。

(2)题中。

衍太太的形象主要在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狡猾奸诈等。

结合其体事例分析即可。

)。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既讽刺庸医,也批判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C.范爱农因为想看光复的绍兴,便从日本回到故乡。

但受到排挤迫害,生活潦倒,无奈又躲到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理解。

A.有误,范爱农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才回到绍兴的;故选A。

2.下面是对《朝花夕拾》内容或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C.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或主题的理解。

B.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深切关爱着鲁迅,亲自为他买来了《山海经》,并非是“托人买来”的,也不是为了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故选B。

3.小张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面不能作为推荐语的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如《无常》。

C.这书可有意思。

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半夜看社戏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本书里有展现鲁迅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如《藤野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
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考名着阅读《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

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相关练习:
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
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狗猫鼠》——在这篇教学设计>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教学设计>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教学设计>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