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汇集
中考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

中考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1、《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对阿长的怀恋。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的题材是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于1927年出版。
共收入10篇作品。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
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 Q 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朝花夕拾》的思想: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2020中考语文复习《朝花夕拾》精品考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朝花夕拾》考点解析一《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二《朝花夕拾》目录:《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三《朝花夕拾》内容主旨篇名人物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朝花夕拾(全篇概括)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我朝花夕拾》是鲁迅在中年时期写的一本短篇文章集。
里面的文章都是记录了他童年与青年时的发生的事情。
期中最多的就是在他家乡时的回忆在叙述事件时,加入了许多讽刺,批评,批判,对反动,封建的势力进行尖锐的批评与嘲讽。
表示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是又有朴实善良的爱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大全

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大全一、语文知识点1.词语辨析: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有很多词语需要进行辨析。
比如,我们需要区分“草房子”和“草屋子”的意思,还需要理解“朝花”和“夕拾”的具体含义。
2.文言文阅读:朝花夕拾是一本文言文的作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对于阅读这篇文章非常重要。
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修辞手法。
3.修辞手法: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二、数学知识点1.计算题:朝花夕拾中考试可能会出现一些数学计算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数据分析:在朝花夕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数据相关的问题,如统计图表的分析和解读。
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3.几何知识:几何知识在中考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计算几何的基本方法对于解答相关题目非常重要。
三、英语知识点1.阅读理解:朝花夕拾中可能会有一些与英语相关的阅读材料,需要进行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抓住关键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语法知识:英语语法知识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
3.写作能力:在朝花夕拾中,可能会要求进行英语写作。
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四、历史知识点1.朝代历史:朝花夕拾中描写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朝代和重要历史事件,能够将作品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
2.文化传统:朝花夕拾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需要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历史文化名人:朝花夕拾中涉及了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鲁迅等。
了解这些人物的基本事迹和影响对于理解作品和回答相关问题非常有帮助。
五、地理知识点1.地理环境:朝花夕拾中描述了一些地理环境,如山川河流、地势地貌等。
初中必读名著《朝花夕拾》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初中必读名著《朝花夕拾》所有考点知识汇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篇章。
下面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和解析。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号豫轩,笔名鲁迅。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鲁迅先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他在上海梁实秋主编的《漫画》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散文。
这本书以鲁迅先生的回忆和观察为主线,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1.《故乡》《故乡》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它以作者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和思考为主线,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二篇文章,它以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和对文化教育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疑和批判。
3.《记忆》《记忆》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三篇文章,它以作者的个人回忆为主线,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忧虑。
4.《伤逝》《伤逝》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文章,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身边人物的观察为线索,通过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性的关怀。
5.《阿Q正传》《阿Q正传》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长篇小说,它以阿Q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阿Q的塑造和对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
6.《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以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朝花夕拾》知识点 整理及归纳考点

《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以下是 6 条关于《朝花夕拾》的知识点:
1. 你知道《朝花夕拾》里有好多有趣的人物吗?就像阿长,那个睡觉时摆成“大”字的保姆。
她虽然有很多小毛病,但对鲁迅那可是真心的好呀!这人物刻画得多生动啊!
2. 《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那可是很有意义的哟!鲁迅经历了那么多,才写出了这些回忆性的文章,这不是和我们经历一些事情后会回忆往事一样吗?瞧,写作背景多重要啊!
3. 里面的故事丰富多彩呢!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哇,那百草园里的有趣玩意儿可真多,这就好比一个神奇的小世界。
这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呀?
4. 《朝花夕拾》的主题也很深刻,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呀!它既有对童年的怀念,又有对社会的思考,这就像一杯茶,得慢慢品才能尝出味道来。
你说是不是呀?
5. 鲁迅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独特!幽默又犀利,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不就像一把利剑,直戳要点嘛!
6. 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也很大呢!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花夕拾》的价值可是不可估量的呀!
我觉得《朝花夕拾》是一本超级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呀!。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就是鲁迅把自己小时候到青年时期的一些经历、人物、故事等整理成了这些文章。
②重要程度:在语文这个学科里,那可太重要了。
这是了解鲁迅这个人、他的思想成长过程、当时社会情况的重要途径,而且它是经典中的经典,语文考试里经常考啊。
③前置知识:你得大概了解一下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像清朝刚灭亡,民国那会儿挺乱的这种大环境。
还得对一些基本的叙事散文的特点有个概念,知道文章怎么记述事情、怎么表达情感啥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不少呢。
在作文写作里,你可以学习鲁迅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回忆什么的写得生动有趣又深刻。
你要是读多了《朝花夕拾》,在阅读理解考到类似回忆性散文的时候,你能更更好地理解和解答。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语文文学作品类里头,《朝花夕拾》就是非常耀眼的一颗星。
它跟很多鲁迅其他的作品或者同时期文学作品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鲁迅的小说,像《呐喊》什么的有关系,因为都是鲁迅表达他思想的不同载体。
还和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系,那时候很多人在探索国家民族的命运啊。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我觉得中等偏上。
难点在于理解鲁迅在表面故事下头隐藏的深层思想,还有他笔下那些形象背后的复杂意味。
关键点呢就是要抓住那些关键的故事、人物和鲁迅对他们的描写态度。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超级重要,经常从里面选取文段当阅读理解,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有时候还考里面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啊或者某些段落的赏析。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鲁迅写《朝花夕拾》的时候,中国刚经历变化,从封建王朝走到动荡的民国。
社会上好多旧思想还有残留,同时新思想不断冲击。
他小时候经历了大家庭的各种事情,比如父权啦,旧教育制度啦。
这些经历对他影响很大,都写在这书里了。
就好比你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家里有些老传统不合理,那你肯定印象深刻,鲁迅也是这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原名: 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 《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求学的故事。
3.最初在《莽原》杂志上以《旧事重提》为名,后改成《朝花夕拾》。
共:10 篇回忆性散文。
4.《朝花夕拾》写了四个主要人物:保姆 阿长、恩师 藤野先生、朋友 范爱农以及 父亲。
5.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部用:第一人 称叙事。
《朝花夕拾》是一部 散文 集。
6.《朝花夕拾》人物特点:1)善良、朴实、迷信,给鲁迅买《山海经》的是:阿长。
2)迷信、自私、言行不一、使坏的妇女形象是:衍太太。
3)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极方正、质朴、博学的是:寿吾镜4)给父亲开出荒唐药引子的医生是:陈莲河。
5)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范爱农。
6)他有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的成长影响很大,他是:藤野先生 。
7)逼着鲁迅背《鉴略》,对儿童心理无知、忽视的是:父亲。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鲁迅讲了:美女蛇 的神奇故事。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百草园的 快乐生活 和三味书屋 枯燥陈腐 的学习生活,抨击了 封建教育 制度。
9. 《朝花夕拾》正文的“后记”讲的是:与《二十四孝图》及《无常》相关的内容。
10.《阿长与<山海经>》忆述鲁迅先生儿时与保姆 :长妈妈 相处的故事。
长妈妈的性格是:善良、朴实、迷信。
11.《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对:长妈妈 寻购并赠送:《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12.《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阿长。
13.《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先抑后扬 的表现手法,表达对阿长的感激、怀念、祝福之情。
14..鲁迅小时候在床头贴的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朝花夕拾》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讲义名著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

名著知识梳理及针对训练(一)《朝花夕拾》【思维导图】【篇目简介及人物梳理】续表1.(2020·高阳模拟)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书名)中的《五猖会》(文章),作者是鲁迅(或周树人)。
2.(2020·毕节中考改编)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问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给选文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背书(背书的回忆、在父亲面前背书……)(2)画线句子描绘出了一种什么状态?急切而又孤立无援的惶恐。
(3)工人们的表现,前后有什么变化?在“我”背书前,默默静候;等“我”背完了,“将我高高地抱起”,忧喜形之于色,皆与“我”利害相关。
3.(2020·北京期末)阅读是不断深入的过程,阅读名著时对文学形象的认识也会有变化。
请你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认识变化的过程。
(100字左右)示例:我初读《朝花夕拾》时,觉得阿长只是个能讲美女蛇故事、买书的保姆,粗俗可笑。
当我反复阅读“吃福橘”“买《山海经》”等内容后,我感受到了她对小鲁迅的疼爱和她的淳朴善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11.鲁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
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弃医从文 。
1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
友是 范爱农 。起初鲁迅认为他是一个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的人。
1
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 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 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 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 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 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则讲了鲁迅一为贫困潦倒的朋友,而鲁迅又通过其死来痛斥了当时的社会在鲁迅早年好友中, 范爱农是很重要的一位。在《朝花夕拾》的最后一篇专门记叙了与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标题叫《范 爱农》。此人勤奋正直、孤标傲世。作者通过对他的回忆,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范爱农》追 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 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 悼念。 〈父亲的病〉讲述了鲁迅的父亲因为庸医而误人的故事,鲁迅再次通过这一事件来对社会进行了批斗 《父 亲的病》叙述了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是鲁迅开启维新思想的开 端,使他以后东渡日本想要学医救国。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 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 质。 〈藤野先生〉则是鲁迅在回忆于日本留学时的作品,其中讲述了自己与藤野严九郎的种种师生往事。《藤 野先生》是作者怀抱学医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正直热情,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 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 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 的怀念。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 鲁迅从幼年到青 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 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 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 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五 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猫•狗•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 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 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 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二十四孝图〉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也同时通过此来批斗了当时中国社会思 想的封建,主要内容就是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认识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 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 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 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她的一篇,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 节”的女性。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
13.下列文章中没有提及“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篇目是( D )
A.《五猖会》 B.《狗.猫.鼠》 C.《二十四孝图》D.《琐记》
1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 )
A.《风筝》 B.《无常》 C. 《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15.下列哪一个不是文中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
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 医道 和 孝道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琐记 》一文。在文中提到作者离开
故乡后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水师学堂 ,因为感到“不合适”和“ 乌烟瘴气 ”,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 天演论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
2
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 。 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
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
20.《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
一段经历。( √ )
4
21.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有超越国 界的博大胸怀的人。( √ ) 22.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23.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他从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 24.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 己的鼻尖。( 长妈妈 )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 ) (3)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衍 太太 ) (4)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 (5)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25.《朝花夕拾》 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亲情、师生情、朋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讽刺,对父亲 的忏悔。 26.请指出《狗.猫.鼠》、《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五猖会》中的对比写法。《狗.猫.鼠》: 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 对比,深刻地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儿童在私塾读的那些枯燥的书和他们开小差时玩的那些有趣游戏形成了鲜明深刻的对比。《五猖会》:通 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 27.“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 ②归我一人独有 ③那里面 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 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 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8.为什么“我”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 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9.《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 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0.回忆“无常”的时候,作者巧妙地融进了对现实的议论,说说这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巧妙地借“无
鲁迅在《无常》中,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 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 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 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
16.“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能勾摄恶人的魂魄
C.活泼诙谐
D.公正的裁判
17.《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学医太难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纪念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在记忆中觉得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9.《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
2020 年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