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课件3
合集下载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梁惠王上.ppt

两则寓言的寓意各是什么?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官场中那种不顾礼义廉 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品行恶劣 的人,揭露他们丑恶的灵魂。
《弈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
《齐人有一妻一妾》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卒然问曰 定于一 天下莫不与也
(梁襄王)卒然问曰 (天下)定于一 天下莫不与(之)也
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体现在哪 里?
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 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体现 了其仁政思想。“不嗜杀人者”乃善 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 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请找出本体和喻体;再 指出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联的? •盼望仁君已久的人民遇到不嗜杀人的君主就奋发、 振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遇大雨而生长旺盛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梁惠王上》
嗜杀 shì 苗槁 găo
沛然 pèi 浡然 bó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突然。
2.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奋发,振作。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由,通“犹”,犹如,好像。
孰能一之
数词作动词,统一
丈夫“餍足之道”的真 相这件事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结构助词,
相当于“的”
施
1、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2、施施从外来 yī,喜悦自得的样子 3、仁义不施 动词,实行、施行。 4.、徒留无所施 动词,用。
卒
1、卒之东郭墦间 副词,终于、最后。
高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优秀课件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 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 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 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 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 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 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 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 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 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 长于论辩。
孟子思想
1、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 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道德伦理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 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 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 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 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 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 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 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 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 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要学会这样, 1.讲求章法 增加说理的深刻性
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破对方的观点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2.善于铺排
论辩要注意些什么
• 观点鲜明 • 结构严谨 • 有理有据 • 思维严密 • 底蕴深厚
重难点探究:
孟子见梁襄王 PPT课件 14 人教版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在那个强权社会里,没有仁政与王道的立足 之处。
思考讨论: 我们该如何面对孟子及孟子思想; 我们的时代需不需要孟子?
结论:
和平时期,要治国、安民,我们需要孟子。
作业:
得民心者得天下
---浅谈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联系实际,认真思考, 写 一 篇500字左右的随笔。
•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人教版语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ppt课件

只有自爱的人才能爱别人。知道自己生命的珍贵,才会懂 得珍爱他人的生命;而尊重生命,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然而, 在当今社会,我们仿佛正在日渐淡忘生命的可贵——对物质的贪 欲,对成功的痴迷,正在使我们对生命的意义产生错误的认识。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只有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真 切的认识之后,社会才会稳定有序。
动词,遗弃,抛弃 动词,遗留
动词,遗失,丢失 动词,送给
动词,赠送,给予
动词,打开 动词,把箭射出去,发射
动词,出发 动词,征发,征调
动词,抒发 动词,发掘 动词,送,发送 动词,发生,兴起 动词,拿出 动词,生长,长出 名词,头发
动词,建置 形容词,治理得好,社会安定太平
动词,医治 动词,部署 动词,治罪 动词,对付 名词,国家 名词,诸侯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赏读:为报答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 羊跪下来表示对父母之恩的一种感激,小乌鸦将食物口对口地 喂养年老的父母。这则《贤文》让人看后肃然起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赏读: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当子女想起去 赡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趁父母健 在好好孝敬他们吧,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时懊悔。
预习作业
一、通假字
1.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通“___柜_____”) 2.然则乡.之所谓知者(通“__向___”,__先__前__,__从__前___) 3.罔.罟之所布(通“____网____”) 4.阖四竟.之内 (通“___境_____”,__疆__界____) 5.子胥靡.(通“___糜_____”) 6.擿.玉毁珠(通“____掷____”,__扔__掉____)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只有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真 切的认识之后,社会才会稳定有序。
动词,遗弃,抛弃 动词,遗留
动词,遗失,丢失 动词,送给
动词,赠送,给予
动词,打开 动词,把箭射出去,发射
动词,出发 动词,征发,征调
动词,抒发 动词,发掘 动词,送,发送 动词,发生,兴起 动词,拿出 动词,生长,长出 名词,头发
动词,建置 形容词,治理得好,社会安定太平
动词,医治 动词,部署 动词,治罪 动词,对付 名词,国家 名词,诸侯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赏读:为报答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 羊跪下来表示对父母之恩的一种感激,小乌鸦将食物口对口地 喂养年老的父母。这则《贤文》让人看后肃然起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赏读: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当子女想起去 赡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趁父母健 在好好孝敬他们吧,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时懊悔。
预习作业
一、通假字
1.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通“___柜_____”) 2.然则乡.之所谓知者(通“__向___”,__先__前__,__从__前___) 3.罔.罟之所布(通“____网____”) 4.阖四竟.之内 (通“___境_____”,__疆__界____) 5.子胥靡.(通“___糜_____”) 6.擿.玉毁珠(通“____掷____”,__扔__掉____)
孟子见梁襄王

2.善喻
禾苗 雨露
喻
百姓
君恩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汉)赵岐《孟子题辞》
3.犀利
孟文的犀利, 庄文的恣肆, 荀文的浑厚, 韩文的峻峭, 单拿文章来讲, 实在各有千秋。
——郭沫若《十批判书》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
回顾
篇目
孟子观点 文章特色
《齐桓晋文之事》 保民而王 比喻 设譬
《庄暴见孟子》
与民同乐
对比
民本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语(yu) 对 某人说 恶(wu) 怎样 卒 (cu) 卒通猝,突然
重要词语
定于一
统一
用心一也
专一
一
一鼓作气
第一次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一旦
“之”“然”的用法
(文中“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
文中例句
1.人称代词,他望之不源自人君之 2.结构助词,的 3.补足音节助词
今夫天下之人牧 则苗浡然兴之矣
4.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由水之就下
天油然作云
然(形容词词尾,地) 沛然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
孟子的谈话艺术
1.善辩
察言观色而择言 围绕中心,逐步展开论述
高二语文《孟子见梁惠王》PPT文档37页

高二语文《孟子见梁惠王》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孟子见梁襄王 PPT课件 5 人教版

思考回答 1、在孟子的印象中,他是 怎样评价梁襄王的? 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 可看出梁襄王是一个怎样 的人君呢?
思考回答 3、孟子给梁襄王开出了什 么治国药方? 4、面对这样一个不似人君 的梁襄王,孟子用什么方 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 的高见呢?孟子又是怎样 运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呢?
•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 所畏(无人君样子,无人君 威严) • 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 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 一点国君的威严。表现在问 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 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语人 卒然 沛然 恶乎定 枯槁 嗜杀 浡然 孰能与之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①出,语人曰 ②天下恶乎定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重点诗句翻译
1.
2.
3.
4. 5.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天下莫不与也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 能御之
阳中学 王晓筱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孟子的 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我们一起 来回顾一下孟子给齐宣王开 出了什么治国的妙方?
保民而王:制民 之产 教化百姓
与民同乐
今天我们来看看《孟子 见梁襄王》,看看孟子 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样 的治国药方……
读准下面加线的字: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孟子见梁襄王 PPT课件 3 人教版

•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一:1、六王毕,四海一
2、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孰能一之
与:
1、孰能与之
2、与斗卮酒
3、蜩与学鸠笑之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6、管仲非仁者与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 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 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 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 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 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 然谁能御之?’”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 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难点探究: 难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 比喻说理, 1、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 如何相联的? 如何相联的?
答案: 答案: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 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 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 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 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 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 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 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 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 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 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 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 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 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 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一、思考题: 思考题: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 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 君? 答案: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 答案: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 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表 现在问话的突然 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 问话的突然, 缺乏威严沉着的 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 人君气度。 人君气度。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 孰能一之? 孰能与之 语调上扬 孰能与之? 语调上扬, 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 孰能一之 气轻而短促, 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 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 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 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 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 世不深的窘态。) 世不深的窘态。)
《孟子》 孟子》
导语: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孟子 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我们一起来 回顾一下孟子给齐宣王开出了 什么治国的妙方? 什么治国的妙方? 明确:保民而王,置民予产, 明确:保民而王,置民予产, 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 今天我们来看看《 今天我们来看看《孟子见 梁襄王》 梁襄王开出了什么 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 治国药方。 治国药方。
答案:将人养起来, 答案:将人养起来,像牛羊一 驱赶他们去干什么?征战。 样,驱赶他们去干什么?征战。今 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 些君主太残暴 残暴了 好战嗜杀。 些君主太残暴了,好战嗜杀。
请看春秋战国时期 君主们好战嗜杀的例子:
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 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 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 就是一部战争史 在春秋三百年 战争史。 三百年里 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伐侵功不 可胜数” 战国期间战争频繁 期间战争频繁, 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模的战争 即达222 222次 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40 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 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所 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 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雪流成 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俘的行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 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俘的行 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俩人和庞涓俩人私怨,使两国人 民深受战火之苦。 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 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 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 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 惨剧。 惨剧。
只要天上乌云密布, 只要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 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 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 国君如果能这样, 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 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 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 不是喜欢杀人的。 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 杀人的国君, 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 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 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 百姓们归随他, 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 浩浩荡荡, 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 呢?’”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春秋无义战 现今这个世界, 现今这个世界,在民主与和平 这个世界 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战 不义之战呢 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战呢? 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父母? 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父母?有 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失去家园? 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失去家园? 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着死去的亲人? 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着死去的亲人?
2、文中出现的14个“之”字有哪 、 中出现的14 14个 几种用法? 几种用法?
答案:可归为4种用法: 答案:可归为4 用法: 代词, 望之不似人君” 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 能一 之”; 结构助词, 今夫天下之人牧” 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 补足音节助词, 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 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 就下” 就下”。
2、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 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 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 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 他对梁襄王的态度 个性? 态度是 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 怎样的? 怎样的?
答案:在孟子犀利、泼辣、 答案: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 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 鲜明的爱憎感情 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 孟子的率真 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 率真、 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 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 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 慢而藐视。 慢而藐视。
5、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 切性? 切性?
答案:孟子以“禾苗” 答案:孟子以“禾苗”喻 雨露”喻君恩, 百姓, 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 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 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 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 的好处。 水之就下” 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 是表明了实行“仁政” 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 之显著。 之显著。
课文翻译: 课文翻译: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 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 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 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 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 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 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 安定。 他又问: 谁能统一天下呢? 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 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 那有谁来归附他呢? 我回答说: 他又问:‘那有谁来归附他呢?’我回答说: 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 ‘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 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 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 禾苗枯萎了。 旱,禾苗枯萎了。
四、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 比喻虽是假设 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 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 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 情境性很强。 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 然作云” 沛然下雨” 然作云”、“沛然下雨”、“水 之就下”等词句, 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 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4、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毛 、古人云,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泽东说, 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泽东说,“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因此 孟子斩钉截铁地说: 天下莫不与也” 孟子斩钉截铁地说:“天下莫不与也”可是 当时的人君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人君是怎样的呢?“今天下之人牧未 有不嗜杀人者也”为什么将统治者说成人牧 有不嗜杀人者也”为什么将统治者说成人牧 呢?
6、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 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 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 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 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怎样的个性? 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答案: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 答案: 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 坚韧执著的追 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 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 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梁襄王是一 怎样的人君呢 个怎样的人君呢? 答案:惶惑、糊涂、怯懦、不贤明、 答案:惶惑、糊涂、怯懦、不贤明、不够 威严,不够谦虚。 威严,不够谦虚。 孟子见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什么治国药方 治国药方? 3、孟子见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什么治国药方? 答案: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什么? 答案: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什么?因为 这样,天下莫不与也。 这样,天下莫不与也。 面对这样一个不似人君的梁襄王, 4、面对这样一个不似人君的梁襄王,孟子用 什么方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 方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 什么方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 答案: 答案:比喻
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3、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回答梁 答案: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 襄王“孰能一之? 的问话 的问话, 嗜杀人者”显然是凶 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 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 暴戾的典型; 不嗜杀人者” 善良、 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 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 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 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 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 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杀人者也” 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 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 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 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 百姓拥戴的场面,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不可 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 不嗜杀人者” 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者”的话题来抒 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 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