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方案

合集下载

同仁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同仁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公司简称(600085)财务报表分析——班级:北京电大2011春会计东培中心学号:0014姓名:XXX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同仁堂(股票代码:600085)的财务报表及引申出来的财务比率,共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及供参考的问题和建议四个部分。

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关键词:同仁堂财务报表偿债能力产权结构目录摘要 (1)目录 (1)一、偿债能力分析 (4)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二、营运能力分析 (5)三、获利能力分析 (7)四、问题及建议 (8)(一)问题 (8)(二)建议 (9)五、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9)参考文献 (9)同仁堂(600085)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股票代码:600085)。

公司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科学研究、开发与生产。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

在三百多年老字号的基础上,经过上市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产品、渠道、研发和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树立了在中药行业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开拓市场,丰富自身产品结构,使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同仁堂案例分析

同仁堂案例分析

指出同仁堂选择分拆上市战略的动因:分拆上市对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及其子公司都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从同仁堂母公司的角度看,通过分拆出让股权可以以获得大量的IPO(equity carve-out)现金,改善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提高公司资产的增值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有效经营激励机制和资本优势,分散经营风险。

将子公司分拆上市还会显著地提升母公司短期业绩,使母公司更容易获得潜在的配股和增发机会。

另一方面,从分拆后的子公司角度看,同仁堂分拆上市为子公司打开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项目投资需求。

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资本来源将不再仅仅限于母公司一条渠道,即不再完全依赖母公司其他业务的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唯一支持。

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会因为同仁堂科技的成功上市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

同仁堂科技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仁堂科技公司有三大块业务: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改造、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开发、中药电子商务。

同仁堂二厂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重点改造项目,分别投资2950万、2960万、2990万元对新剂型车间、提取生产线、颗粒车间进行改造,已在99年底完成,是股份公司里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剂型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企业,2000年将全面进入收获期。

若以市场价格计算同仁堂股份公司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3.28港元的发行价格,同仁堂股份公司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能使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持续大幅地加强和提升。

在同仁堂科技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包括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共同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建立全球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进军生物制药等,每一个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具有成长性。

第二,分拆上市也有助于原上市公司母体经营业绩的改善。

同仁堂财务报告综合分析--杜邦分析-计分分析

同仁堂财务报告综合分析--杜邦分析-计分分析

3.同仁堂获利能力分析
同仁堂获利能力分析指标值整理如下表列示:
3.同仁堂获利能力分析
通过对同仁堂进行获利能力的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同仁堂的 净资产收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2年比11年上升了1.7%,11 年比10年上升了2.06%,说明所 有者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逐年 增强;但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毛利率 、每股收益和市盈率都是先增 再减,在11年降低,在12年回 升,起伏较大,股票价格不稳定 。
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 连锁门 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 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 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 业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证亚商中国最具 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的评比中蝉联第四、第 五届排名第一,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创 业板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2.同仁堂营运能力分析
3. 净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净资产总额+期末净资产总额)/2』
可以看出,从09到12年净资产周转率逐年 提高,说明公司净资产周转效率得到了提 高,其中,11年增长的尤为迅速。
2.同仁堂营运能力分析
4.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平均余额
可以看出,从09到11年存货周转次数有所提 高,说明公司存货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但12年 存货周转次数有轻微下降。
内容大纲
一.同仁堂集团概况 二.同仁堂集团财务报告相关资料 三.同仁堂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四.同仁堂集团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五.参考资料及附件
一.同仁堂集团概况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 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有在三百多年的历史,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 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北京同仁堂财务分析及建议

北京同仁堂财务分析及建议

北京同仁堂财务分析及建议作者:李安兰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北京同仁堂2010年至2012年公开的报表资料,分析其财务优势,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最后进行数据预测。

关键词:北京同仁堂财务优势财务劣势预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5年的历史,它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20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医药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唯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

它有5大类1 500种产品,有十大主打产品,例如大家熟知的安宫牛黄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大活络丸等。

同仁堂秉承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自律意识;以“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为中药之最”的价值取向,炼造了同仁堂独具一格的金字招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集团销售和利润连续12年保持2位数增长,在国内外拥有915家零售终端,销售自有产品已达到40%左右。

面对严峻的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以及药品价格持续下行的巨大挑战,同仁堂产值及效益变化不大,盈利能力基本持平。

但是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同仁堂盈利能力相对来说较低。

本文主要根据北京同仁堂2010年至2012年公开的报表资料,分析北京同仁堂财务优势,指出财务劣势,提出措施建议,并进行数据预测。

一、北京同仁堂财务优势(一)货币资金充裕,短期偿债能力强分析同仁堂2010年到2012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最突出的优势是货币资金充裕。

如表1所示,2010至2012年每年年末,同仁堂货币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其中2012年更是高达364万元;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达33%,即同仁堂近三分之一的资产为货币资金。

财务上说“现金为王”,充足的货币资金,表明同仁堂资产的流动性好,即时的支付能力强。

事实上,从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比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来看,同仁堂现金比率这三年都在0.8以上,而速动比率平均达1.5,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1,流动比率平均更是高达2.8,远远均高于我国医药行业均值1.46及国际公认标准2,以上指标说明同仁堂拥有极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600085同仁堂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银行版

600085同仁堂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银行版

同仁堂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一、总体概述从这三期来看,同仁堂的资产总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资产总计为2,704,449.19万元,比2021年增长7.86%,低于2021年14.82%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同仁堂的负债总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负债总计为859,042.36万元,比2021年增长2.26%,低于2021年33.53%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同仁堂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537,242.34万元,比2021年增长5.27%,低于2021年13.86%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同仁堂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净利润为219,939.08万元,比2021年增长16.32%,低于2021年16.98%的增长速度。

三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8.81%、33.5%、31.76%。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三期分别为217,463.17万元、342,641.46万元、309,429.63万元。

关键财务指标表二、资产规模增长匹配度2022年资产增长率与负债增长率差距不大,资产增长率为7.86%,负债增长率为2.26%。

收入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收入增长率为5.27%,资产增长率为7.86%。

净利润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净利润增长率为16.32%,资产增长率为7.86%。

资产总额有所增长,营业收入也有所增长,净利润大幅度增加。

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效果非常明显。

资产规模增长匹配情况表三、负债规模增长从三期数据来看,负债呈持续增长趋势。

总负债分别为629,110.89万元、840,033.41万元、859,042.36万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2.26%,主要是由于短期借款等科目增加所至。

2.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2.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一、公司介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

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

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 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一、融资方案经过各方中介机构的深入讨论,在进行了利弊权衡之后,确定了最终海外上市方案:同仁堂a股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分拆上市一旦成功,公司就能够获得一笔巨大的投资收益;其次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窗口;再者公司还可以通过发起人股、认股权等方式,为a股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就曾公开提出,要通过分拆上市在几年内造就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同仁堂分拆上市将为国内公司运营带来新的思路。

基于这种国内外的大环境的影响,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一)确定同仁堂科技股权结构同仁堂科技的股权结构:a股公司中的制药二厂、提炼厂、科研中心和进出口分公司并入在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现金出资2910266元,折股290万股,占总股本的2.636%。

(二)引进高管持股方案根据国际惯例,同仁堂科技在股权设置上安排了高层管理人员持股,董事长殷顺海,副董事长田大方、王兆奇,总经理梅群分别出资50余万元持股50万股.(三)确定海外合作者2000年10月7日,在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苦谈判后,即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同仁堂科技,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全资附属的和记中药投资有限公司及京泰实业(集团)在香港成立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药行业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合作项目。

2000年10月11日,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记黄埔斥资约5000万元,认购即将上市的同仁堂科技总发行股本的近10%的股份,成为最大的战略投资者.此举对股票发行后上市表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过了以上重大举措,同仁堂为其分拆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以及其后企业发展并进军国际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分拆上市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发行价3.28港元,首日开盘价4.00港元,下午以4.30港元报收,全日最高价5.20港元,最低价4.00港元,当天成交量2771.5万股,成交金额12455.2万港元 .同仁堂科技此次在港发行h股7280万股(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股票面值1.00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3.28港元,集资二亿三千八百七十八万元港币(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获二十多倍超额认购.交易首日以4.30港元报收,比其招股价高出近三成,升幅高达31%.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上市。

同仁堂个股分析报告

同仁堂个股分析报告

同仁堂(600085)个股分析报告一、基本信息:行业:医药制造业公司背景: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个股分析(一)大盘对比同仁堂走势对比1.大盘行情:(1)超万亿元资金陆续注入A股,中国股市升级版获不竭动力。

(2)自25日凌晨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95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29元和0.34元。

对物流、交通运输业构成利好。

(3)发改委等13部门要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4)高盛:中国股市接近估值谷底现在是入场好时机(5)工信部成立电动汽车国标制定工作组,关注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安汽车。

(6)社保基金加仓92股新进58股偏爱中小盘股。

(7)160家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向日葵净利润大降1125%。

大盘预测及操作策略:4月25日沪深两市没有延续昨日的跌势,稍微高开后顺势下探补缺,随后在4月24日低点上方盘整,11:00过后以银行券商保险为首的权重股开始发力,大盘随之直线拉升,午后继续延续上午走势继续上攻,但由于量能没有有效放大,冲高回落,下探至2200点企稳,尾盘放量并回升,最终收探底回升的中阳线。

而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却是高打高举并创出近两年以来新高,但量能并没有放出天量。

从盘面看,创业板中小板里面的题材股继续演义神话,上演涨停秀,其中宽带中国概念股、4G概念股、传媒、通信服务、3D 打印、三网融合等与高科技有关的个股表现异常活跃,权重股受宏源证券涨停刺激表现较为出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机械系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一、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20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6个剂型、1000余种,其中独家品种40多种,销售额过亿的产品有7种,其中六味地黄丸销售额3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15%;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上,二线产品200多种,有人参归脾丸、安神健脑液等。

如今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同仁堂股票基本全面分析
我国近期城镇化人口大增,老龄人口大增,决定了医药刚性需求增长强劲,此外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将维持医药产业的市场增量。

未来十年是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但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

(一)广阔的市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分开、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未来政策上的变化可能会使竞争更加市场化、更加充分。

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变化会使高端市场(指药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层次高)的需求在未来十年快速增长。

如果国内企业不提高研发创
新能力,外资和合资企业将会更加主导这块市场。

未来十年中企业分化会加剧,很多小企业会逐步被淘汰,拥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主流。

加之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国内原本低层次的营销与竞争模式将会产生变化,未来本土企业必须学会在产品质量层面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来自企业界的翘楚也同样认为,中国医药产业调整的方向是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而其中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产业调整大的方向。

专家预测,2010年全年药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医药工业总产值(七大子行业)累计完成13059亿元,增长约25%,其中全国医院用药总规模为4520亿元,同比增长22.5%,药品零售市场约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三终端预计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约27.9%;2011年医药工业增幅或将略高于今年,在8500亿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前提下,用药市场会进一步扩容,政策影响下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流通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医药工业的成本或会上升。

出口则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增幅可能会下降,而医药产业资本化进度加快,新增资金成为明年医药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二)政策的支持
在世界经济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稳步增长之下,“十二五”即将开局,生物医药产业将获得更大机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在10月27日召开的生物医药政策解读与研讨会上表示,看好医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预计医药工业将保持24%的增速,
到“十二五”期末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接近4万亿。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更广范围实行,基本医疗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分析人士表示,规模实力较强的医药生产商和流通商将受益,各子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三)医药板块的强劲表现
从医药板块当前的走势来看,9月继续延续了七、八月份的反弹走势,跑赢大盘,已接近年内高点。

不少医药股股价创出新高,医药的各个子行业均被热捧。

医药板块月线图显示,9月月医药相关股票整体上是继续向上突破,并且创出历史新高,预计后市仍将在上升通道震荡上行。

三、对同仁堂公司的分析
(一)经营分析
1、公司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

公司主要产品: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冲剂、牛黄解毒丸等。

市场竞争力:作为国药第一品牌,同仁堂历经300多年风雨却历久弥新,在当今市场上仍然有较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1997年步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殿堂后,连续六年入选“中证·亚商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且名列前茅,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全国16个“最具冲击世界名牌企业”之一。

截止至2013年第一季度,同仁堂总资产为48.3亿元。

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比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成为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

同仁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同仁堂品牌是同仁堂快速发展最重要的保证,而同仁堂的发展又使同仁堂品牌价值得到有力的提升。

2、行业排名
截至到2013年3月,同仁堂行业排名如下:
(二)财务分析1、盈利利能力分析同仁堂行业排名
总股本(亿股)13.02 2.9 2 每股收益0.15 16 总资产(亿元)48.3 20.1 7 主营总收入(亿元)27.76 3.81 4 净利润同比24.62 33.89
30
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获利的基础。

2012第四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3.91% 。

这几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不断提高,说明了企业抵补各项期间费用的能力不断增强,获利能力有所提高,发展趋势良好,不会出现亏损局面。

销售净利率:12-13年销售净利率呈上升又下降的波动趋势,说明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不稳定,其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有待于加强。

净资产收益率增高,说明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的提升。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该企业盈利能力是不错的,而且是在不断提高的,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

四.技术分析
1.MA均线分析
股价一月十五日突破60日均线且成功站稳在均线之上,随后5日,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此时介入该股的获利机会较大,但主力为避免成交量明显放大所吸引的喜欢抄底者的跟风盘,使股价随后出现缩量的涨涨跌跌的震荡走势,以此清洗出博取短线收益的急躁筹码。

2.K线分析
在低价区域连续出现五条以上的小阳线。

逢低吸纳者众多,买盘强劲,底部已形成,多方蓄积的能量即将爆发,后市上涨。

空方连续三根阴线,打压能量殆尽,多方发起反攻,但在前期密集成交区高度受阻回落,但股价却未跌破前期最低点,接着多方发起反攻,一举突破前期阻力位,逐步走高。

股价的这种走势形成双底,为后市上升打下伏笔。

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股价逐步上升,连续突破三条移动平均线的压力,并创出近期新高,多方以占主导优势,股价后市上涨。

3.MACD分析
当DIF由上向下突破MACD,形成死亡交叉。

即白色的DIF下穿黄色的MACD形成的交叉。

同时BAR红柱线缩短,为卖出信号。

当DIF由下向上突破MACD,形成黄金交叉。

即白色的DIF上穿黄色的MACD形成的交叉。

同时BAR绿柱线缩短,为买入信号。

4.KDJ分析
大多处于50以上,是强势的多头市场。

KD超过80时,考虑卖出,低于20考虑买入。

K上穿D是金叉时,位置越低越好,与D相交的次数以两次为最少,越多越好。

四、同仁堂投资分析总结: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未来医药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同仁堂作为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运营状况良好,现金流表现优秀,将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做大做强。

因此,我们建议买进同仁堂股票并长期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